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戲曲
歌仔戲最佳消費品牌
舞台上有衆星與明月,觀衆席有大衆歡暢的爆笑與專業人士難掩的侷促不安,三方相映,依舊是那麼尶尬。
-
音樂
右手鋼琴家 殷承宗獨奏會
殷承宗成長的最重要階段,是在苦難中還要設法求生存的時代,他的演奏、詮釋的思考,只能朝著沒有個人風格的民族大風格與炫耀外表技巧邁進。這對他藝術成長的傷害極大。今後他若要繼續往鋼琴演奏發展,必須在樂曲的細部多下功夫,仔細推敲音樂內部線條、層次,甚至內在的涵養修爲,以及愼選合適曲目,奠定聲望,再擴充曲目。
-
音樂
嚴肅地對待通俗音樂 康澤爾旋風的背後
去年,在台灣掀起一陣跨界音樂旋風的康澤爾今年再度來台演出,透過他的演出,讓我們看到演出「跨界音樂」的音樂家並非像一般愛樂者或持有偏見的學院派樂界人士所想像的,只要站上台去,和一下聲音,談笑用兵,就可應付過關。事實上要作一場成功的、能深深感動聆者心靈的「跨界音樂」演出,所有參與工作的人員都必須兢兢業業地準備與演練,而聆者所欣賞到的只是全體人員通力合作所呈現的最後成果。
-
戲劇
掌聲中的思考
綠光劇團《領帶與高跟鞋》受邀至北京,參加「'96劇團交流曁學術硏討會」的滙演。這齣小型的現代歌舞劇,在形式與內容兩方面,都獲得了大陸觀衆相當正面的回響。
-
戲劇
天使在台灣 評《新世紀,天使隱藏人間》
頂著普立茲戲劇獎及東尼戲劇獎的光環,而在百老匯大放異彩的《美國天使》Angels in America,卻於九六年八月的台北天空以《新世紀,天使隱藏人間》的面貌出現時,在場面調度、議題討論上,出現了好幾項値得國內劇場界深思的問題。
-
戲劇
發現「屛風演劇祭」
十歲的屛風選擇用「第一次演劇祭」的舉辦,來慶祝十年有成的喜悅。嘗試多元化的演出方式,並進一步與觀衆交流和溝通,應該是屛風舉辦第一次演劇祭的最大意義之所在。
-
舞蹈
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自己的世代
包括李靜君的《女男.男女》、卓庭竹的《偶缺》、布拉瑞揚的《肉身彌撒》、大陸編舞家沈偉的《床》、香港編舞家余仁華的《線索》,每一位編舞家都還不到三十歲;除了排灣族出身的布拉瑞揚以原住民題材發揮之外,他們的舞蹈中沒有太多「中國」的身影、民族的身段,談的是這個世界村裡無分地域性的話題。
-
專欄 Columns
勾連起的女人心事
一位藝術家居然可以承襲兩個相反的風格?一端是細緻而準確,一端則狂野而混亂。公式上加加減減,天平上高高低低,我找到一個元素,那顆砝碼叫作「性別」,正因爲黎海寧是女性,身爲女性創作者,在一個依然僵固的性別文化裡,她的機敏與緻細,以及她冷眼旁觀的分析能力,適足以讓她感知幻滅的痛楚,難道正好像是女主人翁芙烈達的精神分裂狀態?
