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藝號人物 People 香港劇場導演
鄧樹榮 尋索人在劇場之存在狀態
香港重量級劇場導演鄧樹榮,作品以形體劇場與簡約美學為特色,將於十月份首度帶著作品《泰特斯2.0》訪台演出。他在香港劇場盛行的高利埃表演訓練之外,另闢了一條演員訓練的蹊徑,融會貫通梅耶荷德和葛羅托斯基的表演理論與實踐,以及瑜珈及太極的身體修行觀。趁此機會,本刊專訪鄧樹榮導演,一談即將訪台的《泰特斯2.0》。
-
企畫特輯 Special
循著絲路穿越時空 搭起在地連結的文化橋梁
邁入第十一屆的「亞太傳統藝術節」,以「穿越時空.FUN.絲路」為主題,串聯來自哈薩克、烏茲別克、土耳其、伊朗、印度等五國的傳統樂舞、工藝。讓民眾看見「欽察汗國」、「鄂圖曼」、「察合台汗國」、「蒙兀兒」等課本上的歷史名詞,傳承至今的樣貌;並且從地球村移民史的觀點,感受在異國旅遊風情之外,其間相互對應,也可能與台灣民眾切膚關連的文化脈絡。
-
即將上場 Preview 仍舊跨界 各自獨白
《身體輿圖》 鑽探「死亡」臨界狀態
在新作《身體輿圖》中,編舞家蘇文琪一改以往「論文寫作式」的創作思維,不談外在環境給人的刺激和變異,而是鑽進肉身,尋找隱藏在感性情緒底下的,生命的核心。邀請王福瑞、吳季璁與周曼農一起創作聲音、舞台視覺、文字、動作,四元素如四道獨白,在劇場匯流為一支關於生和死、平衡和失衡、控制和失控的私密展演。
-
即將上場 Preview 人體舞蹈劇場《生命是條漫長的河》
呼應謝德慶創作 探索生命與藝術的關係
藝術家謝德慶以「年」為單位的行為表演創作,是近乎極端的生命作品,編舞家俞秀青新作《生命是條漫長的河》將其作品和生命轉化為六個主題片段,集結多位藝術家,以舞蹈劇場結合影像和現場音樂,透過不同風格的肢體表演,探索當代社會對人形成的約束,以及生命和藝術之間的關係。
-
即將上場 Preview 結合電影、動畫與現場表演
《謀殺克雷曼》 懸疑片般的臨場體驗
英國模仿狗劇團的《謀殺克雷曼》,全劇交疊主角的主觀視角與敘述者的第三人稱觀點,雙重敘事手法交錯進行;兩層旋轉的舞台裝置,多重切割的多媒體影像,結合電影、動畫與現場表演,創造如懸疑片般驚悚的臨場感。
-
即將上場 Preview NSO「酒神與海妖」
大提琴家卡普頌 挑梁展演精緻法蘭西
備受矚目的法國大提琴家卡普頌,將在NSO「酒神與海妖」音樂會中,與出身於巴黎音樂世家的指揮蓋柏合作,演出高難度的聖桑斯《第一號大提琴協奏曲》。同場也將演出拉威爾的《庫普蘭之墓》與德布西的《夜曲》盧賽爾的芭蕾舞劇《酒神與亞麗安娜》,呈現法國音樂的精緻。
-
即將上場 Preview NTSO「天堂啟示錄」
大提琴家哈瑞爾 精湛演奏專輯新曲
應國臺交之邀,大提琴家林恩.哈瑞爾擔綱「NTSO國際音樂節」開幕音樂會「天堂啟示錄」的重量級演出貴賓。哈瑞爾是從樂團歷練出來的獨奏家,而聲樂家父親的影響,更讓他著重琴音如人聲歌唱的變化。這次他將帶來新專輯曲目《羅可可風主題變奏曲》以饗樂迷。
-
特別企畫 Feature 跨界導戲曲
現代劇場導演的古典奇遇
新編戲蔚為傳統戲曲的市場主流,編、導、音樂,乃至舞台美術,都力求創新,現代劇場導演跨界執導,成了近年戲曲舞台最值得關注的趨勢。 從「演員中心」到「編劇中心」再到「導演中心」,戲曲表現以演員唱唸為主,舞台美學又以虛擬為手段,講究風格的現代劇場導演遇上傳統戲曲,如何以今日的審美經驗介入詮釋、與傳統對話,同時實踐創作理念? 不同於中國「大腕級」的舞台劇導演執導戲曲展現的「破立」氣魄,台灣現代劇場導演跨足戲曲,目前看來,「姿態」都相當謙卑,對戲曲原有的美學保持一貫的尊重。 以一系列「小劇場崑曲」實驗深獲矚目的戴君芳、曾受邀三度執導豫劇的呂柏伸、多次與外台歌仔戲合作的傅裕惠,以及即將上演的全本崑曲《南柯夢》導演王嘉明,看四位現代劇場導演,尋找他們在傳統戲曲的新位置、新座標。
-
特別企畫 Feature
錯立身?做中學?
