:::
《大夢初醒》萬善祠戶外公演版。(梁宏達 攝 陳麗香歌仔戲團 提供)
戲曲 發想自《可可夜總會》 新創歌仔戲挑戰四面台

《大夢初醒》 讓「靈公媽」來解決人生難題

陳麗香歌仔戲團《大夢初醒》

2024/8/31~9/1  14:30

彰化縣文化局員林演藝廳小劇場

陳麗香歌仔戲團為彰化員林在地歌仔戲團,成立30餘年,以外台戲為主力,但近年也陸續挑戰現代劇場,且嘗試演繹在地故事,像是2020年就曾改編彰化七壙古墓傳說成《七壙先人外傳》。團長施純權表示:「我們還是希望可以吸引年輕觀眾進劇場看演出,因此會持續找尋議題再往下走,能夠更創新,並更貼近青年觀眾。」於是,《大夢初醒》就在題材開發的思考中,花了約莫3年光景,終於迎來即將首演的時刻。

《大夢初醒》萬善祠戶外公演版。(梁宏達 攝 陳麗香歌仔戲團 提供)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以「靈公媽」為主角,打造台版《可可夜總會》

《大夢初醒》的靈感來源,來自於迪士尼動畫《可可夜總會》(Coco)。

主演歐慧君在某次意外的觀賞經驗裡,因動畫主角面對夢想追求的阻礙,對應到自身經驗——歐慧君在高中接觸到歌仔戲後,一心想投入,因家人阻攔而不得不放棄。卻在進入大學後,由於身體警訊讓自己感受到「自己必須要決定一個能夠做、也最想做的事情,而當時的選擇就是成為一個歌仔戲演員。」進而向團長提出創作構想,後交由編劇劉秀庭,逐步完成《大夢初醒》——這個故事從台灣常見的「萬善祠」信仰出發,讓鬼魂化成的神靈「靈公媽」請戲,解決人世間無法直接面對的問題。

歐慧君特別有感於劇中「父女和解」的段落,而這其實非常貼近她的真實故事,更是編劇劉秀庭在與她對話的過程中,於原本大綱裡特意再添入的情節。「希望可以藉由父女的這一小段和解故事,表達我們是不是可以在某個人生階段之後,勇敢地、堅定地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歐慧君接著說:「有時候親情可以成為一個力量,但也有可能會成為一個阻礙,可是當我們在選擇自己的夢想、目標時,要如何去溝通,我覺得這方面可能是現代人很少去思考的事情吧!」

不過,她也強調《大夢初醒》並不是在演自己的故事,除更擴大到每個人面對選擇的各種決定,其實也反映出現今歌仔戲團的困境。

紀念大師-張岫雲廣告圖片
《大夢初醒》萬善祠戶外公演版。(梁宏達 攝 陳麗香歌仔戲團 提供)

四面台、三導演與傳統劇團,挑戰彼此的限制

《大夢初醒》是部現代劇場作品,施純權清楚意識到這並非純粹的歌仔戲演出,因此特別邀請了熟悉歌仔戲與現代劇場的傅裕惠執導,副導演則由近年頗受關注的新生代導演陳品蓉、蔡羽謙負責現代劇場、戲曲身段與調度等不同面向。但仍藉由「戲中戲」的方式,保留了現在已經少演的《目連救母》戲齣;同時,音樂設計姜建興更將南管音樂融入,表現出既傳統、又現代的聲音語彙。

此作的發展過程經歷COVID-19疫情,但也讓劇團能有更長的時間來迎接現代劇場的不同思維,藉由文化部、傳藝中心與國藝會補助執行人才培訓,用3年時間聘請了14位「傳統戲曲與現代劇場」工作者,投入肢體跟表演課程,施純權說:「希望能讓傳統戲演員演現代劇的時候,區隔出與歌仔戲的不同表演系統與方法。」這其實也表現出傳統歌仔戲團在現代的辛苦,維持外台戲演出的同時,也得走進現代劇場,《大夢初醒》從劇中到戲外產生微妙呼應。

這種劇中與戲外的連結也進一步反映到《大夢初醒》的舞台結構,逐步發展成「四面台」的形式,有別於外台戲習慣的「單面台」。陳品蓉表示:「四面台是設計會議時的共同發想,主要是因為劇本裡的環境是在荒郊野外,我其實有點忘記到底是誰開始把單純的單面台展開,先是三面台,最後乾脆成為了四面台!但這是回應劇本裡面的靈公媽無所不在的這件事情。」

於是,觀眾在《大夢初醒》的演出裡,可以是現代劇場的觀眾,也可以是外台戲演出的觀眾,呈現出不同層次的觀演關係,但還有另一種可能是「鬼魂」。陳品蓉說:「靈公媽,一種是有主的,一種是無主的,那他們被設定都是坐在觀眾席中,所以某個程度來說,觀眾也很像一種靈魂,產生彼此凝視的可能。」

別怕!這些靈公媽或許調皮,但就當作祂們是「看不到的人」,持續陪伴我們面對人生難題,或是一起看著台上、台下的「人生如戲」,隨著大夢開始醒來。

本篇文章開放閱覽時間為 2024/08/22 ~ 2024/11/22
免費訂閱電子報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