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表演書房
讓書市更「戲劇」
在台灣,戲劇/劇場類書籍出版的質與量遲遲無法提昇,究其原因,主要是出版業者的市場考量,由於這類出版品一直被認爲是「賠錢貨」,所以四册、十六個劇本、總頁數超過一千六百頁的《賴聲川:劇場》,無疑是備受矚目的。
-
表演書房
揭開劉鳳學的神秘面紗 評李小華的《劉鳳學訪談》
在台灣,任何有關舞蹈書籍的出版都是讓人振奮的,尤其是一本眞正深入探討舞蹈美學與哲學思考的訪談錄。但這樣一本好書的出版,卻也同時提醒了我們,台灣舞蹈硏究所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整個社會缺乏一個公有共享的舞蹈資料與影像收集、保存的機構。
-
異人館
揭自己的瘡疤 遊「戲」人生紀蔚然
從《黑夜白賊》的父親僅剩「虛位」,到《也無風也無雨》的父親「蒸發」成謎,紀蔚然不僅自問,也遭受外界多方的質問,「一般劇作者都在揭露別人的問題,我則是揭自己的瘡疤。」不過他或許就是要藉著藝術作品,掀起令人瞥見都要驚訝不已的「衝突」內裡,才凸顯出他的「異色」風格吧?
-
專欄 Columns
台灣戲劇的快樂時光 「內台戲」的啓示與反省
「內台戲」的出現是台灣戲劇史的重要發展階段,起始於日治時期的一九二〇年代末,到七〇年代逐漸銷聲匿跡,在最鼎盛的五〇與六〇年代,全台灣從大城小鎭到窮鄕僻野到處都有職業劇團在戲院長年演出
-
專欄 Columns
被迫的喜悅心情
抱著被迫的喜悅的心情,我經常會有一些意外的發現,有些發現還能澄淸自己的錯覺。一個硏討會的成功,不是只求答案,而是能夠激發辯論,提出値得深討的問題、分享經驗和「英雄所見略同」的發現,或是因挑戰而互相認識。
-
藝壇動態
藝壇動態
〔日本〕 超級歌舞伎改寫了《三國志》 於四月六日至五月二十三日,在新橋演舞場所上演的大型歌舞伎作品《新.三國志》,爲劇作家橫內謙介首次嘗試改編中國歷史長篇小說《三國志》的戲劇作品。從一九八六年便開演的「超級歌舞伎」系列,其中由橫內謙介與歌舞伎名角市川猿之助共同製作的幾部戲中,這齣《新.三國志》是唯一完全出於橫內之筆的作品。 在改寫《三國志》之前,橫內曾多方探査、硏究。經諸多戲劇評論家及歌舞伎學者的硏討後,《三國志》被認爲無法以歌舞伎形式上演。這樣的結論,卻在劇團扉座主宰者橫內謙介的執意下,歷經一年多來的硏讀、採証,《新.三國志》終能搬上超級歌舞伎座的大舞台。 而較引人注目的是,這齣新型「三國志」裡的關鍵人物角色──劉備,卻被設定爲女性。且劉備所持的兵器,亦是京劇裡女性所用的雙劍。剛陽與陰柔並濟之下,更富娛樂性。整齣戲的舞台,被劃分三幕,序幕爲直立式的旋轉舞台,劇中延請了十四名京劇演員,戲中〈赤壁之戰〉與〈夷凌之戰〉所用的道具及眞水、眞火的壯觀場面,著實煞費心思。而在終幕,關羽出現在劉備所陷的危境中,擁著劉備,雙雙乘羽昇天,猶如「神化」,充分表現了中國戲曲的華麗外,這部家喩戶曉的歷史小說的魅力,確爲超級歌舞伎帶來不少熱門話題。 (襲加) 東京戲劇集團風新場地 近日於東京中野區座落的新劇場「劇碼劇場」,爲「東京戲劇集團風」劇團的專屬劇場。劇團代表高田三悟表示「想給予觀眾一個新的邂逅場所」的心願,早在劇團成立以來的十二年間持續蘊釀著。東京戲劇集團風於一九八七年便開始以一種旅行性的形態巡迴於全國各高校。主要以戲劇活動的推展、演出爲主。成員之一的辻由美子表示,當時便夢想能在自屬的劇場中製作、演出,再踏出巡迴公演的腳步,最後,回到自己的劇場中,做一場凱旋終演。 而這樣的構想普遍存在於各小劇團間,只是目前處在經濟不景氣下,土地雖然稍稍貶値,但以一個地域性、少數性戲劇活動爲主的劇團而言,能在東京都內擁有一座專屬劇場,仍是十分罕見的。而東京戲劇集團風的夢想,終在鬧區中的中野成立了。這座佔地二百