-
專欄 Columns
倦怠的相同和致命的差異
倦怠的相同與致命的差異,與其說是「後現代」諸多樣態之一,倒毋寧說它是「X世代」的藝術文化景觀。當柯普蘭以「X世代」爲題的小說出版,它即揭示了一個新時代的到來。「X」意謂著它是一個問號,是對未來充滿懷疑但卻無意探究或改變的一代。它不是登陸月球的那個樂觀年代,而是挑戰者號太空梭爆炸的悲觀時代。
-
專欄 Columns
談劇場的本土評論
評論者堆砌一些「顚覆」、「符號」時,是否了解自己眞正想要質疑的對象、內容在哪裡?我肯定評論者的善意,但旣涉及「西方現代劇場美學」與「劇場的本土觀」的辯證,就必須提出問題來探討,否則,以後談本土,就可以天馬行空、隨心所欲,勢必模糊本土所要訴求的意涵。
-
優伶話語
傳統戲曲諺語散記10
隋煬帝集四方散樂歌舞百戲,向外邦展現國力,從「對文化的愛慕」到「對國家的崇敬」,似乎成了理所當然的直達車。
-
戲說舊話
戲路帶來一切
班長引戲路,戲路帶來收入,帶來劇團的生存。劇團運作中的一切收、支,條例在演出大簿中,演員與班主之間的權益,也因戲路之多寡定厚薄。
-
藝壇動態
藝壇動態
〔台灣〕 高雄縣立文化中心兒童舞台劇本徵選 高雄縣立文化中心主辦的「八十六年度優良兒童舞台劇本徵選」,自八十五年十月起開始徵件,至八十六年元月三十一日止截稿,歡迎對兒童劇本創作有興趣者踴躍參加徵選。 此活動由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台灣省政府敎育廳指導,高雄縣立文化中心主辦,目的在推動兒童劇運,鼓勵國人從事兒童劇本創作,充實兒童戲劇資源。 應徵作品每人以一件爲限,字數以演出長度七十分鐘至八十分鐘爲原則,錄取優等獎一名(獎金新台幣壹拾貳萬元)、佳作獎三名(獎金新台幣捌萬元)。 欲應徵作品請備一式七份,以掛號郵寄至:鳳山國父紀念館藝術組(高雄縣鳳山市光遠路228號2F),信封上註明「應徵優良兒童舞台劇本」字樣,活動簡章備索。 詳情請洽高雄縣立文化中心藝術組:(07)7474201、7462091。 (編輯室) 〔日本〕 貝扎芭蕾遭盜用引發著作權爭議 著名法國芭蕾編舞家莫里斯.貝扎,向亞洲地區著作權管理中心所委任的「日本財團法人舞台藝術振興會」提出申訴。抗議日本兩個主辦單位未經許可即演出其編導作品。 事件發生於去年七月,由光藍社出面邀請俄國舞者所演出的作品《魯吉瑪得夫的所有》,應爲他所編導的Adagdo。 此外於今年七、八月間,由日本藝術經紀公司高次氏,邀約至日本的基洛夫芭蕾舞團,同樣也是「無授權」演出其作品。 對於這項控訴光藍社表示,他尊重著作權,但舞者只負責跳舞而已。而高次氏則要求舞團改變演出名目,但仍將堅持演出。振興會表示近期內將提出損害賠償的請求。 (襲加) 國際交流亞洲中心日、港合作演出 國際交流基金亞洲中心於九月底至十月初,舉辦香港與日本共同製作的舞劇《草迷宮》及印尼沙多諾舞團的作品《穿越銅鑼之路》的演出。 由泉鏡花小說改編的幻想舞劇《草迷宮》,爲日本戲劇界小池博史與
-
特別企畫 Feature
賣票還是賣藝術?
表演團體和其它企業一樣得推出他們的「成品」,所不同的地方是:表演藝術的成品是無法「量產」的;它的創作過程,與最後結果一樣重要。表演藝術創作,有各自的「資產」與「負債」得面對,每一個表演團體也要面對自己的屬性、環境所造成的影響。行銷要怎麼作?有沒有原則可尋?我們訪問了幾個行銷成績、手法,都有淸楚規劃的團體。希望能在表演團體行銷過程中,是賣票或賣藝術的「迷思」中找到一些答案。
-
藝術節 Festival
半世紀的藝術節
今年夏天,歐洲最重要的兩個藝術節一起步入五十週年。蘇格蘭首府愛丁堡的國際藝術節以外聘節目爲主,可以測知全世界表演藝術的風向;法國南部的亞維儂藝術節則有四分之三爲自製節目,總預算高達兩億四千萬台幣。這兩個國際級的藝術節,在今年推出了豐盛的藝術饗宴。本刊分就兩地爲讀者做現場一手報導。
-
愛丁堡
從主流到邊緣
從主流的威爾森、胥坦、胥拓思,到邊緣藝術節的各種實驗性演出。八月的愛丁堡讓你覺得這裡就是全世界。
