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樂界越界
在最多的框限下發揮最大的創意 陳揚談廣吿音樂創作
對一個現代人而言,廣吿的無孔不入與無所不在,確實已經在生活中造成了驚人的影響力。它不但成為人們消費採購的重要資訊來源、也是一般民衆對新商品甚至新事物判斷的依據,因此,各種產品投注在廣吿上的財力和精力,往往並不亞於產品本身。 最具挑戰的創作型式 一支精彩的廣吿片,不但要有創意及好的畫面,具有畫龍點睛效果的配樂更是不可或缺。廣吿音樂可以營造感覺、鋪陳氣氛、突顯重點、加強印象,所以一隻好的廣吿配樂的旋律必須能朗朗上口、予人強烈印象,才能讓產品在衆多的同級商品中脫穎而出,達到最出色的宣傳效果。 提到廣吿音樂的創作,陳揚可以說是箇中高手,十多年來,他的創作數量多得嚇人,連自己也算不淸楚到底是三位數字還是四位數字。其中最令人熟悉的旋律包括:伯朗咖啡、黑人牙膏、白蘭氏雞精、佳麗寶化妝品、摩黛絲衛生棉、棕欖洗髮精。好像飮料和婦女用品特別喜歡找陳揚作廣吿音樂,也許因為他的音樂總是洋溢著特別多靑春浪漫的氣息吧! 短短幾秒的廣吿片,看來炫爛又多彩,但其背後卻集結了不知多少人的心血和智慧,對創作者陳揚而言,寫作廣吿音樂其實是對自己最大的磨練和挑戰。廣吿是有任務性的,要注意到產品的屬性、區隔、賣點,寫曲的時候更要有絕對的敏銳度,短短二、三十秒的時間,所有起承轉合都必須在瞬間一氣呵成,音樂還必須跟著畫面走,配合一定的秒數「在最多的框框、最多的約束中,卻要發揮最大的創意。」這是廣吿音樂最可怕卻也最迷人的地方。 債主家中坐,腦中還是一片空白 雖然已經是這行的老手,陳揚還是覺得寫作廣吿音樂壓力最大,幾秒的音符,靈感來時,可能一個小時甚至幾分鐘就完成了;有時寫作的時間卻要一個星期、一個月或兩個月都有可能。在創作過程中更是趣事不斷,有一次,陳揚為一支廣吿寫了兩種版本的音樂,委託人兩首都愛不釋手,深怕放棄其中任何一段就會被別家廣吿公司買走,最後決定兩首都要。當然,並不是每次做廣吿曲都這麼順利,碰到態度惡劣、要求刁蠻的業主時,陳揚也有與對方大吵一架、甩下「不幹了」的紀錄;有時候時間緊迫,對方已經逼上門坐在樓下等了,陳揚還躱在樓上不敢出來,腦筋一片空白。 酸甜苦辣
-
即將上場
台北經典鋼琴三重奏
「台北經典鋼琴三重奏」的三位成員是:小提琴洪千貴、大提琴吳姿瑩、鋼琴羅玫雅,此次音樂將詮釋三位年代相去不遠的作曲家作品,曲目有孟德爾頌《第一號鋼琴三重奏》(OP49)、史特拉汶斯基《第一號鋼琴三重奏》以及蘇克《c小調第二號鋼琴、小提琴、大提琴三重奏》。孟氏創作第一號鋼琴三重奏時正値三十歲,此時的孟德爾頌已與心儀的牧師女兒賽西爾結婚二年,這首熱情浪漫的曲子,適足以充份反應出這位作曲家幸福的愛情生活。史特拉汶斯基是一位風格多變的俄羅斯作曲家,先後歷經了「俄羅斯時期」、「新古典時期」及「序列技法時期」,其作品富含超現實的精神領域及自由活力的音樂內涵。蘇克是捷克著名的小提琴家及作曲家,師承同在布拉格的國民樂派大師德弗札克,深受其簡潔及鄕野情趣的影響。
-
即將上場
加拿大藍菲爾德獨舞
出生於紐約的達爾辛妮雅.藍菲爾德(Dulcinea Lan-gfelder),自一九七八年起定居於加拿大蒙特婁,曾在紐約及巴黎學舞,在巴黎時並研習默劇,參加蒙特婁的舞團演出,並為CBC及魁北克廣播公司多齣舞作擔綱演出。 藍菲爾德為劇場、電視及音樂劇等編寫過二十多齣作品,並在歐洲、美國及加拿大各地國際藝術節中,演出自己的創作。她的四部作品《惡性循環》、《鄰家貴婦》、《OK哈奇》及《一個手提箱女子的肖像》,以個人風格的技巧與釋放幽默感的手法,跨越了戲劇的動作研究與流行娛樂之間的鴻溝。這幾部深具原創力與強大力量的作品,源自其個人與專業的經歷。藍菲爾德富於啓發性的演出、多樣化的風格,和其作品中喜對社會現象的諷刺,使她榮獲一九九〇年蒙特婁新聞報頒發之「年度人物」。
