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出版快訊
出版快訊
貝多芬其人其事 O.G. Sonneck著 張冕譯 1995年3月出版296頁/平裝 NT$250元 世界文物出版社提供 對於未能躬逢其時的後人如你我,認識貝多芬的途徑不外直接聆聽其作品及閱讀其傳記、訪談錄等,此書則提供讀者另一種角度,即由曾會晤過貝多芬的同時代人來回憶、口述、勾勒貝多芬樣貌。全書所錄三十餘篇係由一百五十多篇回憶文字中精選集結。 在編排形式上,因非傳記,故未遵傳統傳記年代編排法,而是以回憶去引領讀者認識貝多芬,又因係回憶書寫,年代、詳細情景或有謬誤,甚至重複之處,編者皆予以保留,反成一大特色,於細閱之餘,亦增添不少比較、探索的樂趣。 京劇經典唱腔典藏集CD及卡帶 皇龍文化事業 1995年3月初版 CD一套六張 NT$2160元 卡帶一套六張 NT$864 膾炙人口的京劇精采唱段,總能讓人「一聽回味,再聽沉醉」。今年三月皇龍文化事業即出版了一套六張「京劇經典唱腔典藏集」CD和卡帶。這套京劇選段係由菊壇名伶魏海敏策畫製作,邀集大陸一代菊壇老將及各派傳人做最完美的原音錄製。包括梅派大師梅蘭芳傳人梅葆玖、馬派老生代表張學津、楊派老生傳人于奎智、麒派周信芳門人蕭潤增等。殊爲可貴的是去年逝世的一代老旦王玉敏錄下她生前最後的精采唱段〈釣金龜〉,成爲絕響。 這套京劇精選唱段計有二張爲各派生角唱段,錄自〈借東風〉、〈捉放曹〉等十一齣戲;另二張爲各派旦角唱段,選錄自《霸王別姬》、《掛帥》等八齣戲。此外亦有二張結合老生、老旦、淨角的唱段,一張全係《四郞探母》選段,一張則錄自〈鍘美案〉、〈烏盆計〉等五齣戲。 The Fugitive Gesture: Master-pieces of Dance Photography 易變之姿:舞蹈攝影傑作 William A. Ewing收錄 Thames and Hudson 1987初版 1994平裝版240頁/平裝NT$848誠品書店經銷 舞蹈書籍中,最暢銷的往往是舞蹈攝
-
即將上場
「一九九五台北國際偶戲節」群雄匯集
由行政院文建會策辦的「一九九五台北國際偶戲節」,七月即將熱鬧上場。此次偶戲節活動自七月八日至七月二十一日,爲台灣偶戲戲神田都元帥、西秦王爺生日期間。邀請參與的團體來自世界各地,有越南玉河水傀儡劇院、印尼藝術學院皮影戲團、匈牙利奇洛卡偶劇團、土耳其賽樂比傳統皮影戲團、義大利拿波里劇團、日本佐渡國文彌人形芝居劇團、馬來西亞山瑞安塞皮影戲團、陝西華縣光藝皮影社。 國立藝術學院擔任此次整體規劃與聯繫工作,希望藉此國際交流活動,推動台灣偶戲藝術蓬勃發展,增進全民對偶戲藝術鑑賞的國際視野。六月初在年代售票系統開始售票,單場票價一百元,套票及團體票另有優待,演出場次可洽詢年代售票系統。
-
焦點
淚人兒花旦朱民玲
去年十二月十四日,台北市郊,在飽滿的、無一絲罅隙的風速中,一起車禍,昻藏一七八公分的壯漢,倏爾落地如陳木。 出事了!剛知道時,一片空白。然後整個人是繃緊的,好像給五花大綁地勒著,心裡、腦裡全部只有這件事,慌亂和迷茫交替著溶入淡出、溶入淡出。家人突兀地問起:「要不要演呢?」我錯愕不置,哪裡知道我還有戲呢?我忘了,完全忘記《潘金蓮》了。「明天彩排喔!」家人跟著提醒。 剩下半天的時間可考慮,我想起很多事來──這齣戲張文禮幫忙我很多。起初,當知道要接這戲了,他比我還高興,他眞的以我為榮、為傲。討論、排戲、弄服裝每一細部須臾都有他陪著、參與著。這戲,一直都有他──突然,有股衝動:「一定要演!」