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舞蹈
舞蹈新訊
當現代舞、舞台劇與京劇的高手相遇,激發出的火花前所未有。三個各霸一方的表演藝術家吳義芳、羅北安、劉稀榮,表演經歷相加超過六十年,演出逾千場,十月將攜手跳舞。
-
音樂
音樂新訊
聆賞義大利的優雅弦音 威尼斯弦樂四重奏來台演出「義大利之夜」 四位來自義大利水都威尼斯的傑出弦樂家,因為對歐洲音樂高度熱愛,就讀於威尼斯音樂院時,即合組「威尼斯弦樂四重奏」,成軍至今已超過十餘年。獨具的舞台魅力、完美協調性、情感豐富的樂音,及擅長以創新的方式詮釋古典音樂,令他們一再受到世界各地樂迷的歡呼與肯定,成為現今國際樂壇上最受歡迎的四重奏之一。 義大利各大音樂節中都曾有威尼斯弦樂四重奏的身影,巡迴演出更是橫跨歐、亞、美、非等洲。至今已錄製過多家古典獨立唱片的經典專輯,其中在Dynamic發行的專輯,還曾創下古典唱片銷售第一及長紅的紀錄。此次受邀來台,將帶來經典的義大利作曲家作品,包括:玻凱利尼《A大調第六號弦樂四重奏,作品八》、巴濟尼《降E大調弦樂四重奏,作品76》、威爾第《e小調弦樂四重奏》,以及廣受聽眾喜愛的改編曲──彼得‧海德瑞希《生日快樂弦樂四重奏變奏版》,別出心裁的曲目,相當令人期待。 走出跨界創意! 小提琴家約夏.貝爾再度訪台 在古典樂壇已佔有一片天的約夏.貝爾,飄逸金髮下的清秀五官是多數樂迷心中「音樂偶像」的典型,不過三十歲之後的他,卻亟欲突破世人對他「帥哥提琴家」、「青年提琴家」的刻板印象,一如他的前輩馬友友,他想要創造出更多的音樂可能性與驚奇。 於是約夏.貝爾用琴聲代替歌聲,深情奏出蓋西文著名的歌劇《乞丐與蕩婦》,結合影像與電影,以魔鬼般的技巧演奏出目眩神迷《紅色小提琴》的宿命輪迴;換下燕尾服,穿起率性的牛仔褲,讓手中的琴弓熱情飛舞出「非常民歌」的美國藍調,約夏.貝爾每每在音樂上的創意,都帶給世界樂迷再一次的驚奇與喜悅。 暌違四年之後,約夏.貝爾再次來台,曲目包括:舒伯特《G小調小提琴小奏鳴曲》、葛利格《C小調第三號小提琴奏鳴曲》、拉威爾《第一號小提琴奏鳴曲》、柴可夫斯基《憂鬱小夜曲》,及薩拉沙泰《序曲》與《塔朗泰拉舞曲》。 無瑕美聲,抒情展現 女高音芭芭拉‧邦妮獨唱會</stro
-
親子
親子節目新訊
親子大戲,九月持續HOT! 真奇怪,暑假明明已經過完了,為什麼兒童藝文活動還像九月的氣溫一樣,Hot得要命呢?家長們請別因為暑假結束而鬆懈,因為許多劇團的年度大戲才要推出呢!例如新舞臺的「親子系列」邀集了朱宗慶打擊樂團、如果兒童劇團和蘭陽舞蹈團輪番上陣,看來今年下半年小朋友真要樂壞了。
-
戲劇
兒童觀點的城市寓言
《速度專賣店》大部分的表演均以誇張而機械性的雕塑動作表現,就兒童戲劇的表演方式而言,確實是大膽的嘗試,但是,在講究表演「速度」與角色「速成」的同時,卻失去了角色生活化與性格深化的可能性。
-
戲曲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石》劇由呂瓊珷擔任編劇、導演,並扮演劉備腳色,呂瓊珷兼具編導演多項才華,且為歌仔戲界罕見的男性小生。在劇中演技精湛、唱腔優美,尤其以〈哭靈〉一段,串聯宜蘭哭、艋舺哭、彰化哭一氣呵成,表現優異令人激賞。
-
戲曲
多一點激情更好的《血染情》
《血染情》有「台灣霹靂火」味道,二男一女恩義情欲糾雜的劇情,劇名擺明了悲劇肅殺收場,但很遺憾的,看完兩個小時長的戲,男女主角的痛苦不夠深刻,悲情不夠「山地饅頭」(sentimental)。
-
戲曲
更待去蕪存菁的《古鏡奇緣》
《古鏡奇緣》最讓人不滿意的是劇本詞文。儘管盡力追求詩文層次,但無法達於雅俗共賞,傳情達意。
-
特別企畫 Feature
就是愛爵士! All That Jazz!
