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社區,或一個城市,一個具規模的劇場,就是一個重要的文化體。它的任何舉措都關係著社區、城市的整體文化。這樣說,改善劇場也該關注到它的未來,我們需要看一看,未來要怎麼樣使用它。
這一陣子,我有幸參加了一些改善劇場的諮詢座談。在這一些會議裡得與很多位行政管理人士、學者專家謀面,拜聆到許多高見。我除了領受他們的見解、知識、經驗之外,就一個劇場的使用人,一個專業劇場設計者,我也相對地拋磚引玉,提出一些看法,供大家參考。
劇場的「技術管理」與「技術服務」
我始終認為改善劇場,應該從劇場基本意義上去考量;可是我在許多會議裡,所讀到的一些資料,幾乎完全是一些技術上的浮面檢討,和一些器材汰舊換新的說明及概算,都太偏重於「硬體」了。事實上,就劇場專業說,技術劇場可以分爲兩個部分:一個是「技術管理(technical management)」,一個是「技術服務(technical service)」。改善劇場就是要從這兩個部分去著眼。一座劇場使用了一段時日,到一個階段加以改善,這個大前提絕對是値得肯定的!可是我們也要問一問,我們爲什麼要改善?我們要改善什麼?要怎麼改善?改善對表演藝術的意義是什麼?對觀賞表演的意義又是什麼?改善以後對未來的發展是什麼?說得更廣泛一些,這個改善計畫,對整體文化的影響又在哪裡?
我說從「技術管理」上想,就是從藝術行政的角度看。我講「技術服務」,就是技術如何爲藝術服務。今天是一個重視管理、服務的時代。假如我們不從這些基礎來想問題,我們光說換一個這個東西,換一個那個東西,那我們只是爲了換東西而已。在劇場專業上有個說法:我們不能靠一張購物清單,來改善劇場。一個改善劇場計畫的專業評估,不是去讀一張購物清單,而是要看您真正地為表演藝術做了多少設想。這個改善計畫的執行,對表演藝術所產生的機能、所創造的意義,我想這就是藝文界,大家一直提醒、一向關心的所在。改善劇場不能光把焦點放在硬體上,同時也更要重視軟體的因素。
評估一個公共建築,討論到它使用的年限,它安全的狀況,當然是重要的;但是還有另外的因素:我們是一個劇場。劇場的使用,有它的特定目的,在這個特定目的下,使用過程中,它的機能問題,我們也要做一些分析,像如何演?如何看?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還有多少藝術、技術上發展的空間?瞭解一下過去總的使用頻率,分類使用頻率,及其所反映的效用涵義。在這些使用率裡面,發生過什麼機能問題,遭遇過那些「不幸的」事情?有多少困難?這些困難是安全上的問題,還是跟表演特質配合上的問題?還是管理上的效率問題。更重要的是從這些分析中,也可找出這個劇場的定位,以及功能座標。重心放在思索、檢視這些問題的時候,改善劇場的深層意義就找出來了;而且從這些方面來考慮,在那一長串的預算表上,就會顯現出,所花費的每一塊錢,它的價値在那裡了。譬如一項設施,單就其年限上看,我們只是說這件東西老舊了,我們要換個新的。可是爲什麼要換個新的?也許這個東西它根本就不需要了,那我們還換它幹什麼?也許這一件東西是歷久彌新,根本不必換新。諸如這一類的辯證,是很値得探討的。
在一個社區,或一個城市,一個具規模的劇場,就是一個重要的文化體。它的任何舉措都關係著社區、城市的整體文化。這樣說,改善劇場也該關注到它的未來,我們需要看一看,未來要怎麼樣使用它,從整體社會文化發展來檢驗。想想現有的劇場已經使用了多年,是不是經過這一次改善,它還能再使用多少年?在這預計的未來年月之中,依照發展的方向,這些設施是不是可以滿足未來藝術創作上的要求?我們考慮問題,不僅僅只是滿足現在的標準,而還含有前瞻的意圖。那這個改善計畫,就不單單只是汰換器材、調整設備,改了以後,只是比現在的標準好一點點就完了;而是從效率、管理、服務、表演藝術的創作發展,多層面往深了、往遠了去看。