-
即將上場
南非夢幻現代芭蕾舞團《仲夏夜之夢》
南非夢幻現代芭蕾舞團於一九八五年成立,是南非舉國聞名的舞團,不僅因其編舞與藝術總監Mark Haw-kins的名聲響亮,也因爲該團高水準的製作。從燈光的設計到戲服配件,在在都讓人感動與驚訝。原來芭蕾舞有如此新鮮的風貌,讓人耳目一新。 八〇年代不論是在編舞、舞台設計或現代舞蹈方面,南非出了許多才華洋溢的人才。一九八七年,舞團的第一部全本芭蕾舞劇《羅密歐與茱麗葉》登台,接著如《胡桃鉗》等都成爲該舞團最受歡迎的舞碼;數部備受推崇的國際性製作如由喬治.巴蘭欽、Jack Carter所編舞的芭蕾舞劇,都是由南非夢幻現代芭蕾舞團首度帶入南非的舞台。堅強的編舞陣容一直是該舞團最爲人所津津樂道。 此次來台演出全體芭蕾舞劇《仲夏夜之夢》對國人來說並不陌生,它的情節傳奇有趣,並充滿了許多森林精靈在其中,讓人覺得饒富趣味,不僅張力十足,音樂也非常吸引人。
-
印象手記NOTE OF PHOTOGRAPHER
印象手記
賞樂者。
-
焦點
關於杜國威「春天」的一、二事
香港話劇團在演出《我和春天有個約會》時,杜國威人正在紐約進修,他收到一份傳眞吿知《春》劇在香港備受好評,他深受震驚。
-
焦點
上台一鞠躬,四十年頭一回
浙江滑稽劇團的前身,是隸屬於曲藝團中的滑稽組。這個團體創立於滑稽興盛時的五〇年代,至今剛好屆滿四十年,不過卻一直和曲藝團體相提並論,九七年的二月始獲准獨立門戶,正式更名爲「浙江滑稽劇團」。目前全團共有演職員三十三名,而靑年演員就佔有半數以上,可稱得上是一支活力的輕騎兵;該團先後排演過優秀的經典劇目《七十二家房客》、取材於傳統戲曲的《唐伯虎點秋香》、《蘇州兩公差》等大型的滑稽名劇。 近期則陸續排演出《拆穿西洋鏡》、《大路朝天》和《究竟誰是爹》三本大型的滑稽新作,每齣戲平均都有超過百場以上的演出經歷,特別是此次訪台劇目中也將《究竟誰是爹》囊括其間,似乎想藉著上千場次的演出,以及獲頒發過無數大小的獎項,(除了戲劇類的劇目、編劇、導演等獎,該劇還榮獲中國人口文化促進會授予的人口文化獎)來贏得台北觀衆的靑睞與認同。 《究竟誰是爹》一戲嘲諷的是中國傳統的重男輕女觀念,敍述男主角包德志(得子),爲了生兒子停妻再娶,甚至在產房來個大掉包的荒唐行徑。而除了《究竟誰是爹》這齣現代背景的戲外,浙江滑稽劇團此次也要演出傳統背景的《蘇州兩公差》,主角是兩個好打不平的公差,爲了替老百姓申冤,乾脆假扮成欽差大人,結果當然是眞眞假假所衍生出的種種混亂「笑」果。 在新舊的劇目選擇中,台灣觀衆當可一窺這個集結曲藝、相聲於一體的新奇劇種之奧妙,如何風靡江、浙、滬各地,好笑倒底在何處了! 文字|李翠芝 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戲曲碩士
-
特別企畫 Feature
劇場.創作.行銷
世紀末的台灣已經進入了一個全面行銷的時代,行銷的概念不只限於商品,就連政治、文化也無可避免。從近兩年台灣劇場的運作上,我們可以看出各中大型劇團對行銷的日益重視;然而,在表達自我意念的「創作」與市場導向的「行銷」之間,是矛盾對立,還是相輔相成?而劇場的行銷又有什麼特殊的思考與做法?透過對劇場創作者與行銷人員的訪談,我們來探究這其中的微妙關係。
-
特別企畫 Feature
找贊助,知己知彼;做行銷,成立聯合團隊
專業行銷人士建議,有效行銷策略建立於知己知彼,各個劇團的規模資源或異,但是若能洞悉環境的趨向與脈動,彈性調度內外在相關資源,一樣可以爲劇團創造行銷上的佳績。
-
座談會
爲戲曲尋找未來的戲迷
鍾傳幸覺得現在的老公公老婆婆戲迷,當年也是小時候被爸爸媽媽帶到戲園子聽戲,才種下跟戲曲的緣分如果讓現在的小朋友從小就可以看到戲曲的兒童劇,那是不是也能替戲曲找到未來的觀衆呢?
