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台灣行脚
打樁築夢再造文化城 記一群文化工作者
三月,衞爾康餐廳的一把火讓「台中」在報紙上從社會要聞版燒到了政治版,不僅燒「紅」了台中的政經生態問題,也燒出了台中人文化生活的空洞──「台中的文化就是消費文化、色情文化」,在台中耕耘數十年的文化工作者們幾乎異口同聲地提供了他們的觀察。然而,這個向來有「文化城」之稱的城市,除了「氣候宜人、山明水秀」之外,難道如今只是個「貞節牌坊」憑人追悼?走訪台中探訪當地的表演藝術工作者,這個問題經常不經意地成爲主、客間共同思索的話題。
-
回想與回響 Echo
《寒月》照亮野台和內台
最令觀衆大呼過癮的是,一齣《寒月》前後輪番出現三十八種歌仔戲曲調,唱曲佔了七成左右,堪稱歌仔戲曲藝的嘉年華。
-
回想與回響 Echo
Trust me, you can make it! 美女湼槃之路究竟有多遠?
瘦身廣吿總是強調:「一旦你瘦下來,必然美麗和幸福。」復興劇團和他的「美女」似乎都以爲跳躍過後,就可以直接「湼槃」了。
-
回想與回響 Echo
用舞蹈書寫歷史 側記「半世紀的脚步」系列活動
今年三月十三日,一個細雨霏霏的晚上,在台北市立社敎館有一場特別的演出。演出內容不是某某舞蹈家的年度大作,也不是哪個外國舞團又來叩關,而是七位台灣舞蹈家代表作品的呈現;是台灣舞蹈半世紀以來的足跡。
-
回想與回響 Echo
光環在社區發光 光環舞集社區演出紀實
位於三重市的光環舞集,近兩年因爲藝術總監劉紹爐藉嬰兒油編的無阻力舞作━━《大地漫遊》、《奧林匹克》而備受矚目。去年,他們又不懼困難,於北縣的許多非演出場地,舉辦了一系列的社區巡演。其所經歷的寶貴經驗,透過前光環行政人員的記載,在此與讀者分享。
-
台前幕後
揭開中國女人憂鬱的面紗 郭曉華「旦角的變奏」
在前年發表過《迴望長安》之後,郭曉華今年又有新的作品,預定八月下旬在國家劇院實驗劇場推出的舞展,定名爲《旦角的變奏》,主題全是女人的心事。
-
戲劇
小李子是不是小騙子?
這次在國家劇院演出的《小李子不是大騙子》是國內兒童劇場中少見的大製作,不過,《小》劇彷彿並不是眞正爲小朋友創作的戲。
-
戲劇
縱浪大化中,欣赴喜與懼 田啓元及其《水幽》
《白水》舞台上幾個大男生愛成一堆,分明是在爲被傳統道德打成人蛇妖戀的同性戀者請命訴冤。到了《水幽》,導演田啓元泯除了一人飾一角的界限,大大拓展了《白水》中善惡分明、「爲弱者伸冤」的悲情視界。
-
戲劇
「封神」之後 看南風劇團的《封神榜》
「南風」植基於高雄本土,努力而勇於開創屬於高雄在地的題材與特色,是値得激賞與稱許的團體。
-
舞蹈
中國人的情感,中國人的舞
在這個作品裡頭,我們看不到所謂對文本的「顚覆」或「從新的角度來理解」,或其他所謂現代、後現代的手法,而是依循原本故事內容的演繹來呈現一段淒美的愛情。
-
舞蹈
悲傷而凝重的「風動」 對何曉玫舞蹈作品的觀察
何曉玫作品深沈、凝重,沒有眞正的快樂。以前的作品如此,這次的「風動之舞Ⅱ」亦然。
-
舞蹈
一場肢體與詩篇的對話 評「風動之舞II」
何曉玫在「風動之舞II」所呈現的作品,在視覺美感的營造,極盡所能,特有的女性特質,不同於許多小劇場的刀光劍影,唇槍舌劍,何曉玫以肢體寫作,像個詩人。
-
舞蹈
一場被分割、被干擾的演出
在此次「游好彦舞團」的演出中,我們可以看到大量「葛蘭姆派別」的技巧動作,這些早已固定的動作形式缺乏縝密的心思加以有機性的串連。非但無法將作品的意念傳達給觀衆,更造成觀賞經驗被分割、切斷。
-
戲曲
重逢卻又陌生 漳州歌仔戲回娘家公演
源自台灣歌仔戲的漳州歌仔戲(當地稱薌劇)團,帶著「回娘家」的親切心情來台灣公演,卻忽略了克服環境上的陌生,造成演出上的遺憾。
-
大陸劇場
戲劇作爲動詞,與艾滋有關(上)
十月二十五日(1994),我到達北京,牟森的戲劇作爲滾動,還在腦袋裡,沒有演員,沒有劇場,沒有劇本,我是他的第一個演員。開始只有一個方向,滾動,一切都不能事先預見,充滿著可能性──《與艾滋有關》
-
大陸劇場
求新、求變,或是「舊瓶新酒」? 九五年春天:上海劇壇的斷簡殘片
經年保持有「海派傳統」的上海戲劇活動,一直有求新、求變的氣度和習慣。今年上半年的上海劇界,不管是傳統戲曲、抑或是小劇場節目都有可觀之處。
-
專欄 Columns
表演藝術團體的自我追尋
台灣的表演藝術行業、團體,在邁向成熟專業的獨立自主路上(包括創作方向)可說也在追求認同中。譬如大家常常在會議中談論,到底表演藝術在社會發展中眞正的意義在哪裡?這意義不僅是指藝術家或文建會的定義,而主要是對消費大衆及贊助者的意義。
-
專欄 Columns
敎育的民族基礎
每次去倫敦,雖然偶而也看到音樂的表演活動,但這個民族絕不是音樂的民族。他們主要的藝術是戲劇。我到法國,覺得那裡是美術的故鄕。到了德國文化的領域中,似乎音樂就是一切藝術是生活的一部分。藝術敎育也是藝術生活中的自然產物。因此自初級小學到學院,是金字塔式的結構。到了中國,旣沒有廣大的基礎,藝術是外來的,就成爲上流社會的點綴了。
-
專欄 Columns
談詩的演出
當帕斯的詩寫到「果實落地」,詩人想表達的或許是一種咄咄有聲的紮實的喜悅,而詹慧玲唸出這行詩時,卻是以一個壯碩農婦的形象在地板上狠狠地、重重地連跳三下。觀衆同時看到農婦的喜悅及詩人的喜悅,聽到雙脚落地及果實落地的聲音,爲簡單的詩意提供了多層次的感受和想像聯結,這不正是語言及劇場的均衡前進,作者、演出者及觀衆三邊共振的美好景象嗎?
-
舞台入門
劇場安全嗎?
劇場工作在歐、美,甚至日本、香港都被視爲高危險性質,但在台灣,劇場和其他公共設施比較,仍較爲一般人所輕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