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根弦樂四重奏以活力與創意擄獲樂迷的心。(國立中正文化中心 提供)
焦點 焦點

創意十足的室內樂家族

來自莫札特音樂院的哈根弦樂四重奏

展開職業演奏生涯二十年的哈根弦樂四重奏,是當今樂壇最受矚目的室内樂團,他們不僅以家族為班底,且團員全畢業於莫札特音樂院,都曾受教於當今著名的音樂家,如哈農庫特或席夫等;也因嚴格的訓練,使他們可以在多個室内樂比賽中脫穎而出,成為最受矚目的弦樂四重奏。

展開職業演奏生涯二十年的哈根弦樂四重奏,是當今樂壇最受矚目的室内樂團,他們不僅以家族為班底,且團員全畢業於莫札特音樂院,都曾受教於當今著名的音樂家,如哈農庫特或席夫等;也因嚴格的訓練,使他們可以在多個室内樂比賽中脫穎而出,成為最受矚目的弦樂四重奏。

哈根弦樂四重奏

九月二十日

國家音樂廳

當今走紅歐美樂壇的弦樂四重奏成員的組成方式雖多,然而大致尚可以歸納出幾種:以音樂院學生爲班底的,如艾默森弦樂四重奏(茱莉亞音樂院);也有由音樂院教授組成的,如阿班.貝爾格弦樂四重奏(國立維也納音樂院)、Quartetto Italiano(羅馬的St. Siciliana音樂院);而德高望重的阿瑪迪斯弦樂四重奏的成員則是二次大戰時在集中營互相認識的音樂家;家族成員爲班底的弦樂四重奏中,以來自德國的Fogler弦樂四重奏與哈根弦樂四重奏(Hagen String Quarttet)最爲著名。

即將來台演出的哈根弦樂四重奏是由一對兄弟──第一小提琴手路卡斯.哈根、大提琴手克萊蒙.哈根(Clemens Hangen),他們的姊妹、中提琴手維諾妮卡.哈根(Veronika Hagen)爲主要成員;一九八七年的秋天雷納.史密特加入這個由哈根家族組成的四重奏,擔任第二小提琴。

哈根弦樂四重奏的成員全都畢業於薩爾茲堡的莫札特音樂院(Salzburg Mozarteum),他們不僅是兄弟姊妹還兼校友的關係,在國外的室內樂團中是少見的組合,而且每個人的音樂技巧都相當銳利,對於音樂的敏銳度也都相當,所以在合奏時常迸出激烈的火花,與新的創意。

當哈根弦樂四重奏贏得一九八一年德國洛肯豪斯音樂節(Lockenhaus Festive)的最佳聽衆與評審團獎後,一舉成名,因爲在這個以現代音樂著名的音樂節中贏得作曲家與高水準觀衆們的肯定,無疑地已經肯定了他們演奏現代作品的能力,也爲他們的演奏事業開啓了第一道門。爾後,更是定期受邀回到這個現代音樂大本營的音樂節中演出。

一九八二年時,哈根弦樂四重奏又贏得英國樸資茅斯音樂比賽(Portsmouth Competition)的室內樂第一獎與一九八三年法國的Evian音樂比賽第一獎。Evian比賽是世界上著名的室內樂比賽之一,許多由比賽脫穎而出、活躍於舞台上的中生代弦樂四重奏都曾是這個比賽的得主,如德國的Cherubini弦樂四重奏等。雖然哈根弦樂四重奏是贏得樸資茅斯音樂比賽後,才展開他們的演奏生涯,但是Evian音樂比賽更是奠定他們演奏生涯的一大助力。

默契十足的合奏技術

哈根弦樂四重奏無疑是當今最紅的中生代室內樂團,他們的演奏足跡遍布全球,而演奏的曲目更是廣闊,從巴赫至二十世紀李格替的現代作品,都有精采的演出與獨特的詮釋,他們的年輕給予他們許多勇氣嘗試新的現代創作,而深厚的學院派訓練與音樂素養使他們在演奏經典的弦樂四重奏曲目時,能游刃有餘且言之有物,在四個人音樂程度相當之下,加上默契十足的合奏技術與年輕人的衝勁,往往能碰撞出激烈的火花,而出現新意與全新的感受,這是一般資深的弦樂四重奏團體難有的經驗。但是後者的深沈與豐富的人生體驗所累積出的深刻性與富哲理的音樂語言,反而是哈根弦樂四重奏所缺乏的。