-
即將上場
張覺文打擊樂「回想.迴響」
張覺文畢業於國立藝術學院,五年前進入美國密西根大學研習打擊樂,成為台灣第一位打擊樂博士。「回想.迴響」打擊樂音樂會主要在呈現美國目前最典型的打擊樂表演型態,多元的演奏模式及豐富的聲音,跳脫了傳統打擊樂的演奏方式,張覺文以新式的電子音響媒介加上現場演出,使音樂呈現細膩的美感與狂放的力量。 這次表演的曲目之一《回想》,是由張覺文在美國的指導敎授麥可.優作曲,在演奏當中以錄音帶播放出預錄的聲音,製造出十分特殊的效果。 麥可.優的另一創作《音響創作作品第一號》,一九七六年首度發表時造成打擊樂界的衝擊,因為這首曲子記譜法有別於以往的音符式記法,而是由各種圖形來記譜,每種圖形代表一種材質的打擊樂器,如金、革、木等,不限定樂器種類,挑戰性極高。
-
即將上場
莫札特歌劇選粹《魔笛》
東海大學音樂研究所曁音樂系歌劇組將製作演出莫札特歌劇選粹《魔笛》。這齣歌劇是莫札特加入一個提倡道德正義的祕密組織「共濟會」時所作,劇中充滿發揚社會公理正義與道德人性的意念,同時也是輕歌劇的型態,從王子拯救公主的故事衍生出無窮的趣味,音樂類型包羅萬象,視覺、聽覺都十分豐富。 此次演出由陳思照導演,雷歐尼.莫拉耶夫指揮,東海大學音樂系管弦樂團伴奏,全劇皆著戲服登場,並配合中文對白及幻燈字幕解說劇情歌詞。
-
即將上場
孟德爾頌之夜──慈善音樂會
愛樂者可曾想見一群平日懸壺濟世、手持手術刀的醫師們,換上黑色燕尾服、在舞台上拾起琴弓演奏古典音樂的情景嗎?一月二十日晚間,在台北國家音樂廳的舞台上,這群醫師們將不再是專心聽診的模樣,而是以同樣的專注心情,為愛樂者、同時也為全國衆多先天的缺陷兒,奏出感人的音符。 國內第一支由醫師們組成的「醫聲室內樂團」,成員多係習琴已久、熱愛音樂,並有多位曾經是台灣省音樂比賽的得奬者,日後雖然在職業上選擇了醫師這一行,但對於音樂仍然狂愛。該團的組成編制係以弦樂合奏團為主,樂團組成的宗旨除希望在醫界推動音樂之風氣,並希望能在醫療專業的領域外,以另一種方式來關懷社會各界。此次音樂會即是為國內「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所舉辦的「殘障娃娃家庭社區服務計劃」籌募基金。該團並邀請到國內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黃維明擔任客席指揮,演出孟德爾頌的小交響曲,以及改編為弦樂團合奏版的《無言之歌》選曲,並將擔任小提琴獨奏,與樂團合作演出孟德爾頌的小提琴協奏曲。
-
即將上場
臨界點《日蓮──喃喃自語的島》
《日蓮》一劇是由鄭志忠〈喃喃自語的島〉詩作出發,經過田啓元排練整理,轉化為以音樂肢體為主的強烈風格化劇場作品。 「日蓮」本意為一心一意求得涅盤的生命所遭遇的種種變形和經歷,時而如泥澤蟲魚、時而似花木蒞風、時而如天龍鬼神、時而似人非男非女。殘障演員阿忠的肢體變化,在劇場中獨具特色,另一演員劉守曜則是小劇場的資深工作者。整個作品由田啓元做形式和結構上的整理,最後呈現出一個舞踏色彩極濃,又籠罩在現代劇場的戲劇氛圍。有佛號、咒語、無意識人聲交互出現,使演員聲音的開發及表現有新的創意和嘗試。
-
即將上場
靈山梵音──佛敎音樂賞析
台北民族樂團雖然在去年面臨存在的危機,但由於各界的關懷與贊助,終於重新屹立,並推出佛敎音樂專題音樂會,兼具學術性、藝術性的內涵。樂團成員在集訓期間每日均研修打坐、念佛、誦經等課程,再進入音樂的訓練。 節目中除了傳統梵唄、爐香讚、心經、大悲咒之外,該團從長久的田野調査中,發現本土樂種中隱藏了大量宗敎音樂的寶藏,包含南管《南海觀音讚》、北管《普庵咒》、八音《四大金剛》等曲目,都將整理後重現舞台。演出從一月三日至二月十五日巡迴全省二十三處,詳細地點請査閱「節目掃描」。
-
焦點
崔莎.布朗與巴赫的美學對話 解讀布朗來台新作M. O.
