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俊逞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鞍馬天狗》 非常奇巧,非常胡撇仔
風格多元的奇巧劇團,再度推出「現代胡撇仔」風的新作《鞍馬天狗》,改編自日本小說家大佛次郎同名小說,主角是個匿名武士,以蒙面之姿行俠仗義,專事對抗幕府軍政的暴力分子。編導劉建幗將歌仔戲、豫劇、現代搖滾、寶塚歌舞、殺陣劍術揉雜成一齣華麗多元的魔幻寫實戲劇,加上豫劇王子劉建華、歌仔戲小生李佩穎與李郁真等堅強陣容,當代台式的武俠劇場令人期待。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符宏征《暴雨將至》 直視長照問題
動見体劇團導演符宏征改編新加坡現代戲劇之父郭寶崑的《傻姑娘與怪老樹》為《暴雨將至》,邀來編劇詹傑合作,將情節至換為台灣語境,描述分崩離析的家人在照護失智老父親上的壓抑隱忍、脆弱無助。在導演手法上,符宏征帶領演員從生活中去探索、尋求,表現手法盡力撇除「表演」,戲劇張力從最平常普通的對話裡發生,如暴風雨前的寧靜,讓人意識到話外之音、難言之隱
-
即將上場 Preview 國光劇團清宮戲二部曲
《孝莊與多爾袞》 開國歷史中的情與義
國光劇團繼《康熙與鰲拜》之後再度推出清宮戲,以清朝開國歷史為舞台,演繹孝莊太后、攝政王多爾袞、降清名將洪承疇之間的情義故事。藝術總監王安祈與編劇林建華共同編寫、李小平執導,為魏海敏、唐文華、溫宇航量身打造孝莊、多爾袞、洪承疇三大角色,以蒼鷹的豢養與重生、弓承載的權力與能量,首尾貫穿全劇。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古希臘身體美學 廿一世紀的末日雕塑
今年八月至九月舉辦的「新加坡國際藝術節」,邀請到曾為雅典奧運執導開幕式的希臘編舞家迪米特里・帕派約安努作品Still Life,舞作以希臘神話中薛西弗斯被詛咒推石上山終日徒勞的故事為本,視覺藝術背景的編舞家如創作雕塑,舞台上每一瞬間的意象創造,皆精雕細琢,以複合身體的肢解、拼接、延伸,創造出蒙太奇的視覺幻象,帶有神話般的超現實色彩。
-
戲劇新訊
栢優座《椅子》 戲曲程式轉譯荒謬劇作
一對老夫妻,滿台空椅子,看不見的客人。一九五二年,法國劇作家尤涅斯柯(Eugene lonesco)寫下了《椅子》Les chaises,以荒謬筆法,直探人生的虛無本質。今年,致力於戲曲實驗的栢優座,以東方戲曲語彙轉譯西方荒謬劇作,代表台灣參加鈴木忠志發起的「亞洲導演競賽」。導演許栢昂說,上世紀五○年代,尤涅斯科提供了荒謬的覺察,直至今日,我們是否可以用同樣的文本,找出荒謬人生中的秩序或是依然無奈的共性? 栢優座的《椅子》,以戲曲作為表演形式,透過程式化的語彙、象徵的符號,靈活寫意地碰觸人心真實。許栢昂認為,戲曲是生活樣態的美化與提煉,自成一個審美體系;戲曲的虛擬美學,有更多可運用象徵的手段,寫意的表演程式、自由的空間觀,及以身體作為主要表述手段的特性,能夠強化劇中戲劇行動的荒謬性,同時又能合理化荒謬的戲劇動作。《椅子》由許栢昂與黃宇琳夫妻同台演出,兩人將以行當為表演基底,建構類型角色,面對不存在的客人,自由運用身段功法,在生旦淨丑不同行當之間任意轉換。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當馬奎斯碰上韓國傳統說書藝術
源於朝鮮高麗時代,結合音樂與說書的傳統表演藝術「板索里」,和世界各地的傳統藝術一樣,同樣面臨與當代觀眾對話和傳承的問題。跳脫原本取材民間傳說和歷史故事的框架,說唱藝術家Jaram Lee向西方文學取經,改編德國劇作家布萊希特的《四川好人》與《勇氣媽媽》,這次來台的《陌生人之歌》則改編自南美作家馬奎斯短篇小說〈總統先生再會〉,演繹馬奎斯筆下流離失所的異鄉人。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交流也交心 生活很有「戲」
今年的兩岸小劇場藝術節以「生活有戲,戲在生活」為題,台灣團隊作品已於九月在北京九劇場陸續登場,而中國團隊作品則有黑色喜劇《你好,瘋子!》、詩歌入戲《隨黃公望遊富春山》、懸疑推理劇《山居》及形體劇場《吾愛至斯》這四齣不同類型的原創劇作,也將從十月中旬來台演出,這次更添高雄場次,讓南台灣觀眾也能欣賞對岸的小劇場創意。
-
即將上場 Preview 綠光劇團《當妳轉身之後》
以戲劇直視生死 吳念真的「第一次」!