要聽各種使用者的意見
另外改善劇場問題,也可以從劇場的本身來想。一個劇場主要包括:
一個是演出空間──支援演出。
一個是觀賞空間──服務觀衆。
還有一個是行政管理空間。
依據這個劇場的基本結構。我們可以一個區塊,一個區塊來規劃改善、仔細檢討,找出它的問題所在,絕不能用籠統的概念來處理全部問題。相對地,也不能靠單一的、由所謂某一類專家的見解爲準。我們要知道表演藝術是綜合性的,表演藝術的劇場需求,複雜而矛盾。建築設施與演出的配合,經常是要面臨藝術創作、演出技法的挑戰。
支援表演,服務觀衆,都不是想像中那麼單純。改善劇場要集聚各類使用過的人的意見,多聽聽他們的聲音,不獨是所謂工程專家們的建言(或偏見)。畢竟戲是演員在演,舞是舞者在跳。而劇作家、導演、製作人、經營者,甚至觀賞者,無不有他們的劇場期望,這些人都是我們該諮詢的重要對象。這樣做,得到的反應也許是五花八門,聽起來似乎也有點海闊天空;但是,那也許是劇場主事者眞正該聽到的訊息。專家、規畫者,得到這些訊息之後,再細心拿出他們的專業智慧與技術,來判斷、分析,才能做出創意性的設計規畫。才不會墨守成規,照葫蘆畫瓢,更可也免於做出一個消化預算的文件。
劇場藝術界常常說:「天下沒有理想的劇場。」可是有一些理想劇場的目標,也總在那裡任我們嚮往、追求。最近坊間就有一本書 THEATRES。這是一個建築過一百多座表演藝術場所和相關文化設施的HARDY HOLZMAN PFEIFFER 建築事務所出版的作品集。其中內容除了一些建築作品的介紹,更有幾十位各方面的專家,包括表演藝術家、經營者、工程專家、劇場設計師等闡述他們的劇場理念、認知與冀求。他們說:
◆好的劇場建築是表演與觀賞兩個世界合而爲一,它能使這兩個因素彼此得以瞭解,得以溝通,得以產生共鳴。
◆建一座好的劇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爲建劇場是困難、複雜及抽象的課題。無論對它的理解認知,或是進一步去實際實現,都會面臨這三方面性質的局限與約制。
◆劇場是觀賞者、表演者、創作者,互通信息、相互瞭解、共同分享的空間。它要富有機能,容納藝術創作,也要構成焦點,吸引觀眾欣賞演出。
◆劇場要有可變性,因爲表演藝術是在變動之中成長。劇場要能隨著這些成長因素而變動,爲不同的演出方式,不同的觀賞方法,提供可能。
◆劇場建築既然是爲表演藝術而建,它就要爲表演藝術提供最大效應,而不是增加限制,更不能妨礙表演。
◆劇場建築是社區生活的一部分,劇場活動不單純是看看戲,或是聽聽音樂。它應該是一個多元性的社會活動。劇場空間是在爲一個城市提供文化服務。它是社區、城市有機體的一部分。
◆一個完整的劇場建築團隊包括:建築師、劇場專業顧問、音響工程師、劇場機械工程師、使用者、管理經營者……大家在高度共識、理解與共同信念下,去規劃執行。同時每位成員還要有對文化藝術的愛心與熱情,絕不只是提供一份設計藍圖和一本商業合約。
◆生動的劇場是把個體融入整體,劇場不是一個建築軀殼加上一些所謂先進設備。它應該是戲劇性的空間,使觀賞的人與演出的人「生活」在一起,創造一個築夢的世界。
◆劇場建築是活的建築,本身就要是有機的、可變的。
◆劇場的更大意義,建立在它有生命力、有立即的參與性。是有生命的演員,演給有生命的觀眾看──是現場Life.
