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即將上場 Preview 影后挑戰清末奇女子
劉曉慶《風華絕代》 散發女性多樣魅力
歷經人生大起大落的中國影后劉曉慶,再度詮釋中國歷史上的奇女子清末的賽金花。導演田沁鑫強調,這是齣捧角的戲,戲裡的賽金花不是歷史上的,而是劉曉慶的賽金花,「我希望藉由這齣戲,呈現女性更多元的模樣,讓女性自身魅力散發出來」
-
即將上場 Preview 三十舞蹈劇場《舞│台》
反芻生命歷程 吳碧容鋪展「舞台人生」
經歷婚姻、生子、受傷,以及心儀的編舞家碧娜.鮑許過世,三十舞蹈劇場藝術總監吳碧容思索:跳舞、表演、創作之於自己,到底是什麼?進而領悟「因為舞台,所以作品存在;因為作品,所以生命不死。」反芻這兩年的生命經驗,吳碧容以《舞│台》搬演了一場抽象到具象、狹義而廣義的「舞台人生」。
-
特別企畫 Feature
音樂廳裡外的狂潮 奔放灌溉爵士沃土
從二○○三年的八月日開始,「兩廳院夏日爵士派對」系列今年已經邁入第十年!除了邀請來許多國際爵士樂大師到場、讓樂迷親炙丰采,更以戶外演出形式讓更多本地音樂家參與其中,並讓與會的音樂家走入校園播灑爵士種子十歲的夏日爵士派對,灌溉了台灣的爵士樂土壤,跨入下一個階段,是否能提供更多精采的篇章?樂迷們深深期待著
-
特別企畫 Feature
國內外好手同台尬場 燃燒爵士熱情
從二○○三年起,兩廳院以「不安分的靈魂」為題,首度將爵士樂帶入音樂殿堂,推出「夏日爵士派對」後,隨著烈日加溫,爵士迷洋溢的熱力也讓音樂廳的氣氛燃燒到極點。第十年的爵士宴饗有最偉大的樂手、最佳的天團、最美的女聲,還有國內外最完美的組合,眾星雲集的爵士宴饗,就要在酷夏中再度開場。
-
特別企畫 Feature 國寶級爵士樂鼓手
「圖堤」.西斯 帶著爵士歷史「打」遍世界
高齡七十七歲、仍是爵士舞台上翻飛鼓棒的一尾活龍,傳奇的國寶級爵士鼓手亞伯特.「圖堤」.西斯,將帶著他的一身絕藝再度造訪台灣。曾與許多知名爵士樂大師合作過的他,宛如爵士樂壇的「活化石」,演奏技巧依舊精準且精湛,奇妙的上天好似刻意地安排他成為爵士樂的使者,帶著爵士樂的歷史「打」遍全世界,告訴人們世上有這麼美麗的音樂存在!
-
特別企畫 Feature 抒情爵士女伶
佩蒂.奧斯汀 美國歌壇的活傳奇
四歲就出道、五歲就跟RCA唱片公司簽約,唱遍爵士、節奏藍調、流行樂各領域,佩蒂.奧斯汀可說是美國歌壇的傳奇。她的嗓音既厚實又質地通透,充滿神奇的魔力,讓她的男女對唱與單人抒情演唱,令人迷醉。九月初將首度來台演唱的她,也對台灣觀眾說:「歡迎來感受,我與我的三重奏樂團專為台灣樂迷所準備的獨特夜晚。」
-
演出評論 Review
商務旅館裡的佛洛依德
郭文泰好比佛洛依德,讓人跌入像夢境一般邏輯不連貫的意象裡,在直接引發生理反應的症候裡,挖掘埋藏在體內深處的那個真實的自我。可是,那個自我會不會正像不留人跡的商務旅館一樣,是個空的容器?
