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宜瑾(陳婉寧 攝)
焦點專題 Focus 2024秋天藝術節專題(二)藝術家特輯╱林宜瑾 創作脈絡

當赤跤落地──林宜瑾與壞鞋子的田野工法

林宜瑾自2014年啟動壞鞋子舞蹈劇場「àn身體回家創作計畫」,至今恰滿10年。10年晃悠之中,編舞家與舞者們褪去壞鞋、赤跤(tshiah-kha)落地,以「田野——轉化」作為實踐/實驗工夫,逐步構築「àn身體」的核心意念與實作方法。綜觀近來台灣舞壇,壞鞋子的àn身體已然成為一方不容錯過、也難以忽視的身體地景,從中折射出台灣舞蹈與土地的當代關係辯證。關於àn身體,源自林宜瑾受啟發於演員陳松勇一連串飆罵「姦(kàn)」的道地氣口與生猛身態,起初近似「形態摹擬」的方法論,而後隨壞鞋子的田野經驗漸趨豐饒,逐漸萌發出「動能考掘」與「反身覺察」的身體工法,由此蔓生出身土關係的多維性與美學力。

法國駐村返台後的一場環島之旅,成為林宜瑾思考島嶼子民身體觀的契機。在那次田野初探之中,林宜瑾雖已開始留意台灣在地社群的文化身體性,但當回到排練場,其仍僅止於模仿或搬演某些「很台灣」的身形樣態——比如,飆罵台語髒話、女性長輩佝僂而碎念的姿態。在爾後的個人手稿裡,林宜瑾便直指當時像被困在一種渴望「展示台灣」的鄉愁,故未能深究在田野之中、與田野之間,以及田野之後的「身體的思維」與「轉化的淬煉」。於是,àn身體的「回家」註定難以用單一線性進程來劃定藍圖,而必須是透過每一次田野實踐,既回返土地,亦迴向自我,在反覆/復返的纏繞複沓裡動身。

《島嶼恍惚》(邱条影室Tshio-Tio 攝 壞鞋子舞蹈劇場 提供)
林宜瑾與壞鞋子的田野工法廣告圖片
高俊耀的港片小宇宙廣告圖片

借用「親近土地雙製作:『依地創作』與『素人舞蹈』」(註1的計畫概念,我們或得窺見林宜瑾試圖汲取的自反性(reflexive)身體感。此一製作雖屬於壞鞋子「àn身體」系列作品之外的計畫,且開放非舞團的成員加入創作,但身為主持人的林宜瑾則同樣視「依地」與「素人」為類田野的參與途徑,從中拓延壞鞋子對於環境與身體的認知版圖。比如,在非劇場空間裡進行「依地」演出,唯有更專注於「傾聽的敏銳度」以接受外在環境各種難以恆定的訊息,才得創造表演當下的流動(註2;而「素人」(非舞蹈專業者)的身體運動/律動則折射出個體生命與地方生活記憶的交織,並藉此「反思此刻身處的現實」(註3。循此計畫,林宜瑾所謂「親近土地」既包含著物質性與現實景況,亦同時觸及多重記憶與身體自反覺知。

約莫同時,林宜瑾偶然接觸到台灣漢人喪儀的牽亡歌,遂決定率領團員親身踏入儀式現場,隨台南後壁的藝師林宗範學習歌陣身段、口白吟誦,以及「牽亡」背後的魂魄觀與文化意蘊。田野過程中,林宜瑾與舞者劉俊德、彭子玲等皆觀察到牽亡歌陣者的下肢擺盪呈現非常「黏」的質地,並以看似重複、實而緩疊細小差異的晃動韻律,隱然襯映著誦音,觸及招撫亡靈與療癒喪家的儀式功能。壞鞋子的田調之所以強調「身體參與」,並非為了摹擬特定身形技術,而是通過編舞家/舞者的全身在場感知,藉以探問「環境—肉身—精神世界」的中介潛能。也正由於這些實踐經驗,林宜瑾才深刻體認所謂「傳統」不單單是被符碼化的樣板,而應為一種實在的群體生活方式,其中鋩鋩角角(mê-mê-kak-kak)皆體現一地風土的歷史跡痕,並蘊含深刻的身心宇宙觀。轉化自牽亡歌陣田野的《彩虹的盡頭》(2016)與《渺生》(2019)便分別從「死」與「生」之命題出發,借助旋晃、擺盪、赴返疊加的肉身動能,探問生死流轉的存有形勢。

