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劇中〈冥判〉一幕。(照片提供 張軍崑曲工作室)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朱家角課植園 敷演賞心樂事

記實景園林版崑曲《夢回.牡丹亭》

原上海崑劇團的副團長張軍成立了「張軍崑曲工作室」,朱家角實景園林版崑曲《夢回.牡丹亭》是其團隊製作的第二齣作品。此版本由各界精英跨界組成,中國音樂領軍人物譚盾、舞蹈家黃豆豆、著名學者于丹等,本劇以實景園林回歸明代傳奇湯顯祖的劇作《牡丹亭》,走入當時士大夫家班賞曲的娛悅生活情境,從而了解崑曲在此閑情逸致的氛圍中,鍛造出更為精緻及華美。

原上海崑劇團的副團長張軍成立了「張軍崑曲工作室」,朱家角實景園林版崑曲《夢回.牡丹亭》是其團隊製作的第二齣作品。此版本由各界精英跨界組成,中國音樂領軍人物譚盾、舞蹈家黃豆豆、著名學者于丹等,本劇以實景園林回歸明代傳奇湯顯祖的劇作《牡丹亭》,走入當時士大夫家班賞曲的娛悅生活情境,從而了解崑曲在此閑情逸致的氛圍中,鍛造出更為精緻及華美。

適逢上海舉辦「2010世博年」,世紀盛典在前,許多文藝演出因而產生調整,首先創作要呼應「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口號,其次時間上也全讓其優先安排,長達半年的世博展示期,影響面延伸至包括藝文界的年度大事「上海國際藝術節」為了配合世博閉幕活動(十月卅一日),今年破例提前至九月廿七日舉行。

如何體現城市中美好的不同面相,正是藝術工作者的浩瀚工程。傳統園林中的亭台凝鍊了山水光景,無疑是傳統文化中的一點桃紅、一抹黛綠,崑曲的雅正清逸也是戲曲美學中的蘭幽香韻,若能結合兩者的形式美,呈現出的美妙歷程,自是眾人所追尋的百年好夢。

源起  吹來閑庭院

作為文藝院團改制的第一批試驗者,原上海崑劇團的副團長張軍,自行成立了「張軍崑曲工作室」,朱家角實景園林版崑曲《夢回.牡丹亭》是其團隊製作的第二齣作品,作為製作人兼主演直言「再沒有任何場所比園林更能承載崑曲之美」,此版本由各界精英跨界組成,中國音樂領軍人物譚盾、舞蹈家黃豆豆、著名學者于丹等,本劇放棄鏡框式舞台與繁瑣的現代劇場形式,以實景園林回歸明代傳奇湯顯祖的劇作《牡丹亭》,走入當時士大夫家班賞曲的娛悅生活情境,從而了解崑曲在此閑情逸致的氛圍中,鍛造出更為精緻及華美。

該劇的藝術總監和音樂創作者譚盾,對園林版崑曲的詮釋則頗有心得:

「於聽,天籟魂蕭、地籟流水、人籟崑腔,才能演譯這剎那芳草的綺夢﹔於看,夕陽西斜、蠋火搖曳、臉龐閃爍,自然的極至方是美的神粹。」

對於長於青浦的張軍,懷抱鄉土的回饋之情,他說自打初次走入這次的演出地點課植園後,眼前景致就和牡丹亭情節重疊了,官方打造朱家角成為水鄉文化的文創據點,加上譚盾的工作室水月堂設在此,譚盾也激發起創作的靈光……一切都是因緣而成就。

演出  搖漾春如線

在實景中演出區域是開放的,如何打燈、暗場、換景,以及演員上下場等一系列劇場元素的運轉就顯得很關鍵,導演將表演區劃分為六個區塊,設計精巧與劇情十分貼合。面對觀賞最佳地點是正中央的角亭,這裡是閨房與花園亭台等主線所進行的場地,然後又將亭台的表演延伸了兩處,並搭建了木道一是通向展開地府冥判劇情的所在區段,二是石道姑在此執幡招魂,意指陰陽交合處;角亭左側是原有的一道拱橋,安排為道觀、花神、柳夢梅等進杜府的通道,而右側是臨水圍欄權作古琴伴奏地點,藉以烘托靜謐情緒。至於引人遐思的是園中的湖水,也納入表演場域,它又是天然極佳的傳聲器,一艘木船漸漸自遠處的水面搖槳入場,船上吹起清幽簫聲,漫起陣陣波紋駛往拱橋花蔭深處,最好能坐在緊靠水邊的觀眾席,人景合一天地融通,自然混音的傳聲感令人動心神馳的。

製作人原設想還有春夏秋三季,跟著園中光影變化的不同演出版,從杜麗娘遊園到寫真劇情安排在黃昏時刻演出,採以自然光源照明,增進欣賞的實況感,到傷春亡故隨著夢境的發展,漸入夜色後才打燈造景,可惜時序已到入秋,未能見到這樣陰陽明暗虛實的區隔演變。其實不論是夢境的呈現或是不破壞園林的臨場感,整體表演區域的裝置和燈光意圖都採取了極簡手法,包括演員不用麥克風、伴奏僅有一笛二琴(去除武場鑼鼓)、服裝色彩淡素,團飾花紋也只限衣衫局部,連打字幕也費盡心機,偌大園子怎麼出幻燈片?不經意間發現靠拱橋前側停泊一小船,直到開演後方知它的妙用,原來是字幕投影在船帆上,湖水浮沉,文詞亦或隨船搖擺,真是園林才有的小雅趣。

