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俊逞
-
特別企畫 Feature 紀事四:藝術超級推手,新象迎向三十
藝術歲月三十載,新象依然很「理想」!
在台灣的表演藝術發展史上,「新象」是一個決不能被忽視的名字,除了是國內藝文經紀公司的龍頭,也始終扮演開路先鋒的角色,在表演藝術發展史上留下數不盡的「第一」,為國人的藝術視野,開疆拓土。今年適逢「新象」邁入三十年,本刊專訪「新象」負責人許博允,一談「新象」三十年的藝術歲月
-
特別企畫 Feature 紀事八:戲曲跨界風,熱潮搶搶滾
劇場大師加持,戲曲跨界越來越有味!
為了突破慣性思維、激盪嶄新創意,戲曲近年的「跨界」演出蔚為風潮,然而,戲曲跨界雖不像實驗小劇場搞得這般驚世駭俗,但更需要在古今東西、傳統當代縱橫交錯的混血藝術中,擁有精準的藝術判斷與直覺品味,以及大刀闊斧的革命勇氣。從現代劇場劇作家跨界寫京劇、歌仔戲,到國際級導演與傳統戲曲一觸即發的電光石火,即將發生的重要戲曲跨界製作,本刊帶你搶先目睹。
-
戲劇新訊 煽動革命的前奏,為新移民怒吼發聲
再拒劇團《沉默的左手》狂飆搖滾
賣火柴的小女孩從童話出走,在幽暗而漫長的人類歷史中,展開一場怵目驚心的地獄遊記:從二○○五年震驚全球的巴黎暴動,到台灣高捷的泰勞鬥爭;從中世紀的女巫獵殺,到二十一世紀台灣邊緣化的外籍配偶,時空不斷變化,關於歧視、仇恨、殺戮和愛的故事卻一再上演。再拒劇團的搖滾音樂劇《沉默的左手》交織童話、神話和現實,演繹多元文化中當代新移民的故事,用激昂狂飆的姿態,表達這一代年輕人,對社會底層、階級與人的關注。 編導黃思農表示,在外籍配偶、勞工的處境、歧視與苦難的背後,有股沉默的力量,但「沉默」不等於閉嘴,「沉默」是憤怒的積聚,革命的前奏。為了替巨大的沉默發聲,他找來獨立樂手凱比鳥Jerry、藍絲絨蔣韜及台北詩歌節音樂大賞冠軍王榆鈞等新生代音樂人,為全劇量身打造全新歌曲,融合電音、後搖滾、民謠等多元風格,以live band的演出形式,串起一場自由穿越時空的魔幻音樂劇場。黃思農強調,「由於這個世界的恐懼壓倒了你,我來是要告訴你,不要害怕這世界罪惡的能量。」(廖俊逞)
-
戲劇新訊 「對.面劇坊」創團作
《PA PA》 一趟探尋自我的旅程
二位長期旅居巴黎的舞台與默劇演員──黃莉婷、姚尚德,一位首度跨足劇場的電影編導──王莉雯,氣味相投的三人,今年共同成立「對.面劇坊」,對國內劇場界來說,這組合雖是新鮮面孔,卻早已在各自領域中累積飽滿豐沛的創作實力;創團作《PA PA》從三人的生命經驗出發,以豐富肢體與情感表現力,編創出一部關於父子親情、愛與自我追尋的感人劇作。首次發表創作,便有電影配樂大師范宗沛、資深劇場設計名家王孟超跨刀,使他們的第一步就備受矚目。 《PA PA》描寫一個父親到大陸探親卻不明原因地失蹤,留在台灣的三名子女開始面對一連串尋找/回歸/面對自我的過程,試圖從父親遺留下來的東西抽絲剝繭找到蛛絲馬跡。在尋找的過程當中,逐漸揭露他們對生命的匱乏:大姐長年在國外流浪,想從飄泊的生活尋根;二姐沉溺於面具製作,失去與外界溝通的能力;小弟偏激與酗酒,用酒精麻痺自己、武裝自己假裝不在乎失去父親的痛苦。不在場的父親,自始至終透過他烙印在三姐弟身上殘缺的性格,如幽靈般飄盪於劇場中。(廖俊逞)
-
戲曲 義大利即興喜劇 變身胡撇仔戲
《威尼斯雙胞案》 搖滾歌仔戲很反叛
身世體質都相似的義大利即興喜劇與台灣歌仔戲,這回真的要在舞台上來個「雙胞胎大團圓」了!春風歌劇團新作《威尼斯雙胞案》改編高多尼知名劇作,完全給它「胡撇仔化」,除了角色設定對比強烈,還用搖滾曲風重編七字調與都馬調,讓你看見新胡撇仔戲的自由奔放。
-
戲劇 抽絲剝繭找兇手,蔡柏璋大玩美式影集懸疑
《K24》第一季全上演,要你混亂六小時
新秀編導蔡柏璋前年底推出從電視影集得到靈感的《K24》的一、二集,大受好評,於是今年一口氣推出一到六集,將讓觀眾挑戰連續六小時的瘋狂混亂!
