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戲說大航海時代的奇幻歷險
金枝演社劇團新作《黃金海賊王》,以四百年前台灣的海洋時代為時空背景,交織西拉雅人、西班牙人、荷蘭人、平埔族、漢人與海賊周旋的歷險傳奇。故事雖設定在十七世紀的東亞海域,但劇情跳脫歷史框架,除借取鄭芝龍、顏思齊、王直等知名海盜的事蹟,並加入漫畫與電影的情節。除了有華麗豐富的聽覺元素,舞台設計王孟超更將一艘大船直接搬到舞台上,具體呈現一艘海賊船的海上逼真樣貌。
-
藝號人物 People 國光劇團當家老生
唐文華 撐住一口氣 精演半生戲
作為台灣數一數二的京劇演員,老生唐文華師承台灣四大鬚生之首胡少安,天賦才華早現,年紀輕輕就是各大劇團爭聘的角兒。年滿五十歲的他,將再度演出壓箱戲《未央天》,演出主角忠僕馬義,得在台上表演肉身滾釘板,「必須閉住氣,頂住。」《未央天》他演了三次,每次間隔十年,幾乎就是他京戲生涯不同時間點的註解也就像是撐著這口氣,唐文華度過了京劇的美好年代,也來到京劇衰微的當下
-
藝號人物 People 中國實力派女演員
秦海璐 簡單中,找到自己的紅玫瑰
廿歲就以《榴槤飄飄》得到金馬獎影后榮銜,秦海璐卻不像其他當紅大陸女星一樣演出商業大片,她持續演舞台劇、演新導演的電影,走一條人跡罕至的演藝之路。十一月,她將隨中國國家話劇院導演田沁鑫的作品《紅玫瑰與白玫瑰》訪台演出。秦海璐說,田沁鑫是她表演生涯中的貴人,為了讓一開始找不到感覺的她體會紅玫瑰,田沁鑫讓她從六歲開始演,先找六歲時紅玫瑰的感覺。之後慢慢演到十二歲、十八歲最終,秦海璐終於找到了自己的紅玫瑰
-
即將上場 Preview 曾道雄扮推手 歌劇工作坊菁英演出
馬斯奈《莎孚》 名模人生亞洲首演
歌劇《莎孚》是法國作曲家馬斯奈的作品,卻相當少被演出。歌劇導演曾道雄多年來一直想要搬演此劇,在今年因終於找到樂譜而能實現,不但是台灣首演,更是亞洲首演!《莎孚》描述一位名模的人生與愛情,音樂與劇情的緊密結合引人入勝,此次由歷年來歌劇工作坊培養出來的優秀歌手擔綱演出,令人期待。
-
即將上場 Preview 從古典到爵士 在異域發光
陳若玗 不悔歸零追逐音樂夢
擁有深厚的古典音樂背景,卻為了最愛的爵士樂,將自己歸零重新學習,終究在爵士樂的重鎮紐約,創造出自己的一片天。這就是陳若玗,一個勇於逐夢的台灣女孩,這個月她將與紐約的夥伴們回台演出爵士鋼琴三重奏,演出創作專輯的精選曲目。
-
即將上場 Preview 劉鳳學唐樂舞封箱演出
《傾盃樂》 重現大唐華麗時代
應兩廳院「民國藝百」系列之邀,劉鳳學與新古典舞團將演出唐樂舞系列的封箱之作《傾盃樂》,並選粹經典舞碼《春鶯囀》、《拔頭》、《蘇合香》與《團亂旋》,溫故與新作齊展於觀眾眼前。
-
即將上場 Preview 一當代舞團《W.A.V.E.城市微幅》
以身體對抗虛擬 與城市的鏡像共舞
將於十月底在華山文創園區演出的《W.A.V.E.城市微幅》,便是蘇文琪和張永達等一當代舞團成員,對於城市裡被科技文明包圍、滲透的存在狀態,以舞蹈和新媒體藝術的結合,提出生命政治的思索。蘇文琪以十七世紀義大利畫家卡拉瓦的畫作《納西思》為參考圖像,延伸「鏡像」的概念,以此表達人與科技間封閉的依存關係。
-
特別企畫 Feature
互為因果的美學糾纏
劇場與電影,看似截然不同的美學形式,卻是藕斷絲連、糾結難分。不說電影發展初期就深受劇場影響,即便在電影鏡頭運動自如、寫實場景取代虛擬的美學確立後,仍有許多電影導演酷愛在影片中,利用劇場感塑造獨特的觀點與詮釋。甚至電影美學反過來感染劇場,劇場也玩起蒙太奇與影像感。
-
特別企畫 Feature
隱沒在影像底層的劇場
蔡明亮的戲劇科班背景,讓他的電影底層,總是可以讀出劇場的影子時間、空間、主題、人物的高度集中,讓蔡明亮的電影有一種古典三一律般的嚴謹;以歌舞橋段造成敘事中斷的手法,也令人聯想到布萊希特的疏離效果。透過對王友輝、黃建業、王小棣的訪談,也讓我們更進一步探見蔡明亮的電影與劇場之緊密關聯。
-
特別企畫 Feature 專訪《只有你》導演
蔡明亮:既然敢邀請我,我就不會客氣
蔡明亮的影像作品以「慢」著稱,工作起來也有著不畏與時間對峙的耐性。這次一口氣執導《只有你》三齣戲,早在半年前就和楊貴媚、李康生、陸弈靜三位演員展開工作。最初聊天漫談,從各自生活中兜成戲的血肉,進劇場後發展出三種不同風味的獨角戲,大為顛覆人們對「獨角戲」看演員詮釋角色、炫示演技的印象。 近幾個月天天進劇場,從下午排到晚上,好不容易抓出時間受訪,蔡明亮一邊用餐,臉上有輕微的倦意,但說起創作衝撞限制之必要,他目光炯炯,坦然直言:「拍電影或劇場都好,既然敢邀請我,我就不會客氣。」 對劇場怎麼個不客氣法?讓演員在台上沉睡可能是其中一種,但為什麼這麼做?蔡明亮眼中的劇場和獨角戲還有哪些可能性?以下是他的現身說法。
