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慧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戲劇與文學的舞台互動 台灣與故事的社區交流
秋日的香港有不少表演藝術相關活動,讓愛好者忙得不亦樂乎!除了有精采演出,香港話劇團舉辦的「劇場與文學」戲劇研討會,則邀來許多劇場創作者與學者、評論人一同探討文學與劇場的綿密關係;另一方面,今年「台灣月」除了有國光劇團與臺北市立國樂團的演出,多項活動則將重點放在以大稻埕老城區對照香港西營盤,透過了解過去見到城市未來的「新願景」。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迎向網路時代 藝評人依然「專業」嗎?
「國際戲劇評論家協會」兩年一度的年會,於十月十五至廿日在北京舉行,因應平面媒體的萎縮與網路時代的來臨,此次年會的主題即為「一個新世界:網際網路時代的專業評論」,探討網路時代提出對藝評的種種挑戰,藝評人如何兼顧評論專業及與公眾溝通,並拓展評論的影響力。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占中」運動更勝表演 藝文界發表支持聲明
香港「占中」運動沸沸揚揚迄今未歇,場內不時有學者開講,也有藝術家表演舞蹈和音樂、做人人都可以參與的雨傘摺紙、畫雨傘畫等,整個占領區內的行為,構成了一場馬拉松式的表演。而對於香港特區政府與警方的作為與反應,藝文人士也聯合刊登聲明,表示:「唯有在一個平等、自由而開放的社會,文化藝術才有可能長足發展。」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秋冬港澳兩地 多個表演藝術研討會陸續登場
九月開始,港澳兩地有多個研討會陸續登場:「2014澳門劇場研討會」將透過港台藝文團隊資助政策的深度觀察,反思當地資助制度:香港話劇團「劇場與文學」戲劇研討會,探索「劇本的文學性、以及劇場和文學結合的創意」;香港演藝學院卅周年也舉行「亞洲的蛻變:游觀創意與演藝教育」國際研討會;另香港的城市當代舞蹈團與小型舞團「多空間」亦有研討會活動。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補充史料空白 《香港古典音樂年鑑》明年出版
香港的表演藝術活動相當蓬勃,相關資料的整理及保存日漸顯得重要。舞蹈、戲劇、戲曲的年鑑這幾年陸續出版,唯獨音樂年鑑尚未完成,因為如何定義「音樂」這範疇是很讓人煩惱的,這也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去年香港藝術發展局推出了《香港古典音樂年鑑2014及2015》的計畫書,先以「古典」為範疇作記錄,期望整理中樂和西洋音樂會的資料,預計明年出版。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香港原創劇《棋廿三》 題材敏感上海演出被取消
由資深編劇張飛帆創作的《棋廿三》以棋理觀察戰爭形勢,把棋藝手段用於軍事戰略上,在香港演出時頗獲好評。在香港藝術發展局的協助下獲邀至上海演出。然而演出前突然接獲政府緊急通知,取消演出。懷疑是因內容牽涉中日歷史,而兩國關係又剛好緊張所致。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從排練場到小劇場 打開另一扇交流之窗
位於香港話劇團的黑盒劇場,是近年相當活躍的小劇場展演空間。從劇團的排練場轉變為小劇場也歷經不同階段,近年亦發展針對栽培新進編劇、導演和演員的計畫,並引進海外作品,策畫「2014國際黑盒劇場節」,邀請新加坡、台灣、日本、英國,和香港的表演團體做藝術交流。作品探討的議題多元,導演風格與演員演繹亦豐富多變,並有工作坊、講座及公眾論壇,後續發酵值得繼續關注。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劇場人發起「劇場自由行動」 喚起對言論和表達自由的關注
香港傳媒的言論空間日漸收窄,《明報》前總編輯劉進圖被撤換,甚至當街被砍傷,新聞和言論自由響起警號。劇場人發起「劇場自由行動」,以「六刀」為題,利用「接龍」的方式共同創作文本,連結創作人的力量,再透過讀劇及討論會,表達劇場界捍衛新聞及言論自由的積極關注。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中國舞蹈向前看」 三地青年舞蹈人交流互動
第三屆的「中國舞蹈向前看」於二月中舉行,來自香港、珠海、台北、西安、北京、廣州、南京、長沙等地共十一個作品於一個晚上演出,題材風格各異,讓觀眾一嘗中國現代舞年輕舞者的活力。演後交流活動則讓創作人思考創作本質,激發身體狀態不同的可能性。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從歐洲到中港台澳 探索劇場文本新趨勢
由前進進戲劇工作坊主辦的「文本與劇場:廿一世紀發展趨勢」於十二月十一至十六日舉行,內容包括導演工作坊、讀劇沙龍、講座及劇場研討會,邀請了海外多位嘉賓來港,探索、討論文本最新的發展。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紅樓夢—夢紅樓》刪減文革情節 「港芭」疑涉自我審查
在上個月下旬「香港舞蹈節」開幕演出的香港芭蕾舞團《紅樓夢夢紅樓》,因第二場演出的內容與首演不同,牽涉文革情節的片段經大幅度刪減,引發「港芭」是否有內部施壓的懷疑。雖然舞團否認,但原創編舞家王新鵬卻表達反彈,似乎另有弦外之音。
-
焦點專題 Focus
劇場在香港 可以有多政治?
