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特別企畫 Feature
White Rose Prince
造訪寶塚劇場時,問工作人員在諸多寶塚明星中,他覺得最重要的是誰?他馬上脫口:「春日野八千代!」這位一生都是寶塚現役演員、一生嫁給舞台的「鎮團之寶」,當年以《源氏物語》的光源氏一角顛倒眾生,擁有「白玫瑰王子」的美麗封號。除她之外,多位早年的STAR如八千草薰、大地真央、涼風真世、花總MARI、香壽達希、姿月ASATO等,也在粉絲心目中有不可抹滅的地位。
-
特別企畫 Feature
XOXO
寶塚歌劇團靠著演員與觀眾交織的情感維繫百年,其中也有好些溫暖的互動故事:如風雨無阻、守候演員的粉絲寶塚叔叔,生病後引起粉絲的熱烈關懷、送上祝福;而寶塚車站甜點老店的老奶奶,一直關懷著寶塚的團員們,宣告退休時,寶塚退團團員還特地為老奶奶排練一場秀,作為送給她的退休禮物呢!
-
特別企畫 Feature
Yang
台裔的楊淑美是寶塚歌劇團重要的歌唱指導老師,手下調教出的男役與娘役多不勝數,鳥組人演劇團藝術總監程皖瑄因參加楊老師的歌唱工作坊與其結緣,而在一次須扮演男性角色的過程中,有機緣親獲楊淑美的一對一歌唱發聲指導,在此她特別分享了這次上課的筆記,也讓讀者一探台上動人歌聲的背後,是日復一日多麼艱辛的練習所堆砌出的結晶!
-
特別企畫 Feature
Zoom in
寶塚舞台上的演員亮眼奪目,但她們是如何走到今天這一步呢?從踏進「寶塚音樂學校」這一刻開始,寶塚女孩們以嚴謹的紀律度過每一天,自我砥礪,尊師重道。前月組首席真琴TSUBASA說:「如果時間能倒流,一點都不想回到預科生時期,但是最難忘的也是預科生時期。」鑽石,就是如此艱辛雕琢而成
-
特別企畫 Feature
彩排與首演目擊!
此次實地探訪寶塚歌劇團基地,剛好碰上由宙組演出、舊作新製的《獻給王家的歌》首演,並得以從前一日的彩排看到首演當日的精采呈現,除了看到這齣改編自歌劇《阿依達》的作品的反戰和平理念,也讓人看到寶塚對製作演出的高度專業與要求,從演員到幕後工作人員,揮汗如雨地一次又一次地排練,就是要把完美演出呈現在觀眾面前!
-
即將上場 Preview
觀照自我 禮讚自然
停止創作、休養生息三年的優人神鼓,將要重新出發了!以新作《生日》為起點,在優人的老家、老泉里的山上劇場演出,象徵優人的新生。作品分為〈永夜一瞬〉、〈爍〉、〈曝〉、〈絮〉、〈跌水〉、「揭岸〉六個篇章,描述山上優人觀照生命在初始間從迭宕不安到衝突質疑,直到聽見內在的聲音。
-
企畫特輯 Special
舞蹈注視:林文中 抵拒的身體飛行《空氣動力學》
《空氣》是要說什麼?意欲描塑空氣之輕、身體在空氣裡的懸浮感,抑或機械文明下,身體反被吞沒、下墜?如果身體最終下沉失效,它的抵抗對象是什麼?難道是飄帶;在編舞家的概念底,重新運作身體一套語彙與體系,是不斷連動的紐鍊式旋轉,這套語法如何表現空氣中流動、漂浮,仍應由身體提出提問與解答,但似乎在還未及觀賞注視之下,漂浮的主題已由敘事取代,身體成了無意義的代言者
