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彥君的聲音雕塑裝置《夢鳴》,捕捉記憶中蜻蜓振翅的細微聲響,和生命瞬間即逝的大自然韻律。(吳垠慧 攝)
藝@展覽

蜻蜓振翅的夢鳴之聲

林彥君個展「洄鳴」探索眠醒之間的溟濛記憶

林彥君個展「洄鳴」

2024/12/14~2025/3/2

臺北市立美術館

在視覺主導的當代環境裡,如果剝除觀看的元素,人們可否透過其他感官聽見或感認到非視之界的事物存在?藝術家林彥君現於臺北市立美術館舉辦「洄鳴」個展,將她與蜻蜓共伴牠生命最後半天的真實經驗,轉化為聲音雕塑裝置《夢鳴》的敘事文脈,繼而於另一件空間聲響裝置《洄道》中,深掘聲音與記憶的關係。

林彥君的聲音雕塑裝置《夢鳴》,映射在地面上如夢般的影子。(吳垠慧 攝)
創作刻畫遷徙與移動-鍾適芳廣告圖片
高俊耀的港片小宇宙廣告圖片

捕捉生息、夢醒間的幽微之界

走進個展的黑盒子展場,首先看見的,是以蜻蜓翅膀延伸設計的16座翅型立體物件,在燈光照射下,一根根如羽毛般樹立的翅型表面,煥發著熠熠光彩,它的底座連接一組音響機械構造,藉著電池圈轉動的高低頻聲波,促發翅型物件震動或發出振翅的微聲響,此起彼落地交錯著。

以蜻蜓為靈感,來自林彥君之前舉辦共眠聆聽實驗時,在路上發現一隻蜻蜓,本想將牠移到路旁,沒想到蜻蜓就此停在她手上不肯離開,於是,她帶著牠一起散步、吃飯甚至上廁所,蜻蜓有時振翅變換姿勢,直到晚上睡覺,牠的翅膀不再靈動,生命悄然而逝。

林彥君如詩般地說起這段令人感覺超現實的經驗,《夢鳴》便是捕捉她記憶中那隻蜻蜓振翅的細微聲響,和生命瞬間即逝的大自然韻律。

從《夢鳴》展場穿越甬道,會進入另一件空間聲響裝置《洄道》。這件作品是林彥君與立陶宛藝術家Gediminas Žygus共同創作。《洄道》描述一個冒險故事:在山洞躲雨的兩個陌生人,決定一起前往傳說中的螺旋型隧道探險,試圖尋找夢之海洋。展場的螢幕上顯現這個故事的文字,但除此字幕,螢幕上沒有任何視覺影像,敘事主要的推進線,是展場中部署的12個音響組成的空間聲響系統,細緻呈現出隧道的立體音場,例如:像洞穴裡悠遠的回音、悶聲、水滴或潺潺湧泉等介於真實與想像之間的聲響,宛如進入沉浸的冒險之旅。

林彥君提及,她刻意排除視覺畫面的出現,想藉以嘗試「有聲音、有劇情,卻沒有畫面的電影」,讓參與者自行產生畫面想像的可能性。

版面資料庫-試閱活動廣告圖片
林彥君2021年獲「臺北美術獎」首獎作品《氛塵:沉積於塵埃裡的聲景》,提取塵埃儲藏的環境聲景與空間記憶。(臺北市立美術館 提供)

超越感知邊界的微小現實

林彥君對闇黑、夢境、微物之靈等在感官邊界的事物深感興趣,2021年獲得「臺北美術獎」首獎的作品《氛塵:沉積於塵埃裡的聲景》,主角就是肉眼難視的微塵╱塵埃,在這組聲音空間裝置當中,她自塵埃提取儲藏其間的環境聲景與空間記憶,這些人們平時無從感知或忽略的細微之物,是否也具有常人耳力無法觸及的聲音和頻率?林彥君與音塵研究院(SRA)在《氛塵》場域中打造出多樣沉浸式音景,讓觀者透過「聆聽塵埃」開啟對環境的想像,在看似冷調性的科技與技術鋪陳下,通往集體未知的感知邊界。

這次《洄道》音場設計的構想,源自2023年林彥君在柏林聲音研究機構「MONOM」駐村時,與機構團隊合作的成果,其創作元素亦曾於她和Gediminas Žygus共同創作的聲響裝置《Shell Sea Spiral Scry》出現。這件作品為2024年7月德國跨域藝術平台「Creamcake」策畫的「Is it cold in the water?」系列活動之一,在柏林的古蹟水塔「Großer Wasserspeicher」展出,另提供參與者在這座螺旋結構的水塔步行30分鐘的聆聽體驗。

在雕塑或空間裝置中,透過聲響與參與者建立互動關係,是林彥君近幾年主要的創作形式。2022年,她接受英國倫敦當代藝術學會(Institute of Contemporary Arts,ICA)委託創作的《Here, a nut falls twice》中,進行了一場集體做夢的試驗。這件作品由林彥君和藝術家Lou Drago在ICA劇場的聲音表演為開場,在為期一週的展期間,於每天傍晚日夜交替時刻,都會在空間裡重新播放這段演出。展期結束前一日,林彥君另與策展人Sara Sassanelli合作,邀集其他9名藝術家展開連續8小時的跨夜演出,透過聲音、物質等不同展演,集體創造出一個醒眠之間的游離場域,透過這次創作試驗思考:夢境是否為另一個現實?而當觀者們共同經歷數小時的展演後,那些難以名狀的情境能否激發出其他形式的知識生產?林彥君自承尚未找到答案,也因而持續在尋覓之道上考掘著。

林彥君與Gediminas Žygus合作創作的《Shell Sea Spiral Scry》,2024年7月在柏林的古蹟水塔「Großer Wasserspeicher」展出聲音裝置,另提供參與者30分鐘的步行聆聽體驗。(林彥君 提供)
林彥君2022年在英國倫敦ICA劇場展出《Here, a nut falls twice》,展期結束前一日,包括她在內共10名藝術家展開連續8小時的跨夜演出,進行一場集體做夢的試驗。(林彥君 提供)
本篇文章開放閱覽時間為 2025/01/12 ~ 2025/04/12
Authors
作者
數位全閱覽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