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Online News官網限定報導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鄒欣寧

發表文章 193 篇
  • 林依潔編創的《祝你一路順風》。
    節目掃描 Performance schedule

    負面題材 舞出新意

    被負面新聞和社會氛圍壓得喘不過氣而備感鬱悶嗎?看看三十舞蹈劇場的年度新作《逃亡》和《祝你一路順風》,編舞老將張秀萍與新秀林依潔,如何將內在鬱結和沉重的死亡議題編為舞蹈,透過強悍與詼諧的肢體語言尋找逃脫路徑或表現死亡的荒謬喜感,精神低氣壓或能在跳舞與觀舞中一一排除! 一整年未創作的張秀萍,面對長期充滿負面喧囂的社會氛圍,感到深沉的「悶」,不斷自問「我能夠做些什麼」的她,最後仍以舞蹈為行動,《逃亡》發生在象徵性的地下室中,一群人從禁閉、商議逃亡計畫,到最後落實行動,肢體語言充滿刻不容緩的力度,作品傳達的意念既有反思,也希望刺激觀者,「逃亡不是負面,而是正面的企圖心;離開是動機也是選擇,有了離開,改變才有可能」。 《祝你一路順風》是三十舞蹈劇場資深舞者林依潔首度獨挑大梁的作品,前身為二○一○年編創的小品《卡麥迪任務》。在輕鬆詼諧的調性要求下,為了創造強烈對比性,林依潔從沉重的死亡議題出發,期間不斷修改調整,最後創作出結合戲劇、舞蹈、雜耍等元素與濃濃黑色喜劇氛圍的《祝你一路順風》。

    文字|鄒欣寧
    第250期 / 2013年10月號
  • 俞秀青以芙烈達.卡蘿的一生為靈感編創《激 戀》。
    節目掃描 Performance schedule 以芙烈達.卡蘿一生為靈感

    俞秀青《激 戀》 探索激烈苦痛的生命本質

    相連的眉毛,堅毅的眼神,身體卻恆常遭受暴力與苦痛,刀箭刺破皮膚,棍棒穿透心臟,脊柱破碎、鋼釘扎裂體表墨西哥女畫家芙烈達.卡蘿,在短暫人生留下的大量自畫像中,盡是這般怵目驚心的形象。卡蘿的傳奇性,不只在作品創造了令人難忘的自我形象,這些自我形象,更是她傳奇人生的反芻轉化:童年染上小兒麻痺,十八歲在車禍中被鐵棒刺穿身體,喪失生育能力;愛上年長她一倍的知名畫家迪亞哥.里維拉,兩人婚姻雖成藝壇佳話,她卻一再承受迪亞哥的外遇,外遇對象包括她的親妹妹卡蘿以繪畫將那股貫串她的苦痛永恆留下,而以苦為美,何嘗不是靈魂的激烈重生? 擅以其他藝術創作為舞蹈題材的編舞家俞秀青,以芙烈達.卡蘿的一生為靈感,和稻草人舞團合作編製《激 戀》,結合肢體動作、戲劇文本及影像設計,在劇場中探索女性創作者的精神壓抑、肉體制約、情感疏離、婚姻屈辱、生育障礙及命運等議題,亦令人深思:激烈的生命本質,如何面對內在與外在桎梏?相隔百年,女性藝術家的命運與心靈有何雷同或質變?

    文字|鄒欣寧
    第250期 / 2013年10月號
  • 莉絲貝.胡維茲的表演充滿野獸性的能量。
    特別企畫 Feature

    揭穿言語暴力 佈道大會下的身體狂亂

    由比利時舞者暨編舞家莉絲貝.胡維茲與音樂家馬汀.凡.考文博格合作的《壞到底》,擷取美國以戲劇性風格著稱的電視佈道家吉米.施華格之演說片段,這樣的話語,在《壞到底》中被解構為受非理性驅動的狂躁能量,胡維茲在演說的背景音中俐落動作,卻終於錯亂失序,充滿能量的演出,也突顯了語言的暴力。

    文字|鄒欣寧
    第249期 / 2013年09月號
  • 《時境》中,五位舞者雖無明顯角色,卻在這些場景中重演相似的情境。
    即將上場 Preview 舞蹈空間與編舞家麥斯卡利二度合作

    《時境》 往復觀照的時間之舞

    舞蹈空間舞團與西班牙編舞家瑪芮娜.麥斯卡利繼《橄欖樹》之後,二度合作《時境》。麥斯卡利與舞者利用身體探索時間,期待找出看待時間的不同方式,消解生命憂慮。舞作呈現出一種往復循環的時間觀照,十數個流動場景猶如生命經驗的切片。

