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傳統框限 顛覆推翻又跨界
德奧地區的現代歌劇發展,與現代音樂的發展密切相關,自發展出十二音列作曲技巧的作曲家荀貝格以降,德奧地區的作曲家們無不在新的音樂思考下發展所謂「現代歌劇」的創作那已經不能以傳統的「歌劇」來涵括,可以說各類型顛覆傳統、跨界不斷的音樂劇場演出,都在這裡蓬勃生發。
德奧地區的現代歌劇發展,與現代音樂的發展密切相關,自發展出十二音列作曲技巧的作曲家荀貝格以降,德奧地區的作曲家們無不在新的音樂思考下發展所謂「現代歌劇」的創作那已經不能以傳統的「歌劇」來涵括,可以說各類型顛覆傳統、跨界不斷的音樂劇場演出,都在這裡蓬勃生發。
歌劇界美聲歌手何其多?但就現代音樂的領域而言,真正在此耕耘有成的聲樂家,卻也相當難得。本文作者、樂評人符立中以音樂風格為選擇標竿,為讀者精選堪稱現代樂演唱名家的眾家天籟歌手,細數他們的獨到之處。
法國里耳(Lille)因爭取到二○○四年「歐洲文化首都」,得到歐盟及法國的經費挹注,藉活化古蹟及辦理藝術節,使一個失業率達到30%的舊城市,獲得重生;我們的財政自無法與歐盟或法國匹比,但每年已無新意的縣市藝術節若能取法「歐洲文化首都」之精神,為自己另闢蹊徑,則建立一個叫好叫座的藝術節,何嘗不可能?
九月法國新樂季開張,法國廣播電台交響樂團新樂季第一場音樂會由青春無敵的本國指揮新秀布漢吉耶上場,動力十足的他指揮第一曲拉威爾《小丑的晨歌》就贏得聽眾認可。現在國際邀約不斷的他,正如東方初起的太陽引人注目。
九月中旬在倫敦國家劇院世界首演的in-i,則請來人氣夯到高點的編舞金童阿喀郎跨界激盪,兩人合導合演合舞,探索兩人世界中,充滿愛戀、迷惑、衝突、追尋的愛情關係。
在紐約蘇活區的「藝術家空間」今年策畫了「當時間變成形式」的行動藝術系列展,九月由阿曼達.庫根「演出」的 Yellow是這個系列的最後一個展示,庫根身著一件超大裙擺的黃色洋裝,站在裝滿肥皂水的大筒子前面,配著蕭邦的鋼琴獨奏曲,不斷不斷地搓洗著黃色洋裝。
今年歡慶二十周年的柏林「舞在八月」(Tanz im August)舞蹈節,知名舞團與大牌編舞家雲集,歷史經典與狂飆創意齊聚。旅德作家陳思宏躬逢其盛,特地為本刊介紹此次舞蹈節中的三檔精采舞作,有美國後現代舞蹈大師崔莎.布朗的經典重現,顛覆舞者刻板形象的胖子編舞家奧力維耶.杜伯的新版《牧神》,以及加拿大近年備受矚目的戴維.桑皮耶充滿挑釁的《溫柔一點!該死的!》。
第四界香港新視野藝術節將於十月廿三日揭幕,開幕演出就是曾經訪台驚艷台灣觀眾的荷蘭舞蹈劇場的《原.迷月.虛凝之間》。這是一晚上三齣舞碼的精采演出,包含了荷蘭舞蹈劇場當家招牌與精神領袖季里安的新作《虛凝之間》,該團最新雙人編舞組合賴福特/利昂的《迷月》,以及特約編舞家、英國當紅炸子雞韋恩.麥葛萊格的最新舞作《原》。這次季里安與賴福特/利昂的作品難得同台,師徒作品據說風格相近,正好讓觀者一賞其中趣味!