-
新銳藝評 Review
單音的帝王論
本戲選擇秦始皇身世、求人才可否與中原大業等故事,呈現鐵血斷腕的權謀機心,雖不避史書曾批評處,而在導演手法與舞台、影像技術輔助下,隱然將其人翻轉成巨大的帝國投影,卻難掩無以為繼的動機和單一帝王論。只能說面對任何追求偉大的單一論述,我們都該「理性勝過感性」(本戲劇末投影形容始皇的文字),小心思考應對。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2015-2016新樂季搶先報
四月,按捺不住下任柏林愛樂音樂總監是誰的話題,本刊以專題的方式,轟轟烈烈地辦了一次票選。五月,樂迷們像是握著彩票般等開獎,豈知,答案竟是難產。直到五月,這場被譽為「古典音樂教宗選拔」的人選出爐,卻是爆出大冷門的佩特連科(Kirill Petrenko)如今,一場花落誰家的連續劇終於漸漸落幕,但陰錯陽差的,新任總監的名字卻在本樂季遍尋不著。 誰說古典音樂就是那麼「古典」的?樂季手冊裡就算再多密密麻麻的訊息,也載不盡內頁以外的故事。國外有英美樂團運用新科技、曲目圍繞莎翁四百年紀念、柏林愛樂與慕尼黑愛樂與台北連線、還有祖賓.梅塔八十大壽搭檔巴倫波英的黃金組合;國內也有巡演、紀念、樂團慶生、新團長就任為了享受這些酸甜苦辣,「進音樂廳」就是最好的選擇!不過,要如何挑選最適合的節目,可就傷透腦筋了。為此,本刊收齊了資料、採訪了國內樂團,在拿出行事曆標注我們的強檔推薦前,先聽聽他們怎麼說吧!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英美
試讓古典飛上「雲端」 曲目回歸親民
從英美樂團公布的新樂季內容,可以看出各大樂團在追逐新科技上不遺餘力,除了用自己的網站銷售自己的錄音,還要讓音樂會更有「看頭」!在美國,可看到除了年輕世代指揮愈趨成熟外,成軍一百廿五年的芝加哥交響樂團在慕提大師手下,口碑傲視群雄;而在曲目上則採保守路線,親民的貝多芬一再現身。英國的樂團則是以為莎翁慶祝四百年生辰為主題,在沒有太多人事變動下,在積極中求穩定發展。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德奧法
樂團百花齊放 經典與新潮攜手並進
在柏林愛樂新任總監的遴選賭盤大樂透開獎之後,歐陸樂壇又快樂地展開了新的樂季。卸任前的拉圖爵士大展雄風,打出演奏貝多芬九大交響曲的壯舉,並將巡演數國,連台灣都能趁便聽到兩場。而各團亦不遺餘力開發新觀眾樂季手冊結合社群軟體或漫畫設計活潑、低價青年票廣邀年輕人入座、下班後音樂會讓人輕鬆小酌聆樂等。有厚實的經典,也跟得上活潑的新潮,老大陸的樂壇也繽紛多姿呢!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國家交響樂團
「浪漫」的芬芳 蓄勢待發!
