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周嘉慧

發表文章 11 篇
  • 雲門草地派對提供不只看表演和體驗,吃喝玩樂一應俱全。

    雲門草地派對6月18、19日登場

    淡水雲門劇場本週末打造夏季草地派對日,結合劇場演出和戶外演出與市集活動,兩天精采豐富的多元表演在雲門劇場及園區各個角落輪番上陣。知名劇團金枝演社、偶戲團隊飛人集社、臺灣管樂團木管五重奏與原。雙簧三重奏、蒂摩爾古薪舞集、馬戲大環藝術家楊世豪、扯鈴表演家黃翊與留法擊樂家謝佩穎、Naughty Swing搖擺舞團等一次滿足。

    文字|張震洲
    2022/06/14
  • 理查三世戴上了皇冠,披著地毯瘋狂奔跑繞台,帶出這王權符碼建立的過程,不過是場扮演遊戲。
    戲劇

    歷史劇的時空格局與史觀新意

    在這看似線形時間開展的過程中,同時可見一種規律的循環狀態,而這樣的循環時間,即是自然時間的樣貌,反映在日夜、四季,也反映在歷史的循環。因此,《戰爭之王》中的歷史,呈現出了一種看似前進、實則反覆的時間雙重性。如此時間無止盡的反覆狀態,形成常態,涵括古今。面對這一大片難以捉摸的空無,王的形成及人的存在,顯得格外渺小而微不足道。

    文字|吳政翰
    第313期 / 2019年01月號
  • 梁允睿《瑪麗皇后的禮服》。
    特別企畫 Feature 現象6:藝術創作陪伴,作品製作期拉長

    乘著共製經濟的網 活化創作與製作生態

    今年的表演藝術舞台,有著「豐收」的氛圍,因為幾個令人矚目的製作,都歷經了二至六年的製作期,因為場館或機構的長期奧援與陪伴,讓作品得以醞釀發展,終至冒芽生長,甚至成熟茁壯。這股支持的精神與視野,鬆動了過去公部門補助與藝術家之間的僵固關係,也透過場館機構多向連結與共製關係,編織出一張培育藝術家的網。

    文字|樊香君
    第312期 / 2018年12月號
  • 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來台演出並進行戶外轉播,演後指揮祖賓.梅塔(左坐者)與團員到戶外與樂迷相見歡,力晶半導體董事長黃崇仁(右著藍衣者
    企畫特輯 Special

    企業用心灌溉 讓音樂夢想走上實現之路

    繼去年趁萊比錫布商大廈管絃樂團訪台時舉辦了「力晶美學藝堂」,力晶文化基金會今年再接再厲,與國家兩廳院合作,邀請來台演出的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一起推出三場大師班講座,由該團大提琴首席寇特、小提琴首席巴拉科夫斯基與法國號演奏家巴斯提安擔綱,面對面指導台灣優秀學生,讓本地學生、老師與愛樂者大開眼界,視野更加開闊。

    文字|賴家鑫
    第312期 / 2018年12月號
  • 法國導演暨音樂家羅蘭.奧澤
    藝號人物 People 法國導演暨音樂家

    羅蘭.奧澤 在對話中 探尋無所不在的慾望

    自從二○一六年與印度舞蹈家阿露西.穆耿訪台演出《印X法交鋒》後,羅蘭.奧澤(Roland Auzet)似乎就與台灣結下不解之緣,接著就與編舞家瓦旦.督喜合作了《尋,山裡的祖居所》,今年則將他在多個城市執導過的《在棉花田的孤寂》帶來,以戶外沉浸式劇場形式演出。奧澤表示,戈爾德思這齣作品最撼動他的主題就是「慾望」,這回他邀請徐堰鈴與王安琪兩位女演員擔綱,希望通過兩個女性角色,從一種「普世性的眼光」來看待慾望的問題。

    文字|羅仕龍
    第311期 / 2018年11月號
  • 演出場景座落在一家養老院的大廳,疊合了戲劇院舞台的質感,上舞台處還有一個舞台,像是舞會派對的歡慶場合。
    戲劇

