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俊逞
-
戲劇新訊 外省第三代述說自己的故事
獨角戲《耳背上的印記》 尋找回家的路
從家族離散的濃烈鄉愁到島國土地的自我認同,這一代的外省人,如何述說自己的身世?三缺一劇團編導魏雋展為身為外省第三代的演員賀湘儀量身打造獨角 戲《耳背上的印記》,藉由一則《百年孤寂》般的魔幻寫實故事,在爺爺、父親與「我」祖孫三代之間,沿著「我的家在那裡」、「我的家在哪裡」、「我的家在這 裡」的主軸論述,串起了兩岸將近百年的歷史背景。 魏雋展表示,所謂「印記」即是一種民族意識的傳承。「第一代的鄉愁踏實,第二代的 鄉愁飄渺,第三代其實沒有鄉愁。痛苦與鄉愁會傳承,但也會變形。當一代又一代地傳下了耳背上的印記,世代間產生疏離與差異,也伴隨而來『責怪』。」全劇以 紙為象徵物件,時而是父親的家書,時而是爺爺渡海來台的船,時而是爸爸的考卷,夾雜回憶、想像與真實,透過表演、敘述、書信、錄音,虛實交織。
-
戲曲
吳興國、張大春、周華健 二度混搭上梁山
繼○七年結合搖滾、嘻哈、流行等時尚視聽元素、敷演《水滸傳》首卅回的《水滸108》,應今年香港藝術節之邀,吳興國、張大春、周華健再度攜手上梁山,打造續集《忠義堂》,以蒙太奇手法拼接第卅一到第七十一回的《水滸傳》,狂飆能量風靡了香港藝術節,也顛覆了京劇的刻板印象。這次回台,將展現比○七年「美學更精練,形式更大膽」的演出。
-
戲曲 好戲開鑼 百年瘋歌仔
三團競飆創意 仲夏廟口拼台
讓戲迷引頸期盼、國藝會策劃的「歌仔戲製作及發表專案」今年的活動又將開鑼!由明珠歌劇團、明華園天字戲劇團和春美歌劇團經過徵選勝出,將在南投,屏東、高雄三地接力匯演,而今年也再度邀來歷年入選團隊進行觀摩演出,為活動更添熱度。
-
戲劇 女性創作力發聲 徐堰鈴「台北小花」創團發表
《Take Care》 以貓狗陪伴隱喻現代人互動
編導演兼擅的「小劇場天后」徐堰鈴,去年成立了「台北小花劇團」,致力於突顯女性創作的力量,兼具包容性與協助性的合作關係。七月將推出創團作《Take Care》,從師生戀、單親家庭、台商、流浪動物等議題,討論生命間「照顧」的方式。
-
焦點專題 Focus 從學校課堂到舞台實戰
給表演藝術新鮮人的三條教戰手則
六月是畢業季、也是許多畢業生邁向人生新階段的起點,對表演藝術這一行來說,要如何起步呢?事實上,為了讓藝術新生代順利邁入職涯,目前在官方與民間團體都有不少協力管道,相較於十年前,當下的藝文補助環境健全,機會和資源相對多元,行政、製作、創作資源,都對年輕創作者釋出善意,只要有心想創作,到處都是舞台。而從校園課堂到實戰舞台,會面臨什麼情況?本文的三條「教戰手則」,將告訴你學校沒教的事。
-
焦點專題 Focus 平台之一: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
友善的補助環境 幫藝術家起跑
成立已屆十五年的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迄今已補助了一萬件民間藝文計畫,可說是現行的常態性創作補助機制中,最方便的申請管道,對大多數的藝術工作者而言,想要申請補助,第一個想到的一定是國藝會。國藝會執行長陳錦誠表示,國藝會創造的是一個友善的情境,幫助藝術家提出申請,也針對第一次申請補助的藝術家及個人,降低審查標準和門檻,讓他們相對容易地進入國家補助機制中,藉此得到正向的鼓勵。
-
戲劇 捷運速達的劇場便利店
文山劇場發帖 五戲接力飆演
身為台北市離捷運站最近的專業劇場,中型的文山劇場已成為近年演出團隊最喜愛的演出場地,而文山劇場從去年起也主動出擊邀演。五月,文山劇場邀請了五個劇團接力演出,展現台灣小劇場的多元樣貌。
-
先修班 The Beginners' Class
關於梅派藝術的天才十問
梅蘭芳為什麼是京劇「四大名旦」之首? 他在京劇藝術上有哪些創新? 他又有哪些精采劇碼?還有哪些傳人? 五月份,梅蘭芳之子、公認的梅派藝術嫡傳人梅葆玖,將率領「梅蘭芳京劇團」來台,與在台的梅派弟子魏海敏,展演梅蘭芳的經典劇碼。趁此機會,也讓我們來一探梅派藝術的內涵,為何能屹立菊壇不搖?