從「九七回歸」之後,香港的表演舞台上少不了切入政治議題的劇場創作:從進念嘲諷的「東宮西宮」系列,到陳炳釗啟始「新文本運動」探索香港社會現實以至全球化的普世議題,到近期也有多位女性編劇/導演推出關注社會政治的創作。作為一個政治性的場域,對香港來說,劇場的使命不只是在藝術上回應本土,更是在政治上堅守一方自由的土壤。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藝術發展局藝術界代表選舉 戰況古怪激烈
因為近期「藝評獎」等風波,香港藝術發展局的藝術發展策略和藍圖也備受質疑,積極參與其中便成為影響政策方案的可能方式。於是今年的藝術發展局大會民選代表的選舉,不少藝術家躍躍欲試,令原本掌有席次的保守建制派備感威脅,戰況古怪激烈!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書店、團隊、出版社合作 首辦戲劇藝術書展
商務印書館剛在六月與香港話劇團合辦,並和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同窗文化合作的「書香戲魅2013戲劇藝術書展」,目的在於推廣戲劇藝術和閱讀文化,讓在香港書市位處邊緣的表演藝術出版品聚焦露臉,也透過講座等活動,讓作者與讀者交流。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香港多個演藝獎項頒發 表揚演藝工作者成績
四、五月間,正是檢視過去一年成績、頒發各式獎項肯定的季節!香港多個演藝獎項都在此時舉行頒獎典禮:「香港舞台劇獎」、「香港舞蹈年獎」、「香港藝術發展獎」、「香港小劇場獎」紛紛出爐!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藝發局首屆藝評獎 金獎文章惹爭議
去年首度舉辦、首獎獎金高達五萬港幣的「藝評獎」,在二月底揭曉,由北京作者賈選凝憑〈從《低俗喜劇》透視港產片的焦慮〉一文獲得金獎,但文中觸及了香港熱門的中港矛盾論述,引爆媒體關注討論,雖然讓人關注了原屬小眾的藝術評論,但讓活動失焦,活動主辦者也被嚴重質疑。
-
香港
動工前最後「大戲棚」 戲曲中心英譯名惹爭議
西九文化區今年再度在年前舉辦「西九大戲棚」活動,以多場精采戲曲、中國舞蹈和當代音樂的節目,吸引觀眾到訪。此活動在未來西九戲曲中心的選址舉行,由於戲曲中心的設計已然出爐,即將動工,所以這次「大戲棚」也是動工前的最後一次。另戲曲中心最近也引發英文譯名爭議,話題從文化面延燒到政治面。
-
香港
面對中國觀眾 香港劇場人獲「深港生活大獎」
中港藝文交流日趨頻繁,香港的表演團體也愈來愈有機會到中國演出,呈現香港多元化的藝術面貌,也漸漸發揮文化滲透力量。最近由「南方報系」旗下《南方都市報》主辦的「2012深港生活大獎」舉行頒獎典禮,香港劇場人詹瑞文與鄧樹榮即分別以喜劇《桃色辦公室》與《打轉教室》獲得「年度藝文人物獎」。
-
香港
「節」與「城」的共生 各地策展人座談交流
在十一月香港「新視野藝術節」進行同時,也舉辦了「節與城:共生的可能與挑戰亞洲交流座談會」,邀請來自亞洲各華文城市的策展人、學者和藝評人,探討「藝術節如何有機地與社會、藝術家和觀眾連繫對話,使文化能植根於城市?」而這次的交流,也有助於往後建立各城的藝術節網絡。
-
藝號人物 People
春去秋來 經典廿載
作為香港一位具代表性的劇作家,杜國威選擇不迴避《春天》的光環而讓《秋天》迎向面對另一個時機、另一批觀眾和另一種劇場發展狀態的挑戰,是他對香港戲劇「感情之所在」,亦見其對香港劇場的承擔。他把《秋天》視為對香港話劇團和觀眾致意之作,這份情意直如劇中小蝶在養子Danny(即死去的鳳萍之子)身上投射對姐妹的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