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戲劇新訊 動見体劇團《屋簷下》
荒謬筆法,書寫家庭的崩毀
屋簷,象徵著家庭的庇佑及保護;屋簷下,表面和樂無事的家庭場景,說不出口的秘密,卻潛伏在一家人之間。當屋簷的遮蔭消失之後,秘密被揭穿,會造成甚麼樣的衝擊?家人毫不保留的愛,又會造成任何傷害?動見体劇團新作《屋簷下》,由七年級劇場創作者王靖惇編導,劇中藉由因大水沖刷,而失去「屋簷」庇護的一家人,在狹小的空間、隔音極差的組合屋當中,傾聽彼此的慾望和秘密,最終發現每天生活在一起的家人真實面貌,影射現代家庭結構的崩毀。 全劇在日常生活題材中,注入詩意魔幻,透過疏離的觀點,揭開人性的隱晦,「水」的意象貫穿,更帶來隱然的對比與多重象徵。在悲哀的家庭氛圍中,犀利、荒謬又不失殘酷力道的語言,大膽直接的對話與動作,節奏轉折明快的情境,形成創作的一大特色。尤其,不同世代間的語言運用,顯露出編劇對於語言的細膩觀察,例如運用河洛語節奏感強烈又力道十足的特點,塑造母親的形象,呈現台灣本土傳統女性的堅強性格;而年輕一代的語言匱乏無力,也突出新世代缺乏核心價值的焦慮,對比兩代間價值認同的差異與衝突。
-
音樂新訊 北市國百鳥朝鳳
郭雅志領軍 嗩吶歡騰為國慶生
嗩吶一直都是國人熟悉的民間樂器,但除了廟會活動和戲曲伴奏之外,您對它的了解還有多少? 以往嗩吶和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它的音量大、音色高亢宏亮,在婚喪喜慶上總是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近年來在演奏家們不斷改良下,它的表現力增強,不僅能夠渲染歡快的情緒,更能夠詮釋黯淡、沉鬱的情感,或模仿人或動物等聲響。而嗩吶演奏家郭雅志所發明的「活芯」裝置正是其中一個成功的例子,在提升樂器性能外,其神乎其技的吹奏更使得嗩吶成為音樂會中最受歡迎的獨奏樂器之一。十月初,北市國即邀郭雅志來台,聚集樂團嗩吶組的好手們齊聚一堂,並且請來國內作曲家賴德和與洪千惠分別創作《奔》及《樂自在.觀自在.心自在》兩首樂曲,後者更加入了青年優人與國樂團共同合作。最特別的是,國樂團還請來了旅德指揮家簡文彬擔任本場指揮。在國慶日前夕,北市國將以最喧騰、最歡慶的樂器,為建國一百年吹出快樂的生日樂章。
-
常客推薦 本月我想看
蔡明亮的三齣獨角戲《只有你》
獨角戲迷人之處便在於,舞台上只有演員和自己,那是非常真實、私密,並且真誠面對自我的經驗。雖是劇場出身,但在電影界發光發熱的蔡明亮,即將在十月份「回家」,應兩廳院節目策劃之邀,回到離開廿七年的劇場舞台,並一口氣帶來三齣獨角戲《只有你》。以五、六○年代的歌曲為主軸,貫穿三位長年與蔡明亮合作的演員:陸弈靜、李康生、楊貴媚的日常生活,這次演員在舞台上,和蔡明亮回了家,關上門,僅僅飾演他們自己:陸弈靜除了咖啡,幾乎不需要任何進食;李康生有魚的偏執狂熱,三兩天去海邊提回一桶桶海水為它們更換,早早死去的魚,用報紙安穩地包起、置於冷凍庫;楊貴媚體質特殊,她能看見超越具體的魂魄。三位演員在舞台上演自己,演自己的最真實卻又最虛幻的日常我不僅也想像,我們所有的生活、與自己的相處,其實也是一齣齣獨角戲與回望。
-
音樂新訊 薛巴柯夫首度訪台獨奏會
薛巴柯夫首度訪台 演繹貝多芬命運交響曲
