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四手聯談
趴在我的腳上
強勁的狗族連絡網讓我想起了一○一忠狗;有些吠吼就像來自我們的臥房,真是巨大無比的聊天室。那些狗兒們可不在聊天,牠們在狂吠、呻吟、喘息、咳叫!
-
音樂電影文學的邊界
這是誰的唐吉訶德?
在笑話中譏諷,是《唐吉訶德》最獨特之處。至於理想主義、戰鬥精神,或以瘋與愚來對比一個價值觀失落的時代,倒是有不少文學家、劇作家、思想家繼續比照辦理。如今,《唐吉訶德》已經成為一種精神象徵,失了笑話的味,變成正經、正義、滔滔雄辯、慷慨激昂。
-
當我遇上兩廳院Memory about NTCH 國立中正文化中心藝術總監
楊其文 站在二十年,看下一個二十年
看著兩廳院二十年來的點滴腳步,對於同時身為劇場工作者與忠實觀眾的我來說,永遠希望兩廳院可以保持引介優質表演的前瞻地位,並持續供給國人一處美好的觀賞環境,站穩二十年、深耕數十年。
-
舞蹈
五月.舞風.舞型男
今年的「新舞風」再邀「男人跳舞」,包括國人熟悉的日籍編舞家勅使川原三郎、去年與法國編舞家傑宏.貝爾合作《泰國製造》的泰國舞者皮歇.克朗淳在內的五位型男編舞家,來自五個國家,將各自展現獨特的文化底蘊與舞台魅力。
-
舞蹈 台北民族舞團歡慶二十歲
「樂舞台灣」 舞動土地的歲月陳釀
二十歲的舞團,編舞四十年的舞蹈家,台北民族舞團蔡麗華孜孜從歷史民俗中尋找台灣的生命力,及源自土地的獨特身體語彙。這次歡慶二十歲,舞團將呈現「樂舞台灣.世紀風華」,共精選七支舞碼,將歷年精采作品重製服裝,變化配樂,以全新的舞台製作呈現民族舞的經典新猷。
-
音樂 集鋼琴家、作曲家和指揮家於一身
普雷特涅夫 來自「多變」的音樂魅力
俄羅斯國家管絃樂團是蘇聯解體後,由普雷特涅夫網羅前蘇聯六大交響樂團各聲部首席,於一九九○年所重整創立。具有冷靜沉著特質的普雷特涅夫,以不疾不徐的權威處理繁重的作品,並擷取此龐大樂團顯著的凝聚力及壯麗的共鳴來詮釋作品的特色。
-
音樂 指揮大師赫比希與俄國提琴家基洛夫的名家交鋒
NSO「浪漫弦情」 演繹德奧樂派的抒情壯闊
活躍於歐美樂壇的指揮大師、被譽為「卡拉揚接班人」的根特.赫比希,與當代俄國最有天分的年輕小提琴家瑟吉.基洛夫,即將在NSO的邀請下同台交鋒。這次音樂會,將以孟德爾頌與布魯克納的經典德奧曲目,展現抒情與壯闊兩種情懷。
-
戲劇 搬演〈我只在乎你〉、〈今夕是何夕〉背後的悲歡
汪其楣自編自演 《歌未央》重現慎芝傳奇
曾寫下近千首歌詞、打造知名歌唱節目「群星會」傳奇的音樂人慎芝,是台灣流行音樂史上的一頁傳奇,而她戲劇性般轉折的人生,更是令人感嘆。曾自編自演台灣舞蹈家蔡瑞月的資深編導汪其楣,這次再度披掛上陣,自編自演將老友慎芝的人生搬上舞台。
-
戲劇 優人神鼓與嵩山少林的交鋒焠鍊
《正版 禪武不二》 鼓武合一穿透公案迷霧
武當張三丰從太極悟道,以柔克剛,成為太極武學宗師;日本劍聖宮本武藏從原本持劍到不拿劍,以樹枝為劍臻至「劍禪合一」境界武林至尊如何放下武功、征服慾念,達到更高境地?武術加禪的最高境界是什麼?二○○七《正版 禪武不二》透過古代禪師與武功高手的機鋒對話,擊鼓優人和少林武人的氣韻聯手,破解禪宗高深的公案謎團。
-
戲劇 七名劇作家 九則生活片段
徐堰鈴《約會》 拼接城市女同志的愛情
台灣劇場編導演全才徐堰鈴,延續以往的關注主題,帶來新作《約會》,集結十七位演員,七名劇作家,以九則生活片段,拼接起現代城市女同志的愛情樣貌,熟成一串甜美的有機片段。一改前齣作品《三姊妹》的寓言體意識流,徐堰鈴這回寫實得很。
-
戲劇 傅裕惠執導 台大戲劇系搬演狄倫馬特劇作
《專程造訪》 悲喜交陳的人性寓言
