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大夜市附近的泰順街上,最近開了一家有趣的Club,偌大的空間裡,最顯眼的是一個小小舞台,好萊塢電影裡面常看到的脫口秀場景,就在這個舞台上演,台上的人講笑話,台下的人聊天吃東西,有時聊天有時看看台上,很Free的美式氣氛。此店的「藝術總監」正是大名鼎鼎的前台灣渥克劇團團長──暱稱為Social的張碩修!
「各位觀眾好,歡迎光臨週三的Comedy Show,今天人有點擠,如果連續十天都這樣滿座,本店立刻換大的地方!節目進行中,請將手機改為震動,如要攝影,請勿用閃光燈,並先告知本店,以免影響表演者的權益。」週三晚上八點半,張碩修按例在開演前廣播,Comedy Club坐滿了約五十名觀眾,他們笑盈盈地等待,就如在正式的劇院一般,所不同的是,這裡多了一份輕鬆感。
讓台北變成一個更好笑的都市
張碩修在台灣小劇場界年輕一輩的編導中,是相當受到矚目的一位。畢業於交通大學電子系的他,「不務正業」地踏上劇場這條艱苦之路。寫過小說、擺過地攤,目前還在網路公司兼職與從事影片翻譯及電視編劇等工作。在Comedy Club中,Social是店內最重要的人,因為他掌握了燈控和音控,沒有他,就很難表演了。
這個Club原本是個年久失修的地下室,經過Social從招牌到地板都DIY手工打造之後,已成為台北的秘密基地,他希望能讓台北變成一個更好笑的都市。Social說,一九九五年台灣渥克劇團也曾在羅斯福路巷子裡,開設了「台灣渥克咖啡劇場」,成為當時青年前衛文化的重鎮。直至一九九七年七月結束營業為止,累積觀眾亦逾一萬人次。「二○○二年渥克結束了最後一場戲之後,我覺得小劇場的格局有限,能做的都做了,暫時無法再突破,所以想休息一下,沒想到一停就這麼久!」
如今,Comedy Club彷彿是小劇場「實驗精神不死」的象徵!正如其字面所說明的,Comedy Club是一個提供現場諧趣表演的俱樂部,其起源應是歐美的酒館。在裡面表演的人,通常是所謂的「站台諧星stand-up comedian」,他們憑著一支麥克風和一張嘴,就能震撼台下所有的觀眾。這樣的表演據說是源自美國小說家馬克.吐溫,風趣幽默的他,常常在密西西比河畔的酒吧裡,跟人談天說地,也把自己看到或構想出來的故事,直接與當場的客人用聊天的方式分享。這樣的模式就是今天Comedy Club主流表演Stand-up comedy的原型。
一週六天秀,包羅萬象輕鬆演
Social說,許多歐美知名的諧星都出身於此,從早期的天才老爹比爾.寇斯比、艾迪.墨菲、史帝夫.馬丁、羅賓.威廉斯、琥碧.戈珀,到中新生代的金.凱瑞、班.史提勒、亞當.山德勒等比比皆是,而今天他想帶給台北人的,是一個綜合東西方樂趣的表演俱樂部,大家不只能在這裡看到諧趣的表演,更能在這個百無禁忌、無拘無束的空間裡,輕鬆地和老朋友、新朋友一起相聚、歡笑,並為生活補足快樂的能量和靈感!
目前店裡一個星期除了禮拜一之外,每天都有演出,內容包羅萬象,從脫口秀到魔術秀,演出不限一人,也有二、三人的小團體,一週換一個新的劇碼,每週四首演,250元看三、四組表演還附飲料!每組表演大約十五分鐘,表演完接著下一組,非常緊湊。其中不乏「money money」、「PK二人組」、「沙丁龐克劇團」等受歡迎的團體,有的甚至已朝向藝人之路邁進。
這些演出的團體,有的是劇團的朋友,有的是毛遂自薦,他們都必須經過「藝術總監」Social的面試,有時Social也會主動出擊尋找優秀的團體,邀請他們加入搞笑的行列。「他們大多是台藝大、北藝大或台大的學生,甚至還有上班族。」Social說,「有兩位銀行上班族,下班後還到這兒來說笑,不但紓解別人的壓力,也滿足自己的表演慾。」
開發出上班族觀眾群
Social覺得,以前做小劇場時,需要較高的專業能力,製作難度也較高,但可以申請補助,而且演出之後有一段休息時間。經營Comedy Club則不然,它的專業門檻雖然較低,完成度較高,但是卻沒有補助,而且既然做了,就要一直做下去,辛苦的程度自是不在話下!「但是看到客滿、看到好的表演,或是客人對演出的反應很好,就覺得很開心了!」Social說,許多來捧場的朋友或觀眾,臨走前都會為他打氣,要他「加油、撐下去,千萬不能倒閉!」讓他覺得很感動。
透過現場互動式的演出,表演者可以累積經驗,培養即興能力,而Comedy Club的觀眾大多是三十歲左右的上班族,足足比小劇場觀眾的平均年齡多了五歲!「無形中,我們也開發出另一批觀眾群!」Social說,「若是能穩定下來,也許我們會嘗試更多的做法,如果效益更擴大,也許以前得不到的觀眾可以慢慢累積出來……這也算是另一種實驗精神的體現吧!」
「多工」藝術家Q&A
藝術家的多重身分路徑?
電視企劃─翻譯─網路公司─電視編劇─經營Comedy Club─劇場
最喜歡的工作角色?
幕後規劃者
將來還想做什麼工作?
生態保育相關工作
改善生活品質的要訣?
想辦法找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