-
焦點專題 Focus 她在台上,有股霸氣
白先勇:劉曉慶是麻辣金大班
一九六八年,文學家白先勇寫出了《金大班的最後一夜》,故事透過一位曾經呼風喚雨、風華絕代的舞女大班,在離開紙醉金迷生涯的最後一夜,回首前塵的感傷開始,場景從上海、基隆到台北,從十里洋場的「百樂門」到台北的「夜巴黎」,穿梭歌舞酒榭的華麗排場,對比年華已逝的女性無力挽留青春的無奈、苦楚與嗟嘆,讓讀者通過女性這扇大門,見著了歷史滄桑變化、今非昔比,令人不勝唏噓的淒涼。 白先勇擅寫女人,不論《遊園驚夢》、《玉卿嫂》、《永遠的尹雪豔》、《孤戀花》或《金大班》,他筆下的女性角色個個栩栩如生、血肉豐滿、個性鮮明,也因此要改編上演他的文學作品,女主角的人選總要先過得了他這一關。這回舞台版《金大班》找了影后劉曉慶,繼一九八四年白景瑞導演電影版的姚煒之後,接演這個白先勇自認「最喜歡、寫來最暢快」的角色。 本刊特別透過越洋專訪,讓白先勇親自談談,舞台版《金大班》和小說、電影版各有何不同?歷經人生大起大落,戲裡戲外都精采的劉曉慶,又如何呈現一位歡場女子,在洗盡鉛華前的最後一晚,笙歌旋繞間前塵往事湧上心頭的最後回首,讓白先勇都大為讚賞她豔壓全場的氣勢,直言:「金兆麗這一亮相很是到位,真不知道劉曉慶是怎麼設計出來的!」 Q:這部舞台劇是怎麼形成的? A:這部舞台劇是謝晉導演找我談的。我跟謝導有緣分,一九八七年,他就把我的小說《謫仙記》拍成電影《最後的貴族》,引起了很大的轟動。從此,我跟謝導的關係一直很好,他不僅藝術造詣高,而且有赤子之心,對人厚道。謝導說在我所有文學作品裡頭,他最喜歡的女性人物就是「金大班」,只是很遺憾台灣的白景瑞導演已經先拍成電影了,所以他就想把它弄成舞台劇。 Q:小說和舞台改編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A:蠻忠於原著的。小說是從金大班的角度,回想過去美好輝煌的流金歲月,場景主要是台北的「夜巴黎」舞廳,和上海灘的百樂門舞場;舞台呈現虛實交錯,兩個時空轉換,把過去十里洋場的繁華、奢靡都表現出來了;全場有歌有舞,場面挺蠻熱鬧的。 <str
-
藝號人物 People 演好自己,成就舞台
「藝」界人生,「霞」女精神──小咪
台前不管戲份多或少,不管紅花還是綠葉,不管戲本身好或不好,小咪都有辦法透過表演,讓自己的角色恰如其分;台下,在流長蜚短的排練場上,她從不無遲到早退,也不道人是非,她只專注於戲。而這一切,就只為了證明在「藝霞」講究紀律的嚴苛訓練下,那股深植小咪骨子裡的「霞女」精神。
-
特別企畫 Feature 賴聲川答客問 從一個不能說的秘密開始即興……
真假虛實共存,繁複交織《如影隨行》
走過上海、美國加州,表演工作坊導演賴聲川醞釀三年的新作《如影隨行》終於落腳台北。十月一日,新作宣告記者會上,由於李安《色,戒》正當紅,大家難免把焦點放在他的愛徒、擔綱《色,戒》女配角的朱芷瑩身上,一臉落腮鬍、齊肩中分長髮的賴聲川,不怕新戲被搶了丰采,回答記者問題不慍不火,極有耐心,時而發出爽朗笑聲,像極一位看透世俗名利的修行者。現場有人因此對參與該戲的屈中恆說抱歉,賴聲川說:「這就是一種無常,而人生本來就無常。」 這位接觸密宗三十多年的劇場創意人,在人生的道場上修行,將修行的成果展現在劇場這面櫥窗中,新作主題即圍繞他從藏傳佛法得悟的生死觀,從「中陰身」開始,透過一個玄妙的故事,談他對生命的啟悟:「當一個人發現自己死了,下一站要如何?如何才能到下一站?若死了,走不到下一站呢?」修行與創作,在他的生命中彷彿就像新作戲名,如影隨行。「也許我們都死了,但其實還活在這裡。」他最後說了這麼句高深的話,難怪有人說賴聲川的戲越越來越有禪味了。