-
特別企畫 Feature
蔡柏璋:希望你遇到更多莫名其妙的人事物
蔡柏: 我希望你現在可以像當初○八到○九年,在英國讀書時一樣,作息正常,你的肝有爛掉了嗎?我猜應該差不多了,不過你應該還是一樣沒種去做健康檢查,眼不見為淨可能還是你的人生哲學。 後來你有去美國進修聲音訓練嗎?你有去倫敦嗎?你有錢去嗎?你記不記得在排《Re/turn》的某一個階段,你曾經問過自己一個恐怖的問題:「為什麼做了這麼多年的劇場,然後想要去國外進修一個課程,卻連錢都拿不出來?是否哪一個環節出錯了?」我希望這個時候你已經有了一個解答,當然我希望你還在劇場,如果你還在,我必須說我他媽的真的超級佩服你,也很替你高興,雖然你常常說,除了劇場之外你也不知道要做什麼。 喔,by the way,如果你後來去學了MBA或者是轉行賣盜版DVD,我還是會覺得你很屌,因為未免也太大膽了,兩件事同樣大膽。 你還有故事可以說嗎?我希望你這十年來遇到更多莫名其妙的人事物,然後那個輪脈檢測的老師不是跟你說,你是一個極度需要愛但是當愛找上門來你又會把那些愛拒絕於外的人嗎?現在到底是有沒有好一點了啊?如果沒有的話,我真的會很嘔為什麼我現在沒有乾脆就付他一大筆學費然後治癒跟解放耶?不要丟我的臉OK? 你有因為愈來愈大的壓力還有某些沒有意義的注目而自毀前程嗎?有徹底實踐「不在乎別人的看法嗎」?喔對了,現在你身邊的人有多少是你的學生?有人會開始拍你馬屁嗎?然後,大家敢對你說實話嗎?還是現在你也變成別人只能打哈哈然後淨說些沒有營養話的對象了?我拜託不要,這樣真的還是去賣盜版DVD比較好,至少你的客人是真心跟你買片,甚至還會問你的建議。 我希望你現在可以比較不用擔心經濟壓力的問題,祝你有機會住豪宅囉,然後記得跟我說一下,到底一直想要住豪宅跟真的住進豪宅之後的差別是什麼?真的像其他人所說的,人就是會一直想要更多嗎?哇,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那你記得住進豪宅之後要感恩那些曾經幫助過你的人、朋友、貴人,因為你人這麼胖如果又忘恩負義的話真的玉石俱焚,千萬不要讓自己這麼難堪,OK? 你有到處接戲嗎?還是一直待在台南人劇團?還是你其實去倫敦找工作之後就一直沒有回來台灣?到底好不好玩啊?出去闖闖代價很大,要是不好玩也不要硬撐吧?台灣畢
-
特別企畫 Feature
魏雋展:你是否仍與深信的劇場本質在一起?