沒有龐克的衝撞體制 沒有搖滾的抗議反叛 沒有嘻哈的隨性嘲諷 爵士沒有外放的靈魂 一種藍色思緒的搖擺 一首低調樂曲的共鳴 一抹迷人醇香的回味 爵士是種生活的即興 像是走在城市叢林的寂寞巷道中, 偶爾傳來一曲輕盈靈動的旋律, 就這樣不設防地隨著音符舞動起來 即興過日子,爵士搖擺! 這個月的PAR不僅帶您紙上聆聽即將在兩廳院發生的三場重量級爵士音樂會,更讓重度爵士樂迷來告訴你他們愛上爵士的N種理由。還有,在您用耳朵聆賞爵士樂之餘,PAR的編輯群也希望您能打開感官,透過視覺、嗅覺、味覺和觸覺,全方位來感受爵士般的生活品味。 這個夏天,PAR讓您就是愛爵士!
-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化妝間裡的藝術家
一般人很少有機會到後台化妝間,這是我們做這一行的幸運,有時候到後台看到的,其實讓我們更認識藝術家。 雲門舞集不管到那裡演出,後台一定有一座小小神桌,清香素果,黃色的布匹垂在鏡面反光的化妝間裡,讓忙碌的後台透著安靜。去後台找李靜君時,她手裡拿著咖啡,頭已梳亮,安靜地坐在神桌旁的位置上。 國藝會的「國家文藝獎」今年頒給了舞者李靜君,在採訪李靜君的過程裡,我最大的學習是看到一位藝術家的紀律,這個紀律是除了永不放鬆的鍛鍊,還有,對生命個體真正的尊重與寬容。藝術這一行,其實是溝通的一行,關著門工作,卻需敞著心去看人世,看到人都有困境,不是自己最大。藝術家如果願意多了解別人一點,自己就不會那麼緊張,技術和藝境因此都有所不同。 一般人講起藝術家性格,好像裡頭一定有率性跋扈,但如果只有率性跋扈,就算擁有權力與輩份,與受尊敬不一定是等號。這一期的「藝次元曼波」,我們在台北市最有歷史的茶館,安排北京人藝《茶館》的主要演員濮存昕與台北最忙碌的隱士林谷芳見面,一位有佛緣,一位講禪修,在兩人談入世作為與出世信念的內容裡,不約而同也透露著一個訊息:所謂藝術家性格是嚴以律己,寬以待人的性格,面對權力,學習放下與謙卑。 從茶館裡出來,八月瘋爵士。我其實是不懂爵士的,二○○一年,有一回在舊金山的小酒館裡聽現場,感動我的其實不是那支蕯克斯風,而是周遭那些瞇著眼、搖頭晃腦的老先生、老太太們,和台北票房裡哼著《四郎探母》、《借東風》的京劇票友們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的陶醉,音樂,無論如何都是生活裡的好料。 爵士,是一種生活姿態,這一期「就是愛爵士」的特別企畫,邀請爵士老鳥賴聲川、沈鴻元、蘇重等人,和大家從各種角度來飆爵士,還有,別忘了八月二十日就要開始的兩廳院「夏日爵士派對」! 另外,大家所熟知的太陽馬戲團,成為世界上最成功的文化創意產業範例,三位從街頭藝人開始的藝術家,如何從雜耍白手起家,在垃圾場上建立夢想工廠,資深媒體人黃寤蘭七月親自造訪,帶回第一手訪問內容!
-
街頭藝探ART SPY
Taipei Jazz pie 爵士樂迷的每月「爵舌」會
你也想當入門的爵士樂迷嗎?每月的最後一個星期六,總有一群人聚集在台灣大學的學生活動中心,手裡揣著自家珍藏的爵士樂專輯,來與大家分享。
-
舞蹈
舞動三款大師風貌
由蕭靜文舞蹈團所主辦的「CT(Crossing Tracks)──國際藝術文化交軌」活動,將在今年正式邁入第三屆,今年主題為「文化之匯(A Meeting of three cultures)」,邀請包括蔡瑞月在內的三位前輩舞蹈家,將三個國家、三種膚色、三樣文化、三款不同風格的舞蹈表演在台灣做一次精采的呈現,也成為國內舞蹈界的一大盛事。 這三位舞蹈大師除了「台灣舞蹈之母」蔡瑞月、已數度來台的「澳洲現代舞之母」伊麗莎白‧陶曼(Elizabeth Dalman)外,還有首度應邀來台的「美國黑人現代舞大師」埃立歐‧波瑪爾(Eleo Pomare)。 開拓澳洲特色現代舞的伊麗莎白‧陶曼 製作人蕭渥廷表示,伊麗莎白‧陶曼和埃立歐‧波瑪爾有密切的合作關係,且兩人均師事德國表現主義庫特.裘斯(Kurt Joose)等重要舞蹈大師,而我國編舞家游好彥與舞蹈教育者雷大鵬等人又師承陶曼與波瑪爾門下。蕭渥廷希望透過兩人的舞蹈,及排練過程中的訪談,深入探尋台灣與國際在舞蹈交流上的網絡拼圖。 