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國舞蹈向前看」演後交流活動中,創作人思考創作本質,並激發身體狀態不同的可能性。(城市當代舞蹈團 提供)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中國舞蹈向前看」 三地青年舞蹈人交流互動

第三屆的「中國舞蹈向前看」於二月中舉行,來自香港、珠海、台北、西安、北京、廣州、南京、長沙等地共十一個作品於一個晚上演出,題材風格各異,讓觀眾一嘗中國現代舞年輕舞者的活力。演後交流活動則讓創作人思考創作本質,激發身體狀態不同的可能性。

第三屆的「中國舞蹈向前看」於二月中舉行,來自香港、珠海、台北、西安、北京、廣州、南京、長沙等地共十一個作品於一個晚上演出,題材風格各異,讓觀眾一嘗中國現代舞年輕舞者的活力。演後交流活動則讓創作人思考創作本質,激發身體狀態不同的可能性。

第三屆的「中國舞蹈向前看」於二月中舉行,節目由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與城市當代舞蹈團合辦,雖說是於情人節兼元宵節當天首演,但仍吸引到不少表演藝術圈內朋友觀賞,看來大家都對現代舞新一代的編舞和舞者充滿好奇。

十一個作品呈現不同風格

來自香港、珠海、台北、西安、北京、廣州、南京、長沙等地共十一個作品於一個晚上演出,作品由城市當代舞蹈團藝術總監曹誠淵親自挑選,節目的定位相當清晰:由年輕舞者創作,以肢體表演為主的小型舞蹈作品;當中有些曾經公開演出,甚至於海外參加比賽,而卅五位舞者來自不同的訓練體系和成長背景,使各個作品的風格、題材、套路、關注和形式亦各有不同,讓觀眾一嘗中國現代舞年輕舞者的活力。

香港的兩個作品風格迥異:《惡魔城》以街舞元素為基礎,探討人內心的黑暗面,四位舞者於空盪的舞台流離更顯城市的孤寂;而《著色》則有很豐富的舞台元素,如燈光裝置,舞者的人數亦最多,看見編舞在給予自己的挑戰,然而有點失據在形式與主題探索之間。

後來編舞者在交流活動中表示,作品當時是在有學院資源支持下的創作,因此想盡量利用這些條件,希望能嘗試最多的可能性。這些補充一方面讓與會的舞評人更進一步了解這些作品背後創作的過程和意圖,同時對其他年輕編舞和舞者來說,亦可令彼此了解各地現代舞在創作上的空間和支援,如何影響作品的塑成。

思考身體狀態不同的可能性

如北京《身邊》的編舞者,便剖析其作品是在自己的房子內創作出來的,甚至連排練也在這房子內進行,探討的是在狹隘的空間面對自己,作品充滿都市的焦躁不安,正是當下北京年輕一代的反映。至於另外一個北京作品《阿麗婭》也許沒有太強烈的「都市感」,但編舞者對個人存在狀態的好奇亦如出一轍,一位看來最不像舞者的舞者,在攝影機和攝影師的凝視下自如地起舞,空靈的樂音把女子的生命鮮活呈現,是對生命的敬禮。至於台北的《浮花》則處處給觀眾驚喜,編舞者透過服裝和動作設計,顛覆觀眾對芭蕾形式和性別的想像,作品精緻亦有巧思。

大會的演後交流中,特別邀請了台灣藝評人謝東寧,及幾位香港藝評人與舞者對話,觸及了特別的課題。如謝東寧就提出,他看到作品有很多反抗的元素,不論是對形式或是存在的狀態,但整體來說對身體的想像力仍是不足,他鼓勵舞者可以開放更多,思考身體狀態不同的可能性。

香港藝評人小西則提出舞蹈與音樂的關係,引起舞者對是否被音樂牽著走這問題的熱烈討論,有舞者分享在學習時有些固定的框架可有助創作,但同時也可能窒礙了發揮的空間。討論讓創作人思考創作本質,同時亦讓藝評人多了解三地現代舞創作人的狀態,是一次很有意義的互動。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