-
藝次元曼波 HEART to HEART
恩客與酒家女—台灣歐吉桑的情與義
紙風車劇團執行長辦公室裡頭,招呼客人的不是咖啡茶水,而是檳榔、香菸、和烈酒。吳念真和李永豐,兩位台灣歐吉桑才剛在沙發上坐定,就開始相互吐槽、把訐譙當親熱,台味十足,讓我想起小時候在南部阿公家,夜晚的四合院稻埕上,邊喝茶、邊聽AM電台的賣藥廣播、邊訐譙時政的那些叔叔伯伯們。 吳念真,台灣最有魅力的歐吉桑,寫過上百部電影劇本,為數不盡的廣告商品代言,來到劇場,編導《人間條件》系列,依舊是票房保證。講故事永遠比別人好聽的他,即使金鐘獎、金馬獎、金鼎獎、什麼「金」獎都肯定了他,但是他最在乎的還是觀眾。他說,每次戲散場回收的問卷,都會一張一張地看,「觀眾看完戲之後,還坐在觀眾席把他的故事寫下來告訴你,最大的感動不過如此。」 濃眉大鼻酷似阿兜仔,因而被好友暱稱「美國」的李永豐,嗓門大,三句不離「髒」字,自稱吃喝嫖賭樣樣都來,行為舉止像極了混黑道的兄弟。站上舞台就會人來瘋的他,在粗魯草莽的外表下,有著一顆感性細膩的心。他說,這一輩子感受過台下觀眾的熱情,幾乎要把台上的人淹沒的只有兩次,第一次是兩千年總統大選的晚會,第二次則是《人間條件》去年巡迴高雄,謝幕時掌聲整個湧上舞台來。 吳念真與李永豐結緣,除了氣味相投,據說還有一則插曲:一位算命仙說,吳念真前世是位酒家女,而李永豐則是他的恩客,於是有一天「恩客」語重心長地跟這個「酒家女」說:「出來為你自己和為台灣劇場做一些事情;出來做不是要幹嘛,就是『做爽』ㄟ!」於是,不管信不信,故事就是這麼展開了。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大師雲集 星光薈萃
「香港藝術節」將在明年二月十四日至三月十六日登場,在卅多檔表演中,本刊搶先為讀者在戲劇、舞蹈、音樂類別中,挑選幾個無論如何都要買張機票,飛到香港,不可不看的重點節目。
-
戲劇 屏風《京戲啟示錄》 李國修敘事美學顛峰之作
戲中戲中戲 從遺憾到傳承的舞台、人生
首演於一九九六年的《京戲啟示錄》,在多重時空並置跳躍的劇場敘述結構上,達到空前的高度,成為李國修二十年創作生涯重要代表作。屏風二十年再度搬演,李國修說,除了沉潛和自我反省,也讓他重新發現這齣戲內在蘊含的深層意義──傳承和遺憾。
-
戲劇
以物件訴說記憶 用城市書寫生命
《一城一命:戀物癖日記》結合三位台南在地資深劇場演員,取材個人不同城市的生命經驗、空間記憶,融合「物件劇場」的美學概念,在單一命題下,發展三齣獨角戲創作,串連成一整場看似獨立,實則透過物件連結呼應的演出。
-
戲曲
王心心與打城戲 「閩韻風澤」雅俗並陳
由王心心和福建梨園戲、泉州南音樂團共同創作的《霓裳羽衣》,以大唐皇室為背景,以玄宗和貴妃知音識音為主軸,將結合梨園科步、創新南管音樂曲風,重現盛唐古畫韻味。《目蓮救母》是打城戲最具代表性的劇碼,深具福建閩南特殊的風土民情與地域色彩。
-
戲劇新訊