繼《八月,在我家》之後,吳念真、吳定謙父子再度聯手,改編搬演普立茲獎劇作《當妳轉身之後》,原劇以一位罹患癌症的女教授為主角,探討死亡、醫德倫理、生命價值等議題。此劇是吳念真第一部直視「死亡」題材的作品,並由王琄、柯一正、譚艾珍、羅北安、曾少宗、張靜之等演出。
-
戲劇新訊
《悲傷小丑的噗哧劇場》 讓物件說出喜怒哀樂
你曾想過,日常物件也有自己的靈魂,也會悲傷和恐懼嗎?被譽為當代馬戲傳奇人物的Peter Shub,在獨角戲《悲傷小丑的噗哧劇場》Stand Up and Fall Down中,讓物件反客為主,成了舞台上的主角,衛生紙、雨傘、開瓶器、大衣、盆栽,在他手上彷彿長出了生命,物品的喜怒哀樂,全都透過默劇形式傳達出來,讓人心領神會,莞爾大笑。 Peter Shub是世界知名的丑戲大師,擅長即興的喜劇與雜耍表演。曾先後於德國的Circus Roncalli、紐約大蘋果馬戲團、加拿大太陽劇團工作,更為多個國際表演組織擔任小丑老師,演出與教學足跡遍布全歐洲,曾獲蒙特卡羅國際馬戲節「銀小丑」獎,個人秀Nice Night for an Evening也獲坎城國際劇場節的評審委員獎。此次來台除了演出,還將帶來工作坊,傳授他獨門的小丑密技。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為台北定影 讓青春停駐
《停格》由臺北藝術節策展人耿一偉指定命題,邀請河床劇團與中山女中共同創作,用戲劇為台北留下記錄。導演郭文泰從英國攝影師邁布里奇的動態攝影創作得到靈感,與入選的六七位中山女高學生展開工作,讓她們透過微觀方式觀看生活周遭。郭文泰希望透過不同的創作模式和劇場語言,創造腦袋無法直接反應、閱讀或解釋的意象,提供一個停頓的時空。
-
焦點專題 Focus
芭蕾與雜耍 兩種美麗語言的對話
曾在二○一四年應邀來台的英國甘蒂尼雜技團,以向舞蹈劇場大師碧娜.鮑許致敬的作品《搞砸了》讓台灣觀眾大呼過癮,再度訪台,甘蒂尼雜技團更帶來去年首演的作品《4X4瞬間建築》,結合芭蕾與雜技,舞台上,四名雜技演員與四名芭蕾舞者在同一個空間穿梭,兩種表演系統、美學形式,成了轉瞬消逝的時空之旅,看不見的運動軌跡正如想像的建築,錯綜複雜地彼此交會。
-
焦點專題 Focus
影像與馬戲 交織觸動人心
二○一二年首演的《虛實之境》是影像與馬戲混搭的絕妙結合,探討現代人如何在工業化、機械化、都市化的浪潮中迷失自我,並希冀運用奔放的想像與藝術的魔力,喚醒都會人的赤子之心。猶如劇場版的《全面啟動》,《虛實之境》將單人環、鋼管技巧、柔術、舞輪、晃板、空中飛人、繩索等不著痕跡地融入劇情中,充滿詩意的敘事編排,搭配不斷變化的多媒體場景,帶領觀眾穿梭虛實。
-
特別企畫 Feature
在地團隊擺開陣式 綻放生猛活力
臺中國家歌劇院開幕季演出,當然不能缺少在地團隊的精采演出,除了有導演鍾喬與中部居民推出一場結合地景、儀式及庶民文化的表演行動《尋.里山》,將鼓藝打出新天地的九天民俗技藝團也精選歷年演出精華曲目呈現「九天鼓樂.經典重現」,而台中知名現代劇場大開劇團則將演出《男人幫青春小鳥一去不回來》,以喜劇手法呈現台灣六、七年級男人的友情觀、愛情觀與生命觀。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棒球為隱喻 道出美、日、韓的依存關係
《棒球奇蹟》由「日韓兩國的點點滴滴」、「棒球的二三事」的幽默對白交織,將美國如何影響東亞戰後的政經生活,強而有力地轉換到舞台上。國家藉由棒球擬人化,吐露出錯綜複雜的情感、既愛又恨的矛盾和彼此最深層的害怕與認同。劇中日語、韓語、英語相互交雜使用,絲毫不刻意勉強。美國在東亞政局扮演的角色,過於巨大以至於看不見的存在感,則通過非語言的視覺象徵傳達出來。
-
即將上場 Preview 臺北文學獎劇本首獎作品
褶子劇團《海》 電玩冒險演繹空虛心靈