被德國評論家彼得.柯塞(Peter Coss)讚譽為「我們這個年代琴藝最佳、最勇於挑戰,彈琴最有興味的音樂家之一」,首度來台的俄國鋼琴家薛巴柯夫(Konstantin Scherbakov)不僅是第一屆拉赫瑪尼諾夫鋼琴大賽首獎得主,更以他精湛的琴藝被稱為是「當代的拉赫瑪尼諾夫」。他的錄音,不僅是知名音樂雜誌評介的焦點,當他演奏其他作品時,更曾被讚言:「沒有人能夠彈奏出比他更好的蕭斯塔可維奇!」而去年贏得蕭邦鋼琴大賽,在台灣掀起旋風的阿芙蒂耶娃,在多年前就曾經遠赴蘇黎世音樂院拜他為師,並擔任助教。 近年來薛巴柯夫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就是他所灌錄由李斯特改編為鋼琴演奏的貝多芬九首交響曲全集。雖然說,總譜彈奏是每位指揮必修的功課,但要以雙手在有限的鋼琴鍵盤中彈出整個交響樂團的氣勢、旋律、音色、各聲部的對話等等,是非常艱困的挑戰。此次來台,他除了將帶來由西洛第與布梭尼改編巴赫的《b小調前奏曲》及《夏康舞曲》之外,更有貝多芬的鋼琴奏鳴曲《熱情》以及鋼琴版的《命運》交響曲。想知道鋼琴家如何以十指重新詮釋整部交響樂曲?絕對不能錯過這場音樂會!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能劇?歌劇?! 窺探東風西漸的途徑
七月的柏林「感染音樂節」,以日本作曲家細川俊夫的《松風》作為壓軸。這齣改編自日本能劇的歌劇,全以德文演唱,演出樂器也以西方管絃樂為主,但仍營造出東方的幽韻;而相對於靜謐的劇情與聲響,莎夏.瓦茲編創的舞蹈動作顯得橫衝直撞,和能劇中沉緩的肢體語言截然不同。
-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劇場與電影,無可切割的宿命
法國知名導演尚.雷諾曾說:「一個導演終其一生只拍一部片子,其他的影片都是這部電影的註腳或變奏而已。」這個說法相當深刻地提供了我們對蔡明亮作品的理解。他的電影,從不說一個完整的故事,少有對白,有的只是人物的生命和情感樣態。電影的場景多半是大城市的陰鬱角落,一些封閉性的空間,光線晦暗,空氣潮濕污濁。城市提供了一個支離破碎的象徵背景,封閉的空間成為包裹、囚禁人的容器與牢籠,而生活在裡面的人,則像是不存在般、被世界徹底遺忘的幽靈,每個人都是孤絕的個體,人與人之間無法真正溝通,為了尋找情慾的宣洩出口,凸顯出存在的荒謬,於是,孤獨與寂寞成為蔡明亮電影裡的每個人無可避免的宿命。 熟悉蔡明亮背景的人,便會發現,這些貫穿他電影的母題,早在廿多年前,即已在他的劇場作品中埋下伏筆。一九八一年,他從文化大學戲劇系畢業後,與同班同學合組了「小塢劇場」,他親自執導三部舞台劇作品《速食酢醬麵》、《黑暗裡打不開的一扇門》、《房間裡的衣櫃》,皆在處理現代社會、寂寞、都會生活型態的狂亂等主題,在當時劇場界引起不小轟動。回溯與電影和劇場之間的淵源,蔡明亮說:「自己的養成是從小看電影開始,電影對我來說更具魔幻魅力,劇場的朝生暮死也特別令人害怕,但回頭想,我記憶殘存最初的電影影像其實是一部翻拍劇場的電影、上海製作的紹興戲《追魚》,鯉魚精後花園私會窮書生,我三歲時看的。」或許,電影和劇場之於他,的確是無法切割的吧。 廿七年後,蔡明亮再回到熟悉的劇場,他形容好像要回家走走:「年輕的時候就是想講故事,想做獨特的表現,想博得滿堂彩。