穿越時空,重拾遺落的親情
你是否也有過這樣的經驗:年輕時血氣方剛,常忽略身邊最親近的家人,但是時間證明,最後陪伴自己的總是不求回報的親情?高雄在地的「台灣戲劇表演家」推出新作《我是你爸爸》,編導李宗熹將對已逝父親的思念搬上舞台,從一則夢境得到靈感,動筆寫下這齣穿越時空的溫馨小品,講一個每天發生在你我身邊,卻常教人遺忘、忽略的動人親情故事。 故事主角「冬鼓」二十五年前是個叛逆又沒路用的滑頭小子,甚至有一次竟偷用老爸全部遺產去買了台帥車;但怪事發生了,在和老媽鬧翻的那個夜裡,居然從此安份下來,娶妻生子。二十五年後,冬鼓意外過世,家人傷心之餘都不敢將他去世的事告訴他媽,沒想到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冬鼓居然穿越了時空從過去回到未來,再一次與家人相聚。《我是你爸爸》曾巡迴校園,獲得不少教育界人士推薦,暨南大學教授李家同說,這齣戲說淡了,卻細見生命的哲理;說深了,卻又蘊藏生活的幽默。時淡時深,這就是一家人的關係。(廖俊逞)
-
戲劇新訊 獨語生命失序的恐懼
莫子儀挑戰獨角戲《玩偶的怒吼》
擁有偶像般帥氣外型,莫子儀卻不斷用演技證明自己不只是個偶像,曾二度入圍金鐘獎的他,不僅作品橫跨劇場、電影、電視,更積極拓展自己的表演面向,遊走於寫實、肢體、意象多元風格的劇場演出。在新生代劇場導演陳世文為他量身打造的獨角戲《玩偶的怒吼》中,他就像是工廠輸送帶上擁有意識的玩偶,不被既定生存法則所制約,一步步鬆脫身上的螺絲、關節,打破自己之後重新組成,開啟對自我、對生命思考、感受、疑問的一道道簾幕。 陳世文援引文學家米蘭‧昆德拉的一段話:「實際的人生其實是場挫敗。面對這場不可避免的挫敗,也就是我們所稱呼的生命,我們唯一能掌握的就是嘗試去了解它。」他企圖以「恐懼」為題,探索被制約的生命,最深層所隱藏對失序的恐懼。全場六十分鐘演出中,莫子儀將挑戰充滿理性思辯的獨白,舞台不設置觀眾席,打破觀賞和表演慣性,演員將面對散置各處、不同反應的觀眾,即時調整走位變化和能量投射,每場演出都將充滿變數、獨一無二,突顯劇場不可取代的「當下性」。(廖俊逞)
-
戲曲新訊
外台一線小生小旦,唱出道地「歌仔味」
活躍於北部歌仔戲外台、老字號的民權歌劇團近年整編多齣傳統老戲,致力於保存歌仔戲的優美韻味,今年繼一齣以宋代包公案《貍貓換太子》為本的《九曲橋》,深獲老戲迷和學者讚賞後,再推出號稱歌仔戲「四大柱」之一的《梁山伯與祝英台》,邀請外台實力派演員共聚一堂,以紮實演技、道地歌仔好韻,詮釋這齣四句連、七字調、都馬調連台的經典老戲。 《梁山伯與祝英台》特邀「金嗓小生」陳美雲、民權前當家小生林美玉(阿綢)共同飾演梁山伯。陳美雲出身「拱樂社」童生,十六歲即正式擔任主角小生並迅速竄紅,唱腔優美有如行雲流水;睽違舞台許久的林美玉師承黑貓雲、亂彈嬌、邱火榮、王束花等前輩藝人,嗓音渾厚,咬字清晰自然,是走紅於八○年代的知名小生。祝英台則將由「氣質小旦」林美香、「美聲唱將」林嬋娟連袂擔綱。林美香擅演苦旦,秀麗優雅的氣質擄獲不少戲迷的心,多次受邀前往東南亞、兩岸交流演出。林嬋娟則是民權當家旦角,天賦的好嗓音加上家學淵源,唱念極具韻味,真性情的演出令人動容。(廖俊逞)
-
特別企畫 Feature 深入陽光 在陽光劇團的一千八百二十五個日子
我看到的莫努虛金與她的陽光帝國
