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美館舉辦張才攝影紀念展,圖為作品「大世界」。(台北市立美術館 提供)
藝@展覽

張才的攝像人生 直覺照映的意象地圖

前輩攝影家張才被譽為台北攝影界的「三劍客」之一,作品向以動感與戲劇性的張力,直陳的情感打動人心。這次北美館的「意象地圖:張才攝影紀念展」,將以兩百餘件黑白攝影完整呈現張才一生的「意象地圖」,現場也展出攝影家所用的萊卡相機、收底片用的茶葉罐、日常生活照及珍貴的原始印樣等,讓人一次看到張才的生命軌跡。

前輩攝影家張才被譽為台北攝影界的「三劍客」之一,作品向以動感與戲劇性的張力,直陳的情感打動人心。這次北美館的「意象地圖:張才攝影紀念展」,將以兩百餘件黑白攝影完整呈現張才一生的「意象地圖」,現場也展出攝影家所用的萊卡相機、收底片用的茶葉罐、日常生活照及珍貴的原始印樣等,讓人一次看到張才的生命軌跡。

意象地圖:張才攝影紀念展

即日起~6/6  台北市立美術館

INFO  02-25957656

與鄧南光、李鳴鵰合稱為台北攝影界「三劍客」的張才,他的鏡頭底下記錄了台灣一九五○年代原住民部落,以及台灣民間熱鬧的廟會慶典,其中酬神的歌仔戲團更是他的興趣所在。台北市立美術館彙整了張才一九四○年代至一九九○年代間的攝影系列,兩百餘件黑白攝影完整呈現張才一生的「意象地圖」。

張才一九一六年生於台北大稻埕,一九九五年病逝。張才有一位熱中台灣新文化運動的大哥張維賢,一九二四年張維賢創辦了「星光演劇研究會」,是日治時期重要的新劇社團,演出內容受到中國劇作影響,在標榜劇場改革、藝術熱忱同時,希望透過戲劇教化人心。張才受到兄長影響甚深,九歲時就跟著「星光演劇研究會」登台演出、到處活動,開啟他對庶民生活的關懷與同情之心。

走過兩岸、走過歷史風景

一九三四年,張才在兄長安排下,前往東京武藏野的寫真學校學習專業攝影,並受到當時日本「新興寫真運動」攝影觀念的啟發,具有左傾思想。一九三五年張才返台省親,拍攝初期代表作〈我的大哥與楊雲萍〉,隔年回台開業,在台北後火車附近開設「影心寫場」。一九三七年,中日戰爭爆發,張維賢帶著妻小移居上海,張才結婚之後也前往上海投靠兄長。

一九四二至一九四六年間,張才三度往返台灣和上海,在上海期間以萊卡相機記錄上海都會風貌,不僅彌補了中國攝影史一九四○年代影像方面的空白,這系列同時也是極具藝術性的攝影作品,奠定張才在兩岸攝影界的地位,這時期作品也會在此次紀念展中完整呈現。

戰後張才回到台北,「影心照相館」重新在「山水亭」二樓開張,主要業務為拍攝人像和證照相片。二二八事件發生時,張才曾跟著遊行團體進行記錄,可惜因一九六○年代台灣社會的白色恐怖肅殺氣氛而主動銷毀。

原住民是張才另一為外界熟知的代表系列。一九五○年代,張才和台灣大學人類學教授一起對原住民進行田野調查,他的照片不單提供台灣人類學研究的影像價值,更真實呈現包括蘭嶼在內的原住民部落質樸的生活與樂天性格。

同時間,張才對台灣廟會慶典和酬神的歌仔戲團十分感興趣,在北美館展出的「三峽豬公」、「新莊大眾爺神明遶境」和「歌仔戲的後台人生」等,都是這時期的代表作,生動捕捉到當年台灣民間宗教慶典的熱鬧場面、殷殷祈福的民眾容顏、豐盛的祭品與碩大的神豬等生動畫面,而歌仔戲演員台上台下為生活打拼的辛酸,更是張才深耕的主題。

動感與戲劇性張力  直陳情感打動人心

相較於鄧南光影像的抒情優雅、李鳴鵰影像的樸直溫馨,張才的攝影顯得動感與戲劇性的張力,直陳的情感打動人心。他曾自述攝影觀點:「個人攝影理念,向喜直接拍攝,力避仿造性描繪,常憑直覺對事物作主觀之詮釋或造型之表現,或顯示隱喻性幻想,或寫出象徵式影像,或作忠實之記錄。」

「意象地圖:張才攝影紀念展」除了兩百餘件黑白照片,現場一併陳列張才使用的萊卡相機、收底片用的茶葉罐、日常生活照及珍貴的原始印樣,以及他畢生珍藏的留聲機及黑膠唱片。

劇場未來式廣告圖片
秋天藝術節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世界舞台 盡在你手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