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苑新葩古韻揚 觀永嘉崑劇《張協狀元》
綜觀《張協狀元》三種版本的演出,莆仙戲的藝人演出台本,具有「根植源頭」的地域特性;中國戲曲學院的學術實驗版,則具有「複製原典」的博物館價値;而永嘉崑劇團在此次崑劇藝術節中演出的崑曲觀賞版,則把握了對古典名著的「繼承焠鍊」,剪裁縫合原著的戲核精髓,再重新構思予以整體提升,散發出沁人心脾「形似神似」的精品神韻。
綜觀《張協狀元》三種版本的演出,莆仙戲的藝人演出台本,具有「根植源頭」的地域特性;中國戲曲學院的學術實驗版,則具有「複製原典」的博物館價値;而永嘉崑劇團在此次崑劇藝術節中演出的崑曲觀賞版,則把握了對古典名著的「繼承焠鍊」,剪裁縫合原著的戲核精髓,再重新構思予以整體提升,散發出沁人心脾「形似神似」的精品神韻。
〔台灣〕 表演場所音響技術研習會開始報名 鑒於國内劇場技術研習多忽略了音響技術部門,國立藝術學院展演藝術中心便特別針對此部分,於八月廿六日至三十日舉辦了「表演場所音響技術研習會」,供各表演場所的舞台技術人員在職進修,並給有志於音響技術者一個學習管道。研習内容包含「音響學與室内聲學」、「音響系統構成」、「數位式錄音DAT及迷你碟片MD的編輯操作實習」等課程,名額限定三十名,修課完畢並可獲頒結業證書。報名日期自即日起至七月三十日止,詳情可洽:(02)28938745 (編輯室) 〔大陸〕 「桃李杯」舞蹈賽七月舉行 由中共文化部主辦、上海廣播影視管理局承辦的第六屆「桃李杯」舞蹈賽將於七月十五日至二十三日在上海舉行,屆時將有來自大陸與海外的五百六十名選手參加。 自一九八五年創辦「桃李杯」舞蹈賽之後,推出了大批舞蹈新人新作,知名舞者如黃豆豆、華雯等就是在此脫穎而出的金牌得主,所以舞蹈界都將此賽視為檢視舞蹈專業教學成果的重要指標。本屆參賽人數也比在廣州舉行的上一屆多了二百人左右。 此外,文化部並更改原本只能由公辦藝術學校學生參賽的規定,民間自辦的藝術學校學生,也將首次與賽;同時還增設了群舞的比賽項目。比賽場所已確定為逸夫舞台等三處劇場,將採公開售票,由上海演藝公司統籌負責有關事宜。據悉,屆時將有超過一千五百名舞蹈專業人士與會觀摩,加拿大、美國、澳門、台灣等地區,已有不少報名選手參加。 (李翠芝) 〔日本〕 漫畫家松本大洋編寫舞台處女作 近十年來在日本漫畫界異軍突起的松本大洋,五月下旬發表了他的處女劇作《光源盡處抑或天堂樂園》,並由黑帳篷劇團(Black Tent Theater)於東京下北澤的「鈴生劇場」進行首演。松本大洋的作品不多,在日本漫畫界卻享有著極高的評價,在台出版作品有《惡童當街》等;他擅長
〔台灣〕 藝術行政人才出國 獎助申請開始收件 由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推動的「獎助文化藝術行政人才出國進修專案」,已自即日起展開收件作業。今年該專案的獎助進修地點在美國,名額七位,進修計畫以三至六個月為限,文基會將提供進修費用(上限五十萬),並將委請當地專業機構安排進修行程,同時給予獲獎助者NCAF Grantee與Fulbright Grantee的頭銜 。 凡從事全職藝術行政或管理工作持續三年以上(或以總合工作年資計算),年齡四十五歲以下者皆可申請。申請收件截止日為十月十五日,獲獎助名單會於十二月三十一日公告。相關申請辦法可洽詢國家文藝基金會網站http://www.ncaf.org.tw,或電(02)27541122轉205。 (編輯室) 〔大陸〕 第六屆中國藝術節 在九月至十月間舉行的「第六屆中國藝術節」,總共有六十一項節目參與競賽部分,二十七項節目參與展覽演出,此外還有七項來自台灣、澳門及國外等地的節目參與交流演出。六十一項競賽節目中,其中戲曲部分有不少近年來頗受好評的「名劇」,如四川省川劇院的《變臉》、江蘇省京劇院的《駱駝祥子》、上海京劇院的《貞觀盛事》、北京京劇院的《宰相劉羅鍋》等,此外還有黑龍江省龍江劇院的《梁紅玉》、江蘇省崑劇院的《桃花扇》、安慶市黃梅戲二三團的《徽州女人》、山東省呂劇院的《苦菜花》、重慶市川劇院的《金子》等,共有二十齣劇碼。 而話劇部分,則有南京軍區政治部前線話劇團的《虎踞鍾山》、總政治部話劇團的《洗禮》、遼寧人民藝術劇院的《父親》、四川人民藝術劇院的《捉壯丁》等劇。整個中國藝術節展演則是分布在主會場南京及分會場蘇州、無錫、常州、揚州等地。 (李翠芝) 〔美國〕 二〇〇〇下一波藝術節 二〇〇
〔台灣〕 《龍口下的孫逸仙》爲震災義演 劇作家兼導演愛德華.伊曼紐的劇作《龍口下的孫逸仙》,將頂著「美國國家戲劇獎」得主及「普立茲戲劇獎」入圍決選的光環,於七月中下旬來台為去年九二一震災進行巡迴義演。該戲由愛德華.伊曼紐親自率領「佛萊斯諾州大劇團」演出,將巡迴台中縣、桃園縣、台北市、宜蘭縣等地共八場。 《龍口下的孫逸仙》去年十二月在美國首演,内容是以國父孫逸仙倫敦蒙難記為主軸所鋪陳的三幕廿七景舞台劇。伊曼紐在劇中利用「超現實」手法讓不同時空的歷史人物對話,藉以探索國父被囚十二天中、龍困淺攤的心路歷程,劇中包括關公、孔子、美國獨立宣言起草人傑佛遜總統等中外歷史人物都會交錯出現在舞台上。 本身是「台灣女婿」的伊曼紐熱愛中國文化,因為對災民失親的痛苦感同身受,所以自掏腰包發起這次來台義演的活動。所有場次均不收門票,採取置放捐款箱的方式募款。而該戲來台在台中的首場演出將特別招待九二一災民觀賞。詳情請洽:02-22897897 (編輯室) 二〇〇〇舞躍大地舞蹈比賽揭曉 經過五月五、六、七日的激烈競賽,「二〇〇〇舞躍大地舞蹈比賽」的結果於日前揭曉。由於此次參與團體衆多,高達一百零二隊,所以主辦單位為免遺珠之憾,特地增加了十名優選作品獎。 在「藝術舞蹈組」方面,金牌獎得主為羅雅柔編的Dream Body,銀牌獎為陳書芸所編的《心像》,銅牌獎為張淑晶編的Do You Be?,獲佳作獎的有石志如、王有丞、高培鳴、趙孝菁、謝明叡,優選作品則有劉雲霈等十位。 「全民舞蹈組」方面,則由台中市教師舞蹈協會的郭惠良所編的《大家來跳舞》獲得金牌獎,銀牌由朱麗姬的《拍拍舞》獲得,銅牌則為郭美江編的《中華兒女》,佳作獎得主分別為何麗貞、王欽賢及郭惠良的另一齣舞作。詳情可洽中華民國舞蹈學會(02)27071756、09337266927。 (編輯室) 〔大陸〕
〔台灣〕 「2000數位藝術紀」試圖尋找藝術新品種 隨著數位時代的來臨,數位科技與藝術人文所撞擊出來的火花,幾乎可以肯定是未來藝術發展的主要趨勢。為了推展深究這個新趨勢,文建會與宏碁數位藝術中心便合作企劃了一系列以「數位藝術」為主題的活動,名為「2000數位藝術紀」。 活動由六月份的「2000年國際數位藝術大獎」揭開序幕,接下來則是八月份的「國際數位藝術研習營」,然後是十月份的「國際數位藝術高峰會」、「國際數位藝術大展」及「國際數位藝術講座」,並由文建會主委陳郁秀、電影導演侯孝賢、雲門舞集藝術總監林懷民及宏碁基金會董事長施振榮擔任指導顧問。 