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路英雄齊聚一堂,為「紙上演出」尋找更開闊的舞台。(許斌 攝)
座談會 座談會

賠錢生意大家做? 表演藝術類雜誌座談會

表演節目的舞台愈來愈多,動態演出也日益頻繁,然而紙上的文字與圖像演出──雜誌出版業,究竟在舞台上、下吸引了多少聚光燈的焦點?《表演藝術》雜誌創刊迄今已三年,在這三年的回顧中,我們邀集同業舉辦座談會,分享各刊創刊理念與經營模式,希望大家能邁入更有前景的新年度。

表演節目的舞台愈來愈多,動態演出也日益頻繁,然而紙上的文字與圖像演出──雜誌出版業,究竟在舞台上、下吸引了多少聚光燈的焦點?《表演藝術》雜誌創刊迄今已三年,在這三年的回顧中,我們邀集同業舉辦座談會,分享各刊創刊理念與經營模式,希望大家能邁入更有前景的新年度。

黃碧瑞(以下簡稱主席):今天是表演藝術界同行的盛會,《表演藝術》雜誌在三年前的十月份出版試刊號,當時我們覺得旣孤獨又驕傲,感覺好像在不可能中開創了一個小小的局面。令人欣慰的是三年中,有專業的舞蹈雜誌、綜合性的表演藝術刊物,以及跨越美術和表演的刊物出現,音樂雜誌中也有生力軍出來,在在展現了高度的活力。我們了解每一個刊物背後都辛苦地在掙扎撑持著,今天我們可以就各刊物的編輯理念、經營模式、未來計劃和目前困境來談,是否能夠集合衆人的經歷和想法克服困難,做各別所做不到的事情。

莊秀欣:《盼盼表演藝訊》在前年十一月創刊,獨資兩年來,在缺乏廣吿的情況下經營地很辛苦,所以決定改版以吸收廣吿。改版後的試刊號改名為《Pam城市情報》,內容上我們保留了每天的表演藝訊,介紹團體和表演內容部分則省略,改增電影、KTV排行榜等生活資訊。談到辦雜誌的甘苦,就是廣吿收入少,連帶的也就不好生存,《Pam城市情報》的創刊號是一個新的嘗試。

郭玉娟:想改版,除了藝文雜誌難以生存外,還有一點是《盼盼》原想推廣藝文,我們希望定位在引導外行人入門。做了兩年的結果,因一開始沒有投資較多的宣傳費用,用商業包裝推銷出去,所以市場很難打開,最後還是在圈子裡流傳,和我們原先推廣藝文的目的不符。改版後會想走比較大衆化的方向,是因我們不希望把表演藝術的水準界定地太高。它應該是屬於每天平常的休閒文化中的一種選擇。在這樣的動機下,我們希望藉由生活資訊的提供,讓人們發現還有表演藝術的活動可以參與,而更關心表演藝術的資訊,因而吸引更多大衆或非藝文人口來閱讀這本雜誌。

蔡麗華:《台灣舞蹈雜誌》是在很多人跌破眼鏡之下創刊的,我覺得台灣五十年來沒有一本專業的舞蹈雜誌是很丟臉的事,從去年六月出刊到現在是一年又三個月,期間最大的困難是專業和普及的癥結。我們當然希望雜誌能引誘更多人喜愛舞蹈藝術,卻發現看的人和喜歡的人又是兩回事。目前希望能從雜誌的「質」中求好,吸引更多人喜愛舞蹈藝術。同仁和舞蹈界的朋友都給予我們無數的資源,這是我們精神最富足之處,但我個人的財力還是很困難,很希望尋求能存活的管道。