評說  相看儼然

整座園林並未全納入表現區域,僅僅是一小部分,然而卻有巧然天成的設想,難道當時也作家班表演用途?據悉原先中央並沒有這座角亭(劇中的牡丹亭),是因戲所造,在建舊如舊的原則下,與現場建物色澤感上毫無差別,很自然神奇地融合在一處,也是呼應劇本中杜麗娘所說「一生愛好是天然」的心性吧。

雖然演出長度不過七十分鐘,它卻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折子戲精選,可說是迷你版《牡丹亭》,重點精采處一點不漏失,經典中的〈遊園〉、〈驚夢〉、〈拾畫叫畫〉皆保留下重要的曲牌。反之,一般濃縮版略過不演的〈回生〉,特意讓石道姑在湖面木道上執幡,跳了一段黃豆豆新編的招魂水舞,加上〈冥判〉中鬼界角色的安插,也大有不同,進出遠處樹叢的隱約表演,配合上譚盾神秘、靈異的打擊樂伴奏,奇趣感中頗能吻合鬼魅氣氛,這股在虛實之間演繹出的敲擊手法,運用了帶有傳統戲曲鑼鼓點的敘事功能,使得這段戲既突破崑曲的配樂慣例,又具備流暢的現代躍動感。

看罷果然是他(演員)遊園,我(觀者)驚夢,實景園林的異動因素太多了,一場暴雨過後,原本曲折的木道,增加演員行走的困難度,遊園時的雙人舞臨水而演,蒼苔路滑讓人多少有幾分驚惶,還有極簡極淨手法下、燈光暗、蕭聲輕,迷濛中恍見地府捉鬼隊伍,卻難望見生旦的細膩情緒……,或許就是要在園林的自然系統中,戲方能還原到一往情深的感悟,怎能不動容去疼惜遊園的少女,奼紫嫣紅的水中形貌,臨水照見的麗娘幻中是真、真亦作幻,月光如錦、倒影明澈,一場傷春夢境、一場生死情愛,足以讓後人追憶四百年來的快意風流。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第十二屆上海國際藝術節  歷年來最精簡

每年秋季是上海舉辦各類觀光旅遊活動的最適宜時段,特別是早已形之有年的文藝盛會「上海國際藝術節」。往年的傳統多在十月中旬起舉辦一個月,除了為數頗多的舞台演出節目之外,其實它更像是文藝嘉年華會,因為它的範圍涵蓋了論壇、群眾文化、展覽博覽、節中節、演出交易會等部分。

本屆集中推出四十五檔節目,算是歷年來最精簡的一屆,還有受到世博活動及閉幕晚會等的影響,時間區隔不至於讓觀眾分身乏術,更可分散傳媒的焦點,才會有版面關注藝術節。

由上海芭蕾舞團聯合各界藝術家創排的,《馬可.波羅—最後的使命》被定為本屆開幕的重頭戲,在九月廿七日於上海大劇院演出。另由國際知名的指揮大師祖賓.梅塔和以色列愛樂樂團在東方藝術中心奏響藝術節閉幕曲。

舞蹈部分包括有十二檔風格迴異的節目,音樂舞劇《木蘭》、當代版《睡美人》、歌舞詩句《和平頌》、盛名已久的傳統舞蹈《絲路花雨》也將再現新版精品。

音樂方面,除了因應本年度盛事蕭邦誕辰而舉行的獨奏音樂會,還有上海交響樂團、歌劇院合作四幕歌劇《咏.別》的世界首演,結合西方戲劇的藝術形式,表達出中國藝術裡的含蓄、精緻和寫意的特色,頗具知名度的小提琴家俞麗拿和鋼琴家殷承宗將再登場彈奏《梁祝》、《黃河》協奏曲。

輪番在各大劇場上演的戲劇演出,十四檔節目中有德國話劇《狗鎮2:曼德勒莊園》、加拿大多媒體劇《方舟》探討環保議題,還有少見的甘肅隴劇,其餘多以戲曲演出為主,蕭雅的越劇《狀元末了情》、張軍製作主演的實景崑曲《牡丹亭》和台北新劇團的《弄臣》,顯示出民間劇團的創新氣象。

 

PAR名詞解碼室

朱家角

上海朱家角古鎮旅遊區位於青浦區朱家角鎮,距離上海市中心西南約四十九公里,典型的江南水鄉風情是近上海旅遊的勝地,擁有「上海第一大鎮」的稱號;朱家角古鎮旅遊區以老街特色聞名,北大街更是被評選上海市十大休閒街之一。

交通有滬朱高速快線,約莫九十分鐘可達。

這次張軍推出的課植園《夢回.牡丹亭》實景園林演出,是該鎮「聽世紀樂天下」的文化節活動之一。其餘還有:譚盾.水樂堂《天頂上的一滴水》、朱家角水鄉音樂季、中國水彩畫雙年展等,可見鎮政府文化造鎮的企圖心。

 

課植園

園主馬文卿是陜西扶風人氏,漢代名門之後,因屢遭宮廷政變而南遷,至清代一族遷入昆山,清末長房長孫馬文卿遷來朱家角西井亭。課植園是朱家角鎮上最大的莊園式園林建築,俗稱「馬家花園」。園名定為「課植」乃寓課經書學千悟萬植稻麥耕九餘三「課讀之餘,不忘耕植」之意,故園內既建有書城,又闢有稻香村,以呼應園名。

此次園林版《牡丹亭》演出,借園中太湖石畔,另建造一角亭作為場景,同時延伸至湖水,也搭設步道,果然感染「聽得見的園林,看得見的崑曲」的幽懷。

Authors
作者
數位全閱覽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