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alph Buck教授(周嘉慧 攝 國家兩廳院 提供)
話題追蹤 Follow-ups

7項教學策略,迎向未來的舞蹈與認識世界新途徑

「Ralph Buck 未來的舞蹈教育」教師研習營側記

日前國家兩廳院大師教師研習邀請到全球首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舞蹈與社會共融聯合主席、世界藝術教育聯盟的創始成員、現任奧克蘭大學舞蹈研究系主任長達17年的Ralph Buck教授,分享他對未來舞蹈教育的新想像。

Ralph Buck提醒舞蹈教育的初衷與使命:舞蹈是一種力量,試圖打破種族、文化與身分的界限,為更多人創造肢體表達的機會,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也在廣度上為社會創造改變。

Ralph Buck於舞蹈教育所關注的重點是: 參與者如何透過舞蹈教育的途徑,在身心上獲得改善。教育成敗並不是在於比賽的成績表現上,而是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過程、舞蹈於教育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如何成為連結社會的工具,達成培養21世紀核心技能,練習團隊協作、創造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舞蹈教育的理念:In╱About╱Through  三層次核心

舞蹈教育者的動機不能停留在理念層面,而是應透過實際的教學設計落地。Ralph Buck邀請參與者們透過舞蹈教學體驗課,於愛爾蘭的傳統民謠中,藉由簡易的肢體動作,引領教學方法搭配輕快的音樂節奏,循序漸進地與身旁的參與者一起設計雙人舞,讓參與者們融入舞蹈所經營的群體氛圍,培養舞蹈所帶來的創造力。

「不要輕易忽視傳統。」是Ralph Buck教授所傳遞的重點。教育核心在於連結過去與現在,舞蹈使動作與音樂形成溝通的橋梁,社交舞蹈是娛樂項目,更是一種社會連結的實踐形式,讓參與者們能在互動中,體驗彼此的文化與情感交流,感知身體的可能性和音樂的文化意義。

老師在教育中扮演重要的引導角色,以身體語言帶領學生理解舞蹈背後的故事與情感,藉由自身探索「什麼樣的感覺是有意義的」,而非僅僅完成動作本身,既能提醒學生們敏銳地感知當下,更能透過身體互動增近人與人的關係。

Ralph Buck指出,舞蹈教育的三層次核心包括:

  1. IN—「何謂舞蹈」:強調身體的開發與心理素質的培養,幫助學生面對挑戰與學習過程。
  2. ABOUT—「關於舞蹈」:課程結合舞蹈文化與歷史,連結當代社會的背景意義。
  3. THROUGH—「透過舞蹈」:發展21世紀核心技能,如團隊協作、創造力及問題解決能力。
「Ralph Buck 未來的舞蹈教育」教師研習營現場。(周嘉慧 攝 國家兩廳院 提供)
2024年度人物-王肇陽廣告圖片

舞蹈與社會的關聯性:與時俱進的傳遞方式

如何向大眾說明舞蹈與社會的關聯性,是舞蹈教育推廣過程中的一大挑戰,舞蹈是藝術形式之一,也是一種溝通工具,能促進不同族群之間的相互理解,特別是在社區教育中,舞蹈能成為連結人群的橋梁,幫助參與者在身心上獲得改善。

2021年,聯合國曾提出教育的知識傳遞方式需與時俱進,以縮小不同身分與群體之間的落差,舞蹈教育正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途徑之一,透過「因材施教」和「多元包容」的教學方式,舞蹈能賦予不同背景的學生平等的學習機會,並幫助他們在個性化的學習過程中,建立相對的自信與成就感。

Ralph Buck延續引領參與者的舞蹈活動,說明舞蹈教育中,傳統與創新元素並非對立,而是一種動態的平衡關係,將兩者結合,鼓勵學生可根據傳統舞蹈元素進行即興創作,將過去的文化記憶轉化為當代的創意表達,尊重原有的舞蹈形式,同時鼓勵創意與想像力的發展,例如:利用流行文化如K-pop,啟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於學習中理解流行文化與全球化的影響力,進一步反思自身文化的獨特性與重要性。

老師不只是動作的傳授者,也是心靈成長的啟發者

在舞蹈教育中,老師除了是舞蹈動作的傳授者,更是學生心靈成長的啟發者,角色的多元性要求老師在課堂內外提供更豐富的學習經驗,從技術技巧的教導延伸至情感、文化與社會層面的探索。教師的責任不只是讓學生掌握動作,並提供機會幫助學生發現自己的聲音,學習透過舞蹈表達自我。

此外,老師在創造積極學習環境中的作用無可取代,透過設計具有挑戰性與包容性的課程,為學生提供發揮創意的空間,並在每一次練習與演出中,鼓勵學生克服困難、突破自我。老師的支持與啟發不僅能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成就感,也培養他們對舞蹈藝術的熱情,進一步將舞蹈更融入生活。

Ralph Buck強調,老師還需成為學生與社會的橋梁,引導學生了解舞蹈與文化的關聯,鼓勵學生思考舞蹈如何回應現代社會的挑戰,如:多元文化、團隊合作與社會融合。透過這樣的方式,教師不僅改變了學生看待舞蹈的方式,也賦予了舞蹈教育更深遠的意義,使其成為學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版面資料庫-試閱活動廣告圖片
「Ralph Buck 未來的舞蹈教育」教師研習營現場。(周嘉慧 攝 國家兩廳院 提供)

