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特別企畫 Feature 角度七:藝術與企業合作趨勢
從出錢到出力 「藝企」牽手點亮未來
由於企業領導者對藝文的喜好不同,早期的基金會多為單純的贊助單一或系列的節目演出及藝術教育活動,然而近年來基金會參與藝文的角色變得多元化,不再和過去一樣扮演被動的金主,轉而主動的選擇藝術團隊委託創作、籌辦藝術季,舉辦年度評比、頒發獎項等。而除了企業體的投入,難能可貴的是企業人也身體力行的一頭鑽進打造「藝企平台」行列。
-
特別企畫 Feature 角度八:文化創意產業與空間再生
分進合擊的文化力量 為藝術前景奠基
「文化創意產業」包含的範圍極廣,在這十年間,其中影響表演藝術生態最大的,莫過於政府各單位都努力推動的「閒置空間再利用」。回顧「文化產業」、「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歷程,可以看到另一個平行發展趨勢,也正是這個概念。「文化產業」和「文化創意產業」的推動,擴大了閒置空間再利用的想像;被再利用的空間,往往必須承擔經營壓力,讓「文化產業化、產業文化化」得到實踐機會。從台中二十號倉庫到華山1914的案例,都有這樣的軌跡。
-
特別企畫 Feature 創作觀察 ──戲劇篇
生態劣勢製造創作優勢 遍地開花令人驚豔
相較歐美各國、甚至大陸重要城市的定目劇巡演,或舊作重演的比例,台灣全新創作累積的成績,令人訝異,而這完全不是針對一個製作、一年表現的評論觀點足以涵括與預期。在劇場產業型態薄弱的台灣,十年累積下來,卻是打造繁花盛景:中大型劇場系列性製作的持續與票房佳績,女性創作者的多元發聲,商業性劇場的持續發展,風格化導演的轉型出擊。
-
特別企畫 Feature 創作觀察── 戲曲篇
變與不變之間 創意迸發展望盛景
這十年,可說是台灣戲曲藝術發展最劇烈的十年,原來主流、封閉的美學在新世紀幾乎全盤崩解,各類的創新、實驗、跨界次第開展,打造一齣齣令人耳目一新的繽紛戲碼。但在創新大纛之下,傳統功底依然是不變基石,變在不變之上,於是變出未來前景。
-
特別企畫 Feature 創作觀察── 舞蹈篇
先行者深耕不歇 新生代剽悍來追
進入了「第四個世代」的台灣舞壇,這十年間,資深一代的編舞者仍舊深耕這片舞蹈園地,多位編舞家完成三部曲巨構,打造亞洲當代舞蹈美學。壯年與青壯兩代的編舞者處於思考自身下一階段編舞風格或肢體美學更上層樓的挑戰,期待舞蹈美學的再深化。而最近五、六年間崛起的「恐怖孩子們」,則以精湛的身體技巧與多元的創作取向,驚豔舞壇。
-
特別企畫 Feature 創作觀察──音樂篇
跨界、實驗、碰撞 舞台迴盪變動之音
過去這十年來,音樂創作有著非常明顯的變化,那就是跨界。跨界帶來新的靈感、新的合作夥伴、新的創作方式,當然,也帶來新的觀眾群,而無可避免的,跨界也帶來某種程度的衝撞與迷思,這些都成了過去十年來音樂創作的養分與風景。
-
兩廳院櫥窗 Hot at NTCH 國家戲劇院蘭花牆揭幕
「蘭花圓舞曲」相伴 陳郁秀獲頒法國文化藝術軍官勳章
去年十二月中旬的午後,國家戲劇院大廳蒞臨多位嘉賓,有來自台灣表演藝術界的重量級人士,以及來自法國在台協會的朋友們。在香檳、鮮花與喜悅的氛圍中,要舉杯慶賀的,不僅是「蘭花圓舞曲」的揭幕,還有兩廳院的董事長陳郁秀獲頒法國文化藝術軍官勳章的殊榮。
-
兩廳院櫥窗 Hot at NTCH
打造兩廳院成為全民共享的優質文化園區