連乙洲(以下簡稱連):《大風》雜誌自去年七月創刊已一年多,目前的經營狀況可以從廣吿、訂戶和零售取得平衡。創刊時因資本不足,雜誌理念又是輕鬆閱讀,所以採和讀者文摘一樣的小開本,較具閱讀集中性,文章的處理則採由淺入深的方式。這本雜誌的製作成本要比一般的大本雜誌低很多,一開始我們用郵購方式拓展訂戶,或是和出版社及藝術團體做聯合促銷或票務。從今年五月開始,我們把觸角往外伸展,和企業結合辦了一些大衆化的戶外音樂活動,把雜誌從平面走向立體,希望藉由音樂會把理念往外跨出一步。辦活動可以打開知名度,吸收訂戶群,同時可認識很多企業,廣吿上也會比較好獲得。從開始到現在我們都採取比較靈活的經營手法,雜誌的內容可以很藝術,可是做法可能要商業化些,多利用各種資源讓雜誌得到較好的發展。

楊忠衛(以下簡稱楊):我之所以做新的雜誌,是相信音樂能在社會裡面生根必然是從裡頭起來的。從上面用拉拔方式想把文化由地下拉起來,手一鬆就掉下去了;但是從底下長出來的卻會很紮實。雖然平均起來《音樂時代》的讀者比較年輕,音樂素養較不足,但這是雜誌的一個基本使命,以另類音樂為出發點,把過去比較高尙、一般的作法抛到一邊,試圖激發底層的愛樂者一起交換意見。在經營理念上,我們從一開始就抱定澈底商業化,是所有音樂類雜誌中唯一沒有接受外界財源的支持,完全由獲利中求取生存。如果雜誌透過暢銷和市場認定,讓讀者願意掏出錢來支持你,表示雜誌的確是由民衆出發。

黃志全(以下簡稱黃):我覺得從整個表演藝術的環境和生態來看,不同刊物各有不同的功能角色在。報紙提供了最初級的資訊,對訊息的立即補充相當有用;雜誌可以用較多的篇幅介紹,甚至附送CD,給予讀者完整的預覽經驗,適合讀者沉澱,而且可以在雜誌中找到當代表演活動的紀錄,包括當天的表演情況和事後的討論等。所以雜誌在對表演藝術的眞正紮根上比較具功能的意義。我以前對表演藝術觀衆的觀賞行為和訊息吸收行為的研究中,都發現觀衆的確需要雜誌的深入介紹,而且連帶會影響他們選擇節目,或是對節目的意識傾向。

主席:調査出來的資料和實際上整體的需要是否有差異?

黃:當中一定有落差。調査時的需求和是否掏腰包購買雜誌之間仍有段距離。

童乃嘉(以下簡稱童):我覺得我們現在談的是表演藝術,定義上本來就是貴族藝術,從過程上來看,表演藝術是被培養的藝術,不像生活上的必需品般那麼容易達到。站在這樣的立場,民間的任何努力都非常値得欽佩,但在缺乏基礎性條件下,執行起來是很困難。我覺得官方在文化基礎上所持的態度,是在此環境中各位播下的種子能否發芽的一項重要條件,其中最重要的是敎育,政府應該更有系統的把歷史背景上的營養加進今日的敎育體系裡長期培養。商業行為可以製造購買慾,不需經由了解便可模仿擁有,但表演藝術需要本身去了解和感受,騙不了別人。所以敎育制度如何能長期培養這樣的土壤,是決定現在我們的努力會不會白費的重要原因。

林靜芸(以下簡稱林):《表演藝術》的出現,是希望在理想的環境下能有一本純表演藝術的雜誌。很多人對這本雜誌有很高的期許,許多對表演藝術充滿理想和熱情的人開始去寫,才發現所寫的似乎和外面的需求不一樣,專業的內容是不是能被一般大衆理解?是否眞的是精英文化?創辦過程中編輯方針一直在摸索,什麼才是雜誌眞正要發揮的功能?如何把在國外看到的很好的表演和觀念帶進來,用很簡單的文字、大家容易進入的情況下傳播出去,這個理想走了三年一直沒有改變,但方式一直在嘗試、改變。曾經很多人覺得我們太前衛,應該通俗一點。但什麼叫「通俗」?我想應該是要「通」──讓它廣為流傳,但是「不俗」。如何做到「通而不俗」是我最大的挑戰。