版面資料庫-試閱活動廣告圖片
《島嶼恍惚》(邱条影室Tshio-Tio 攝 壞鞋子舞蹈劇場 提供)

另一方面,壞鞋子的田野工法也促成「交陪(kau-puê)」的關係形構。無論是牽亡歌陣藝師林宗範,又或自2019年開啟合作的北管子弟軒社「淡水南北軒」,皆與壞鞋子形成「微妙的交換關係」(註4。以南北軒為例,壞鞋子的舞者定期到軒社練習北管樂,也受邀參與淡水地方的廟會遶境,擔綱起火把陣、九小龍陣、素蘭陣等陣頭編排;南北軒的樂師同樣到壞鞋子排練場,與舞者們即興實驗北管樂器與àn身體的各種互應姿態。如此相互交錯、梭越與滲透的「傳統—當代」關係,既展現在劇場藝術生產的過程本身,更創造出《吃土》(2020/2021)與《綺夢遊》(2022)舞台上的混態身/聲景。

大概自2020年始,壞鞋子的àn身體邁向島嶼山巒溪川,藉由擴延其田野場域而再造身體感的生態屬性。當林宜瑾與舞團成員攀越嘉義西巒大山、穿渡台南曾文溪流域,又或身臨宜蘭礁溪跑馬古道,自然環境之高度不可控性驅使舞動身體必須同時開敞與專注,進而在適應/回應地景的過程裡,以「鬆而韌性」的動能喚醒「身而為人」的我們——早已總位處生態網絡之中。於是,àn身體最終朝向成為一種「通道的身體」,縱然面對著加速度的人類(歿)世,仍竭盡氣力繫聯著人類與天地、文化與自然,以及萬物與眾生。從《吃土》(2020/2021)、《長流》(2021)到《尋山》(2024),或皆為在壞鞋子的大地田野裡,試著以肉身之軀回響島嶼土地的一瞬漣音。

通道,不僅意謂近鄰連結,更得著力於跨越隔閡而通向異質境地。林宜瑾自2023年起與壞鞋子舞者、樂手一同赴印尼爪哇與日惹,展開與入神舞、宮廷舞、甘美朗等印尼文化樂舞/儀式的跨島時空對練,期以從中探索亞際間(inter-Asia)的泛靈儀式美學。經兩年工法錘造的《島嶼恍惚》,正讓壞鞋子循海洋、群島與眾靈樂音之航線,重組本為足下踏實的「田野」,帶著「àn身體」離岸遠行,在抵達彼岸之前,深沉體感著洋流潮汐的神性之所在。

歸結而言,「田野」對林宜瑾與壞鞋子夥伴來說不是劇場文本創作的工具或策略,而是一組與肉身/意識緊密相繫的動態場域。在此,編舞家與舞者得以重組各式既定的身體邊界——無論是文化慣習、人類行為模式或現代性生活方式等,並從中學習如何「成為通道」,藉以讓「活生生的傳統」與「恆處騷動的土地(與潮洋)」不斷交混構成,招引一條通往與島共生的潛在路徑。

《島嶼恍惚》(邱条影室Tshio-Tio 攝 壞鞋子舞蹈劇場 提供)

註:

  1. 此計畫包含環境劇場展演的「依地創作《看見看不見的》」,以及邀請非具舞蹈專業背景之地方居民參與的「素人在地創作《春泥》」,從2016年到2018年連續舉辦3年,而《春泥》(後更名為「常民舞蹈」)則延續至2019年。
  2. 壞鞋子舞蹈劇場《看見看不見的——依地創作》節目單,2016年9月。
  3. 壞鞋子舞蹈劇場《親近土地雙製作》節目單,2017年。
  4. 林宜瑾、周伶芝對談「編舞、構作、評論的對話——壞鞋子土地身體的創作歷程」,陳雅萍主持,國立臺北藝術大學D209教室,2022年5月6日13:30-16:30。
本篇文章開放閱覽時間為 2025/01/17 ~ 2025/04/17
Authors
作者
免費訂閱電子報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