順應創新改革潮流的要求,原本「演員中心」的傳統戲曲舞台,逐漸出現了西方現代劇場的「導演」角色。戲曲導演的職能多為新編戲服務。因應現代劇場技術條件,也為貼合現代審美品味,加以對新創作劇本的詮釋、整體風格的樹立與表現,使得導演地位日益隆崇,所受倚重也愈發受到關注。
-
特別企畫 Feature
戴君芳 麻瓜進入魔法界 找到傳統與現代的互動
投入現代劇場跨界傳統戲曲的製作已經八年的戴君芳,一系列的實驗崑曲頗受好評,也自承自己如同經歷了一段新生兒從初生到翻身、學坐,乃至爬行、走路、奔跑的過程。在舞台上放一個異質於傳統的裝置可說是她的作品特色,她表示這是:「一種表演座標,一個我切入的、尋找到定位的工具,也是讓傳統與我懷抱的現代產生對話關係與互動的途徑。」
-
特別企畫 Feature
王嘉明 不談創新傳統 回望簡約之美
「我常說崑曲是我劇場的啟蒙,大家都不相信。」一次觀賞崑曲的經驗,讓王嘉明明白了劇場的本質和美學,享受每個流動的細節之間縝密的邏輯。首度執導崑曲,王嘉明表示:「我做的非常傳統,請不要想像有多麼當代。」他期待以自身的導演經驗,將作品調整到令現代觀眾感到舒服的狀態,進而能拉近距離欣賞。他說:「因為崑曲本身就很前衛。」
-
特別企畫 Feature
呂柏伸 改變舞台景觀 打造豫劇新貌
呂柏伸在英國接受現代戲劇的訓練,主要專注在「戲曲與莎士比亞(戲劇)結合」的跨文化研究,參與臺灣豫劇團的豫劇演出,剛好可以檢驗自我的學習理論。從《劉姥姥》到「豫莎劇」的二部曲《約/束》與《量.度》,呂柏伸仍尊重戲曲表演傳統,但從視覺上革新,在信任感增加之後,更開始強化演員對角色的認識,甚至以現代劇場觀點重新思考戲曲音樂的處理。
-
特別企畫 Feature
傅裕惠 退一步 性別議題「玩」新意
本著從小看歌仔戲長大的情感,傅裕惠格外重視執導傳統戲曲的的機會。她從和民權歌劇團合作《情花蝴蝶夢》開始,陸續執導《飛蛾洞》、《可愛青春》與《馴夫記》等外台戲,她說:「說:「做戲曲,我會讓自己往後退一些。不像做現代劇場那樣概念先行。做歌仔戲,一定要演員好看、戲好看!」而向來致力於探索性別議題的她,也在歌仔戲的傳統邏輯中,找到新的詮釋空間。
-
企畫特輯 Special
轉動大風車 Fun玩表演藝術!
一座巨型風車矗立在華山文創園區的草原上,參與的眾人是推動的風,一起與冒險逐夢的騎士唐吉訶德,轉動了台灣表演藝術的新能量。即將於十月六日至十一月四日登場的「華山藝術生活節」,今年以「風車」為精神象徵,在幕啟幕落,剎那永恆的感動中,留下回憶,一起醞釀,一起茁壯,共同透過表演藝術,創造一個時代的美好。
-
演出評論 Review
摩登歌仔戲 說出創意新蹊徑
在保有草根性的原初精神之下,這次演出可謂在現代劇場歌仔戲的一片精緻呼聲中另闢了蹊徑,找到另一條可行之路青春、草根、顛覆的活潑形象。真實的社會現象,可以留給參與故事其中的每一個人踹共,而歌仔戲的本位與程式,也不再定於一尊,因為誰都可以踹共!
-
演出評論 Review
跨越三百年的政治「音樂」劇
無論是和《乞丐歌劇》或是《三便士歌劇》相比,《Mackie踹共沒?》與觀眾的關係親近許多。如同大多胡撇仔戲一般,在傳統歌仔調中摻雜著時下的流行曲風,也許正是在這些「被取悅」的瞬間,才讓我們猛然發現「群眾情感」是如何輕易地被操縱
-
演出評論 Review
照耀孤獨的七彩霓虹燈
就像小應在結尾高唱的《轉吧!七彩霓虹燈》,霓虹燈雖然虛幻,卻能幫助我們看清泡影一般的人生。廢話一般的語言,閃爍空洞,卻可以指引孤獨的我們,照耀生命中那些說不出的、不廢的、真正可貴的東西。
-
焦點專題 Focus 劇場行銷大不易
Sold out!票房長紅的5個問號
分眾市場,客製化劇場時代來了嗎? 預算有限,早鳥折扣下殺觀眾買單? 網路崛起,臉書行銷取代傳統媒體? 口碑效應,名人證言推薦給不給力? 體驗行銷,校園企業推團票效益佳? 物價高漲薪水不漲,演出爆量荷包緊縮 劇場人,你準備好迎接更嚴苛的市場挑戰了嗎?
-
焦點專題 Focus 尋找看倌,「客製化劇場」可能嗎?
觀眾面目難明晰 「想像」中且戰且走
對台灣劇場界來說,雖有某種程度的「分眾」設定,但觀眾面目仍無法清晰明辨,在表演藝術製作人與行銷者的眼裡,「觀眾」究竟仍是一組「假設」,直到演出現場才「驗明正身」的過程。而觀眾與作品這組想像的過程,確實能被掌握或操作嗎?
-
焦點專題 Focus 「早鳥方案」放送,誰得利?
不只是漂亮折扣 也是固票根本
近年來,國內表演團隊時常推出「早鳥方案」,強調「最優惠」的價格,吸引觀眾下手購買,這通常可被視為行銷手段,以試探市場水溫、刺激購票熱潮,亦可可以作為整體票房預估的基礎,另一方面更可累積觀眾忠誠度。但當製作成本因物價節節高升,票價又難以調漲,「早鳥」替觀眾省荷包的美意,會不會成為票房難以回收的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