親愛的雋展: 此刻的我即將邁入卅歲,作劇場將滿十年。 十年後的我,也就是此刻閱讀這封信的你,將要滿四十歲。 提筆寫信給你,竟比我想像中來的困難許多。 跟我提這個企畫的人,寄了說明給我,告訴我要寫一封信給十年後的自己,談藝術創作上的規劃,我毫不猶豫地答應,只因為覺得有趣。跟未來的自己談話就是在處理對自我的想像,而我總是樂於跟自己對話的,但是當我打開電腦時,卻發覺腦袋一片空白如同那空白的word頁面。 因為,我無法去談論我的藝術規劃,儘管我知道這整個企畫的目的就在於此,人們希望看見新生代竄起,人們樂於聽到新生代充滿想法與抱負,人們期待有人接班有人創新有人快速成長壯大。但我想告訴期待的人們,請做好你們真心想做的事,做好你們自己的事情,全力以赴去做,但不要期待,不要期待別人,也不要隨意地期待自己該得到或應得到的事物,全力以赴不要期待,這是我生命中重要的老師告訴我的。 我身旁有朋友,常會跟我抱怨環境,環境這麼糟能怎麼辦呢? 有人期待環境會改變,對此我不以為然,因為我就是環境的一部分,我無法跳過處理自我這一塊,而就先向外探求。因為劇場之於我,就是一個觀照的空間,在看與被看中,自省會發生,然後我們就擁有不同行動的選擇。我在乎的是,從此刻開始,一路走向未來十年的每個當下,我是否與自己深信的劇場本質在一起,抑或是,我會改變自己的信念? 當我相信的時候,我是否也同時在行動,反芻,與他人互動,消化,再行動? 我是否在無人看見我的時刻,孤獨的時刻,第一時間沒有掌聲的時刻,遇見溝通困難的時刻,或是掌聲過多的時刻,還是繼續探尋著美學,尋找著議題與形式不同比例的結合,然後繼續與人溝通著。 我想起一個故事,我小阿姨的故事。 在某次過年的聚會中,他們一群兄弟姊妹聚在一起,六七十歲的人們圍著桌子吃飯,我陪母親出席,我是唯一的年輕人,談話中大家輪流聊著自己兒女的問題,大有不勝唏噓之感,大都是一些關於兒女不聽話的無奈與抱怨。 我的小阿姨,這群兄弟姊妹中最小的妹妹,發言了: 「我告訴你們,要改變的是我們。」 一開始的發言就讓我覺得力量十足,她接著說
-
特別企畫 Feature
馮勃棣:希望你依然有話想說,出自更美的理由
Dear Birdy: 恭喜你,你走到了十年後,不論過程悲喜笑淚,你活下來了。 十年了,你還在講故事嗎?這十年來你被榨乾過幾次了?你又動過幾次停筆的念頭?但我肯定的是,你依然隨時在轉筆,你的強迫症狀無法戒斷,那是你的鴉片,但願那還沒有妨礙到你的日常生活。 天啊,你那時候的世界長怎樣啊?誰陪在你身邊?你會記得旅程的開始嗎?你會埋怨現在的我踏上旅程,才變成那兒的你嗎?在此我要強調,我真的數次要拒絕這一場召喚,真的!但我還是踏上旅程了,原諒我,因為我好多話想說,我不說會死。 前陣子我吃了一顆鎮定劑,吃完後變得超high,滿心期待:「我要鎮定了嗎!我要鎮定了嗎!」不知不覺,在藥效發作前,情緒已達高潮。一個小時後,我坐在床角,摸著隱隱躍動的心跳,心滿意足地傻笑:「噢,原來這就是鎮定的感覺啊!我好鎮定!我好棒!」 吃完藥去睡覺。以往的我失眠嚴重,半夜起來數次,做著龐大嚇人的夢境媲美《全面啟動》(喔,這是今年很屌的電影)。吃完鎮定劑後,我變成一個不會做夢的人,一夜好眠,一覺到天亮。 你懂的,我怕藥物成癮,於是把鎮定劑掰成兩半,僅服用一半劑量。當天晚上,我又開始做夢了,夢境的長度,是原來的一半,強度也剩一半 隔天,我不吃了,夢全部回來,半夜輾轉難眠。再隔天,我只吃半顆,夢少了一半。再隔天,我吃整顆,夢全沒了,一覺好眠。 藥物好神啊,讓你歡喜讓你痛,讓你無感讓你瘋。 而且藥物不斷日新月異,改名換姓。