當代瑞士劇作家狄倫馬特的人性寓言《專程造訪》,將由導演傅裕惠帶領台大戲劇系學生搬上舞台。狄倫馬特在劇中企圖拋出這樣的問題:「如果一億元換一個過去的公道,你願不願意買兇殺人?如果一億元換一個小鎮的未來,你願不願意自我犧牲?」傅裕惠認為,這個情節深刻反映人性問題,開啟了對正義、復仇與救贖,及公眾等議題無解的爭論。
-
藝號人物 People 為《牡丹亭》而生
柳夢梅第一人──溫宇航
溫宇航不只在台上把「柳夢梅」那風雅、憨獃、迂闊和懦弱的氣質表現得淋漓盡致,台下的他文質彬彬、靦腆羞澀的書卷味,也和「柳夢梅」有幾分神似,細究起來,不論是創作,還是生活,溫宇航始終和《牡丹亭》有著不解之緣。
-
藝號人物 People 自信與愉悅的耀眼光芒
慕特接班人─小提琴家希拉蕊.韓
說是慕特的接班人,好像有點預言過早;但說起早熟的音樂事業與亮麗的外型,希拉蕊.韓的確與慕特有幾分神似。知名樂評Terry Teachout在《時代》雜誌中讚揚:「希拉蕊.韓是當今美國最傑出的新生代古典音樂演奏家」的確,希拉蕊.韓的演奏有著細微的音色變化,纖細的音樂特質,演奏中彷彿有著一股神秘感,有時候聆賞音樂時的感動,往往來自一種說不出的氛圍,希拉蕊.韓身上似乎正具備這種藝術特質。
-
戲劇
《酒神》美學:戲曲中的詩意創造
廿五年後已成「經典」的《酒神》,無論尤里庇底斯的文本,或鈴木忠志的美學風格,都是安放在博物館或展覽廳裡的收藏品。它的重要在於縫合歐、亞文化之間,從生命真相的不同、所產生出審美的裂隙,倒襯托出一片無遮蔽領域的世界;戲劇在這個敞開的世界,真正成為對文化的深切體驗。
-
戲劇
林奕華,你在哪裡?
不過,在叨絮不斷的交叉質問間,即使我看了幾齣林奕華的作品,我突然有種「看不見林奕華」的被遺棄感;創作者聰明地隱匿在眾多的問題之後,強勢地逼問著觀眾,更嚴重地是,若我不問或我答錯了的話,我就會是他們眼中的「白癡」。
-
音樂
一場「另類奢侈」的饗宴
卡許卡湘所演奏的古典作品雖然無懈可擊,但她個人的熱情卻在於當代作品,看了台灣這場演出,對照卡許卡湘在歐洲各個現代音樂節的演出,實在令人嘆息。雖然貝多芬、布拉姆斯仍是一場饗宴,但若計算邀請國際級音樂家前來台灣演出的成本,卡許卡湘的這套曲目,不得不說是一場奢侈、幾近浪費的饗宴。
-
舞蹈
極陽力度和純陰柔美
春給人一種初始而清新的感覺,這一季有兩個編舞家從老故事裡找到新感覺,張曉雄的《浮士德之咒》重新詮釋浮士德與魔鬼的交易,探討人性慾望,林向秀的《傾斜-Tilt》則從杜麗娘的不同面向出發,呈現女人的愛情觀,兩檔演出分別在舞蹈視覺中展現出極陽力度和純陰的柔美。
-
舞蹈
等待舞蹈的「接班人們」
近年來「跨領域」的趨勢似乎讓「身體論」成為上世紀的論點,以「跨領域」作為護身符,舞蹈似乎不必再去琢磨身體,而更去強調所謂戲劇化的暗示或影像的加持。
-
音樂
追求轉型,疏忽本質
在一般民眾認為聽音樂會很無聊、所有補助與獎勵也偏向五光十色的綜合藝術的當下,跨領域製作儼然是音樂節目的必備條件。當然,藝術的領域本無疆界,但目前音樂類跨領域製作卻常常忘卻自身的立足點與專業力,更忘卻在與他領域合作之前,必須先對他領域有相當的了解與內化後,始能談合作。
-
特別企畫 Feature
舞台與文本 分合與變奏
劇場與文學分家,可說起自現代劇場拋棄文本、導演取代劇作家地位以後;劇場與戲劇分家,也等於與文學分家。然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發展未滿百年的劇場,越來越頻繁向文學借用題材、意象,或直接搬用文字,只是現代劇場運用或再現文學的方式,已與從前迥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