影響成長與多元發展;7項舞蹈之教學策略

Ralph Buck提出以下7項關鍵策略,強調舞蹈教育不僅是動作的傳遞,而是關於過程中的設計,以下是幾個關鍵策略,從結構、創意、反思與多樣性中,提升學習體驗,讓舞蹈成為更具意義的教育過程:

一、結構中的自由(Structure Freedom)

在規劃清晰的結構中尋找創造的自由,才能激發深度討論與創作。固定的流程提供安全感,而開放的創意環節則鼓勵探索與個人表達。例如:課堂中設置編舞框架,讓學生在既定主題下自由創作,兼顧穩定與靈活,激發更多討論與創意。

二、過程與成果的平衡(Process & Product)

舞蹈教學應強調「過程中的學習」,而非僅關注最終演出,創作的討論與排練,給予學生充分的發想與試錯空間,適當安排多次小型分享,而非僅有一次性成果展,讓學生循序漸進地適應舞台與壓力,享受從創作到演出的完整過程。

三、反思與回顧(Time to Reflect)

反思是重要的學習工具。讓學生以文字、影像或口頭分享的方式,回顧排練中的挑戰與成就,幫助學生們檢視過程中的障礙與改進方向,重新思考哪些策略行之有效,從經驗中提煉出學習價值,老師更能了解教學現況與理想的距離,彈性調整課程內容。

四、玩樂的心態(Allow for Play)

教學中應保留「玩樂」的空間,讓學生與老師都能自由探索,彼此學習,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不應僅限於「教」與「學」,而應共同投入到創作的遊戲過程,享受藝術的開放性與即興的魅力,進而影響學生們相信創造力的可能。

「Ralph Buck 未來的舞蹈教育」教師研習營與會者合影。(周嘉慧 攝 國家兩廳院 提供)

五、選擇與擁有感(Ownership & Choice)

提供選擇,賦予學生對創作的擁有感,從選擇音樂、編舞主題到排練方式,甚至服裝設計,都能鼓勵自主性,提升參與動機,擁有創作選擇的過程,將激發更深層的情感連結與責任感。

六、多樣性與共融(Dealing with Diversity)

多元的學習環境應鼓勵學生互相交流,接受彼此的不同觀點,教師應營造包容的氛圍,允許學生用討論與表達來化解摩擦,進一步理解「多樣性中的共存」與「團隊合作」的重要性。

七、21世紀技能發展 (21st-Century Skills)

舞蹈教學遠超過身體訓練,它是溝通、合作、創意與問題解決的實踐場域。在創作與演出中,學生學會傾聽、協作、領導與適應,這些核心能力與社會需求高度契合,成為個人成長與未來職場發展的寶貴資產。

Ralph Buck指出,在多元文化的碰撞中,舞蹈教育是藝術形式的學習,亦是生命價值與社會責任的啟蒙,當學生在舞蹈中找到自信與歸屬感,老師能在多元文化中找到教育的意義,學校將不再是壓力的來源,而是成長的起點。

不只活在地球上,而是學習跟地球共存,舞蹈教育除了訓練專業舞者外,更是培養具備創造力、適應力與社會責任感的未來公民,讓世界因多元與藝術的融合而變得更美好。

Ralph Buck請回答!

Q:如何運用 K-pop 與流行文化啟發創意?

AK-pop 與模仿風潮的興起為舞蹈教育提供了新的機會與挑戰,運用流行文化可以激發學生的創意,而非局限於模仿動作。老師可引導學生探索不同拍子的節奏、發展出自己的舞蹈創作,甚至想像在水底或月球上跳舞的感受,從而培養想像力。特別是在「老師不在場」的情況下,學生反而可能更自由地發揮創意,更重要的是,老師需結合這些活動與教學目標,讓學生既能享受自由創作,也能體會學習的深層意義。 

Q:舞蹈教育如何提升教育品質?

A舞蹈教育不僅是教導動作,它可以作為工具來啟發學生的問題意識,例如:以「魚缸裡的魚」或「水的重要性」為主題,舞蹈可以讓學生與自己、與環境建立關係。透過舞蹈討論人與海洋的關係,引導學生思考環境問題,並尋找解決方法,並激發對社會問題的感知與參與感,在這樣的過程中,舞蹈不再只是藝術表現,而成為認識世界的途徑之一。

Q:舞蹈教育的軟實力,如何超越動作的可能性?

A舞蹈教育的研究相對較少,但它能幫助學生愛上自己的身體,找到自身價值,並接受不同身體的可能性。舞蹈的形式不限,可以在最害羞的人身上培養身體自覺力與自信,舞蹈在社會中的影響力巨大,甚至能成為打破世代隔閡的橋梁,祖孫一起參與代際共舞的活動。

Q:舞蹈在高等教育中如何平衡技巧性與理論性?

A:一、聘任合適的老師。二、學校需選擇既有專業能力,又擅長教學的老師;同時,老師需具備開放的心態,能因應不同學生的需求與學習目標。三、提供支持與資源:學校應詢問教師的需求,提供相關教學資源,幫助老師找到成就感,並增強教學動機。四、課程設計的靈活性:定期與學生交流,了解學習經驗,並依據反饋調整課綱,讓課程能同時兼顧技巧與理論,滿足學生的成長需求。

本篇文章開放閱覽時間為 2025/02/03 ~ 2025/05/03
Authors
作者
2024年度人物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