    文字|鄒欣寧、黃思瑋
    第249期 / 2013年09月號
  • 賴翠霜舞作《存在》排練。
    即將上場 Preview 組合語言舞團廿周年

    舞蹈之愛如《月照》 《願》以詩情祝福土地

    組合語言舞團今年邁入第廿年,藝術總監楊桂娟特地邀請王維銘、賴翠霜、顏鳳曦三位編舞家分別以詩入舞,推出製作《願》;楊桂娟自己則推出追索母親身影的舞作《月照》,與七名舞者一起回望童年,以流浪的旅程隱喻成長。

    文字|王婧、鄒欣寧
    第249期 / 2013年09月號
  • 陳仕瑛改編品特劇本的《山地話》。
    即將上場 Preview 「新人新視野」開展新向度

    豪華栽培計畫 戲劇舞蹈新秀亮眼出擊

    跨入第六年的國藝會「新人新視野」計畫,今年以優於以往的資源條件,讓入選的六組戲劇舞蹈人可長時間、無後顧之憂地專注創作。這次入選的六人均已小有名氣,即將展現的成績也備受期待。

    文字|鄒欣寧
    第249期 / 2013年09月號
  • 《我不在這》中不斷流動的場景,就像自記憶擷取的生活片段。
    即將上場 Preview 董怡芬與朋友們《我不在這》

    聲音觸動 記憶與穿越之舞

    編舞家董怡芬將「記憶」這個舉動和記憶的內容,揉合成如散文般的新舞作《我不在這》,與其他三位表演者:王靖惇、高永煜、來自德國的柯德.林科,藉著聲響觸動,彷彿重返了某些過往現場,但卻又感受不同,「我不是我,這裡也不是這裡。」

    文字|鄒欣寧
    第248期 / 2013年08月號
  • 《TAIWAN368新故鄉動員令》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陰霾底下的光亮

    儘管世局愈發艱困,但每一個人手中握有的力量,都可能讓我們成為未來史學家筆下不可小覷、沛然莫能禦的非凡小人物。攝影書《屋頂上》與採訪報導書《TAIWAN368新故鄉動員令》,帶我們看到立足台灣,在各行各業、山邊海隅,持續理想前進的小人物,他們的生命故事,為處於陰霾中的我們,點燃了光

    文字|鄒欣寧
    第248期 / 2013年08月號
  • 李國修
    紀念大師 In Memoriam

    李國修 1955.12.30~2013.7.2

    年表 1955 出生於台北 1971 就讀世界新專廣播電視科 1974 在學校話劇社展開戲劇生涯 1980 演出耕莘實驗劇團(即蘭陵劇坊前身)《新春歌謠音樂會》。   演出蘭陵劇坊《荷珠新配》趙旺一角,表現備受好評。   進入中華電視台,參與《綜藝一百》演出 1983 演出蘭陵劇坊《演員實驗教室》、《冷板凳》。 1984 演出蘭陵劇坊《摘星》,同年與賴聲川、李立群三人成立表演工作坊。 1985 演出表演工作坊《那一夜,我們說相聲》 1986 成立「屏風表演班」 1987 導演屏風表演班創團作《1812與某種演出》實驗,隨後於一年內編導《婚前信行    為》、《三人行不行Ⅰ》、《傳與本記》、《民國76備忘錄》等作。  演出表演工作坊《圓環物語》。 1988 編導《西出陽關》、《沒有我的戲》、《三人行不行Ⅱ-城市之慌》。 <p style="margin-left: 27.0pt;

    文字|鄒欣寧
    第248期 / 2013年08月號
  • 蔡冠伶將演出Kio Restas。
    即將上場 Preview 玫舞擊「2013鈕扣計畫」

    舞蹈為名片 讓旅外舞者回台交朋友

    「鈕扣計畫」迄今已舉辦到第三年,陸續邀請多位旅外舞者返鄉發表創作,以舞蹈向台灣自我介紹,甚至回家交朋友,便成了鈕扣計畫的主旋律。今年應邀演出的四位舞者是袁尚仁、高沛齡、張藍勻與蔡冠伶,將展現「漂流,進行中」的生命風景。

    文字|鄒欣寧
    第247期 / 2013年07月號
  • 洛伊在演出中,將洋裝上衣半褪,將頭隱藏在衣服內,當他以雙手雙腳支地行走時,觀者會陷入一種不確定感。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錄像、劇場、身體、觀看 四方通話

    法國編舞家夏維.雷.洛伊在《潛藏空間》演出前,不要觀眾看到節目單,因為演出時你自己看到的想像到的,就是他演出的目的,「我不決定觀眾要看到什麼。」洛伊如此宣稱,將觀看的主體性完全交給觀眾,同時全然專注於自我身體的探索、呈現。

