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視旅行》排練現場。(趙菁文 提供)
音樂 你聽的音樂會,不是只有音樂會?

《即視旅行》 一場因「你」而不同的音樂表演

2023 C-LAB 聲響藝術節:《即視旅行》

11/4~5  11:00、12:45、14:30、16:15

台北 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聯合餐廳展演空間2樓、灰盒子

西方音樂的演奏與聆賞,自古以來有許多種類,有家庭室內樂的、戶外表演的、為教堂禮儀的、也有社交沙龍的……但隨著時間推移,「觀」與「演」之間卻逐漸分離,以一條線畫開兩界,分為台上台下。百年來也許成為慣例,但到了21世紀,在網路影音搶占生活空間、歷經病毒肆虐後的今天,人與人的距離、真實與虛擬的區隔等,是否還可能因循來時路,一直走下去?《即視旅行》藝術總監暨文本設計趙菁文說:「其實音樂演出的形式,一直在隨著時代而改變。正襟危坐地安靜聆聽,觀演分清楚的音樂演出,還能再50年、100年嗎?我懷疑。」

2023 C-LAB 聲響藝術節以「DIVERSONICS」為主題,節目包括當代音樂/聲響、舞蹈聲響、展演跨域、校際單元、詩與聲響、IRCAM 國際論壇與工作坊、專場講座。《即視旅行》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院、民族音樂研究所、音樂學系音樂科技跨域合作組、資訊工程學系共同製作的表演,並與史丹佛大學合作技術提供。

不同於一般一個半小時左右的音樂會,《即視旅行》完整的演出長達6.5小時,每半小時有截然不同的表演輪迴一次。場地也非傳統的音樂廳,而是兩層樓的建築物與預先布置的空間,期間觀眾不但可隨意進出,也能像看展覽一樣上下樓欣賞。也許剛進來聽見表演者只有單獨的節拍聲,但演奏者隱藏式耳機 卻有與其他相對應的音樂;又或許無人配戴的耳機內透露出相同的樂段,卻被濾掉了高低頻。走到不同的地方可能因為布幕、牆壁反射、遠近等改變了聲響。在創作中不斷挑戰形式的趙菁文,對製作提出的發想是:「同一首」音樂作品,會不會因為你的旅行站點,所聽到的、看到的都不同?

《即視旅行》排練現場。(趙菁文 提供)
兩廳院-微笑聖誕季廣告圖片

就像她把一樓的場地「變」成「柏拉圖的洞穴」的理念一般,帶有從物質世界到理念世界昇華的哲學目的。也就是說,柏拉圖將感官認知、可逝的物質世界比作地下洞穴;而理念世界則是不變的本體/存在的世界。在這些想法中,作品以聲音為主體、影像為輔助來作為探索的媒介。不僅聽覺有各種「實」與「虛」的變異,連「看」或「被看」,也在各種轉化中改變了主從關係。

此外,團隊更與史丹佛大學合作,蒐集了台灣北、中、南、東部從2000年到2023年的全台降雨量,精實地將數據轉換成聲音。在共同播放時,聲音因為密集或零散呈現高低交織而成的「交響」樂,讓我們「聽」見了雨量。而透過新開發的Jacktrip科技,摒除了時間差,也讓設計好在世界各地的演奏家們與現場即興共演。如此在早上、下午或夜晚不同時區卻又同時的演出,帶出了人與人的距離。該說是近或遠?實則難以定義。

一入場就讓觀眾戴上的手錶,直到出場才會給予解答,就像記錄在每個人身上的旅程,到終點才有美麗的結果。雖說主宰者是自己,但換個方向,也許有著與眾不同的解讀。如同趙菁文所說:「對我來說,『數據聲音化』、『數據影像化』這件事,並非創作者獨斷掌控著下一小節要怎麼寫,而只是設計出一種『遊戲規則』,然後讓這些自然、公正的數據自己跑出音樂來。這樣的創作過程,我認為很fascinating(迷人)。」

Authors
作者
數位全閱覽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