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樂界越界
優游人間的天使之音 從學院派出走的林慧玲
一九九四年在台北越界創團首演〈失樂園〉中,以歌聲淸亮甜美的天使一角,讓人眼睛爲之一亮的林慧玲是個從小學古典鋼琴、大學學聲樂的女子,在短短幾年間便在台灣藝術界闖出一片天地,足跨舞蹈、戲劇、電影作曲,成爲新一代音樂創作者中最耀眼的新星。
-
戲劇
値回票價的三種方式 觀《情聖正傳》看改編現象
《情聖正傳》和大部分台灣本土製作的舞台劇一樣,劇場效應主要是建立在笑點之上,原作者嚴肅面對的人生議題淪爲浪子回頭的老套。
-
戲劇
《貓捉老鼠》捉到了什麼?放走了什麼?
《貓捉老鼠》具備了許許多多兒童戲劇之所以爲兒童戲劇的重要因素,目的只爲了讓台下的小朋友度過愉快的一百分鐘,然而,導演處理如此一個空間不小、演員人數亦多的歌舞場面手法,「嚴格看來,眞的該好好減斤瘦兩。」
-
戲劇
台灣的小劇場不再後現代?
「開始是夢境,從柏拉圖說起,說的當然是愛情,年輕人的那種。一群人就捉起鬼來了,有人不玩。整群人介紹了自己的角色與性格,然後有人表白,於是我們得知了一個愛意的開端。在一種習慣性要知道這個愛情「結局」的慣性下,開始了被表演不停干擾的閱讀過程。」
-
戲曲
《劉全進瓜》誇張掩不住歌弱
藝術成就的高點並非表現在流暢處,而是在轉折點,明華園捨棄了傳統的表現方式又無更好的手法替代,實爲不妥。
-
音樂
同台演出,暴露了多少問題
上海民族樂團與實驗國樂團的同台音樂會,爲近年來低迷的中樂圈掀起了不小漣漪,不僅票房有所起色,音樂會中所呈現的強烈對比,也引起許多人的討論。就演出而言,由於兩者強弱分明,當然很難定位這場音樂會的成敗,但自凸顯議題的文化意義來說,這個活動則顯然是絕無白費的。
-
舞蹈
空間與肢體的書寫
《曹》劇避免了所謂「民族舞蹈」的動作語言以及其敍事與空間排列的窠臼,直接自古舞吸取肢體的靈感,再配合現代舞台的觀念,讓我們對民族舞劇的發展有了更深一層的信心與期望。
-
舞蹈
政治諷喩與城市悲歌
一晚雙演《春之祭》,是雲門舞集今春貢獻的狂想。兩支作品,一香港九〇年代,一台北八〇年代;一冷峻雙鋼琴,一澎湃交響樂;一女性一男性。同一組舞者跳來,完全不同的景觀。雖是兩支舊作,卻因對比而激發出新的觀賞樂趣。
-
舞蹈
兩帖來自香港的情感
對整個劇場環境的運用與敏感度,是這場在皇冠小劇場演出、來自香港編舞者何秋華與楊春江獨舞的特色。
-
舞蹈
另一次兩岸交流的合作? 台北民族舞團《孔雀公主》
創團以來,台北民族舞團一直都以本土風格與再現傳統舞蹈爲目標,其中,包括延攬兩岸名家進行交流,但是交流以後,當我們尋根情懷得到了滿足,學習模仿的心態應當轉趨於成熟的蛻變,因爲「發展才是對傳統眞正的愛護」。
-
回想與回響 Echo
除了讓孩子上台之外 《孔雀公主》的舞蹈敎育劇場意義
我們應如何重新看待舞劇中音樂與舞蹈的關係?如何以舞蹈動作本身爲主體,讓孩子們不夠細膩但卻稚情流露的動作傳達出角色的個性,並產生對身體自發性的自信?
-
回想與回響 Echo
輕鬆還是輕浮? 從鬼太鼓看傳統與現代的迷思
四月來台演出的「鬼太鼓」在商業包裝下已然不復見其原具傳統,透過它我們似乎看到了一個變奏的傳統。在舞台上出現的跑步機、載著玩具熊的小火車、雜技一般的庖丁耍刀、三味線大戰斑鳩琴與小提琴,這些使演出娛樂化的噱頭,同時也使它庸俗化,從太鼓之中建立的陽剛、純淸的力道,至此全數抵消。
-
回想與回響 Echo
在「鬼太鼓」的旋風中 被鼓聲震出的幾段隨筆
「鬼太鼓」表現出在文化上不甘受外來強勢文化支配、欲向外拓展的野心以及選擇改變的方式,如果它的選擇與改變是成功的,那麼就會在時間的汰選中留下成果,成爲另一個時代記錄的跡印。
-
大陸劇場
談大陸的文華奬與梅花奬
文華奬是大陸文化部頒發的政府奬,參評的劇目由各省文化廳、局推薦;梅花奬是民間組織中國戲劇家協會頒發,由各省戲劇家協會推薦。雖然是兩個部門,它們都是爲了繁榮和發展戲劇藝術,可以說是殊途同歸。
-
台北
又一夏的驚奇與歡樂 第五屆牛耳兒童藝術節
「牛耳」連續第五年推出國際兒童藝術節,和往常最大的不同點是:更多的企業贊助,投入了兒童劇場的推廣。
-
羅馬尼亞
在西比爾,想起我們的地方
臨界點劇象錄繼兩年前以《白水》「文化輸出」至布魯塞爾之後,今年又以《瑪莉瑪蓮》出訪羅馬尼亞的「國際靑年專業劇場藝術節」。負責推薦的張輝,在此寫下他和臨界點出國參加藝術節的感想與見聞。
-
戲棚聯
傳統戲曲諺語散記6
有時想到「乾坤」與「太平洋」孰重孰輕,不禁浩嘆!
-
專欄 Columns
文化.藝術.政治
除了金錢之外,政治威權的擴延,國家也幾乎壟斷了藝術評論、藝術鑑賞等各個領域。它是一組「文化霸權」,國家統合了贊助的分配工作,在分配中進行籠絡與收編,當然也就有了懷疑與歧視,這也是台灣文化藝術的領域裡,充滿了悲憤與不滿的關鍵。
-
專欄 Columns
霧罩峰廻的《阿罩霧》
放在歷史的長河裡回頭看,《紅旗.白旗.阿罩霧》的作爲特定時間點上的故事,由此才可能具備史詩般的能力。尤其林文察、林文明兩兄弟的結局,與其歸諸性格的缺陷,毋寧歸諸時勢的必然──可憐他們何其有限的年壽,只能歎惋本身早歲即冥的噩運,又哪裡能夠站在人生戰役的高岡上,見識自己的繁華凋零其實另有深一層寓意
-
專欄 Columns
藝術機構主管的條件
種種不同背景的人選在藝術行政工作上的成敗,顯示的意義是,人的個別因素也許更爲關鍵。這些個別因素包含了個人聲望、對專業的尊重、投入的程度、協調包容的能力、公正無私的處事原則等等。能具備這些因素的人,眞正的原因必是因爲他充份體認自己主持的機構是一個服務衆人的公器,他旣無權憑一己喜惡來操縱管控,更無權從中牟私人的任何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