澳洲現代舞之母──伊麗莎白‧陶曼,為澳洲現代舞主要開拓者之一,其成就影響澳洲現代舞主流,她曾多次訪華做舞蹈交流及演出。陶曼從鄧肯、朵瑞斯.韓福瑞、瑪麗.魏格曼等舞蹈巨擘汲取精神,並由他們的傳人得到實質的教益,一九六五年創立了當時澳洲唯一的現代舞團「澳洲國家現代舞團」,一九九○年於澳洲南威爾斯的喬治湖畔創立了密拉姆藝術中心(Mirramu Creative Arts Centre),並於此開始進行許多特殊的跨界創作,近期舞作內涵傾向往大東亞地區探索。陶曼雖是向歐美學習現代舞,卻有開拓具澳洲特色現代舞的雄心,創作相關澳洲原住民神話的舞作。 批判力道強勁的黑人編舞家埃立歐‧波瑪爾 而另一位美國黑人現代舞大師埃立歐‧波瑪爾,則是Dancemobile舞的創始者,不同於大家較熟悉的艾文.艾利舞團所展現出黑人愉悅、有精力、向上的光明氣質,波瑪爾總是挖掘美國社會中,黑人種族在被壓迫環境下而產生的墮落、酒精、毒品、性交易等灰暗面,展現其直言不諱的功力與對人權的關懷。由於波瑪爾非常擅於將社會批評融入舞蹈之中,因此《紐約時報》形容他為「美國
-
歐洲人文筆記
坐在阿依安旁邊
我也不知道那年冬天,我為什麼非到陽光劇團實習不可。我想,與其說我是被她營造的劇場氣氛吸引,應該說是被她個人的劇場觀念和決心吸引,她讓我知道劇場元素的多元性,明白場面調度的時間感,她也讓我知道,演員和導演其實都只是為了舞台上的幻真片刻而活。
-
演員的庫藏記憶
演員與相撲選手
相撲選手除了要力大無窮,還得要心情輕鬆,身體放鬆,放鬆到當自己的身體和對手的身體接觸到的時候,完全可以用身體「聽」到對方的勁道在那裡,重心在何處,然後加以攻擊,或誘擊之。這一點,不就像一個演員,走遍千山萬水,隨時隨地都能讓好戲上演,譜出生命的旋律?
-
狂飆繆思
書.裝.台
伊朗的娜菲喜教授,出了一本全美暢銷書《在特朗閱讀〈羅麗塔〉的日子》,作者描述在每個星期四的早晨,她在家中客廳裡的讀書會聚集了一群她特別挑選的女學生,一起來討論西方的名著,這個特別的時刻對她們來說就像是遠離現實的天堂時光,因為她們可以不用披著黑布,不用掩飾她們女性的美。
-
特別企畫 Feature
爵士,我來了!
今年夏天超重量級的爵士大師都在台灣!八月份音樂廳一連三場不論音樂品質或樂手名氣均屬頂尖的爵士現場演奏會:你可以品味薩克斯風手喬‧洛瓦諾(Joe Lovano)深刻且細膩的即興演奏;隨著鋼琴手亞曼德‧賈蒙(Ahmad Jamal)的音樂翩翩起舞;你更可以在鼓神傑克‧狄強奈(Jack DeJohnette)用鼓刷營造的神秘空間裡漫遊。
-
特別企畫 Feature
爵士,一種生活方式
美國的爵士樂評喜歡說爵士是一種民主的音樂:樂團中輪流獨奏、彼此配合,而音樂中的即興演奏,更代表了允許個人創意發揮的自由,這種說法,也許聽聽就好,但是其中透露出來的尊重與和諧,倒不失為一種令人嚮往的生活方式。
-
特別企畫 Feature
樂迷百態
台灣爵士樂的樂迷人數或許拼不過古典樂迷,但其熱中與投入的程度,也絕對不遜色!本刊專訪八位各行各業的資深樂迷,讓大家瞧瞧他們是多麼「就是愛爵士!」
-
特別企畫 Feature
想聽爵士?來這裡就對了!
關於在台灣聽爵士樂這件事,先別想太多,基本上我們應該無法成為全世界最棒的爵士之都,但不代表我們不需要它。有需要就有人供給。國內爵士樂迷老鳥沈鴻元告訴你:在台北,想聽爵士樂的人可以去哪裡!?
-
特別企畫 Feature
那令人「頭昏眼花」的神祕老樂團!
成軍邁入第廿四年的底細爵士樂團,可說是國內的元老級樂團,也是唯一以業餘性質而且持續每年舉辦三到四場大型演出的爵士樂團。為什麼會叫做「底細」?原來是有人說他們的音樂聽起來令人「頭昏眼花」(Dizzy)
-
特別企畫 Feature
與薩克斯風成長的歲月 新生代樂手董舜文
屬於六年級世代的董舜文,是國內少數擁有科班學歷的專業爵士樂手之一,現在到「河岸留言」等音樂PUB,都可以聽到他迷人的薩克斯風。為了走上爵士樂這條路,董舜文歷經了與家人意見分歧而又取得諒解的曲折路途,現在的他,正思考著要在三十歲之前,做出屬於自己的音樂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