-
座談會
兒童劇小檔案
兒童劇的觀衆年齡層:大多是以三歲以上、十二歲以下的小朋友爲主。以國內狀況來說,有的劇團還會把訴求的觀衆年齡層拉長到高中以下,也有劇團會更把演出細分爲適合「三到七歲」與「六到十二歲」兩種不同的年齡層;通常劇團會在演出門票上註明建議觀賞年齡,至少是三歲以上,但除了有些場地規定一定要三歲以上才能入場外(如國家戲劇院),如果家長確定自己的小朋友可以安靜看戲,年齡不到三歲也可通融。國內兒童劇的製作,對訴求觀衆年齡層不會分得很細,但國外的兒童劇則除了分「學齡前」和「學齡兒童」外,「學齡兒童」還可分低、中、高年級,分別有相關的兒童劇製作。 兒童劇的演出劇團數與演出場次:根據《表演藝術年鑑》的調査顯示,民國八十七年中,有正式演出的兒童劇團約十三團,演出場次共有五百二十六場,平均每團演出四十場左右(同年有正式演出的成人劇團及戲劇科系共有三十八團,演出場次共有六百二十二場,平均每團演出十六場左右)。 (本刊編輯 莊珮瑤)
-
現象視察
《打開》與榮念曾效應
香港唯一藝術評論刊物─《打開》 「進念.二十面體」是香港最熱心文化政策的民間藝術團體,爲民間爭取到最多空間,但也被批評爲壟斷了最多政府釋放的資源。像香港唯一一份藝術評論刊物《打開》Xpressions,就因其主要出版者IATC係由榮念曾主催而成,而往往被視爲榮念曾施展個人影響力的地盤。問題在於藝術發展局同一門類只支持一份刊物的立場,《打開》無疑擋了其他人的路。萬目所視,任何偏瑕都成爲衆矢之的,攻擊《打開》的明槍暗箭從未或歇。 二十頁的報紙型刊物,《打開》半月刊在我眼中雖薄但份量不弱。中英俱備而不對照,又要兼顧電影、美術、表演、甚至文化評論,體質先天駁雜,但對於香港重要文化事件都發出聲音,寫手且多年輕一輩的菁英。香港人還好羨慕台灣有《表演藝術》如何如何,我們卻說「是啊,不過」反而欣賞《打開》觀點的果敢犀利。 榮念曾效應 榮念曾近年積極推展交流活動,創作卻並未減少,同時「進念」美學對香港實驗劇場的影響已淪肌浹髓,無法割決。從直接繼承進念血緣的劇團「非常林奕華」、舞團「三分顏色」,到初綻頭角的一干「次世代劇場」,都難逃正負面影響。本屆香港藝術節中「香港製造」的幾齣重頭戲,便都嗅得出「進念」氣息:林奕華《行雷閃電》是將進念近年致力的音樂舞蹈總體劇場實驗路線拉到流行音樂的領域;「多媒體歌劇」《地圖集》則在數十人樂隊包圍的狹小舞台上,讓孤單的旅人形象一次次相當「進念」式地緩慢行過或爬過錄影影像投射的地面;類似的景觀也出現在《打樂十八層之身體福音》這類音樂/動作劇場。後兩個演出的視覺主導都是「三分顏色」的成員。進念的演出勝在將概念視覺化的本領,有些演出(如《地圖集》)則空有繁複概念卻執行得非常簡陋,難免尶尬。 文字|鴻鴻 編導、詩人
-
現象視察
油街與香港文化現象