-
新藝見/新銳藝評
人聲靜默,慾望如影隨形
整齣戲在「暗」與「亮」、「冷」與「熱」當中擺盪:暗的是不堪回首的暴力親情,亮的是愛情翩然來臨的救贖;冷的是外在的儀式性動作/舞蹈,熱的是隱隱然於內在流動的慾望,如影隨行的慾望片斷。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以身體詮釋建築 與空間共舞創意
空間對編舞家來說,一直是首當其衝的課題。舞蹈藝術與空間、建築的對話,從古至今一直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不論是在舞台上所設計建構的建築實體,或是舞蹈和現成建築物產生的聯合演出等,這兩者皆激發了編舞與建築極多的創意與革新。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窮中求變 處處劇場
以身體、舞蹈與空間對話的創作方式,在台灣舞蹈界的例子也不少:從早年的俞秀青在公寓中的展演,近年周書毅在各個公共空間發展的舞作,到稻草人舞團、驫舞劇場等在非劇場空間的演出等,都可看到編舞家與空間對話的足跡。選擇非劇場空間表演,或有因找不到正規劇場空間的無奈,而「窮則變、變則通」,但對「表演」的重新質問,或許更是新一代台灣舞蹈人的創作立意。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包浩斯劇場的前世今生
繼去年「與佛塞同步威廉.佛塞新媒體藝術系列展覽」,今年臺北藝術節再度以「Play.包浩斯」動態裝置展,開拓觀眾對肢體與空間的多元思考。「Play.包浩斯」由德國德劭包浩斯基金會策劃,藝術總監托斯頓.布魯梅擔綱策展與導演,並由台灣旅歐舞者陳韻如擔綱編舞,將透過互動裝置、錄像、演出與文件展示,讓觀眾體驗包浩斯劇場顛覆傳統的現代主義精神。趁此機會,本刊特地專訪托斯頓.布魯梅,為讀者介紹包浩斯劇場的「前世今生」與此次策展的概念。
-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台南小劇場教母
吳幸秋 戲說女子 幽映古都鄉愁
曾是台南的小劇場核心人物,被稱為「台南小劇場教母」的吳幸秋,作品關注女性議題與另類表演空間開發,非線性的肢體意象風格,在以文本與在地題材為主流的南台灣劇壇,獨樹一格。在去國十年後,因放不下對古都台南的記憶,找回當年夥伴,另起「南島十八劇團」,把濃濃鄉愁,化為劇場幽微風景。
-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雲門舞集舞者
黃珮華 迎向最亮的地方,跳舞
當年正是看了雲門舞集的《九歌》,讓從小習舞的黃珮華有了當舞者的念頭。從二○○七年首度詮釋心愛的角色「湘夫人」,到將在今年的製作中擔綱高難度的角色「女巫」,黃珮華一路以個人生命歷程讓角色鮮活呈現,迎向舞台上最亮之處
-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中國少年鋼琴家
牛牛 接收觀眾能量 上舞台好像回家
本名張勝量的牛牛,是中國古典樂壇上新升起的一顆新星,九歲就與EMI唱片簽約,成為全球最年輕的簽約國際古典品牌的專屬鋼琴演奏家。今年已經十五歲的他,在奔波的巡迴演出行程中,仍保持著陽光男孩的爽朗真摯,台上台下都展露抓住眾人焦點的魅力。他說:「我看到觀眾就很開心,其實我的想法是我接收觀眾的能量。上舞台好像回家的感覺,觀眾的掌聲跟我是互相呼應的。」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營運危機中 重覓劇場的存在意義
去年發生的日本「三一一」東北大地震發生後,不少劇場工作者以行動參與災區的支援工作,雖然因為社會的「自律」,民眾降低娛樂活動,而讓劇團經營面臨危機,但也讓劇場工作者重新思索,面對災難的降臨,劇場可以做什麼?劇場存在的意義為何?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專訪《放屁蟲》導演
神里雄大:希望觀眾看完不是覺得有趣,而是「有趣嗎?」
在日本東北大地震發生後創作的《放屁蟲》,透過荒謬劇般的情境,對日本社會的無力感提出深沉省思。應臺北藝術節之邀,《放屁蟲》將於八月中旬來台演出,本刊趁此機會,專訪編導此劇的日本新銳導演神里雄大,一談個人走上戲劇之路的歷程與創作《放屁蟲》的思考。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面對改變 只能「跨界」?
就跟自然界的萬物一樣,任何表演形式或任何一個作品都有其生命演化史,從誕生到茁壯,從成熟到老化、死亡,雖然它可能不會就此完全消失,但是它也絕不可能永遠維持「君臨天下」的獨霸態勢,講求直接與觀眾面對面的表演藝術,一定會隨著時代的改變而變動,別無其他,只因為其身處之外在環境無時無刻不在改變,但「跨界」未必是面對這改變時的唯一答案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在森林裡,誰有資格指責浪子?
德國導演古茨為二○○八年薩爾茲堡音樂節執導的歌劇《唐.喬望尼》,首演時雖然引發爭議,創新的詮釋卻已成為票房的保證。古茨的製作中,讓所有的劇情在一座旋轉舞台上的森林中進行,舞台上的林木高聳不見頂,大自然的巍巍之貌延伸到舞台的框架之外;霧氣冉冉,在枝幹間輕拂著蕨葉和鱗蘚,讓這座森林沒有固定的外貌,籠罩在一股神秘的氣氛之中。這個荒山野地的一角,若是發生了什麼事,沒有人會知道。那麼,唐.喬望尼一干人等來這裡做什麼?
