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奇切斯特
保持距離的《渴求》 再度封城下的哀傷共鳴
位於英國南邊的奇切斯特節慶劇院十月底推出新製作莎拉.肯恩的《渴求》,原本就計畫現場演出同步直播,在英國二度封城後就只留直播形式。整齣製作從排演到演出都按疫情下的社交距離準則完成,演員在台上不僅沒有肢體接觸,彼此也保持至少兩公尺距離。四個演員各自在跑步機上活動,暗示了各角色困在自己的內在裡,於虛無無目的的現實中持續呢喃。
-
巴黎
透過詩意的話語 劇場抵抗再封城的頹靡
入秋之際,新冠病毒開始迅速蔓延,讓法國再度陷入危機,並重創文化產業。十月開始,失控的疫情不但讓劇院面臨嚴峻的經營考驗,也帶走了許多優秀的藝術家。資深導演范桑(Jean-Pierre Vincent)(註1)不幸於十一月初離世,使戲劇圈喪失了一位致力培育新秀和挖掘經典文本精髓的創作者。第二波疫情讓法國表演藝術界壟罩在一蹶不振的低迷氛圍之中,喪失了越挫越勇的鬥志與毅力
-
首爾
公營展演空間又增新據點 對藝術生態發展是利是弊?
首爾市政府為提供市民更多近距離接觸藝文活動的機會,自二○一二年起,陸續設立包含藝廊、表演廳、練習室等設施的多功能「生活文化中心」。日前開幕的最新據點,結合當地原有的社區特色,預期可為年輕藝術工作者帶來更具親和力的資源,卻也引發民營場館業者疑慮,憂心租金競爭導致生存更加不易。
-
上海
疫後演藝新發展 「戲」節藏在「虛空」中
十一月中由上海「演藝大世界」舉辦的「演藝大世界在線演藝發展峰會」,邀請廿多家演藝行業的領軍機構,透過內容創作、跨界合作、劇場革新、商業模式、平台融合、技術應用六大主題,討論在疫情之後演藝產業發展的新未來,活動全程採取現場+錄播+直播結合,而未來感、科幻感的峰會舞台,則勾勒出演藝直播的最新形態。但演藝內容從線下轉到線上,轉換的又豈止是場景?
-
音樂
俄派鋼琴傳人 挑戰一日攻頂
拉赫曼尼諾夫創作的鋼琴協奏曲均以深刻情感與炫技特質知名,尤其他身材瘦高,手掌寬大,作品中動輒十幾度的音程跨距更是特色,有「霍洛維茲接班人」、「拉赫曼尼諾夫最佳詮釋者」美稱的馬祖耶夫此次訪台,將挑戰一日內演出拉氏四首鋼琴協奏曲,幾乎是要向台灣樂迷表演「不可能的任務」,如此安排恐怕也只能說「僅此一家,別無分號」了!
-
藝號人物 People 劇場導演、詩人
鴻鴻 文青「阿瓜」的人生下半場
年過五十的鴻鴻,依舊是自傳式散文集《阿瓜日記八○年代文青記事》裡,以各種藝術手段實踐「為藝術而人生」信仰的文青「阿瓜」,只是,生活的選項有了不同順位。「50+」的人生,走入婚姻,兒子誕生,以及「新歡」爵士樂、薩克斯風,日子有了不一樣的滋味。年輕時專注於藝術,對社會變動無感,但鴻鴻現在常現身社會運動、文化運動現場力挺,創作、策展所關注的也是人權與自由議題,「年輕時的我,從未依循外在的標準而活;五十歲以後的我,更是只做我真正想做的事。」鴻鴻說。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指揮.不指揮
指揮帝王卡拉揚還在烏爾姆(Ulm)擔任劇院指揮時,下了台會坐到木管群中,看另一位同事Otto Schulmann如何處理音樂。天生具有明星光環的伯恩斯坦,平時在舞台上指揮過動、近乎起舞,不指揮時專注創作,留下精采樂章與文章。 指揮看似光鮮,台下又做足了哪些準備?這次「指揮.不指揮」專題為您挖掘這個職業鮮少被人談起的細節。也透過對三位指揮NSO新任藝術顧問準.馬寇爾、臺灣國樂團新任音樂總監江靖波、台北室內合唱團藝術總監陳雲紅的專訪,認識他們對指揮工作的想法與思考。並透過專文分析,一探台灣指揮的養成之路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十個問號,掀開「他」的神秘面紗