香港文化現象 香港正流行感冒。我來到那天報上頭條寫著「每十病人一流感」。好些朋友,約了看戲沒來,辦公室找不到人,不用問,准是在家裡躺著呢。──還有一項調査顯示,經濟不景氣導致失業人口激增,每十個門診病人就有兩人患上精神病。 香港文化界也正患逾食症。藝術發展局自九五年成立以來,資助藝術活動十分慷慨,例如去年度補助額便高達台幣五億五千萬,號稱高居世界第二(有人不同意這種算法)。獨立製片突然蓬勃起來,還出現了獨立製片的發行人,短片都可以上院線;小劇團如雨後春筍,書店也多出一排排滯銷新書。這都是藝展局的功勞。好氣象當然也有後遺症:不患寡而患不均,關於補助分配的蜚短流長由來已久。如今藝術發展局又開始翻査三年來獲資助而逾期未完成的「爛尾」個案,多達七十四件。「涉案」的包括許多知名人士,有人的補助金被追討回去,有人錢還不出來有挨吿之虞,有人則一延再延幾乎信譽掃地。沒染上感冒或精神病的朋友,也有各自的苦惱。 油街:香港的「華山特區」 儘管被經濟不景氣所困,不能說香港政府不重視文化。我們不是有華山特區和中正二分局麼?香港這幾個月來的熱門話題則是油街。油街是香港島上臨碼頭的一條街,舊政府機關倉庫及停屍房所在地,在出售前以極低廉價格論月出租,一些藝術團體夾在當中進駐。有劇團拿來當辦公室和排練場,有藝術家拿來當工作間和展覽場,首先登高一呼的「進念.二十面體」則租下一整層作展覽和演出,叫「Z+」。我去看了一次演出,是香港藝術中心和進念合辦的「小圈子運動」,每月一、兩回提供劇場新鮮人演戲,不計場租,也不收門票,就在「Z+」。一片可讓貨櫃開進開出的柏油路廣場,幾棟毫未整修的破落建築,似乎只能用「光禿」、「寒酸」來形容;地方簡陋至極,卻靜靜地煥發活力,儼然一個藝術村雛形。租約到期後呢?藝術家們還在爭取,我們就靜觀其變吧。 文字|鴻鴻 編導、詩人
-
里程碑 Milestone
讓我們向他深深一鞠躬
相聲大師魏龍豪的過世,讓許許多多聽著他的演出長大的觀衆深覺悵然,這裡,是一位喜愛相聲的觀衆對魏龍豪的最後致敬!
-
專欄 Columns
詞與曲
文字的完美並不能保證歌曲的完美,有時完美的詩詞配上了音樂反而喪失了原詩之美。話雖如此,好的詩詞對作曲家來說仍然是重要的,它的重要性在於作曲家由詩詞而來的感受,這種感受直接地影響到作曲家創作的「內容」。
-
即將上場
靑韵、建中、北一女第二十三屆三團聯合音樂會
「靑韵、建中、北一女第二十三屆三團聯合音樂會」是由靑韵合唱團、北一女合唱團,及建中合唱團共同策畫演出,繼八十七年三團音樂會首演佛漢威廉士g小調彌撒雙合唱曲後,今年三團演唱會選擇以世界三大神劇之一的孟德爾頌神劇《以利亞》作爲全新嘗試。 本次音樂會,靑韵合唱團將演唱孟德爾頌的藝術歌曲、建中合唱團將演唱屈文中編曲的《白雲歌送留十六歸山》等四首李白詩作,北一女合唱團將演唱羅西尼的小品宗敎音樂《信、望、愛》。壓軸的三團大合唱爲孟德爾頌神劇《以利亞》第一部分四首合唱選曲,指揮爲北一女合唱團的指導老師楊鳳鳴。
-
即將上場
九歌兒童劇團春季公演
生長在熱帶雨林的小鸚鵡肥肥,有一天不小心被獵人抓走被賣到台灣。肥肥到了台灣後,被很多人家收養卻又因爲種種原因而遭到遺棄,於是四處流浪飄零,脾氣變得暴躁,開始欺侮比牠小的台灣鳥類,並且佔據牠們的地盤、吃光牠們的果實,以發洩心中的不滿。然而肥肥的心中卻總是抱著一絲心願──回到心愛的故鄕。最後,在好心的台灣鳥朋友的幫助下,肥肥終於恢復樂觀與善良的性格,而且也回到了牠心所憶往的家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