現在做任何創作,都只想表達一下對生命的感觸,甚至好像只是要掌握一個跟你熟悉的人再次合作的契機,或者遇上一些新的人一起工作的機會。」三齣獨角戲分別從他長期合作的演員楊貴媚、陸弈靜、李康生的生命經驗出發,將簡單的生活動作,化為三齣不同的身體敘事,在蔡明亮一貫疏離的靜謐與壓抑的氛圍中,面對自己的孤單與哀愁。如果說,我們曾在電影中,看見劇場的蔡明亮,那這次,我們是否能在劇場中,看見蔡明亮的光影語言?透過本刊的特別企畫,我們帶讀者走進蔡明亮的排練現場,以文字書寫記錄他與三位演員的工作實況。 上期,本刊先行整理了國內各大樂團新樂季的聆賞指南,這期,我們將聚焦國際樂壇的趨勢觀察。從中,我們可以發現一些值得注意的現象,例如歐美金融危機頻傳之際,歐美的
-
專欄 Columns
月圓之夜
隨著觀眾發出的笑聲,演員愈來愈被鼓勵著,也,愈來愈以為自己演對了,沒有笑的觀眾,在思考和失望的觀眾,禮貌地坐在觀眾席,演員是看不到的,戲被笑聲、簡單的歡樂聲,強迫地再次包裝著,戲歪了,還是薄了,還是幼稚了,還是俗不可耐了,甚至還是根本演錯了!台上的人,都很難察覺了。
-
專欄 Columns
動作隨想
動作的動機的確重要,因為動機,所以動作的生成跟組合會不同;因為動機,所以動作的動力和訴求會不同。身為跳舞的人,特別是打著「即興」招牌的人,我更是不斷質問自己,為什麼要動?動作又來自哪裡?因為我們就是把所有其他的念頭、意識、感官都關掉,身體還是照樣無礙地舞動著。
-
專欄 Columns
我的烏龜朋友——「湯」米
看著牠因為過度奮戰後無力地攤平了四肢,我開始有點擔心,思索著是否要幫牠翻面時,牠突然用力伸直了四條短腿,啪的一聲,成功讓自己翻面了。經過了一陣子的休息,牠又再次嘗試去攀爬那塊木板,當然,牠又再次摔個四腳朝天。在我看來已經七葷八素的牠,居然立刻又挑戰了牠的第三爬
-
專欄 Columns
國
「國」成了政治人物的工具,「或」才是我們這些死老百姓的真正感受;前者努力地定義邊界、煽動對立;後者雖然常被迷惑,但也具備跨越邊界尋求「或」許有更多元自由天空的飛翔能力。
-
紐約
演奏家形象搶眼 樂評人「看」不下去
愈來愈重視形象包裝的古典樂壇,遇上還是蠻保守的樂評與觀眾,會發生什麼事?最近走紅國際的兩位中國鋼琴家:郎朗與王羽佳,都不約而同遭逢了類似爭議。前者是新CD專輯的「封面設計」備受批評,後者則是因穿著性感時尚來演出,樂評忍不住唸上幾句。
-
柏林
初秋柏林 藝術節狂潮來襲
九月本來就是柏林藝文活動繁多的月份,但今年特別「擁擠」,不僅僅是表演藝術,其他類的藝術節也是齊聚爭鳴。其中由「柏林藝術節之屋」與「柏林愛樂基金會」合辦的「音樂節」,邀請了各國大團前來輪番演奏,由瑞士指揮杜特華領軍的費城管絃樂團在柏林愛樂廳擔任「音樂節」的開幕表演,並且邀得法國知名鋼琴家提鮑德與樂團合作。
-
倫敦
國家歌劇院新樂季 美國風《愛情靈藥》開幕迎客
迎接新樂季,英格蘭國家歌劇院推出去年廣受歡迎的《愛情靈藥》讓觀眾回味。這齣董尼才悌的歌劇新編,場景放在一九五○年代的美國中西部,歌詞亦翻譯為英文,角色設定也受美國大眾文化影響,女主角活脫是瑪麗蓮.夢露的翻版,帶有天之驕子傲氣的男配角,則隱約帶有貓王調皮又帥氣的神韻。
-
巴黎
世界偶戲節 奇幻異想的天堂