一直久仰有種抗憂鬱藥物叫「百憂解」,最近看到了「千憂解」。這種命名的進程太庸俗了,我想「萬憂解」已經stand by了,「億憂解」肯定也是現代人邁向的未來。 你有沒有發現藥物的取名非常沒有創意?呆板僵化毫無想像空間。若我能幫藥物取中文譯名,我認為鎮定劑可以改叫「食夢錠」,抗憂鬱藥物可以叫做「終結孤單」。 別誤會,我的意思不是把憂鬱等同於孤單。我的意思是:當你吃了抗憂鬱藥物,你就不是孤單的了,因為這個城市中有成千上萬的人正陪你做著相同的事情。 我就是如此平庸啊,很無力,可惜沒辦法無感。我只能藉由碎碎
-
特別企畫 Feature
黃致凱:你並沒有忘記「劇場是說故事的地方」
致凱: 「你要去做才會改善環境」。 我猜一定是你恩師李國修在《京戲啟示錄》裡的這句台詞感動你,你才決定繼續留在劇場創作;因為你曾想過,依你的口才、思路、偏激、略帶自負的犬儒個性,去從政參選立委,就可以直接從藝術政策下手,台灣的藝文環境或許就會是另外一種風景(還「風景」勒!別傻了,現實沒你想的那麼簡單!)。 我印象很深刻,十年前在開《王國密碼》的設計會議時,你曾說過「劇場不是只有台車和景片」。因為你相信如果劇場的技術不前進,創作者的思維就會被綁住,這樣你永遠也沒有辦法在劇本裡寫一個颱風、地震或是火山爆發的場景(冷靜!你確定你寫的不是好萊塢劇本?還「火山爆發」勒!)。 你說「技術是成就藝術的必要手段」,想在舞台上尋求新的視覺語言,就必須在劇場硬體結構和佈景機關製作的觀念上做改變,但這或許要結合台灣的機械工業、電影工業和相關的技術產業,這樣才能讓表演藝術的環境作全面的提升(還「提升」勒!你是「啼聲」吧!不要再狗吠火車了!冷靜!嗯你這段話是不是從文建會主委的就職演講稿按複製然後貼上?) 但是我很慶幸,除了尋求劇場視覺語言的突破之外,你並沒有忘記「劇場是說故事的地方」。在這幾年來,你做了各式各樣的嘗試。例如,你在卅一歲那年的創作的科幻劇就很有新意,尤其是植物統治地球的概念,讓大家重新去思考現代人與環境之間的關係;你卅二歲那齣「人鬼戀」的戲,探討一段穿越生死的戀愛,以及不同的文化族群如何去建構死亡後的世界,我喜歡你結合原住民的音樂,並且配合現代舞呈現出「鬼魂」的概念,尤其是女主角在每一場ending前那首即興的母語歌,都能唱出不同的醉人旋律;你在卅四歲那年,為了兒子寫的那齣談論親子關係的作品,提到了「生」與「再生」之間的概念,還巧妙地結合「環保劇場」想法,利用資源回收來製作所有的佈景道具,這點讓製作人大為讚賞;但是你在卅六歲那年說你要在舞台上出現一個動物園,製作人就跟你翻臉了,哈哈!我至今仍難忘你那種失落的表情,畢竟屏風是表演班,不是馬戲團;不過,你在卅八歲那齣歷史劇的作品,真的是力道十足,完全呈現出那個烽火年代裡,台灣人捍衛土地的意志以及尋求生命尊嚴的決心 現在四十歲的你對劇場有
-
特別企畫 Feature
簡莉穎:希望所有有趣的女孩都可寫上一兩個劇本
十年後的我: 卅六歲。恭喜。 國小作文課也曾寫信給未來的自己。非漫畫家不當。 現在面對這個題目,你不禁想起一些人。 比如國中同學曾經國文考輸她你覺得很幹那個她大四畢業那年自殺了,頭戴塑膠袋悶死自己。成績好、家庭和諧、有穩定男友,實在沒有自殺的理由。她去世時老同學們一度聯絡但現在各返正軌。(婚喜慶不一定,但喪一定可以聯繫起所有人) 還有差不多十年前,母病逝。 留下一堆食譜,累積多年,幾十大冊,或剪報或手抄,說等退休後煮給小孩吃,以後不用吃歐巴桑煮的。 當然那些食譜你幾乎沒有吃過。直到現在,家庭生活版已經絕少刊登食譜,回家吃的不是歐巴桑飯是外傭飯,歐巴桑們早就被取代,太貴。 