「眞的要演嗎?」哥哥很嚴正的説。「我覺得我該演。」「能笑得出來嗎?」哥哥絲毫不放鬆的以他不予置信的態度作提示:「要演,是要對覲衆負責的。」 我們夫妻一向很有默契。在這生死交關的一刻,我相信,他是要我去演出的。他會幫我笑得出來,他會看到,我不要辜負他。 十二月十五日《潘金蓮》彩排。國家劇院的後台,大家默動著。化粧間裡朱民玲的父母、哥哥都在,都無言以對──朱民玲淚流不止,費時好久也「粧」不成型。「旣然要演,就要克服啊!」「何其容易呢?」終於,當她站定在翼幕邊的上場口的一刻,「我的心突然平靜了」。劇務齊復強雙手握著她的肩膀,堅定地推送她──潘金蓮上場。 演出間任何一個空隙都讓我不由地回神想到他,不由地失神若惘 謝幕的朱民玲已是淚眼婆娑;一回到化粧間,完全崩潰痛哭,前去探望的復興劇校校長心驚地表示,不惜停演也不忍難為她。「要演就要撑下去」,「醫生在想辦法,你去無濟於事」,從彩排這天起,大家一再勸阻她去醫院看張文禮,十六、十七、十八連演三天,朱民玲靠服鎭定劑支撑著。 後來,我才知道,他在我演出的第一天,十二月十六日,走了,腦死亡。醫生認為他的身體很好,器官健康,希望能移植救人。他的家人同意,而我,出於我們夫妻的默契──他不是個小器的人,同意。簽署的當天,他的心臟已完好的植入一個需要的活體中,眼角膜、肺等也完好的留存下來。 能不淒然?落幕之後
-
系列專題
古都情沐禮浸樂
歷史上,台南曾為「台灣府」府城。首善之區,文風鼎盛,即使滄海桑田,台灣由淸朝而日本而中華民國,府城古都始終自成格局,舊城雖早被現代化的街道覆蓋,台南人的禮敎風骨卻一如中庸堅屹的孔廟,絲竹不輟於耳。
-
台灣行脚
藝風處處聞 為藝術土壤深耕的府城人
台南市立文化中心走過十年,雖仍一路顚簸,卻也有聲有色;鄕城文敎基金會在推動、整理台灣文化之餘亦成立了第一個歌仔戲團;「新生態藝術環境」在深耕二年後,已融為台南市民文化生活的一部分;成功大學鳳凰樹劇場仍以逐年遞減的經費辛苦支撐日益增多的藝術活動在在展現古都蓬勃的藝術朝氣!
-
焦點
讓音樂與肢體共舞
今年七月,適逢卡爾.奧福一百周年誕辰,曾將奧福《布蘭詩歌》編作同名舞蹈演出而廣獲好評的編舞家劉鳳學將再以奧福另一作品《卡圖里之歌》編作新舞並以此作及《布蘭詩歌》向奧福致敬。本刊特訪編舞者一窺其創作理念,並兼及卡爾.奧福之音樂創作與舞蹈之關係。
-
焦點
主流外的震撼 碧洛伯樂斯化現代舞為歡樂果
看過碧洛伯樂斯舞團(Pilobolus)的觀衆,對他們萬花筒般變化多端的演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初嘗現代舞的人也更為其刺激又風趣的作品歡喜不已。要是你沒見過這群活潑的舞者,這次可別忘了和小朋友一同去觀賞他們以神奇的身體所道出的種種故事。
-
焦點
「美女」何以「涅槃」? 兼談朱民玲鑽研花旦表演藝術的歷程
在《美女涅槃記中》,禪的機鋒不多,多的是世俗男女的卑下風情,許多望之儼然的人物,私下之醜陋幾不可聞問。「美女」終於「涅槃」,觀音菩薩渡美女升天;而飾演美女的朱民玲,努力求藝,得師長渡化而習、演益精;於人生巨變上,亦復有其過人的自渡能耐。
-
焦點
再唱一段「馬關」百年,思想起
一八九五年一紙馬關條約的簽定改變了台灣的命運,汗涔涔淚潸潸走過曲折百年路,卻在一步一脚印中台灣累積出了自己的文化足跡。「台灣音樂一百年」音樂會將以音符引領我們思想起這段歷史的抑、揚、頓、挫。
-
焦點
表演藝術與宗敎的第三類接觸