開始於一九六一年,每兩年舉行一次(註)的法國沙勒維爾-梅傑爾市(Charleville-Mzires)的「世界偶戲節」(Festival Mondial des Thtres de Marionnettes)今年慶祝五十歲生日,從九月十六日到廿五日十天之間,估計超過十五萬名觀眾將前往觀賞來自廿五國的一百五十個偶戲團演出,是全世界偶戲團及戲迷們心中的朝聖之旅。
-
上海
「文化廣場」蛻變 轉型音樂劇殿堂
上海的「文化廣場」原屬老上海的法租界,承載著無數上海人文化記憶,歷經各種角色轉變,現在又重歸文化了。二○○五年起改建,現在打造了高科技舞台,並定位為音樂劇的專屬演出場地。九月底的開幕演出即推出《極致百老匯》,邀請多位國際音樂劇明星共襄盛舉。
-
北京
北京國際音樂節 誠意十足向馬勒致敬
第十四屆北京國際音樂節,主題是向逝世一百周年的偉大作曲家馬勒致意,十月六日將以其《千人交響曲》揭幕。此次的節目規劃,魄力與誠意十足,將在廿五天內,推出廿四場以紀念馬勒為主題的音樂會,除了完整呈現馬勒的十首交響曲,也將呈現其他經典聲樂與管絃樂作品,並邀集多位中外指揮大師指揮,令人期待!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體驗「即興」冒險 看一場表演「球賽」
將「接觸即興」舞蹈引入台灣的編舞家古名伸,以盛大舉辦的「第一屆國際愛跳舞即興節」紀念自己步入即興的廿虛歲。即興,是表演者不預做編排地在觀眾面前一邊創作、一邊演出,觀眾與表演者一同在表演空間內創造一趟冒險意味的旅程,好比觀看一場球賽。這次的盛會以「流水席」、「大匯演」、主秀「即興舞蹈的光譜」等形式,邀請國內外團隊參與,要讓觀眾親自體驗即興演出的精采多樣。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戲說大航海時代的奇幻歷險
金枝演社劇團新作《黃金海賊王》,以四百年前台灣的海洋時代為時空背景,交織西拉雅人、西班牙人、荷蘭人、平埔族、漢人與海賊周旋的歷險傳奇。故事雖設定在十七世紀的東亞海域,但劇情跳脫歷史框架,除借取鄭芝龍、顏思齊、王直等知名海盜的事蹟,並加入漫畫與電影的情節。除了有華麗豐富的聽覺元素,舞台設計王孟超更將一艘大船直接搬到舞台上,具體呈現一艘海賊船的海上逼真樣貌。
-
藝號人物 People 國光劇團當家老生
唐文華 撐住一口氣 精演半生戲
作為台灣數一數二的京劇演員,老生唐文華師承台灣四大鬚生之首胡少安,天賦才華早現,年紀輕輕就是各大劇團爭聘的角兒。年滿五十歲的他,將再度演出壓箱戲《未央天》,演出主角忠僕馬義,得在台上表演肉身滾釘板,「必須閉住氣,頂住。」《未央天》他演了三次,每次間隔十年,幾乎就是他京戲生涯不同時間點的註解也就像是撐著這口氣,唐文華度過了京劇的美好年代,也來到京劇衰微的當下
-
藝號人物 People 中國實力派女演員
秦海璐 簡單中,找到自己的紅玫瑰
廿歲就以《榴槤飄飄》得到金馬獎影后榮銜,秦海璐卻不像其他當紅大陸女星一樣演出商業大片,她持續演舞台劇、演新導演的電影,走一條人跡罕至的演藝之路。十一月,她將隨中國國家話劇院導演田沁鑫的作品《紅玫瑰與白玫瑰》訪台演出。秦海璐說,田沁鑫是她表演生涯中的貴人,為了讓一開始找不到感覺的她體會紅玫瑰,田沁鑫讓她從六歲開始演,先找六歲時紅玫瑰的感覺。之後慢慢演到十二歲、十八歲最終,秦海璐終於找到了自己的紅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