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字一劇場

情緒「因」何而來?例如:生活中對父母的不爽「因」何而來?因為他們「聽不懂!」「固執!」「代溝!」「不了解我們!」所以,不爽!英國哲學家休謨曾說:「原因和結果之間並無必然關聯。」意思是「不了解!」、「代溝!」和情緒「不爽!」不一定有必然關聯。

情緒「因」何而來?例如:生活中對父母的不爽「因」何而來?因為他們「聽不懂!」「固執!」「代溝!」「不了解我們!」所以,不爽!英國哲學家休謨曾說:「原因和結果之間並無必然關聯。」意思是「不了解!」、「代溝!」和情緒「不爽!」不一定有必然關聯。

因,這字從殷商晚期到現今民國百年,基本上,如如不動,長得都一樣。「因」原來是「綠草如茵」的「茵」的祖先,蓆子的意思,它的圖解就是「一個人舒服地躺在草蓆上」。因為蓆子是讓人躺的和依靠的東西,所以就引申為依靠和憑藉。彷彿「後果小姐」依靠著「前因先生」的肩膀上,「因為妳…所以我…」兩人盡在不言中的畫面。

小時候會玩一種無聊的遊戲,就是不斷問為什麼?問到對方翻臉為止。所以,就有一套專門把小孩子嘴塞住的書——《十萬個為什麼?》。長大後,反而不好意思問為什麼,更不會不斷地問為什麼,總會適可而止,所以,一定要先學會的就是裝懂,否則,太像小孩子了!但裝久了,就會忘了,以為自己真的懂了,加上腦容量不斷流失的記憶體,於是不斷變笨,唯一變厲害的,就是表演。大多數政治人物和公家機關裡的領導專長就是,表演,演到忘了自己其實不懂,也不屑問,只剩下一張專業的臉和不耐煩的姿態。

不管因果  就是要「表演」

表演是全民運動,很多觀眾看完演出後常會說:「看不懂!」但99%絕對不會去問為什麼自己會看不懂,然後想辦法看懂。評論者也是,一定不能說自己看不懂,不然評論要怎麼寫,稿費要怎麼賺。他一定要表演慷慨激昂地、或是客觀冷靜地寫下他專業的評論,先不管內容是否專業,但一定要為表演先找到一個角色、一個原因、一個動機,最好用的角色就是「革命家」和「宗教家」(因為「藝術家」已經先被創作者拿去演了)。前者彷彿為了揭穿劇場界的弊案,痛心疾首和義憤填膺是必修的學分;後者彷彿是為了創作者、為了整個表演藝術好,慈眉善目和曖曖內含光是必修的雙學位。兩者都可以在貧瘠的痛罵後,有個不錯的下台階,再加上「我只是誠實地表達我的意見。」的台詞,然後謝幕。這,到底是對誰好?

情緒「因」何而來?例如:生活中對父母的不爽「因」何而來?因為他們「聽不懂!」「固執!」「代溝!」「不了解我們!」所以,不爽!英國哲學家休謨曾說:「原因和結果之間並無必然關聯。」意思是「不了解!」、「代溝!」和情緒「不爽!」不一定有必然關聯。只是,這樣連超有Fu!因為萬一要去和「想辦法溝通、了解」作因果連結,超累!又沒Guts!就像「看不懂!」和「幹!」作因果連結就超順,若要「看不懂」跟「想辦法看懂」或是「這戲到底怎麼了?」作連結,不了吧,這樣就沒機會演了,當然要踩著別人痛處,趁機表演一下自己「革命家」或是「宗教家」的激情,這也算是一種棒打落水狗式的欺善怕惡。

所以,溝通,難!孝順,難!表演善意的言詞與行為的區分,難!尼采講得更直接:「因果性解釋是一種欺騙性!」「所謂因果性的本能不過是對陌生事物的恐懼。」「未知的事物讓人感到危險、不安和焦慮,只有把它歸結為某種已知的東西,才能獲得安全感。因此,被找來當作原因的往往是某種已知的、經歷過的解釋。」這,也是劇場演員作所謂角色功課時,最大的問題所在。

攤開「因果」草席  困住自己?

最會利用因果鏈的有二:一是美國政府和企業這共犯體制。利用宣揚民主自由的「因」,干預其他政府運作,以獲得低價石油、穩定美元、表演好心貸款、同時讓美國企業進駐「協助」工程建設,以掌握經濟控制權,若經濟侵略受到阻礙,就暗中幹掉不合作的領導者。另一個,當然就是各屠殺的主導者,誰說造成大屠殺的起因是「惡」!人可以因擇「善」而固執地,屠殺、謾罵、暴力,當然要讓下手參與大屠殺的人,懷抱著崇高的道德感的「因」,絲毫沒有內疚地殺!殺!殺!

於是,當我們慢慢捲開由千絲萬縷的「因果」編織成的草蓆,舒服地躺在上面時,我們是不是已經成為把自己「困」住的「囚」犯?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世界舞台 盡在你手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