民國八十一年的藝術季,台北市立國樂團與佛光山梵唄研究班聯合演出「梵音海潮音」。當時的音樂會深刻地感動現場聽衆。此次再加上台北民族舞團的合作,將帶來一次兼具藝術震撼力及宗敎感染力的莊嚴演出。
-
台前幕後
把劇場當事業來做 李國修的劇場夢
創團九年,「屛風表演班」在李國修的努力及觀衆的支持下,一步一步地成長。從小客廳到大排練室,從二位全職行政到十二位,「屛風」踏實築起李國修的夢想。這位劇場的編導演全才誠懇地說:「劇場,是我的事業。」
-
台前幕後
密獵「夢遊者」 《洪堡親王》在台灣
皇冠劇廣場「密獵者」劇團的導演鴻鴻繼去年改編自希臘悲劇奧瑞斯提亞的《三次復仇與一場審判──民主的誕生》之後,將於本月再度推出新戲《洪堡親王──夢遊者的正義》。《洪》劇乃十九世紀德國劇作家克萊斯特身前的最後一個劇本,也堪稱是其最代表性的傑作。台灣的劇團會如何讓本地觀衆看了也有共鳴呢?本文將從排戲現場開始探尋這個問題。
-
台前幕後
如迷霧中前航的船 舞劇《醮》服裝創作
如一個老人,因為生活變得枯燥,逐漸喪失對自己的注重,隨俗而粗陋;有一天,從抽屜中找到一張老照片,美麗而精緻的氣質,喚起了強烈的情感。《醮》劇中所呈現的,就是這種感受。
-
台灣行脚
舊牆綻新枝 台南表演藝術團體概況
台南,一般大衆對它的印象可能就是「小吃」、「古蹟很多」。然而這個昔有「一府、二鹿、三艋舺」之譽的古都,其深厚的文化力絕不僅僅表現於為數衆多的觀光據點而已,更從一般日常生活中源源不斷透發而出。其中最重要的表徵,即是台南市的都市型態。
-
里程碑 Milestone
再創胡琴新生第一人 劉天華百年冥誕
淸末民初,中國面臨歷史中最大的變動,中國的藝術家更面臨最大的考驗。劉天華的出現為古老的傳統樂器帶來了一線契機,通過劉天華文人的自我省思,提供了一個明確的方向,為中國音樂開啓了無限希望。
-
里程碑 Milestone
曖昧的美感 寫於佛瑞誕生一百五十周年(上)
「含糊其詞而淸晰明確,漫不經心而精密嚴謹,有如活水般地無精打采卻暢然流淌,有如稚童神秘而澄澈的眼神,有如夏夜般地若遠若近,有如好友般地若即若離,有如費解的愛情般地淡漠而熾烈,這就是佛瑞的音樂。」這種幾近矛盾、同時兼具兩個極端屬性而令人難以捉摸的本質正是佛瑞音樂的特性。
-
專欄 Columns
重拾劇場散落的民間活力 新劇演出資料的蒐集與研究
延續新劇傳統並非單純恢復五、六〇年代新劇的表演型式與劇本風格,作復古或懷舊式的演出,而是掌握新劇的民間性與表現力,融入現代劇場之中,使台灣新劇的演出傳統與現代劇場活動銜接,成為台灣當代劇場的一部分。
-
專欄 Columns
害怕「看見」的觀衆
舞台上說的愈多,被敎導的愈淸楚──一點一點地,我將失去作為台下觀衆最寶貴的那一片無遠弗屆的想像空間。
-
專欄 Columns
對台灣當前「西式音樂」現象的省思
英國對韓德爾及其他歐洲大陸作曲家及演奏家的百般優寵,卻祇是為英國增加了許許多多以能欣賞德、奧音樂為榮的英國聽衆。而英國的音樂創作歷史,卻因此陷入了衰弱的時期。充其量,英國祗不過是「租用」了一些外國的「明星藝術家」而已,雖然風光一時,就長遠看來,卻無助於英國音樂文化的發展。
-
活動看版
崑劇校園扎根
集中國歌舞樂為一體,優雅精緻的崑劇,是最珍貴的文化傳統資產之一。然而,由於社會急遽變遷,崑劇也難免式微的厄運。有心者痛其之將佚,於是戮力推動,更別出心裁地結合高中課文,讓文學活到眼前,同時亦把崑劇帶進校園,讓傳統藝術在莘莘學子的心田裏扎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