-
藝視窗 News
倫敦奧運前,宣布啟動玫瑰劇院出土計畫
【國際】 倫敦奧運前,宣布啟動玫瑰劇院出土計畫 莎士比亞是英國最珍貴的文化遺產,英國人為了保護與推廣莎士比亞,可說是不遺餘力。為了迎接將四年後將到來的莎士比亞逝世四百周年,在倫敦奧運即將展開的前夕,倫敦市政府於7月13日舉辦記者會,宣告啟動「玫瑰劇院出土計畫」(The Rose Revealed project),要把這座莎士比亞待過的劇院,完全挖出土,並重建成一座可供演出的展覽中心。目前可看到的玫瑰劇院考古遺跡,是在1989年所發現的,但實際上,玫瑰劇院還有三分之一左右,被埋在土裡。 這個計畫將會申請樂透彩基金會的補助,如果一切順利,玫瑰劇院出土計畫,可以在2016年竣工,恰好迎接莎士比亞逝世四百周年。目前玫瑰劇院已出土的部分,在1999年以考古遺址的方式公開給大眾參觀,並在2007年開放提供演出。玫瑰劇院重建基金會的董事Janet Suzman說:「這是我們唯一擁有,並可以拿來跟奧林匹克運動會相比的珍貴遺產。對我們來說,在奧運期間刻意提出莎士比亞作為焦點,是有其重要意義的。我們會持續跨欄的。」(耿一偉) 伍迪.艾倫新片《愛在羅馬》呈現歌劇之愛 導演伍迪.艾倫新片《愛在羅馬》To Rome with Love以歌劇為題材,在美國票房告捷,於六月底在上演後,短短一週,全美就獲得350萬美元的票房佳績。這部電影是以一位退休的歌劇導演Jerry,跟他的女兒到義大利見其未婚夫,沒想到卻發現他的準親家居然有著完美的歌劇嗓音,但卻只在洗澡時才唱得出來。這齣喜劇探討了主角對歌劇的熱愛,而伍迪.艾倫本人則飾演Jerry。 實際上伍迪.艾倫對歌劇的熱愛,可從他2008年在洛杉磯首度執導歌劇,看出端倪。當時他執導的作品,是浦契尼《三聯作》Il Trittico的第三部《賈尼.斯基基》Gianni Schicchi,這齣以喜劇為主的歌劇舞台與服裝,伍迪.艾倫採用了黑白片時代的電影風格
-
Ju & JuJu
希望藝術能一直陪伴妳,帶給妳快樂!
親愛的JuJu: 妳三歲的時候,有一天,主動跟我說妳想彈鋼琴,當時我覺得妳還太小,於是答應在妳四足歲的時候,會買鋼琴給妳,並請老師來教妳。在此之前,我們先帶妳到打擊樂教室,讓妳藉著敲敲打打的本能認識聲音、感受節奏、分辨音響,快樂玩樂器。妳果真非常喜歡,每星期都很期待去「打朱宗慶」!這是很特別的感受,我從創辦人的角色變成了學生家長,也因為妳,讓我重新去體會打擊樂與小朋友學習的過程。 媽媽也帶妳到雲門教室學律動,看妳不亦樂乎,每天手舞足蹈的,無論是聽音樂或看電視,總會以豐富的肢體語言表達妳的情緒起伏。特別是照相時,妳總喜歡擺出許多十分「雲門」的pose!記得有次上課前妳不小心睡著了,媽媽不忍心叫醒妳,等妳醒來,上課時間已過,妳因此而不高興,責怪媽媽沒叫妳,後來,還是用補課的方式才安撫了妳。 在妳四歲生日時,為履行承諾,我們特地請爸爸的好朋友、樂器專家志明叔叔幫妳挑選鋼琴。其實,在妳剛出生、為妳規劃房間時,媽媽就已貼心預留了擺放鋼琴的空間。志明叔叔挑了一台適合妳的鋼琴擺進房間,還特地做了彩帶裝飾,並在琴鍵布繡上「祝JuJu生日快樂」的字樣。 生日當天,媽媽精心布置了滿屋子汽球,領著妳到房間揭開禮物,並一路以攝影機捕捉妳興奮又驚訝的表情看到鋼琴的剎那,妳立刻坐上去玩了起來!當晚,學音樂的大哥哥、大姊姊們來參加妳的生日party,大家圍著新鋼琴又彈又唱,而妳也跟著玩成一片,那真是特別的第一堂課! 我們請徐老師來幫妳上課,妳樂在其中。我常常看到許多學音樂的小朋友,到最後反而變得不喜歡音樂了,實在覺得很可惜,孩子還沒有享受到音樂帶給人的快樂,就先感覺到了挫折。因此,我一開始便和媽媽、徐老師達成共識,要讓妳快樂學習、慢慢累積,不急著要求技巧的進度。 我和媽媽商量好,由媽媽扮演陪伴妳學習的角色,和妳一遍、兩遍、三遍地練習,兩人相互鼓勵;有時妳甚至會扮演起指導媽媽的角色,而媽媽也樂於讓妳指導,這種兩個人一起進步的感覺真好!而爸爸則被定位成「很厲害」的角色,因為爸爸小時候學過鋼琴,且讀音樂系時鋼琴是必修,雖然彈得不怎麼樣,也很久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