對「以後」,我態度超保守的。 頂多是,因為希望「以後的自己」是什麼樣子,就提醒自己從現在起好好幹吧。 (許三個願) (十年後可能失去身邊多少人呢?) 一、衷心希望我愛的人、認識的人能一起到十年後的世界看看。 二、十年後,希望不後悔我做的每一件事情。就算後悔也就認了。 三、希望好好看懂了每一個莎士比亞、貝克特,有往卡瑞.邱琪兒靠近兩步。 這十年一切平安的話,我想我會繼續保持跟劇場的關係,即使只是觀眾。 (十年後會怎麼描述茉莉花革命呢?我們對中東、對我們之外的世界,有沒有更誠懇的了解?) (同志伴侶擁有近似於結婚的權利了嗎?) (最近出生的小小孩們,姪子表姪,都快樂地長大嗎?) 十年後,如果我沒有因為太害怕搭飛機而出不了國或是真的坐西伯利亞鐵路成功到了歐洲我應已從英國留學回來,說一口聒聒叫英文。 回國之後,時代開放到手放到學生胯下還不會被說是性騷擾、參加幾個研討會煩悶至死但漸漸習慣、生活豐衣足食且人仰馬翻突然驚覺前一個受好評的劇本是五年前被北非女孩甩的時候發現自己再也不會哭時寫的人到中
-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柳春春劇社導演
鄭志忠 以生活蘊發「劇場」的傀儡師
身為肢障者,人稱「阿忠」的鄭志忠,獨特的身體姿態讓他如同一個能夠操縱自己這個偶身的傀儡師,而在這個看似正常,但所有人的眼光卻都圍繞在他身上的怪奇世界裡,他就像舞台上的表演者,生活就是劇場。而他的劇場也來自生活,沉潛多年之後,柳春春劇社應邀再現該團舊作《美麗》,這個被劇場人鴻鴻視為「殘酷劇場」的作品,對阿忠來說,其實「殘酷」就在日常生活之中。
-
幕後群像 劇場服裝設計師
楊妤德 讓服裝不再只是服裝
從編舞家黃翊的《身.音》中舞者令人驚豔的魚骨裝,到去年與黃翊合作「第二層皮膚」實驗計畫中舞者身上鼓漲收縮、不斷變形、令人驚嘆的「服裝裝置」,這些創意的發想者,正是近來備受矚目的劇場服裝設計師楊妤德。不甘於單純為時尚做設計的她,很早就決心走上劇場服裝設計之路,練就一身紮實的實務功夫,而且挑戰編舞家的傳統思維,在與黃翊的合作中,讓劇場中的服裝「不只是服裝」,也是創意洋溢的「軟雕塑」,展現了更多層次的表演美學。
-
戲劇新訊 改編惹內劇作《女僕》
《末路小花》一場私密空間的扮演遊戲
兩名女僕,趁著女主人不在家的時光,玩起角色扮演的遊戲,當遊戲終止,潛藏其中的謀殺計畫仍持續上演,最終將他們推向意想不到的毀滅。法國作家惹內寫於一九四○年代的劇本《女僕》,以戲中戲的形式,刻劃出社會階級對立下,壓抑而扭曲的底層人性。由中山大學劇藝系畢業生組成的末路小花劇團,同名創團作即改編自此劇,導演黃丞渝表示,她企圖撥開劇本中大量的曖昧對白,以及其中的華麗腐敗、崇拜唾棄,把目光聚焦兩個女僕身上。「她們的真實面貌是什麼樣子?什麼原因讓她們必須用這樣的方式去愛去恨?當我們近身觀看她們,是不是可以更了解她們?」 演出空間的選擇,黃丞渝說,在學期間她就十分著迷運用校內各個角落作為舞台,那些在樓梯間、走廊、陽台、菩提樹下的演出,比起劇場內更拉近與觀眾之間的距離,產生虛實交錯的曖昧互動。延續這個想法,全劇發生在一個狹小、距離親密的地下室,觀眾就像闖進別人家的房間,碰巧遇見這兩個女孩。這裡是她們生活的地方,卻也是她們私密的扮演遊戲中的小小劇場;是她們的王國,也是被禁錮的牢籠;觀眾可以自由進出,她們卻永遠無法走上那個階梯給自己自由。在這個空間裡,觀眾窺看也參與,看她們如何在小小日常中,走向無路可出的終局。
-
戲劇新訊 三位女性創作者的溫柔觀點
