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幕表演節目《皮》融合了泰國傳統皮影戲和法國當代表演藝術。(呂小珊 攝)
曼谷

曼谷國際兒童劇場藝術節 帶著孩子「跨越臨界點」

兩年一度的「曼谷國際兒童劇場藝術節」(Bangkok International Children’s Theatre Festival,BICT)8月1日至11日在曼谷登場。曼谷國際兒童劇場藝術節自2016年創辦以來,目標在於帶進世界各地不同形式的表演藝術,希望透過劇場,讓兒童更了解這個世界,同時促進創意和跨文化的連結。

今年的曼谷國際兒童劇場藝術節主題為「跨越臨界點」(Cross the Threshold),旨在於透過不同的表演形式和內容,挑戰大小觀眾內心對於藝術的想像。

《水牛男孩》主演者特翁(左)。(呂小珊 攝)

跟往年相比,今年的表演場地更加多元,不一定限制在劇場內,例如班嘉奇蒂公園(Benjakitti Park)的開放空間也是場地之一;表演的節目也比往年更活潑,今年有工作坊,讓兒童透過和表演藝術者的互動,探索自我;另外主辦單位還安排了走入泰國在地社區的導覽行程,讓大小朋友了解泰國社區的歷史和文化。

今年藝術節邀請了來自台灣、柬埔寨、西班牙、瑞典、日本、英國和新加坡的各國團隊,開幕表演節目由泰國和法國合製的《皮》(SKINS)擔綱,融合泰國傳統皮影戲和法國當代表演藝術,泰國編舞家吉堤(Jitti Chompee)首次嘗試製作給兒童看的演出,以泰國傳說中白猴和黑猴爭吵為橋段,加上亮與暗的光影對比,讓每個觀眾以「二元性」為出發點,思索自己在每段關係中的角色。

藝術家請回答-張擎佳廣告圖片
2024年曼谷國際兒童劇場藝術節的展場,今年主題為「跨越臨界點」(Cross the Threshold)。(呂小珊 攝)

事實上,雖然名為兒童藝術節,今年不少演出的節目寓意相當深遠,例如柬埔寨表演團隊Epic Arts帶來的《水牛男孩》(Baffalo Boy),主演者特翁(Theoun Seoung)本身是殘障人士,演的就是他如何從一個殘疾人士成為表演藝術工作者的生命故事;台灣受邀演出的「馬戲之門」楊世豪,看似用馬戲團中的大環,實際上是要讓孩子們看到更多表演者對人生的反思。

藝術節策展人阿姬瑪(Adjjima Na Patalung)表示,她認為兒童藝術節不一定只能幫小朋友念故事書或是只能有快樂結局的表演,兒童藝術節應更多樣性,呈現更多具有情緒或人性的表演。

阿姬瑪認為,大人不必幫孩子們決定他們可以感受什麼或不能感受什麼,孩子們是沒有框架的,雖然他們年紀小,但也能感受到表演要傳達的訊息。

本篇文章開放閱覽時間為 2024/09/21 ~ 2024/12/21
Authors
作者
藝術家請回答-張擎佳 等你來提問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