    文字|鄒欣寧
    第247期 / 2013年07月號
  • 《Re/turn》整排日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蔡柏璋 愈旅行,愈分明

    今年三月,結束一年多的浪遊,蔡柏璋回到台灣。第一次重逢,是在一個希臘劇團來台演出的記者會上,蔡柏璋低調地在台下工作他受邀擔任劇團的翻譯。跟他打招呼時,他面露驚訝,身體稍稍前傾又後退,最後含蓄簡單地交換幾句話。不知為什麼,那樣的姿態令我印象深刻。忍不住猜想,那個瞬間或許蔡柏璋正在用人與人問候的身體間距,重新確認自己已經回到台灣的現實吧。過去一年多的時間,他從美國飛到莫斯科,而後輾轉棲居歐洲各國,想必習慣了西方人較為熱絡的見面問候。 再度見面時,蔡柏璋坦率地說,「我喜歡在國外生活。」從北投到松山的半日小旅行中,他也提到正在籌畫下一次的國外long stay。這並不令人意外,從他的劇場編導作品《Q A》、《Re/turn》中,說著一口台北國語的主角們在柏林、倫敦等地過起異鄉人的漂鳥生活,體驗更自由不羈的人生,不難發現蔡柏璋對旅行的熱愛和投射。 班雅明把說故事的人分為兩種,一種是農夫,因長久定居而對空間承載的歷史掌故如數家珍;另一種人是水手,在漫長的漂移中見識不同地域的奇聞軼事。他們因流浪締造故事,或為了故事製造更多流浪。 想當然爾,蔡柏璋屬於哪一種。

    文字|鄒欣寧
    第247期 / 2013年07月號
  • 《單聲道》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聲音,城市記憶的棲地

    《裝幀時代》、《裝幀台灣》作者李志銘,結合了他研究所所學的建築與城市發展與一向愛好的音樂,打造了《單聲道》這本台灣少見的「音景之書」。透過聲音,作者重新勾勒台灣城市景觀與歷史流變,也讓讀者重新找回對生活曾有的細膩聆聽與交疊於聲音中的記憶。

    文字|鄒欣寧
    第247期 / 2013年07月號
  • 藝號人物 People 編舞家

    楊銘隆 釋放亮眼東風

    以一系列「東風」舞作標誌鮮明特色的編舞家楊銘隆,若深究其身體風格,卻能發現這樣的肢體,來自楊銘隆年輕時所受的美國編舞家崔莎.布朗的釋放技巧訓練。在東方與西方往返交錯的舞蹈經歷,讓楊銘隆對身體有更深刻的體悟:「我更願意回到基本的人體結構、物理運動原理,對這些有清楚的認知,不管什麼動作都能做出來,而不再分什麼東方西方、傳統現代。」

    文字|鄒欣寧
    第246期 / 2013年06月號
  • 在碧娜.鮑許舞作中時常探討性別議題,身體亦然。圖為烏帕塔舞蹈劇場演出《水》。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女」編舞家之必要?

    在這個眾聲喧嘩的時代,性別或許只是無數值得關注的議題之一,但,「人」字前面加上男或女,便能開啟無限的可能性。與生俱來的性別身體是一個自我察覺的切入點,而以身體為工具的舞蹈表演者和創作者,還有可能為性別身體提出怎樣的新創見?

    文字|鄒欣寧
    第246期 / 2013年06月號
  • 蘇鈺婷《平行公寓》。
    節目掃描 Performance schedule 稻草人舞團創作獨白系列

    《The Apartment》 新生代舞者鋪展新舞思

    在台南耕耘現代舞創作有成的稻草人舞團,於去年開始策畫年輕編舞者發表平台「稻草人舞團創作獨白系列」,今年二度舉辦,由曾獲羅曼菲獎助金赴法國創作表演的資深團員左涵潔與新生代舞者蘇鈺婷,以「公寓」(the Apartment)為題,串聯發表《那些曾經一起的生活》、《平行公寓》。 左涵潔的《那些曾經一起的生活》描述一屋四房不同居住者的生活,呈現不同型態的同居關係。人際不同的距離安全距離、沒有距離,或是無聲的壓迫式距離是主要的動作元素,隨距離開展出親近或疏遠的同居關係,交錯四個不同的時空,讓觀眾潛進房間窺看不同的生命故事。蘇鈺婷的〈平行公寓〉則將公寓比擬為記憶存放的空間。房間中的物件象徵記憶的斷片,牆與牆之間,意味著看似斷裂的記憶潛在的關聯。她認為,「銘記不代表永恆存在;遺忘不表示沒有發生」,在不同的房間裡,記得與忘記同步演出,反映人類情感和思維的複雜景觀。 舞團藝術總監羅文瑾說,「年輕創作不是『經驗不足』,而是『無所畏懼』,給年輕人發揮的空間與舞台,他們會做出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出來!」在前輩稻草人的扶持下,新一代的稻草人能否帶來無懼的嶄新作品?值得觀眾期待。(鄒欣寧)

