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遷徙、流浪、移動
(張梓鈞 繪)
焦點專題 Focus 遷徙、流浪、移動──2024 秋天藝術節專題(二)

遷徙、流浪、移動

策展與創作的共振

2024秋天藝術節以「看不見的岸」為題,緊密交織每個作品的創作想像,策展如何呈現藝術、開啟思辯?策展是否真能連結藝術與社會?秋天藝術節的策展思考,從4組以台灣作為主要創作基地的藝術家出發,以遷徙與移動作為定錨展開對話,嘗試開啟策展實踐與藝術作品的共創發展,過程中各自獨立前行卻又有機的相互牽引、共鳴,逐漸靠近彼此,並走向最終的「岸」。

遷徙、流浪、移動
(張梓鈞 繪)
王宇光,跳舞20年的此刻廣告圖片

本次專題從開幕講座「題外話:跟創作無關的事」開展,在作品之前認識你我身旁的適芳、俊耀、宜瑾和宇光。透過「藝術家專題」的設計,呈現藝術家長期的人文社會關懷以及對於劇場創作的思索,如何一步步摸索出獨特的創作方法,藉由爬梳藝術家的田野故事與創作軌跡,更靠近每一次作品的長成和孕育作品的核心路徑。創作帶著王宇光走到更遠的地方,在每一次好與壞的經驗中細細品嚐、面對再前進,讓創作騰出一個空間安放自己,作品便是在生活的縫隙裡油然而生;跟著宇光的創作生活影像,我們得以一窺創作迸發的片刻。鍾適芳對不同文化的聆聽與回應,多年來以不同媒介和創作方式深入關懷人的遷徙與移動,從記錄片、策展到劇場創作,藉由與合作藝術家在大量有機的交流與對話中震盪,讓創作在實踐中自然生成。林宜瑾的創作從大量的田野出發,不將田野視為文本創作工具,而是讓身體浸於環境,在島土與潮汐中重組身體邊界;從舞團日常的身體訓練、儀式經驗和手寫筆記中,看見文化身體一點一滴的養成。高俊耀從寫作的身體性摸索文本和劇場表現的交互結構,發展出獨特的創作脈絡,從思索語言中的多重文化交織,深入探索聲音的身體和身體的節奏;翻閱俊耀在當代劇場中的創作歷程、筆記手稿和田野場域,抓住一點線索,更接近創作者腦內的宇宙。本專題最後以馮馨的策展經驗為例,提出視覺藝術策展的思考,作為參照,在實踐表演藝術策展的過程中,持續吸收來自不同藝術領域的啟發與可能性。

藝術家的創作旅程仍然持續前行,對藝術與生命的思考不隨著一次演出的結束而結束,關懷與實踐在劇裡劇外不斷綿延。秋天藝術節從策展實踐走進台灣藝術家的創作路途,陪伴彼此走過一段共同的風景,持續思辨、持續發酵,並時時回看自身的位置,讓藝術與世界產生新的關係。

專題企劃編輯  羅心彤、楊若琳、Stella Tsai

志工的真心話廣告圖片
本篇文章開放閱覽時間為 2025/01/07 ~ 2025/04/07
Authors
作者
免費訂閱電子報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