-
特別企畫 Feature
穿過螢幕走進他的電影裡——楊貴媚
「燈暗。」算是喊卡了。導演笑著走向慢慢從地上直起身的女演員:「媚,今天前面的節奏非常好」 說著,轉身向我們,像孩子剛順利穿越馬拉松終點而興高采烈的母親:「才剛拿到詞,她好快!」
-
特別企畫 Feature
回到僅僅是自己的時刻——陸弈靜
這是一齣只有陸弈靜能演的獨角戲,因為,台上的就是她自己,和蔡明亮共同創作出來的,專屬陸弈靜的劇場切片。約九十分鐘的長度裡,口白很少,但演員和自己的對話卻始終持續。躺在床上的陸弈靜,夢遊般舉著雙手,騰空做著擦拭玻璃、沖泡咖啡的動作。演員的手在空氣中探索,溫習每日早晨的例行,卻好似在觸摸慾望
-
特別企畫 Feature
聽蔡明亮旁白——李康生
空空的牆,小康在空空的牆前面安靜抽著菸。 安靜的黑裡只有蔡明亮在耳邊配音的旁白聲。 「一直走一直走。」 直到來到他們初識的記憶深處。少年小康坐在機車上。聲音說:「沉默地抽著菸,那姿勢,像他。」
-
演出評論 Review
在現代性中困頓的肉體
通常評論一齣戲的成功或失敗,劇場空間的使用策略是重要的依據,不能只把空間當作美術的裝飾品,劇場與自成一套脈絡的美術觀念迥然相異,劇場主體在於它的空間是能夠發揮出與演出相通的機能性設施。這次《沃》劇讓觀劇時的視野開展,導演將劇場的空間環境設計出完整的戲劇性呈現,不能不說是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專業的藝術交易平台?親民的藝術推廣市集?
去年首度舉辦的「華山藝術生活節」,首度引進「藝術市集」的概念,將華山園區打造成一個定時、定點舉辦的國際表演藝術交易平台,並擔任串連的樞紐,藉由邀請國際策展人來台,意欲塑造台灣成為亞洲最具影響力的表演藝術產業交易所。然而,活動承辦的表演藝術聯盟秘書長于國華坦言,在華山這個場地舉辦「表演藝術市集」,又要同時兼顧「專業」與「親民」的任務,執行上需要克服許多困難。
-
紀念大師 In Memoriam
點燃火苗的雙手
編按:二○一一年,對國人來說是重要的一年,也是音樂界領航者許常惠逝世的第十年。即使哲人已遠,但他對台灣音樂留下的重要貢獻,仍舊使得後生晚輩受益。有感於此,作曲家馬水龍親自撰文追憶這位前輩,藉著這段亦師亦友的情感,訴說這段台灣音樂發展中,最不可遺忘的歷史。
-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朱宏章 演戲,是一種享受
身兼演員、導演與表演老師多角的朱宏章,是台灣少數受過紮實寫實表演訓練的劇場人,專業素養的厚實,也讓他能在多重角色間迅速切換毫無窒礙。而作為「表演老師」的他,十分享受與學生的互動關係,更看重和學生的對話過程。撇開時間分配、體力負荷等問題,他更肯定地說:「保持創作,一定幫助我教創作。兩者對我來說並不衝突,為學生解惑的成就感還更高。」
-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謝盈萱 生活中的超級宅女,舞台上完美女主角
從《包法利夫人們》、《華麗上班族之生活與生存》到近期在《Re/turn》中的亮眼演出,謝盈萱已然被視為一個兼具實力與魅力的精采女演員。不同於台上幽默逗趣的女丑形象,台下的謝盈萱不多話、喜愛獨處,可以四、五天不出門,自稱是「超級宅女」,但她總是睜大著眼睛觀察周遭人們的動態,觀察每個選擇每個決定背後的脈絡動機,而這些素材,也就讓她在舞台上展現貼近人們的表演。
-
焦點專題 Focus 德奧
親切設計服務大眾 打造聽得見的音樂史
德奧各樂團在新樂季中,可見不少頗具遠見的規劃:如以明確的時代主軸對各類曲目做系統性的安排開發、將廿世紀新音樂納入必備曲目等。另一方面則更企圖開拓不同觀眾族群,設計各式音樂會,利用音樂廳各角落、各時段,積極製造生活與音樂,可能相遇的時間或場域,讓音樂服務普羅大眾。
-
焦點專題 Focus 法國
古典與現代曲目混搭 再佐以東方調味
這個新樂季,法國樂團仍然維持著傳統曲目的堅持,古今曲目的搭配,幾乎是每個樂團的共同點,但是除了法國廣播愛樂以外,其他樂團的曲目,仍以法國作曲家居多,尤其是十九世紀至廿世紀的經典。有趣的是,他們的曲目增加了幾分東方味,如中國音樂家陳其鋼、譚盾、日本作曲家藤倉大、細川俊夫與武滿徹的作品都是樂季的重頭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