台法越洋組合 聯手打造《初生》
從台北到馬賽,經過數月電子郵件的往返討論與兩地的實驗,旅居法國的劇場演員周蓉詩、住在台北的偶戲工作者石佩玉,法國當地的視覺藝術家莒絲蓮.額貝哈(Ghislaine Herbra),三個女性創作者所組成的台法跨洋創作團隊,終於在今年一月相聚於寒冬低溫的馬賽,進行一整個月的排練,突破文化的隔閡,共同打造一齣親子題材,以偶戲與光影為表演形式,並加入原創音樂的劇場作品《初生》。這也是台北的「飛人集社」和馬賽的「東西社」劇團,首次攜手合作,預計推出兩年四部曲的夢想計畫「一睡一醒之間」的首部曲。 《初生》的故事來自一位溫柔的母親,試著以床邊故事,回答女兒關於出生的問題。內容描述一位小女孩在鯨魚的嘴巴裡撿到一顆蛋,於是他們一起出發,要為蛋找回媽媽,展開一段遇見各式各樣誕生的奇妙旅程,也來到一個不可思議的世界。遠嫁法國、身為一個四歲小女孩的媽媽,演員周蓉詩將自己與女兒睡前的對話,寫成劇本,交由石佩玉執導,在小劇場為大人小孩創造一個作夢的空間。去年拿下法國青少年讀物繪本大獎的視覺設計莒絲蓮.額貝哈,將以刮畫的手繪風格作為全劇的美術基調。
-
藝次元曼波 HEART to HEART
創作,在路上—旅行中的人生風景
二○○八年,華人戲劇圈的重量級導演賴聲川、影視界的王牌製作人王偉忠,首次攜手,打造出了一齣叫好叫座、至今歷演不衰的劇場作品《寶島一村》。王偉忠的眷村故事,在賴聲川的巧妙編織下,成了一則笑淚交替,不分族群都為之動容的生命故事。 繼《寶島一村》後,兩人再度合作,以相聲為形式,以旅行為題,笑談旅途中的人生風景。賴聲川是個典型計畫旅行的人,從訂機票到行程,都得全程參與,旅行一定得有個目的,然而,意料之外的奇遇卻為旅程帶來更多的驚喜。對王偉忠來說,旅行是自我放逐的漂泊,「以為可以尋找靈感、尋找自我,後來發現都是狗屁」,他說,結婚後有小孩才覺得「家人一起旅行的感覺最好」。 兩種不同旅行哲學的相遇,交融激盪出了相聲劇《那一夜,在旅途中說相聲》。戲未上演前,本刊先請兩位創意大師面對面,與讀者分享他們真實人生的旅行經驗。在旅行已經成為現代人最風尚的休閒活動的今日,旅行之於他們的意義為何?旅行帶給人的啟發,如何轉換為創作的養分?他們又如何在一次次的旅程中,發現不同的人生風景?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現象觀察之五:中生代導演躍上大舞台
被迫「轉大人」 大小空間一樣「好玩」
對照國外演出空間的多元可能,就硬體條件而言,台灣非大即小的劇場空間條件,影響了不同世代創作者的發展可能,或許也是這群劇場中生代編導被迫「轉大人」的現實考量。然而,以創作者的理想而言,大劇場未必只能承載通俗性的內容,也能兼容實驗的空間,小劇場到大劇場不是唯一選項,也不是截然二分的優劣分類。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西班牙出奇偶戲團《香蟹大飯店》
半人半偶神奇合體 引領一場狂想體驗
西班牙出奇偶戲團成立於一九八八年,他們將演員的手、腳、臉,嫁接在偶不合人體比例的身體上,打破偶戲和真人表演的界線,發展出「人偶合體」的獨特劇場美學,不用語言,演員藉由默劇技巧和物件運用,在充滿音樂性的流暢節奏與分格漫畫的敘事結構中,營造荒謬的喜劇情境。這次演出的《香蟹大飯店》描述一座位於海邊的度假飯店,一場半夜發生的搶案,牽扯出一樁樁驚心動魄、誤解與驚奇不斷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