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焦點
殉道者的備忘錄
筆者之所以賦與《商鞅》如此高的評價,並非出於個人的趣味和喜好,也不僅僅是這部作品所達到的人性深度和美學力度,而是因為在「文革」後所恢復和倡導的中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品中,《商鞅》是在其歷史劇領域中的最後一名完成者和集大成者。
-
研習營
一場在地的國際學習盛宴
今年暑假,台灣舞蹈界將有一場新的交流盛事,為期三週的「台灣國際舞蹈營」將在國立藝術學院舉行。除了當代專題、資格證書鑑定、類型舞蹈、經典/創作研習等課程,還包含工作坊、座談會及對外演出等部分,此次研習營預計將可招收約一百五十位全期學員。
-
台前幕後
黑色歌舞,數盡江湖滄桑
排戲過程中,蔡振南不時吐出的詩化語言是排練場最動聽的聲音。此外,蔡振南的人生經歷、對社會細微的觀察,也拓展了羅北安與其他演員的視野。比方像是黑道的邏輯、言行舉止等等細節,在多方討論後越來越具體。
-
台北
華語世界的戲劇盛會
繼五月開始的一波藝術節熱潮之後,七月下旬在台北登場的將是「第三屆華文戲劇節」,來自上海、天津、香港、澳門、新加坡等五個城市的劇團,將與台灣的「國立藝術學院」及「台灣藝人館」兩個演出團體一同獻藝。
-
慕尼黑
搭起世界的橋樑?
今年三月於德國的巴伐利亞區舉行的第七屆慕尼黑國際舞蹈節,以「世界之間」為主題,聚集了來自十一個國家的當代舞團,這些受邀團體的美學大多源自非西方傳統卻融入獨特現代感。大會精心安排的「肢體文化/肢體 言語」研討會,更廣泛探討當代舞蹈面臨的各項議題。
-
特別企畫 Feature
意義的重新定位
二十世紀的表演藝術,它的所謂「現代主義」,在於解除固有的後期浪漫主義或古典劇場及芭蕾的束縛,但就在解除束縛的同時,它本身卻也開始面臨被解消掉的威脅。面對晚期資本主義社會所造成的許多質變,所有的表演藝術,無論以聲音、動作、或圖像的語言動作來表達故事或理念,在這個後期資本主義時代,都有如風中之燭般,為了維繫它們的藝術主體價値而掙扎,並意圖以各式各樣的創作來自我重新定義。
-
特別企畫 Feature
史觀的解構與重塑
女性主義表演史觀建立的目的,正是挖掘重建那些被過去既有史觀篩漏遺忘的表演活動事蹟,而所謂的女性主義的特定政治性格,又恰好是讓吾人解構既有史論,重新檢視被深埋遺忘的過去,並據此重塑建構未來史觀的主要關鍵與動力。
-
特別企畫 Feature
設備與觀念的革新
以前蓋棟劇院總以為是千秋萬代之事,人們總是去設想未來可能的需求,但事實往往證明想像中的未來,與預期有相當大的落差。如果能縱觀歷史發展及了解近代思潮,我們很容易勾勒出理想中現代劇場的面貌,它應該是自由地、更開放地以建築語彙去構築劇場意象,絶對避免教條規則,沒有真正最好的建築答案,因為劇場和語言演進或者大陸漂移一樣,都是緩慢、不間斷地在進化中。
-
特別企畫 Feature
意識形態的實驗與實踐
在二十世紀的劇場歷史裡,我們可以看到政治對劇場直接而粗暴的宰制,也可以看到劇場工作者介入社會政治現實的強烈企圖與作為。而更為普遍的情況是,劇場工作者有意識地以個人與社會所面臨的迫切問題為題材,直接對政治經濟體制的不公不義提出嚴厲的批判或深刻的反省。
-
特別企畫 Feature