崔莎.布朗(Trisha Brown)一位崛起於美國六〇年代後現代主義的前衛編舞家,嚴謹的結構形式和創新的肢體語彙,形成她與衆不同的特有風格。繼一九八八年來台演出後,本月又再度帶來她的新作M. O.。本刊特邀現任布朗舞團的台灣舞者,以一個參與創作過程者的角度,解說該作的創作理念及架構。
-
焦點
《甜蜜家庭》是怎麼建立起來的?
國內第一個老人劇團「魅登峰」,要在台南古蹟「吳園」演出希臘悲劇《奧瑞斯提亞》。導演田啓元將戲改編成一堆神經病演出的《甜蜜家庭》,這個「家庭」的成員是哪些人?而且「甜」到什麼地步呢?
-
台前幕後
「潦過濁水溪」之前 王榮裕與金枝演社
由資深劇場工作者王榮裕領導的金枝演社,從九三年成立至今,已經搬演過三部作品。除了演出、排練以外,參加的團員平時還要練習太極、氣功來作為自我修練的功課。本月份,他們要推出的《潦過濁水溪》想必有另外一番氣象。
-
焦點
從傳統中擷取新意 梨園舞坊創團公演「艷歌行」
梨園舞坊是南管樂團漢唐樂府藝術總監陳美娥與資深舞者吳素君攜手合創的新團,結合古雅南管與傳統梨園戲中的樂舞,呈現出極其精緻娟秀與沉斂的表演美學。
-
環球舞台
穿越影像肢體的英國V-TOL舞團
舞作所表達的意念其實很單純,兩女一男的錯綜複雜情感,是你我身邊不時重複發生的故事,但導演運用影像與肢體的多層空間調度卻令人玩味!
-
座談會
賠錢生意大家做? 表演藝術類雜誌座談會
表演節目的舞台愈來愈多,動態演出也日益頻繁,然而紙上的文字與圖像演出──雜誌出版業,究竟在舞台上、下吸引了多少聚光燈的焦點?《表演藝術》雜誌創刊迄今已三年,在這三年的回顧中,我們邀集同業舉辦座談會,分享各刊創刊理念與經營模式,希望大家能邁入更有前景的新年度。
-
特別企畫 Feature
諸神退位,群魔開始亂舞? 小劇場工作者座談會
從解嚴前夕開始有「精采」演出的小劇場,不管在演出的內容、形式、與議題上,都曾經有一新觀衆耳目的表現。小劇場近十年來所提出來批判的問題,不管是政治性、突破禁忌的議題、或小劇場的美學與身體上的問題,令人關切其後勢的發展。本刊特別邀請數位資深的小劇場工作者,和部分新新小劇場人一起座談。讓大家在檢討實際工作所面臨的問題的同時,也開始為小劇場下個十年整理出過去的脈絡和可以期待的前景。
-
特別企畫 Feature
裸體表演爭議的終結
非主流、非官方、不與商業結合的「身體氣象館」已經連續四年為國內的表演活動輸入、輸出了好幾類台灣少見的節目。去年「當東方遇見西方時」的活動之後,「氣象館」的負責人表明了繼續「非主流」脚步的反省與回想。
-
特別企畫 Feature
從不良的體制中卯力幹起 從四流巨星藝術節談起
「小劇場的演出,說穿了,在這個城市的意義中,雖然的確是一種「靈光乍現」的浮光掠影但是若我們能替小劇場的改革意識,在個個作品中找到其潛伏的方位,樹立一個長期的戰爭型態,形成一個亞洲海洋國家視野的劇場文化。諸此種種,方是小劇場要卯力幹起所應鎖定的目標。」
-
特別企畫 Feature
「破爛」不只做為一個形容詞……
去年九月八日至十日,破爛生活節「後工業藝術祭」在板橋啤酒廠拆除前夕,邀請了來自法、德、瑞、日等國與台灣部分的地下藝術團體在廠內演出。演出團體大量使用高分貝的「噪音」於節目當中,另外還有部分演出人員以動作或言語向觀衆挑釁,三個晚上的演出雖然已經落幕。藝術祭當中的表演至今還在部分「地下」及「地上」觀衆之間引起討論。
-
台前幕後
名家、名弦、名彥
一九八八年,小提琴家簡名彦成立了「名弦」室內樂團,風光一陣,但沒有固定組織導致後續無力,來自澳洲的小提琴家兼指揮家林克昌就像一劑即時強心針,讓簡名彦重燃希望,甚至準備賣掉名琴籌錢,支持「名弦」和林克昌的合作計畫。
-
台前幕後
開一台拖拉庫去做歌仔戲 新野台:新和興的電動拖拉庫舞台
在斗六的震天府廣場前所看到的幾乎是和台北國家劇院相同的舞台效果,例如白蛇為許仙「飛快」地上山取藥,在這拖拉庫舞台上也可做到吊鋼索使「蛇」行如飛的場面。難怪戲散觀衆不散,野台歌仔戲做成這樣實在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