藉著這個活動,主辦單位試圖找出數位時代中未來藝術可能的新模式。而此次活動的活動識別圖是以染色體為發想,也正是基於無法預期數位藝術之於傳統藝術是「突變」或是「遺傳」;但最終目的仍是要與台灣民衆一起尋找藝術新品種。相關活動詳情可洽(02)87719388。 (編輯室) 人體模特兒紀錄片《台灣魔朵》試映會 由紀錄片導演黃庭輔拍攝長達五年、近期終於剪接完成的台灣第一部人體模特兒紀錄片《台灣魔朶》,已於六月份展開系列試映會,試映活動並將延續至十月。本片主要是以台灣第一個人體模特兒工作室「人形工作室」的成員為記錄對象,並且完全從人體模特兒的角度出發,探討從事這個迄今仍富爭議性行業,對他們人生的影響與考驗。 雖然人體模特兒的工作地點是在畫布前而非舞台上,但從廣義的肢體演出定義來看,這也是一種「靜態的表演藝術」,而片中來自人形工作室的故事主角們,也有多位同時也是資深的小劇場工作者,如大家熟知的戴月、詹慧玲等,他們把劇場中肢體的演出延展到畫室中,也在片中討論他們的身體觀及對身體的自覺,可讓觀衆更了解他們對「身體表演」的思考。 相關詳情可洽(02)27266601,網址 http://www.netvigator.com.tw/~modeling/ (編輯室) 〔大陸]</
〔台灣〕 肢體音符舞團將赴歐演出 致力於中國古典舞之創作推廣的「肢體音符舞團」,將於五月底六月初,應法國巴黎第八大學、德國柏林烏拉尼亞(Urania)文化中心及比利時安特畢克(Etterbeek)文化中心之邀,赴歐在上述三國演出「傳說.神話」系列舞作。 「肢體音符舞團」的「傳說.神話」曾在八十八年度的「傳統藝術之夜」演出, 是以花神傳說與敦煌壁畫上記錄的舞姿優美的神話爲主軸,內容包含四個片段:〈桃花緣記〉、〈傲骨寒梅〉、〈敦煌夢幻〉與〈葬花〉。〈桃花緣記〉描寫書生與夢中女子在桃林中的邂逅;〈傲骨寒梅〉則以古典舞中的剛柔協調、強弱並濟來表現梅花的氣質與精緻;〈敦煌夢幻〉演出活躍跳動的「飛天舞」;〈葬花〉取材自文學經典《紅樓夢》中「黛玉葬花」的故事。「傳說.神話」全長九十分鐘,爲出國演出又加以重新編排,出國前並在國內基隆市、台北縣與桃園縣三地文化中心舉行行前公演。 (編輯室) 「亞太傳統藝術論壇」十月在台登場 由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委託國立藝術學院辦理的「亞太傳統藝術論壇」活動,將於今年十月四日至十五日舉行。這個以「傳統藝術的再生」爲主題的活動有以下三個目標:「凸顯亞太文化的主體性,探討其藝術源起及其在現代社會的處境與調適之道」、「促進亞太藝術文化─包括美學體系與儀式觀念─的交流」、「發掘台灣社會的多元、地域屬性與深層文化特質,融入亞太文化體系之中,與其他國家相互交流」。討論的子題包括四個部分:儀式與空間、美學體系與美學經驗、交流與變遷、新世紀展望。活動內容則分學術硏討會、藝術展演與工作坊三部分。 此次活動名雖爲「亞太」,但邀請參與活動的對象並不限於亞洲的太平洋島嶼國家的學者,而是包含了中亞南亞等我們較少接觸的國家如哈薩克、土耳其、伊朗、埃及的學者,藉此機會進行交流。在學術硏討會部分,將有來自十五個國家的十九個學者發表論文,探討亞太地區的文化、音樂、舞蹈、戲劇、美術、工藝及建築等領域,定於十月九日至十三日舉行。 藝術展演的部分分爲亞太藝術匯演與亞太裝置藝術,前者將有超過一百位的藝術家演出超
