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戲劇(曲)

想像協作場《那場被遺忘的派對》 重回八仙塵爆案現場

文字|張震洲
攝影|張震洲
官網限定報導  2024/09/27
取材自2015年八仙樂園彩色派對塵燃事件的《那場被遺忘的派對》,透過重現傷者事發各種面貌,重塑他們的形象,讓觀者從各自既有的經驗去共感。 (張震洲 攝)

一座樂園、一場派對、誰也沒想到會發生的一場災難。災難使得樂園成了廢墟,災難也使得生活困難重重。本週末即將首演的第25屆臺北文學獎舞臺劇本首獎作品──李家蓁《那場被遺忘的派對》,召喚人們進入受害者對「八仙塵爆案」的回憶,喚起這個社會不應被遺忘的痛。

想像協作場《那場被遺忘的派對》

2024/9/27-28  19:30

2024/9/28-29  14:30

台北  國家兩廳院實驗劇場

2015年6月,八仙樂園舉辦彩色派對,引發火災塵燃,導致15人死亡,484人重傷,其中的傷者不僅仍在進行官司訴訟及追討賠償,作為場地租借方的八仙樂園也閉園至今。玩色創意負責人呂忠吉已刑滿出獄,由法院判定四億多元賠償也因負責人名下毫無財產而難以給付,整起事件儘管還未結束卻也不再有進展,卻也很少被提起。

身為製作人和宣傳行銷的李家蓁表示,《那場被遺忘的派對》一劇試圖要探討的,便是社會如何處理集體創傷。「世界瞬息萬變,我們總擅長遺忘,如果社會僅透過遺忘處理傷痛,那被遺忘的不僅僅是事件本身,更是社會治癒集體傷痛的可能性。」

她提及,該起事件當下引起社會相當大的重視,各方捐款絡繹不絕,也讓各界開始討論傷者後續醫療、公共安全意外等問題。可是,後續的發展卻急轉直下,也許是媒體製造衝突,也許是派對、樂園、電音等因素,讓許多討論轉向,開始檢討起傷者,更因為少數個人行為較有爭議的傷者,引發更多偏激的指責與批評,讓許多受害者重建之路承受過多心理壓力,從而造成精神問題。

「《那場被遺忘的派對》希望讓傷者的標籤被撕下來,透過重現傷者事發前、事發後的各種面貌,重塑他們的立體形象,讓觀者從各自既有的經驗去共感,並意識傷者與我們沒有什麼不同,只是他們不幸的遭遇意外。」李家蓁說,本劇時間橫跨事發前至事發當下及事發後的療傷,透過形式包裹內容,以三段時間軸做出不一樣的表現手法,讓觀眾從不同視角、不同距離觀看這場事件的發生。

導演趙偉丞表示,彷彿身陷一片潛藏著惡意的濃霧,那處雜草叢生的樂園廢墟中藏著某種哀傷,生鏽的滑梯台階,蒙上灰塵的水道。焦急的心,疼痛的身體。塞滿救護車的大橋,鳴笛聲在城市的遙遠角落也清楚聽見。清醒之後,驟變的生活,所有的恨和困惑該如何消化?

「我們無意重現災禍,無意渲染哀傷,只是想提醒,提醒有些事我們必須記得,提醒那些身處於傷痛中的人這世界仍有溫柔陪伴。只是想提問,提問我們該如何面對生命的無常,提問我們該如何和傷痕共處。」趙偉丞說,但願想像能夠給予每個人足夠的溫柔和堅強,抵禦這世上的惡意。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免費訂閱電子報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