藝術元素的重組與再製
相對於舞台劇、舞蹈、音樂演奏、雜耍綜藝秀、偶戲、歌劇這些在進入二十世紀時便已發展成熟的表演領域,本世紀也有許多難以用既有劇種分類的演出,跨越不同劇種、甚至於不同藝術類型的界限。這些跨界演出的創作過程多少帶點實驗性,其中膽子較大的,也敢在寫實/反寫實的形式化兩極之外,摸索劇場光譜的曖眛地帶。
-
回想與回響 Echo
跨越時空的東西交流
有越來越多的國際藝術節注意到台灣的表演團體,不可諱言地有部分原因與歐洲的「東方熱」有關。這場中、法古典宮廷樂舞的跨文化的的《梨園幽夢》,獲得觀衆的熱烈回響,十場票房皆逾八成以上。可說開啓了另一種國際舞台的契機。
-
回想與回響 Echo
在表演工場唱「獨角戲」
臨界點的團址「生活劇場」提供了一個場域,沒有任何藩籬,放任、自由、民主,只要是對小劇場演出有興趣的各路人馬,幾乎都能夠吸納,具有某種「同儕匯集力」,看似組織結構鬆散,卻像一隻變形蟲一樣,不斷地調整自己的輪廓、變換自己的面具。
-
回想與回響 Echo
舞踏,昨日漸行暗去的身影
當年舞踏給所帶來的文化衝擊,似乎已平復下來,反而更能抽離那些過剩的表現形式,看到剝開彩裳以後所裸露的身體,竟是與裝置、戲服、道具這些構成舞踏場域的符號一樣,不過是彰顯日本人獨特感性的一個符號而已。
-
舞蹈
以自然為本、文化為貌的原始主義
永子與高麗反映了典型的後現代日本社會思考模式:對現代化後的日本失望,而對「美好的過去」充滿懷舊。在創作理念上,他們屢屢追溯人類身體中餘留的原初記憶;意圖突破文明的束縛、回歸自然,則是他們身為現代人的反省。
-
舞蹈
《女》的秘密心語
卓庭竹此次展演能夠獲得好評,是她既沒有偉大的訴求也沒碰觸自己不懂的東西,全然誠懇地在挖掘她生命的形成色彩。
-
舞蹈
獨行大漠展心境
《大漠孤煙直》延續劉鳳學講求形式結構、舞蹈和空間有邏輯關聯的一貫風格,和去年的作品《黃河》比較起來,這部大型舞蹈沒有歷史情結,只有個人情感,更能看出編舞者五十年的心血累積。
-
音樂
三種關於「表演藝術」的演奏實踐
以筆者所參與的這二場音樂會而言,恰好囊括了三位最受矚目的小提琴家:胡乃元、林昭亮、夏漢。同時二天都維持胡乃元打前鋒、林昭亮居中、夏漢(Gil Shaham)壓軸的上台序。也許這可能是基於來者是客的考量,不過兩場演出都不約而同有「漸入佳境」的表現。
-
音樂
趨於「和諧」的室內之音
在南部全場以室内樂演出,竟能如此叫座,有一部分的聽衆大槪是為了一睹馬友友的風采而來,然而這場演奏會的曲目絶非馬友友、林昭亮或其他演奏家的獨角戲,它是一場強調分工合作,彼此協調到最後形成一體,充分考驗團隊精神的音樂會。
-
音樂
一場後現代的中西古典夢
《梨園幽夢》看來應會是「東方主義」的產物,卻是那麼正宗中國,也是那麼正宗法國。對於一位長期思考、觀察西方觀看中國、中國觀看西方的人而言,是一個多層次的經驗。
-
戲劇
信台南者,得永生
作為一齣描寫(或說抗爭)台南老街變遷的在地題材的戲,無可避免地將台南市這個古都予以擬女性化。注重自我身體的女人,重視生命務實態度與懷抱浪漫希望同等重要的女人,積極於未來發展也珍惜美好傳統的女人,使得女體化的台南市,在本劇中以海安路地下街工程的荒謬建設為主軸的第三幕情節,被拉到了一個劇情的衝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