國家交響樂團新樂季的主題是「探訪『浪漫』的源頭」,緣於音樂總監呂紹嘉認為樂團在過往幾年的磨練下來,已有相當的成績,此時更可「再往前一點」,探索「浪漫派」的風華,呂紹嘉認為可以「讓樂團更成熟、更多樣化並且更精緻」。此外,這次更邀到兩位駐團藝術家韓國鋼琴家白建宇與中國作曲家黃若,呂紹嘉期待樂團能透過與兩位藝術家的近身接觸,更了解他們的思索與內涵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臺北市立交響樂團
揮灑音符 帶著觀眾去旅行
帶領臺北市立交響樂團進入第三個樂季,首席指揮吉博.瓦格在與樂團更加互相熟悉與信任下,對節目的安排愈見揮灑自如。強調自己的「混合」與「多元」,瓦格在新樂季的曲目安排上,「感覺像是要用音樂帶領大家去旅行」。這個樂季他邀請了多位精采的管樂家,還將製作在國內難得一演的柴科夫斯基歌劇《尤金.奧涅金》,期待這齣大眾不熟但音樂優美的歌劇可以吸引更多樂迷踏入音樂廳。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國立臺灣交響樂團
年輕與歷練並存 七十周年精采盡出
作為台灣最老牌的交響樂團,國立臺灣交響樂團可說對台灣音樂發展影響深遠。今年歡慶七十大壽的NTSO,順著近年幾位藝術顧問如水藍、簡文彬規劃的主軸,在新樂季端出不少精采大菜,如邀請前團長陳澄雄在內與樂團有深厚關係的指揮家演出「團慶系列」,還有簡文彬拿手的「歌劇音樂會」系列將演出威爾第經典《茶花女》,而結合經典畫作與音樂的節目也相當令人期待。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高雄市交響樂團
強化精緻分眾經營 多樣安排尋觀眾共鳴
身為南部地區首屈一指的交響樂團,高雄市交響樂團在規模上或許不及其他大團,但在節目安排的思考上,則有其精準的原則,尤其是著重於「分眾」。駐團指揮楊智欽指出,在新一年樂季中,將用名家系列以饗傳統樂迷,也讓樂團練功;而推廣性質的親民音樂會與兒童音樂會,也是樂團的重點,該團要以多樣化的曲目,與在地觀眾共鳴。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臺北市立國樂團
新任團長披掛上陣 挑戰全方位大視野
臺北市立國樂團在新任團長鄭立彬帶領下,對新樂季規劃與樂團未來方向,展現了繽紛多彩與遠大企圖。開創亦不忘回顧,開季音樂會就將由鄭立彬指揮演出六首與北市國關係密切的作品,並在「超時空」系列特地安排演出國樂在台灣發展初期的作品。另外也積極推展本地作曲家的委約創作,並在「瘋跨界」系列與歌仔戲及北管名家合作從演奏、作曲、指揮的人才培養,全方為開展未來。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臺灣國樂團
搭建展演平台 讓樂迷聽見台灣「好聲音」
臺灣國樂團音樂總監閻惠昌自二○一三接任,即強調:「臺灣國樂團是全台灣的,不是某個城市的,所以它的舞台是寬闊的。」於是今年推出「超樂系列」、「臺灣真美系列」、「演奏家系列」、「深耕系列」與「迴音系列」等,其中「演奏家系列」為樂團演奏家搭建個人展演平台、「深耕系列」著力於青年人才的培養、「臺灣真美系列」為深度強化台灣原創曲目的企畫讓台灣的好聲音,可以被更多樂迷聽見!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高雄市國樂團
兩岸合作深度交流 展現磅礡氣勢
深耕南台灣的高雄市國樂團,在本樂季的主題音樂會中,推出以兩岸藝術交流為主的演出,將分別邀請廣東民族樂團、上海民族樂團來台。前者將帶來台灣難有機會聽到的廣東傳統音樂,獨特強烈的風格令人期待;後者則將與高市國組成聯合百人樂隊,預計能給觀眾帶來磅礡的音樂體驗。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讓藝術萌芽 與觀眾對話
六月中旬正是台新藝術獎最後的決選時刻,曾數次訪台演出的法國編舞家克里斯汀.赫佐,應邀以法國蒙彼里耶國家舞蹈劇場總監的身分,來台擔任台新藝術獎的決選評審。趁此機會,本刊與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合作,邀請國家兩廳院藝術總監李惠美與赫佐對談,分享場館經營、培育藝術家的經驗與想法,並對當前編舞家的創作提出觀察與建言。
-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自由舞蹈工作者
李宗軒 離開被動的自己
非舞蹈班出身卻考入北藝大舞蹈系,並成為雲門舞者近五年,李宗軒其實是個喜愛街舞、渴望創作的大男孩,他選擇離開專業的舞者職涯,讓自己投入不同的表演創作,因為「如果我能改變自己的人生,而不是繼續被動、懶惰、不積極,就等於我克服了過去對自己的很多縱容。」在八月台澳合作的「雙城交鋒」中,他將演出自編的《殼》,卸除對身體的控制,也呈現他以創作找回生活主動權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