古代女子盪鞦韆,是禮敎桎梏下的難得瀟灑,余秋雨和馬蘭在《鞦韆架》裡,則把「盪鞦韆」經營爲闖蕩精神的一種比喩,一種意象,是「擱下苦澀、粘滯的思慮負擔和史學負擔,努力找回民間藝術調皮爽朗、悲喜跳蕩的遊戲活力」。
張繼靑是中共建政後第一代崑曲演員中的佼佼者,有「崑曲皇后」的美稱。她擅演三齣以「夢」爲名的折子戲──《牡丹亭》中的〈驚夢〉、〈尋夢〉,以及《爛柯山》的〈痴夢〉,所以又有「張三夢」的名號。本月份張繼靑將應邀來台,一人獨挑四天五場的專場演出,台灣觀衆可以藉以感覺其獨特的魅力。
評彈這門古老的表演藝術,廣泛流行於蘇州南部和浙江北部吳語地區,在擁有上億人口的長江三角洲地區,可說是家家收聽、互互通曉。係評話(俗稱大書)和彈詞(俗稱小書)的合稱,總稱又爲「說書」。
綜觀李慧芳的藝術生涯,活脫是一部現代京劇的演出史,與南北兩地大師級的人物皆有合作機緣,實際見證了京劇在全盛時期歷史的發展脈絡。
新版《牡丹亭》儘管力求以中國古典審美趣味爲衡量之準則,其中卻面臨了現代演劇觀念重新解讀崑劇藝術演出狀態的謀合過程,應該承認,它是尊重崑劇表演的美學規律的,並通過演出手法的革新,燈光、音響、舞台美術的應用,舞台的演出內涵相應地提高了;但是,也有稍走偏斜之處,舞台的整體風格難歸一統,牡丹的意象和其他寫實部分,似乎在虛實之間搖擺不定。
集中國古典主義之大成的戲曲藝術,何堪演繹西方古典主義裡的聖經故事!?這是個十足僞古典主義下的產物。
《西楚霸王》的編劇羅懷臻,不甘心滬上的排行榜永遠是「京崑越滬淮」, 立意要將來自蘇北的淮劇重新安置在這座大都市,他立志甚明,首齣是以描述權力的爭逐與人性的鞭打的《金龍與蜉蝣》爲「都市新淮劇」的探索方向定位,在本世紀末的《西楚霸王》可說是此一精神的續編。
〔台灣〕 舞躍大地舞蹈創作比賽開始報名 適逢千禧年的「舞躍大地舞蹈創作比賽」,將以「展現廿一世紀新台灣人精神」爲主題展開甄選報名作業,報名自即日起至四月十日止,比賽則定於五月五日至七日在台北市社敎館舉行。 跟前幾屆一樣,比賽分「藝術舞蹈創作組」與「全民廣場舞蹈創作組」兩類:前者不拘舞蹈類型,但需以「舞台演出」方式呈現,舞碼長度五到十分鐘,表演人數三至二十人爲限;後者主要在推廣舞蹈藝術大衆化,參賽人數需在二十人以上,舞碼以簡單易學易跳、能帶動全民參與的舞蹈形式爲主,必須創新風格並具民族地方特色,音樂限用本國音樂。 入選作品可獲獎狀及二萬到十二萬不等的獎金,主辦單位中華民國舞蹈學會並將請得獎者參與巡迴校園講座與演出。比賽簡章請洽中華民國舞蹈協會,電話:(02)27071756、27616979。 (編輯室)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文藝獎」受理申請推薦 第四屆的「國家文藝基金會文藝獎」即日起至四月三十日止受理申請與推薦,此屆的主要訴求爲「打開藝術的界限」,以符合新世紀開展下對藝術未來的深刻期待。旨在鼓勵具有累積性成就的傑出文藝工作者、提昇文藝水準,文藝獎的獎勵類別分文學、美術、音樂、舞蹈、戲劇五類,各選一名,獲獎者可獲新台幣六十萬元獎金及獎座。爲使得獎人的藝術成就及人格典範可與社會大衆有力互動,國家文藝基金會也獎針對獲獎者設計一系列後續推廣活動,如藝術成就座談會、演講、駐校藝術家等,並將爲其拍攝紀錄片及出版傳記。此獎歡迎中華民國國民或具中華民國國籍的海外文藝工作者申請,或推薦符合上述資格之文藝工作者。索取資料請洽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電話:(02)27541122 轉 305、309。 (編輯室) 〔大陸〕 中國崑劇藝術節 首屆中國(蘇州)崑劇藝術節曁優秀古典名著展演,係由中共文化部及蘇州市政府共同主辦,預計將在三月三十一日至四月六日於蘇州盛大舉行。