由新銳劇作家李憶銖創作的劇本《海》是第十七屆臺北文學獎劇本類首獎作品,將由褶子劇團搬上舞台,由陳信伶執導。《海》的劇情談的是家庭的疏離,一家四口全都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以自己的想像來界定和看待他人。通過多媒體、光影及聲響等劇場元素,《海》在真實場景中呈現電玩世界的奇幻冒險,電玩的虛構性,呼應現代人心靈世界的疏離。
-
焦點專題 Focus
一間旅店,四種想像
創作社劇團《四情旅店》找來兩岸三地四位青壯派導演,共同以「旅店」為命題進行創作。這不是一個晚上四齣戲的集結,而是嘗試讓四個導演共同磨合出一台戲。台灣代表楊景翔與李銘宸,前者擅長處理劇作議題和語言、後者專注於空間、物件、演員的質地與狀態,香港代表陳恆輝以文學入戲,經營身體、聲音與意象,中國代表王子川則擅於編作荒謬喜劇。四位導演的風格與關注命題迥異,相異的美學品味,如何被放在同一個舞台上? 在還未進劇場見真章之前,本刊分別對四位導演提問,關於創作,關於成長的環境,關於對其他導演的好奇,關於兩岸三地的劇場風景,他們是怎麼想,怎麼看的?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為變動中的社會 找到新的敘事
馬克西姆.高爾基劇院是柏林公立劇院中最小而美的一個,但在聯合藝術總監雪敏.朗侯夫與彥斯.希列的經營下,因為創作上著力於反映現實,關注並揭露種種社會問題,兩人接任迄今不到四年,成果備受肯定。藝術總監彥斯.希列說:「一座市立劇場的任務,是去處理自己城市的現實和本質。劇場是社會自我投射的公共空間,政治的關聯性因此比過去還重要。我們是誰?我們想要成為誰?這些是我們一再問的問題。」
-
戲劇新訊
酷集劇場《易》、《馬伯司氏》 實驗戲曲創新
傳統戲曲又見青春能量集結!「酷集劇場」是辜公亮文教基金會提供熱愛傳統戲曲的年輕創作者的新舞台,希望匯集新生代的豐沛創作力,體現實驗戲曲的各種可能性。首檔演出有京劇身體實驗《易》與改編莎翁悲劇的《馬伯司氏》,前者由演而優則導的兆欣編創,從易經的陰陽爻變推演,拆解京劇身體程式,後者是劉亮延繼《曹七巧》後,再為乾旦劉欣然量身打造的獨角戲。 《易經》由正負陰陽無限二元組合,看似各具其狀,實則相生相衍;既能解讀天地萬象,更寬慰人生境遇。兆欣表示,唱念做打亦復如是:「從《易經》發想,並非耽溺卦象、穿鑿附會,而是藉爻爻卦卦內外衝擊融匯,拆解京劇功法原始碼,重啟演員身體無限性。」《馬伯司氏》則取材莎劇《馬克白》,劉亮延將時空設定在清末民初,透過一位滿清遺老的叨絮,揣摩一九○四年,莎士比亞第一次被譯介到中國時,這個驚世駭俗的女性角色如何經由轉述湊就、穿鑿附會,進入現代中國人的視野,登上了現代中國的舞台。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一悲一喜,京劇新生代旦角亮相!
《西施歸越》是當年知名旦角郭小莊膾炙人口的大戲,她演出懷了孕的西施,展現了為母則強的堅定與力量;《春草闖堂》則是國光劇團藝術總監王安祈心中「百年難得一見的喜劇」,相當挑戰旦角與丑角的功力。國光劇團特地排出上述兩劇,讓團中三位新生代旦角飾演西施林庭瑜,分飾春草的凌嘉臨與黃詩雅擔綱主演,一悲劇一喜劇,要讓觀眾看到新秀的精采可期。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青春活力能量滿滿 打造台語版《馬克白》
這次與阮劇團合作的《馬克白》,是日本導演流山兒祥第三次執導該劇,也是他首度在台全程執導完整作品。他與強調常民、草根美學風格的阮劇團合作,流山兒祥說,這次台語版的《馬克白》提供的是平民角度,透過大眾化、跟常民接軌,每一個演員都將表現出最精采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