一位領導者不僅應為一個組織帶入士氣,也必須帶入秩序。一位管理者不僅應統整組織中所有人力、物力及財力等資源,也必須妥當分配並善用這些資源。一位決策者不僅要公正,也要有智慧的獲得所有完整的資訊去作最正確決策,以便為組織牟取最佳的福利以及永續經營的最大可能。我在兩廳院一年多以來,一直將這些認知銘記於心,並努力付諸於行動。至於努力的成果有待各界公評,但在此藉由《PAR表演藝術》雜誌的版面一隅,將過去這一年多來兩廳院所做的各項努力與突破,與關心兩廳院的朋友們分享,並期盼大家能繼續給予兩廳院鞭策與鼓勵。 二○○九年兩廳院的重頭大戲,應屬第一屆台灣國際藝術節(Taiwan International Festival,TIF)。歐美及鄰近日港等地的藝術節行之有年,在國際間早已享有一定知名度與聲譽,面對才剛起步的兩廳院台灣國際藝術節,我們認為必須要能發展出獨有的特色才能建立起屬於兩廳院的品牌,因此在陳郁秀董事長的發想之下,選定以「未來之眼」為主題,策展理念強調「跨界」、「跨國」及「跨文化」,展現「原創」的精神,不僅自製旗艦節目(《歐蘭朵》),也邀請世界各國最優秀的節目來台首演(在十五檔節目裡,有二檔世界首演及七檔亞洲首演)。節目特色強調結合藝術與科技,讓表演藝術成為我們窺探未來大趨勢的靈魂之窗。 對於兩廳院製作及主辦的表演藝術節目,我們相信必定是最優質的,非常企盼能推廣讓更多人知道,並前來欣賞。因此在過去一年面對大環境的不景氣,直接衝擊藝文表演票房,我們體認到,不能再因循過去的行銷方法,被動等待觀眾購票欣賞演出,必須採取更靈活、主動出擊的行銷策略。過去這一年來,針對重點節目以及票房不理想的節目,要求節目宣傳同仁擬定推票的戰鬥計畫,更每週親自與行銷及節目宣傳同仁開會,視情況不斷調整行銷、宣傳策略,發想創意、突破性的推票計畫。另方面,我們注意到網路世界對於行銷的巨大影響力,特別運用目前最受歡迎的社交網絡及網聚部落設置網路行銷平台,藉此增加節目曝光率及售票率,並帶動藝文討論之風氣。在一片經濟蕭條聲中,二○○九台灣國際藝術節最終開出高達九成的亮麗票房,以及逾十萬人次參與的紀錄。而全年各項主辦節目平均亦有八成以上票房,證明這些策略的確奏效。 透過旗艦節目建立屬於兩廳院的品牌之後,我們開始思考下一步如何將此一品牌推向國際,兩廳院不能僅自滿於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香港
藝評雜誌生存受阻 《文化現場》面臨停刊危機
由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資深文化記者籌畫發行的藝評雜誌《文化現場》,雖然雜誌的成績得到藝發局藝評小組認同,認為可考慮接納其申請,但建議上遞至握決定權的藝發局大會時卻不獲通過,雜誌面臨停刊命運。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巴黎
康寧漢紀念演出 與「不跳舞」世代的對話
巴黎城市劇院去年十二月揭幕的「紀念康寧漢」系列活動,由康寧漢的真正遺作Nearly 902打頭陣,連演十個爆滿場次後,由法國兩位當紅的青中生代編舞家、屬於「不跳舞」世代的波依.夏瑪德與傑宏.貝爾接棒,分別以康寧漢作品為題材,創作《舞蹈五十年》與Cdric Andrieux兩個作品。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倫敦
找舞者演員解讀男友分手信…這是藝術創作
法國藝術家蘇菲.卡爾以生活行動的記錄為創作核心,目前她的回顧展正在倫敦展出。其中作品Take Care of Yourself中可見到芭蕾舞者以激烈的舞姿、老牌女星珍妮.摩露以朗誦,還有小丑以滑稽的動作來解讀蘇菲前男友X給她的「分手信」。
-
跟著音樂去旅行 Travel with music
印度音樂 豐沛多元歷久彌新
多樣性的印度音樂,不僅是歌以載教的宗教音樂,不只是神祕虛無飄渺的古典音樂,也不盡然是熱歌勁舞的寶萊塢。地大物博,人文薈萃,多元民族、近千部落,蘊藏了豐富的歌謠,任你窮其一生,也無法窺其全貌。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紐約
林肯中心歡慶五十 重新塑造親民面貌
走到全世界,林肯中心都已經成為最高檔級表演藝術的象徵,表演藝術家,也把進入林肯中心,作為是藝術生涯的一項標竿。 然而就在全世界不斷套用林肯中心這種整合藝術中心模式之際,走過五十年的林肯中心,卻在重新檢視當初創立的宗旨是否還適用於今天的社會?表演藝術與社區應該保持什麼樣的關係?