    文字|鄒欣寧
    第246期 / 2013年06月號
  • 《卡拉瓦喬》中,馬拉可夫飾演的卡拉瓦喬,時而與不同的繆思女神翩然共舞,有時互相駕馭、對抗。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卡拉瓦喬》 舞動畫家的情與慾

    ○四年創團的柏林國家芭蕾舞團,舞者來自柏林三大公立芭蕾舞團,由有「世紀舞神」之譽的馬拉可夫擔任藝術總監,他也將舞團打造為歐陸重要且馳名的芭蕾舞團之一。這次首度訪台,將演出義大利編舞家比貢哲提為該團量身訂作的舞劇《卡拉瓦喬》,將卡拉瓦喬如何藉創作反映內在的極端性格,具象為舞台的呈現。

    文字|鄒欣寧
    第245期 / 2013年05月號
  • 平珩
    兩廳院櫥窗 Hot at NTCH 再任藝術總監 開心「回鍋」兩廳院

    平珩 期待分享更多、開創更多

    再度回到兩廳院擔任總監一職,曾協助兩廳院轉型行政法人的平珩看到現在的改變組織更精簡,運作上軌道,她表示「這次回來心情還蠻開心。」而對於兩廳院的角色,她認為兩廳院應該是扮演國家的「表演藝術研發單位」角色,引進藝術價值高的演出為國人開拓視野,並可透過國際共製,讓國內創作走上世界舞台;而在國內新場館陸續完工的此時,更需要兩廳院將廿五年的營運經驗分享出來,協助國內演出環境迅速步上軌道。

    文字|鄒欣寧
    第245期 / 2013年05月號
  • 今年的「洄游舞集—玫瑰」邀請新生代編舞家藉由玫瑰的姿態與意象展現女性多種風情。
    節目掃描 Performance schedule 廖末喜舞蹈劇場「洄游舞集—玫瑰」、「菅芒花開」

    老將新秀接力 呈現南台灣舞蹈風情

    由資深編舞家廖末喜主持的廖末喜舞蹈劇場,向以編舞家個人創作與新銳舞蹈創作者發表平台「洄游舞集」為年度兩大公演,今年分別於五月中旬、六月初輪番上陣,展現南台灣生生不息的創作力。 「洄游舞集」以不同主題展現不同時代背景的女性風貌,除了反映傳統與現代差異的強烈對比,並透過母性包容、孕育、強韌的意象,呼應「洄游舞集」兼具傳承與創新的訴求。今年的「洄游舞集玫瑰」從詩人洛夫、陳怡瑾、林建隆等以玫瑰為題的相關詩作,以及張愛玲小說《紅玫瑰與白玫瑰》取材,邀請四位新生代編舞家蔡馨瑩、林宜頻、張志雯、謝佩珊共同參與創作,藉由玫瑰的姿態與意象展現女性多種風情。 廖末喜也於臺南藝術節推出台南詩人許丙丁的台語歌謠發想創作的《菅芒花開》,展現台南人樸實、強韌的性格;並演出舊作《土匪婆》、《蛾》等同樣由文學作品改編的舞作,持續以舞蹈連結府城文風鼎盛的傳統。(鄒欣寧)

    文字|鄒欣寧
    第245期 / 2013年05月號
  • 寶塚歌劇團首度訪台,第一幕將演出《寶塚日本主義~序破急~》。
    特別企畫 Feature

    星光之始 溫泉鄉崛起的超級夢工廠

    一言以蔽之,寶塚魅力的核心是「夢想」。無論是華麗至極的舞台布景與服飾,姿容美麗、演唱與舞蹈技藝精湛的演員,取材無國界、主題多涉愛情的戲劇內容,舞台上的一切元素如夢似幻,演員與粉絲漫長的升級挑戰也是夢想的實踐,而寶塚音樂學校與劇場的所在,更是夢之國度的體現。

    文字|鄒欣寧
    第244期 / 2013年04月號
上一頁12345678910下一頁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其他

    聚焦長銷劇 PLAYground空總劇場4月開幕首推《小王子》音樂劇

  • 焦點專題 Focus

    田孝慈:「身體會給出千萬種不同的答案」

  • 新銳藝評 Review

    再不換氣就缺氧

    評四把椅子劇團《呼吸》
  • 香港

    防疫鬆綁後,表演藝術界終於展現新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