於法國巴黎第八大學求學期間,謝宜靜因緣際會加入陽光劇團,在《河堤上的鼓手》、《奧迪賽最後的驛站》兩個製作中擔任音樂設計尚-賈克.勒梅特的助理,前後時間長達五年。謝宜靜接受本刊採訪,除了談及陽光劇團的營運模式,也提到外界對其「同工同酬」的誤解,以及該團因獲取龐大資源而受到的爭議。採訪時,謝宜靜透露,因莫努虛金的霸道獨裁和專橫,讓許多團員在離開陽光劇團之後,都有所謂「莫努虛金情結」,包括她亦然。
-
藝次元曼波 HEART to HEART 因為電影,和夢想沒有距離
陳懷恩vs.林靖傑
對台灣電影工作者而言,今年最令人振奮的可能不是李安《色,戒》再度擒得威尼斯金獅獎,而是林靖傑以《最遙遠的距離》獲得威尼斯影展「國際影評人周最佳影片」。 這是國片最壞的年代,投入電影工作十八年的林靖傑,等了九年才拍一部作品,得知獲獎後,為拍片背債六百萬的他說:「獲獎高興一天就好!」要開始煩惱的是如何讓新片順利在台灣院線上映和吸引觀眾走進戲院,唯有獲得觀眾共鳴,看到票房和市場,台灣電影才有機會突圍,他的導演之路才能長長久久走下去。 另一位即將以《練習曲》代表台灣角逐奧斯卡外語片的導演陳懷恩,剛進入電影這一門工作,便趕上了台灣新電影的第一波浪潮,走過輝煌年代,早期擔任候孝賢電影的攝影指導的他,入行二十多年後,終於在今年春天發表了自己導演的第一部劇情長片。對他來說,「有些事現在不做,一輩子都不會做」。 同樣從事電影工作,兩位和劇場都有些淵源:林靖傑《最遙遠的距離》是為早逝的劇場鬼才陳明才而寫;陳懷恩的老婆是知名劇場演員楊麗音,為了《練習曲》,她不僅親自上陣演出,還擔任監製。兩部片不約而同地從台東開始,《練習曲》一開場的取景,巧合地就是阿才走向大海的地方。 那天下午,林靖傑和陳懷恩,兩位國片導演碰頭,對於在台灣從事電影工作的箇中甘苦,我還沒開場,他們早已先聊開來了。且一如我所認識的大部分劇場工作者,即使大環境對藝術創作再不利,國片市場再低迷,他們仍然還有夢。
-
特別企畫 Feature
電視歌仔戲的黃金年代
六○年代,台灣娛樂工業剛起步,台視開播第一齣電視歌仔戲,挾著豐沛的民間資源和龐大的觀眾群,歌仔戲開始從廣播轉戰電視,攻城掠地、擴張版圖。 七○年代,歌仔戲以勢如破竹的聲勢,掌握了三家電視台的市場命脈,台視聯合歌仔戲團播出《七俠五義》,眾星雲集,盛況空前。 八○年代,歌仔戲風雲再起,台視中視華視競爭激烈,楊麗花、葉青、黃香蓮、李如麟四強鼎足而立,創新多元、求新求變,是為三波改良電視歌仔戲時期。 九○年代,娛樂形式多元,曾經叱咤風雲的歌仔戲藝人或淡出螢光幕或走向精緻藝術殿堂,歌仔戲朝現代劇場發展,電視歌仔戲逐漸式微。 驀然回首,歌仔戲與電視已經攜手合作了四十年歲月。這一路走來,電視歌仔戲曾經睥睨一時、風光至極。雖然如今歌仔戲已在電視上消聲匿跡,但卻在現代劇場裡找到新生命,也應證了不管什麼劇種,有觀眾,就有它的價值存在。 今年,暌違觀眾已久的歌仔戲天王楊麗花,應兩廳院二十年之邀,重返舞台演出《丹心救主》, 本刊特別企畫,讓讀者回顧那個屬於電視歌仔戲的黃金年代,以及在那個流金歲月裡,許許多多紅遍大街小巷,讓我們曾經每天準時守在電視機前,為之深深著迷、為之瘋狂的歌仔戲明星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