    醒著也睡,睡著也醒

    在這個養老院的空間裡,在這個父親的小宇宙裡,在這什麼都有可能的場域裡,以混亂取代了規矩,以失序取代了秩序,不僅僅表現了父親面對外在壓制的抗衡力量,呈現出父親返璞歸真的心理狀態,也洗鍊出世界褪去理性邏輯後的原初狀態,歸返至一片包容萬物、承載多元的境地。

    文字|吳政翰
    第311期 / 2018年11月號
  • 《転校生》除了劇本設定與高校女生有所關聯,卻未見其內容關乎到現在的青少年。
    戲劇

    「青少年劇場」青春宣言的虛張聲勢

    究竟要吸引觀眾關注的「青少年劇場」定義為何?所預設觀眾群到底是青少年,還是關心青少年議題的觀眾?所表現的內容和主題與青少年有所相關,即可稱作「青少年劇場」嗎?這屆新點子劇展並未提供明晰的答案,也讓這樣的命題成為一個假議題,無法達到預設的目標,最後卻彰顯出這樣的青春宣言,僅停留在啦啦隊口號似的虛張聲勢。

    文字|葉根泉
    第307期 / 2018年07月號
  • 在場的這些諸多個案,也成了樣本數據,集體塑形了這個社會的著重價值與運作邏輯。
    戲劇

    單一論述的試題機器

    從一開始的選擇題到後半部答案只有是否兩項的是非題,整場「試題」中絲毫沒有模糊地帶,答案亦無雙重可能,儼然就是一個具有完整標準化生產過程的工廠。不論是考場還是工廠,的確不難看出創作者反對現行考試制度的鮮明立場,表面上輕輕嘲諷,骨子裡是重重抨擊,相當有層次地以各種考試方法來呈現,但整場下來,一言壟斷,少了抗衡聲音,因而缺乏辯證。

    文字|吳政翰
    第307期 / 2018年07月號
  • 論壇上午場現場。
    話題追蹤 Follow-ups

    觀念與實戰經驗分享 為青少年打造戲劇空間

    兩廳院以國際論壇「我們需要什麼樣的青少年劇場」,作為今年新點子劇展「心之秘密青春就是半成品」系列活動壓軸;延續三檔演出積累之人氣與環境討論聲量,邀集國內外第一線藝文人士、台灣政務代表與學界三方,聚焦「青少年劇場」的現狀、過去發展與未來可能,共同探討在此細緻分齡下的群體,於劇場所能經驗的各種可能與未來性。

    文字|齊義維、陳茂康
    第307期 / 2018年07月號
  • 廿一位演員在台上貼切呈現自然如生活的場景,無人過度搶焦,而那些在主要對話之外的角色表演,甚至成了觀戲時的一大樂趣。
    ARTalks

    屬於青春的隱喻──《転校生》

    卻也正是這般和樂融融的調度得宜,反讓我感受到些許不安。整個教室、班級像是某種客客氣氣、各自收斂有秩序的實驗室,將自身隔離於同學們言語中提及的種族歧視、階級壓迫、課業壓力等「(沒得選擇只好面對)無可奈何的處境」。而這些人生黑暗面,完全不存在於這廿一人組成的小社會中。與「突然出現的轉學生/突然面臨的新環境」相比,這大概是更「不合常理」的。在安全距離之外,諸如此類的無可奈何,倒像是別人的事,別人的變形了。

    文字|白斐嵐
    第306期 / 2018年06月號
  • 指揮大師布隆斯泰特(中)與國內青年指揮黃東漢(左)、徐惟恩(右)的大師對談吸引了各方專業人士及業餘愛好者。
    企畫特輯 Special 多樣形式 分享音樂美好

    「力晶美學講堂」與萊比錫布商大廈管絃樂團

    長年致力於推廣音樂藝術的力晶文化基金會,趁著國家兩廳院邀請萊比錫布商大廈管絃樂團訪台演出,特地開辦相關的三場「力晶美學藝堂」,除了有演前為樂迷暖身的樂團介紹講座,更在樂團抵台後,邀樂團首席Sebastian Breuninger主講小提琴大師班,還有九十高齡的指揮大師布隆斯泰特與國內青年指揮黃東漢、徐惟恩進行大師對談,讓國內樂迷與專業人士有更多機會與音樂家互動,深入了解古典音樂的精緻與美好。

    文字|張偉明
    第300期 / 2017年12月號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