-
亞維儂
OFF的風景
正如同愛丁堡有一個相對於「國際」的「邊緣」藝術節(fringe),亞維儂的「OFF」才是讓整個小鎭熱火朝天的功臣。看不出彈丸之地,竟可以有一百個劇場迎納近五百個小型演出。
-
回憶與悼念
田啓元工作年表
53年 ◉生於台北 75年 ◉全國大專院校話劇比賽導演《陪審團》獲導演獎第一名。 77年 ◉全國大專院校話劇比賽導演《誰怕吳爾芙》獲導演獎第一名,並由國家劇院評議委員會議通過,成爲第一個進入國家劇院戲劇廳公演的學生作品,全場滿座、評價極高。 78年 ◉與劇場同好成立臨界點劇象錄,擔任藝術總監,編導作品《毛屍》《夜浪拍岸》。 78年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設計組畢業。 ◉於臨界點劇象錄編導作品《亡芭彈予魏京生》、《割功送德-台灣三百年史》。 ◉任職台中私立嘉陽高中廣設科日夜間部科主任。 80年 ◉任三采廣吿公司企劃部主任。 82年 ◉獲邀參加「中國北京人藝演劇學派國際硏討會」。 ◉任私立中國文化大學華崗話劇社指導老師,改編、導演劇作《性別》。 ◉獲邀參加「1993年中國小劇場藝術國際硏討會」。 ◉爲中國文化大學話劇社導演《歌舞線上》。 ◉編導作品《一個少尉軍官和他的二十二道金牌》、《平方》、《白水》、《女書》、《目連戲》。 ◉劇作《毛屍》、《夜浪拍岸》、《亡芭彈予魏京生》由周凱劇場基金會出版。 83年 ◉應任敎於國立藝術學院的台灣當代知名舞者吳素君邀請合作,爲其個人獨舞展編導舞蹈劇場《魔宴彌撒》。 ◉應邀前往比利時參加第一屆比利時布魯塞爾國際藝術節,編導作品《白水》並受邀公演。 ◉於臨界點劇象錄編導作品《一個隱藏於歷史背後的女人》、《同志光陰》、《阿女.白色瑪格麗特》、《沉默之歌》,二度執導《夜浪拍岸》。 ◉應台北越界舞團團長羅曼菲邀請,爲其舞團創團公演編導《無足天使》現代舞作品。 ◉任高雄鳳山辣媽媽劇團表演課程講師。 84年 ◉任台南市文化基金會魅登峰劇團專任講師及該團年度製作《似水年華》、《甜蜜家庭》編導。 ◉應台北市政府之邀參加『落地生根-終戰五十週年』系列活動編導《落地生根》一劇。 ◉編導《瑪莉瑪蓮》、《蝴蝶》、《藍飛機》。 ◉獲人體舞蹈劇場邀請,爲其舞團『禮
-
入門
導演─當代劇場的核心創作人物
導演爲劇作注入新的觀點,並建構整齣戲的舞台語言。劇場與空間、劇場與觀衆、觀衆與演員、劇場本身也衍生了許多或獨特、或簡樸的關係。處理這些關係,也成了導演在劇場宣示觀點的出發點。〈導演劇場入門〉系列,將介紹八位世界級導演大師。除了逐期評介導演的劇場風格與劇場語言之外,每期並將搭配大師自述的文章、或專訪。 果托夫斯基(Jerzy Grotowsky) 尤金尼奧.罷芭(Eugenio Barba) 彼得.布魯克(Peter Brook) 亞里安.莫努虛金(Ariane Mnouchkine) 羅伯.威爾森(Robert Wilson) 伊莉莎白.莉坎柏(Elizabeth LeCompte) 鈴木忠志(Tadashi Suzuki) 安.鮑加(Ann Bogart)
-
即將上場
當代遊神舞團十月巡迴《一念萬年》
當代遊神舞團由旅法舞蹈家林原上和好友們共同組成,希望透過不同領域的藝術家們分工合作,讓自我得以開發,進而創造舞台上另一個鮮明、自在的「我」以開拓舞蹈視野的多面性和肢體無限可能性。 此次重新製作林原上的作品《一念萬年》於全省巡迴演出九場,並同時舉辦舞蹈動態講座,推展現代舞。 《一念萬年》的演出,選擇在精神、生活上都十分開放灑脫自由的「禪宗」爲題材,以舞蹈、戲劇融合的表現。主角不是所謂「得道高僧」,而是兩個性格頑固又執迷修行練功的「平凡的和尙」。他們時而得意高歌、自家拍掌,時而凝煉至極、痴態百出,直至豁然悟入,卻又瘋態十足笑響山林。 當代遊神舞團《一念萬年》已受邀於一九九七年二月,在法國巴黎市郊瑪恩國際雙年舞蹈節中演出五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