【台灣】 臺灣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展覽會 設置「臺灣表演藝術展演專區」 由文建會主辦、台灣創意設計中心執行的「臺灣表演藝術展演專區」,10月23日至26日將在臺北世貿一館「二○○八臺灣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展覽會」中展出。台灣創意設計中心指出,這次以展演、互動的多重展演模式,預計帶動台灣藝文產業消費新趨勢,希望有效增加企業媒合與國際文化交流機會,啟動國內表演藝術新契機。展演分為音樂、舞蹈、傳統戲曲、現代戲劇四類別,邀請心心南管樂坊、原舞者文化藝術基金會、小西園掌中劇團、台南人劇團等十六組表演團隊演出。另「表演工作坊」、「光環舞集」將與觀眾近距離接觸,分別舉辦互動工作坊。詳細參網頁www.cci.org.tw(周倩漪) 國內第一個莎學交流的平台「台灣莎風景」正式成立 在台大戲劇系及外文系特聘教授彭鏡禧號召下,台灣第一個莎學組織「台灣莎風景」正式宣告成立。彭鏡禧是國內莎學權威,曾編輯《發現莎士比亞:台灣莎學論述選集》,並成立「台大莎士比亞論壇」,對莎劇推廣不遺餘力;有感於莎士比亞的全球化和多樣性,於是發起國內第一個莎士比亞團體。「台灣莎風景」將提供國內外學術及劇場交流平台,長期遠景將成立台灣莎士比亞典藏中心和電子資料庫,並廣邀國內莎學者和劇場人士加入。(廖俊逞) 第五屆「流浪者計畫」徵選結果揭曉 雲門今年第五屆「流浪者計畫」經過三個月的收件與評審,八位獲選者脫穎而出,分別為瞿筱葳、陳逸華、鹿苹、施冬麟、陳乃綺、崔愫欣、林乙華、楊運生。獲選者當中,有來自戲劇、文學、攝影、紀錄片等創作背景,也有長期從事社會關懷、環境保育工作者。「流浪者計畫」的成立,是為鼓勵台灣年輕創作人才出國自助旅行,以拓展視野,今年起更開放社會服務工作者提出申請。獲獎者將獲得八至十五萬元獎助金、來回機票、簽證及保險費。(周倩漪) 「二○○八歡迎光臨永康藝族」 <str
八月時,兩廳院推出由台南人劇團演出的台灣新劇經典《閹雞》,劇中幾位出身老人劇場的銀髮族演員如吳煥文等,舉重若輕地就演出這齣戲的寫實氣氛,令人動容。而十月份上陣的另一齣新劇《高砂館》,更是邀來以口述歷史為主的老人劇場團體歡喜扮戲團擔綱,令人更期待這些銀髮演員的表演魅力。到底老人劇場為何動人?這些銀髮演員如何在舞台上綻放丰采?且聽在國內一手帶起老人劇場的歡喜扮戲團藝術總監彭雅玲,為我們細說從頭
卡內基廳在某種程度上也由於它的地緣關係,從古典音樂、精緻藝術的捍衛者,逐漸蛻變成為通俗表演藝術圈子裡其人其作跨界進入所謂「古典」的殿堂,晉身成為「時代的聲音」、「傳世的經典」最好的一個跳板。也正因為它這微妙的地理位置,它與百老匯音樂劇作、它與爵士音樂流行歌曲、它與美國新生代創作者暨表演者等等,層層次次的因果循環,結下了不解之緣。
曾打造出東京三多利音樂廳、洛杉磯迪士尼音樂廳的聲學大師豐田泰久,於八月中旬應兩廳院之邀訪台舉行講座,並為國家音樂廳的音響效果把脈。雖然是注重科學數據的聲學設計師,但豐田泰久更重視的是音樂廳中人性的因素,他指出:好的音響設計最關鍵的因素並非在於音響系統,而是在於音樂本身。如果沒有好的音樂家演奏,音樂廳也只是個盒子。
藝術節,好比廟會一般,總有人潮洶湧,將大街小巷擠得水洩不通的時候;卻也必然有曲終人散,人潮漸漸褪去的時候。惟獨,廟會既愉神也愉人,表現形式自然得符合民間社會的傳統訴求;至於,藝術節可就非僅止於地域性的風貌而己。於今而言,還得肩負文化和觀光之間有形及無形的推手。
此刻的台灣,正面臨半個世紀以來最嚴峻的挑戰,政經社會如是,文化藝術亦然。在回顧二○○七,展望二○○八及二○○九的此刻,的確已到官民雙方有更多對話及共識,俾替未來設定出新方向和新措施的時候了。
在戲劇市場化越發將戲劇變成「消費品」之時,劇場詩意性、文學性日漸消淡,舞台「粗口」成風,喜劇鬧劇充斥,在官能性、娛樂性掛帥的情況下,如何去增加香港劇場的多元化?如何去讓詩意性、文學性的戲劇繼續存活?甚至應該去探討消費性、市場化的戲劇製作,是否可以同樣保留戲劇的詩意性、文學性?
從科技、消費那一面來看音樂,很容易會輕忽音樂,因為太容易了,不拘時地,皆可信手拈來,揮之即去。但是如果像薩克斯這樣從大腦來看音樂,光是人類能欣賞音樂這件事已經是個奇蹟,充滿神秘,會讓人再度對音樂充滿敬畏,而這也是文明之初,人類看待音樂所懷抱的心情。
來自北歐天空下的人聲,會是怎樣的色彩?這次介紹的三張專輯,有次女高音范歐塔詮釋的當代瑞典作曲家作品,有丹麥國家廣播合唱團演唱的北歐民謠,有瑞典人聲重唱團Vocal Six的「英文歌曲精選」,繽紛多彩,超乎你的想像。
今年的女性影展強片如林,除了有台灣製造的《「37ARTS」舞者紀事》、《艾草》讓我們看到表演藝術工作者的影像呈現,還有坎城參展片《踽踽巴黎》的加持。巧的是,十月份多部今年坎城影展參展與得獎片也紛紛上映,營造「台灣女性影展」與「坎城影展」的針鋒對決,傷的可是影迷的荷包啊~~~
你一定會想知道十六歲長得像小學生是啥模樣?去年上映的《把愛找回來》,佛萊迪實際年齡十五歲,跟羅賓.威廉斯在一起,飾演十一歲的作曲天才小孩,仍然充滿說服力,讓人懷疑他的出生年(1992)是否謊報。或是今年上映的《奇幻精靈事件簿》,各位有看到一個十六歲的高中生嗎?他還是完全像一個小學生啊!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