主席:《表演藝術》創刊時基本上有兩個大目標,一個是推廣,讓有興趣的人可以入門欣賞;另一個我覺得更重要的,是做為史料的保存。無論在資料的保存或査詢時的方便性上,雜誌都是最好的選擇。我認為表演藝術類雜誌都共同達到的最大功能,是替快速消失的表演相關活動,保存其精神和紀錄。

黃:在拓展讀者群方面,國外有由中盤商集合約五十種雜誌,對學生提供通常為原價的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的優會訂價,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靠學生擴充發行量,數量大廣吿就跟著進來,雖然在發行上的回收比較小,可是可以從廣吿中彌補過來。台灣似乎沒有雜誌採取這樣的作法。對於這些對表演藝術產生好奇的學生,是否有能力買一本近兩百元的雜誌?還是在書店翻翻、到圖書館影印就好?這樣無形中失去了很多未來的讀者。如果用低價養成學生的閱讀習慣,畢業後或許還能繼續保留一定比例的訂戶。

童:我覺得我們都過分忽略學生的消費能力,把學生定位在比較弱勢的消費群。事實上現在學生的購買力非常強,問題在於他們的消費行為。一個大學生可以毫不猶豫的花五百元以上買一件衣服,可是要花一、二百元買一本雜誌,就會產生上述的猶豫。所以我們應該不斷壓低價錢,以製造想像中可能的閱讀習慣,還是有依據證明這種消費行為是可以製造的?文化原是弱勢的產業文化,背後有多少經濟能力可以用來做強大的促銷?我懷疑在文化商品上的可行性。

張琇惠:以《台灣舞蹈雜誌》來說,我覺得不可能用訂戶成長量來支撑雜誌經營,一定要用廣吿量支持生存。單一主題雜誌的發行量原本就低,讀者群又不同,即使全台灣的舞蹈人口都訂閱,數量仍然有限。我們也想過一期發行很多本,甚至賤價售賣,但這樣的成本考量是不是眞能提高多少訂戶?對雜誌幫助又有多大?

林:一年前《音樂時代》創刊時,連續好幾天在報紙上刊登全版廣吿,不知上媒體的作法是否讓市場打開一點?還是原來的市場重新分配而已?

楊:一個創刊雜誌用大幅廣吿吸引人有些異想天開,但實際上証明有效,在兩個多月內就超過兩千份,目前看報紙訂的讀者約佔四分之一。這樣的作法成本很高,所以後來有其困難。在執行時有很多實際面,以連先生辦活動時先後跑了六十幾家企業的經驗,可以了解活動成功的背後過程並不簡單。

連:事實上我覺得學生族群尙未開發,我們以前曾討論過要開發,但僅以《大風》一本來做成本太高,可能很難回收。若可能的話,大風願意集合大家的力量開發。雜誌都具互補性,如果能合力做宣傳動作,成本會降低很多。

主席:聯合開發應是蠻可行的方法,可以努力促成。我們可以將觸角擴大,文學、美術等都包括進來。立體活動應該也有可能聯合來辦,像《大風》的音樂會,兩廳院的廣場也是一個地點。活動中表演藝術類的刊物可以一起擺出來做聯合促銷,擴大廣吿力量。

今天的座談難得大家有機會交換經驗和心得,也有了共識,日後不管是辦活動、校園推廣、還是其他比較具體的做法,我們可以試著聯合或輪流執行,以往大家各自單打獨鬥,今後可以聯合起來共同努力。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時間:民國八十四年十月三十一日

地點:表演藝術雜誌社

主持人:黃碧端(國立曁南大學語文研究中心主任)

主講人:(按發言順序)

莊秀欣(盼盼雜誌發行人)

郭玉娟(盼盼雜誌總編輯)

蔡麗華(台灣舞蹈雜誌發行人)

連乙洲(大風雜誌發行人)

楊忠衡(音樂時代總編輯)

黃志全(中國時報周刊副總編)

童乃嘉(表演藝術雜誌副社長)

林靜芸(表演藝術雜誌主編)

張琇惠(台灣舞蹈雜誌編輯)

紀錄整理:錢麗年

Authors
作者
藝術家請回答-張擎佳 等你來提問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