劇場是一個生命體
這裡雖然只是節略摘記一些扼要梗概,可也足以啓示建築劇場、改善劇場所該有的思維基礎。當然這些話說得也許抽象了一點,但是要能與劇場實務相對照起來,就會產生出具體意義。(註)
當我們一個勁兒地討論改善劇場,在此同時是不是也該關注一下劇場管理的一併改善。如此的改善才能完整有效。我在這裡也對劇場管理的觀念與實踐上再提些淺見:
◆劇場是一個文化機構,一個製作、執行演出的地方,它的行政管理系統,不同與一般行政機關。組織結構、人員編組、工作方式、作息時間……都需要配合劇場的專業需求。要具彈性,要有一切以演出爲主的基本原則。
◆劇場是一個生命體,講求機能,更講求人性化;絕非僅是一棟建築物。其主要因素是「人」,管理經營一定要注意「人」的因素。
◆劇場呈現的是藝術,但其組織系统、工作執行,都必要是科學的。它追求精密、完美、高效率。
◆劇場活動是想要在有限之中創造無限,所以它的時間、空間、人力、經費的運用,都要經濟有效。
◆劇場是一個充滿壓力,系統複雜的工作環境,在裡面工作首要在溝通。專業文字、專業圖説、專業術語、專業知識、專業技術、專業的工作態度、專業紀律、專業工作進度,是一切劇場工作必備的要件。
◆劇場設備是演出重要因素之一,並非演出的全部。好的演出設備可以增強演出效果,爲演出加分;但是要注意,愈是運用複雜設備,變數愈多。不能駕馭設備,設備就會給你帶來「災難」。
◆劇場是一個充滿「危險」的地方。有懸吊的、滑動的、升降的各種重型設備。高壓電、空間狹小、人員擁擠而緊張、有時是在低度照明、黝暗環境下工作,所以一定要注意:消防安全、設施安全、工作安全與大眾安全(包括觀眾)。
◆劇場是综合藝術、團隊工作。它是勞力密集、也是智慧密集的工作。它是藝術,同時也涉及科技,甚至高科技。所以它的工作群,屬於「知識性勞工」管理階層要重視這一特性,雖不一定要每一個人都「技術本位」,但一定程度的專業知識是絕對必要的;以「外行領導内行」,傳統勞資關係、長官部屬的體系,不容易發揮效率。必要用劇場專業來管理,才能使劇場運作──特別是現代劇場。
建造理想劇場多是「好事多磨」
在劇場經營主事者跟表演團體討論劇場的時候,大家聽到的總都是些抱怨。我的一生都在做劇院工作,不少時間也會抱怨抱怨,老覺得劇院達不到預期的理想。對這個現象,劇場行政人士要有所理解與諒解,不必有情緒上的介意,要專業地傾聽與反應。因為劇院的功能是有限的,藝術創作是無限的。事實上,普天下沒有一個地方蓋劇院,或是改善劇場是非常平靜的,都會是社會上的大小「風暴」或爭議。原因是誰也沒有法子一下子就造出一個理想的劇場。都是要經過很多波折、很多辯論,多少妥協、溝通,最終得到共識,才會圓滿或「不甚圓滿」的完成。假如瞭解或熟悉澳洲雪梨歌劇院、美國紐約林肯中心以及許許多多大大小小籌建或改善劇場的經過,就會理解「好事多磨」並抱持開放一些的胸襟,對很多的困難、糾葛也就可以得到解決和釋懷。這是必須要經過的過程,而也能從中學到經驗,理解到劇場該是怎樣一回事。認識到劇場行政是另類行政,絕不是官僚衙門「體系」可以承擔。唯有通過瞭解與溝通,把每個人的心血智慧結合起來,您籌建劇場也好、改善劇場也好,才會有美好的結局。而這個劇場的存在或出現才更有意義,那些龐大的花費才有價値。我相信每一個劇場的建立都需要血汗與愛的貢獻;只要我們懷有理想,理想劇場就可以期待。
註:
詳見 THEATRES by Hardy Hilzman Pffiffer Associates,Published by The Image Publishing Group Pty Ltd 2000.
文字|聶光炎 資深劇場設計師
更正啓事:
1.本刊第一〇五期第三頁「目次」之〈草原傳奇唱不完〉一文作者應更正為林秀靜。
2.同期第六十五頁註2,應更正為「馬玉萍的伴奏李雲祥」。
3.同期第六十六頁第二欄第十一行,應更正為「弦師穆翔珍和种玉杰編腔」。
4.同期第六十九頁照片攝影者應更正為「宋宜靜」。
5.同期第五十五頁至五十七頁照片攝影者應更正為「葉玫汝」。
因故誤植,特此向作者與讀者致歉。
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