前幾年看過一則音樂新聞:有位管絃樂團指揮向媒體「自首」說,自己在演奏中完全沒有發出任何聲音,因此實在不好意思領這麼高的薪水 結果新聞報導出來後,形成了兩派截然不同的爭論:有人贊成,覺得既然不演奏,指揮應該減薪;有人反對,認為指揮肩負重任,主導整個音樂內容的呈現。 是的,管絃樂指揮這位「無聲的音樂家」,確實在音樂會演出的現場是無聲的;但指揮所肩負的任務,就像一艘船的船長或一家公司的CEO,不是負責執行細項業務,但卻得面對每個決策的成與敗。 然而,大眾評斷一位指揮的成功與否,看的究竟是舞台上的明星?還是排練中的大師?這些不同的觀點又有什麼區別? 且讓我們透過十個面向,認識「指揮」這一行的歷史與內涵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十個問號,掀開「他」的神秘面紗
前幾年看過一則音樂新聞:有位管絃樂團指揮向媒體「自首」說,自己在演奏中完全沒有發出任何聲音,因此實在不好意思領這麼高的薪水 結果新聞報導出來後,形成了兩派截然不同的爭論:有人贊成,覺得既然不演奏,指揮應該減薪;有人反對,認為指揮肩負重任,主導整個音樂內容的呈現。 是的,管絃樂指揮這位「無聲的音樂家」,確實在音樂會演出的現場是無聲的;但指揮所肩負的任務,就像一艘船的船長或一家公司的CEO,不是負責執行細項業務,但卻得面對每個決策的成與敗。 然而,大眾評斷一位指揮的成功與否,看的究竟是舞台上的明星?還是排練中的大師?這些不同的觀點又有什麼區別? 且讓我們透過十個面向,認識「指揮」這一行的歷史與內涵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酒神、暴君、哲學家 那些點亮舞台的音樂魔法師
指揮,往往都有獨特的性格,或是王者的性格,因為他必須駕馭一個樂團,其音樂知識與博學,當然必備,領袖魅力更是不能缺乏。但就算是王者也有百百款,有像酒神一般隨興但音樂超有魔力的福特萬格勒,有講究理性如同阿波羅的托斯卡尼尼,有充滿哲學思維的傑利畢達克,也有以要求嚴格、性格如暴君獨斷的卡拉揚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在音樂與技巧之外 指揮還需要……
當一個指揮,除了帶領樂團排練、音樂會演出,還需要什麼能力與功夫?曾任波士頓交響樂團助理指揮的年輕指揮家張宇安,在本文分享他從職業生涯中得到的體悟:從基本功到心理面的精進與建設,透過認識自己建立正確的人脈,細心聆聽才能與團員建立好的溝通面對計畫趕不上變化的現實,他說:「我們能做的還是只能準備好自己。」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國家交響樂團新任藝術顧問
準.馬寇爾 以尊重為根本 讓自己成為橋梁
德、日混血,出身音樂家庭的準.馬寇爾,曾師事指揮傳奇傑利畢達克與邁爾,也曾受教於伯恩斯坦與小澤征爾,擔任過多個知名樂團的音樂總監,從基層做起的他,歷任多職、甚至歌劇院營運管理都有經驗。對指揮的工作,馬寇爾強調「團隊」的概念,他說:「交響樂是複雜的,當然好的樂團有首席可以帶領,但如果沒有,我就必須在短時間內有效地給予建議。放大到整個樂團,絃樂如何跟管樂、打擊樂連接?同樣的旋律要如何在各個聲部轉換,這就是團隊工作。」多花一點時間,依據每個樂團、每個場地,彈性形塑當下的美,到最後,「當他們盡情發揮時,就是他們自己的演出,而不是我了!」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臺灣國樂團音樂總監
江靖波 從西樂跨足國樂 「異」「同」中打造新聲
訪談進行的十一月初,臺灣國樂團的家臺灣戲曲中心內外還不時迴盪著施工的敲打與電鑽聲,然而走動於此的團員似乎並未受外界影響,身影與步伐都特別從容、平穩。如果說這樣的氣氛是導因於新任音樂總監江靖波為樂團設立的目標既明晰又充滿希望,透過他專訪時的回答,確實也能讓樂團外的其他人感受到某種久違的悸動與企盼。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台灣當代合唱音樂的推手