哈根弦樂四重奏不僅在室內樂比賽中得到大獎,他們的錄音也是各個唱片評鑑與錄音評鑑的常客,如一九八五及一九九〇年《法國唱片大獎》(the Grand Prix International du Disques),而得到企鵝與Grammophon的唱片評鑑更是無法細數;由於他們在音樂上的努力與成就,奧地利國家銀行贊助他們外借一把一七二四年的史特拉底瓦利小提琴與Giovanni Paolo Maggini中提琴供他們使用,這兩把價値不菲的名琴更在演奏上助他們一臂之力。

帶來情慾與怨懟的《克羅采奏鳴曲》

這次哈根弦樂四重奏的足跡終於踏上台灣,演奏曲目中的雅納傑克(Leos Janacek,1854-1928)第一號弦樂四重奏《克羅采奏鳴曲》Kreutzer Sonata是弦樂四重奏作品中合奏難度很高的樂曲,而這首樂曲的寫作也是有典故的。雅納傑克這首與貝多芬第九號小提琴奏鳴曲《克羅采奏鳴曲》同名的作品之間的確是有所牽連,而十九世紀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則是其中的關鍵。

當年托爾斯泰在聽過貝多芬的小提琴奏鳴曲《克羅采奏鳴曲》之後,就被其中小提琴與鋼琴形成競奏的音樂織度深深地吸引,有如夫妻間的戰爭,而引發托爾斯泰寫同名小說的靈感;在托爾斯泰的小說《克羅采奏鳴曲》中,描述一位疏離妻子卻懷疑妻子與小提琴家有染的丈夫,在強烈的憤怒之下殺了妻子的故事,故事中小提琴家與他妻子合奏的曲目就是貝多芬這首《克羅采奏鳴曲》,也因爲合奏這首樂曲時流露出曖昧的表情惹火了他,而在不久之後引發殺妻的熊熊烈火。故事是以這位引起社會爭議的罪犯在火車上將自己的故事娓娓道來爲始,雅納傑克的弦樂四重奏《克羅采奏鳴曲》在開始出現C-F-G主題後(註),細碎的顫音呈現陰暗的氛圍暗示了主角心理的對白與痛苦的掙扎。

哈根弦樂四重奏的曲目除了雅納傑克弦樂四重奏《克羅采奏鳴曲》外,還有貝多芬的弦樂四重奏作品《拉茲莫夫斯基》Razumovsky(op.59)第一號,這是獻給俄國駐維也納大使拉茲莫夫斯基公爵的作品,而這首弦樂四重奏也是貝多芬音樂風格的轉捩點之一,在這首作品中貝多芬突破海頓在弦樂四重奏所奠定的機制,展現貝多芬個人的音樂性格與前所未有的創意,是貝多芬中期的重要作品之一。另一首海頓的弦樂四重奏《騎士四重奏》Reiterquartett(op.74 Nr.3),是海頓晚期的作品,樂曲呈現十八世紀維也納古典風格的清新與鮮明風格中展現深厚的音樂意涵,當然仍保留海頓特有的音樂幽默。

哈根弦樂四重奏這次來台演出的曲目,乍看之下並沒有什麼關連,但是深究弦樂四重奏歷史,海頓、貝多芬與雅納傑克三者間仍有關係:海頓是弦樂四重奏演奏形式與曲種的創立者,而貝多芬的發揚與雅納傑克以獨特的音樂語彙創新弦樂四重奏的音樂內容,使其更富戲劇性與語言性,也是少見的做法。

哈根弦樂四重奏以其年輕的活力與創意征服全球的樂迷,他們的唱片銷售相當可觀,演出的行程更是緊湊;而首次來台即演出如此高難度的作品展現其實力,使得他們的音樂會在台灣這一波弦樂四重奏潮中,更値得樂迷期待。

註:

小提琴奏出的C-F-G旋律動機,是這首樂曲的開場白,也暗示了小說中主角的悲慘命運與遭遇。

 

(本刊編輯 賴惠娟)

當劇場遇上魔術,打開故事的可能廣告圖片
秋天藝術節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數位全閱覽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