〔台灣〕 九歌兒童戲劇敎育開班 九歌兒童劇團多年來除了固定推出兒童劇之外,還致力於兒童戲劇敎育,創發一套帶領兒童戲劇遊戲的敎學課程,同時希望能透過培訓和更多人分享敎學技巧和兒童戲劇活動敎學概念,因此繼一九九八年開辦第一期「兒童戲劇活動師資培訓班」後,今年將持續開辦,並分「兒童戲劇活動師資培訓班」(三月十六日至六月二十九日)、「兒童劇演員培訓班」(三月十七日至六月二十三日)及「九歌說故事戲劇活動師資培訓班」(三月二十日至六月二十六日)。其中「九歌說故事戲劇活動師資培訓班」是針對具有帶領兒童戲劇活動基礎及經驗的人而設計,希望透過課程讓帶領者突破以往單方面的「說」故事,也能帶領孩童「玩故事」。 師資包括:朱曙明(九歌兒童劇團團長)、司徒芝萍(政大英語系副敎授)、鄭黛瓊(北市師講師)、鄭嘉音(康乃狄克大學偶戲碩士)等。洽詢電話:02-27389859。 (編輯室) 第四屆耕莘藝術季甄件 第四屆耕莘藝術季此次將公開甄選有興趣參與的表演團體,只要是國內登記立案社會業餘表演團體,演出製作內容爲戲劇、舞蹈、兒童戲劇或其他傳統戲曲等未公開發表之原創作品,皆可參與評選,入選後將於八十九年十月至十二月演出。 演出企劃案內容需具備演出計劃說明書、完整演出劇本,此次預計甄選四至八個團體,耕莘文敎基金會將邀請評審委員就劇本、導演、演員、設計及企畫內容等進行各項評鑑,並於藝術季每一場演出後擔任交流講座之主講人。演出團體入選後獲得耕莘文敎基金會提供的演出宣傳、場地、硬體設備及行政事務等資源。收件時間爲三月底止,洽詢電話:02-23655615#318。 (編輯室) 〔香港〕 歐亞舞蹈共同睇與香港獨立舞展 爲了讓亞洲的舞蹈界建立良好的互動,此次香港藝術節特別與香港藝術中心合辦「歐亞舞蹈共同睇與香港獨立舞展」,除了邀請英國、德國、芬蘭及小亞細亞藝術節的各舉辦國代表進行舞蹈環境
滑稽戲的表演是以獨脚戲、相聲等曲藝的表現手法爲基礎,兼收文明戲的特點,擅長喜劇和鬧劇,以引人發笑爲藝術特徵,講究情節滑稽、表演誇張。在歷代藝人的努力下,形成了「說、學、做、唱」四大類的表現手段,尤其是「說」與「唱」是區隔和其他劇種混淆的主要因素。
歷經四年建造,於一九九八年夏末揭開帷幕的上海大劇院,是否能再創海派文化的另一榮耀呢?分爲主劇場、中劇場及小劇場的表演空間,似乎像一枚針一樣縫合了大陸與海外的聯繫。
魏明倫以其一貫喚醒女性意識、尊重女性社會角色的關懷與省思,創造出狗娃與水上漂這一對祖孫,其實也是另一場男女議題的爭辯。只不過他將重心從男女關係轉化成爲祖孫情感,更符合傳統苦情戲的特質。
《孔乙己》以文學爲基礎,取材於魯迅幾篇小說裡的多位人物,形成了咸亨酒店由晚淸以降的時空場景,請出孔乙己作爲歷史的見證人,帶著心靈表徵的扇子,和三名女子走完人生四季裡的悲苦交替。
上海的歲末演出黃金檔期,卻正是「台風」狂吹,包含表演工作坊、屏風表演班、果陀劇場、相聲瓦舍等劇團接力演出,且多是商業邀演、售票演出。除了果陀的《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是翻譯劇本,其他幾齣都與懷舊、兩岸分隔等的歷史滄桑符號有關,透過劇場,中國的觀眾也閱讀了台灣的過去。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