陳雲紅 指揮人聲三十載 搭建合唱的諾亞方舟
從大學就鍾情於合唱音樂,更因此遠赴歐陸學習合唱指揮專業的陳雲紅,從一九九二年受邀擔任台北室內合唱團指揮後,一路推展台灣合唱音樂的發展,從音樂教育、拓展曲目、建構國內現代合唱品牌迄今卅年,合唱事業一路成長,是她人生摯愛、避風港,豐富精神生活的富足感,年近花甲之年、對過去穿梭東西皆無礙的陳雲紅,即將計畫下一階段的暫離沉潛,並為未來人生功課做足準備。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揮灑音符的背後 不可承受之「輕」的坎途
近年來,台灣本地栽培出來的青年指揮,在許多國際大賽中脫穎而出,進而在世界樂壇嶄露頭角,這顯現了台灣這幾十年來音樂專業教育的成果,但背後之不易,更難以一言蔽之。不同於演奏家,一名指揮的養成需要龐大的資源、實地的演練,透過在職業劇團的觀摩、參加指揮大賽與研習營是重要且有效的學習,唯有在學校與環境教育的互相支援下,才能讓在台灣學習指揮的有志學子在國內就能獲得豐富的學習及上台練習的機會,並讓大環境能有正向循環發展。
-
戲劇 古名伸、李小平《星圖》
將自己歸零 向彼此叩問
兩位國家文藝獎得主,一是以推展接觸即興知名的現代舞編舞家古名伸,一是京劇科班出身的戲曲導演李小平,兩位在各自的星系運行半輩子後,相遇交會,將在明年一月下旬推出新作《星圖》。經過相當時間的碰撞激盪,古名伸和李小平將自己歸零,向彼此叩問,作品在生活中滋養生發,《星圖》從一場教授的告別式開始,是對亡者的告別,也在向過去的自己告別
-
戲劇 瘋戲樂與北市國《當金蓮成熟時》
探索「性」與「身體」 潘金蓮的性啟蒙旅程
《水滸傳》、《金瓶梅》建構出的「蕩婦潘金蓮」,有不少當代創作者為她翻案,而音樂劇《當金蓮成熟時》則不迴避「性」這件事,編劇吳政翰希望從「潘金蓮的性啟蒙旅程」切入,在「身體」間的互動交流中營構出人物的血肉;同時,透過性與身體,回應文明社會的階級、性別及父權等問題。作曲王希文也將透過自由不受拘束的曲風,讓演員的身體能在音樂中自在律動,創造戲劇的有機性。
-
戲劇 C Musical製作《我的上海天菜》
續寫女強人未來 台韓合作「遇/預見」愛情
C Musical製作於十二月推出的《我的上海天菜》是《焢肉遇見你》續作,描繪《焢》劇女主角、由演員陳品伶飾演的女強人律師的未來,描繪她到了上海後,遇見鮮肉天菜,讓故事繼續下去。這次的製作亦與韓國導演成烈錫、編舞金敬用與歌唱指導金仁馨合作,並邀來歌手龔言脩出飾鮮肉天菜一角。並推出特別的行銷手法,舉辦「限時預見會」讓演員與部分歌曲、情節「親密地」預先遇見觀眾。
-
音樂 林品任與長榮交響樂團「冬遊俄羅斯」
漫步北國的華麗與深沉
時至冬日,在跨年之前,長榮交響樂團以俄羅斯出品的精采樂章,帶領樂迷領略北國的多彩風貌。「冬遊俄羅斯」音樂會由莊文貞指揮,邀來小提琴家林品任演繹柴科夫斯基小提琴協奏曲,另也將演出俄國音樂之父葛令卡的《盧斯蘭與魯蜜拉》序曲與拉赫瑪尼諾夫第二號交響曲,音符將帶著樂迷,在這一夜漫步俄羅斯的華麗與深沉。
-
特別企畫 Feature
2020表演藝術回顧
十大現象觀察 一場瘟疫翻天覆地 回省初心逆風昂揚 李永得接任文化部長 延續藝文紓困、激盪文化創造力 文化部預算減少25% 強化科技藝術應用創新 文策院成立滿周年 孵化IP進行式 劇場數位優化元年 創作與服務全面啟動 Podcast打開耳朵經濟 翻攪藝文新浪潮 地方複合場館持續興建 牯嶺街小劇場千日整修再打開 慢火延燒廿年 團隊倉儲與排練場問題懸而未解 走「出」劇場漫步看戲 行銷城市也回應地方 疫情翻轉世界 旅外音樂能量回流台灣 PAR People of the year 鄭宗龍 Baboo 莊東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