-
藝視窗 News
文建會「台灣音樂文化園區」正式啟用
【台灣】 文建會「台灣音樂文化園區」正式啟用 行政院文建會由所屬國立台灣交響樂團規劃,建置台灣唯一的古典音樂文化園區,藉由「台灣音樂文化園區」的空間設計,型塑中台灣的文化休閒空間。「台灣音樂文化園區」位於台中縣霧峰鄉中正路 738之2號,園區內包括樂器展示區、優質工作室、音樂教育研習中心、及影音文化廣場,打造一個欣賞與學習兼備、演奏與創作並進的空間。「樂器展示區」結合數位科技與影音設備,透過當代科技及影音下載等設備,讓樂器在觀賞者面前鮮活起來。「優質工作室」則結合音樂創意人駐村及交流音樂家創作與休憩空間雙重概念規劃。「影音文化廣場」將原有的影音及出版資料庫擴大,讓使用音樂文化園區的學習者不僅可以欣賞線上音樂會,更可進入豐富的數位資料庫。「台灣音樂文化園區」不僅是具有音樂展示功能,其規劃更考量樂團推廣與建教合作交流,盼吸引廣大民眾前來體驗學習。詳參國立台灣交響樂團網站www.ntso.gov.tw/,或電洽04-23391141。(周倩漪) 「表演藝術新人新視野創作專案」補助辦法公佈 「新人新視野創作專案」即將三度徵件,本專案由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與國立中正文化中心合作推動,為期三年。本專案徵求大學或研究所畢業五年內、具編導熱情、懷有滿腹創意想像的新世代,提案申請。由主辦單位提供製作經費、演出舞台、技術統籌、行銷宣傳等資源,希望甫出校園的年輕創作者持續創作並給予發表平台。二○一○年徵件日期為二月一日至十日,僅此十天,逾期不候,請符合申請資格的年輕創作者踴躍遞案。補助辦法與申請表格請至國藝會「補助廣場」下載。洽詢電話02-27541122轉212。新年度徵件辦法已公佈於國藝會與兩廳院網站。(周倩漪) 2010臺北藝穗節主視覺圖像徵選開始收件 101 今年臺北藝穗節主視覺圖像徵選開始收件。藝穗節讓人創意狂飆,無論你是設計新秀、插畫高手、影像達人、創意狂人,只要你對藝穗LOGO+圖像有構想有創意
-
藝遊在他方
蘇格蘭高地上的藝術殿堂—愛丁堡皇家劇院
來到號稱「藝術節之都」的蘇格蘭首府愛丁堡,當然不能錯過與節慶齊名的「愛丁堡皇家劇院」(Royal Lyceum Theatre)。這座歷史與規模都堪稱「蘇格蘭之最」的古老劇院,從一百多年前開幕首日,便打出響亮的票房及聲譽;一九四七年起成為愛丁堡國際藝術節(Edinburgh International Festival)主要舞台後,更是吸引大批表演藝術迷來此朝聖,宛如這座悠悠大城中,閃耀著亙古光輝的藝術珍寶。
-
專題
與自然為友,與美同在
「台灣雖小,每座國家公園都不同。」葉世文描摹。都會型、海洋型、山嶽型、戰役型國家公園皆具特色。葉世文形容陽明山的美猶如宋畫,那雲霧、毛毛雨、山色有無中,虛勝於實。玉山範圍廣大,景觀豐富,在台灣生態史佔重要地位,具有保護台灣島的象徵意義。而太魯閣,「石頭一定要有水。」他說:「石頭加上水,生命週期才圓滿。」流水磨蝕,造就太魯閣最美的岩石曲線。
-
專題
阮淑祥 擁抱藝術人生,播散藝術熱力
The Joy of Art is the joy forever ! 對台灣大哥大基金會秘書長阮淑祥而言,詩人濟慈的這句話,恰恰道出了藝術在她心目中的角色與分量。從跳舞、編舞、聲樂、演戲、導戲、寫詩、攝影,只要是和藝術沾得上邊的活動,她都顯得興致勃勃。談到藝術,阮淑祥謙稱自己只是個愛玩又大膽的「素人」,然而隨著台灣大哥大戶外音樂會五年來的經驗累積,這位「素人」也開始擁有自己的一本藝術經。
-
藝@書
藝術作為社會戰鬥
近日出版的兩本藝術家傳記,讓世人在關注其作品之外,更能貼近其創作靈魂。安藤忠雄的《建築家安藤忠雄》,說出目前已成建築時尚的清水混凝土工法,原來表達的是與時尚潮流無關、意欲保留「時間累積的富饒」的企圖;而蔡國強自述傳記《我是這樣想的》,則更見其作品的震撼炫奇之下,他的關懷與企圖。
-
藝@CD
回首過往的未來
繼貝多芬全集之後,席夫又在ECM New Sereies端出驚喜之作巴赫的六首組曲(Six Partitas)。這部作品除了有如建築工法般的樂曲結構外,巴赫以歐洲各國風格的舞曲串聯一套組曲,其廣大的文化觀令後人感到敬佩。在這張錄音中,席夫依照各組曲的音樂性,顛覆了巴赫原本各組曲的順序,將巴赫的原順序以「從中心向外擴張」的方式排列,令人不得不對當代的席夫與遠方的巴赫兩人之間的交流感到讚嘆。
-
藝@電影
初生之犢與沈辣老薑的創意狂飆
年輕導演沒有包袱,充滿原創,再加上初生之犢不畏虎般地闖蕩,所有大導演的早年作品,幾乎都包含著他成名之後作品的元素與原型。而資深導演,到了一定歲數之後,也有著從心所欲不逾矩的隨性,有如陳年佳釀的小品,或是迴光反照般驚世駭俗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