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Online News官網限定報導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盧健英

發表文章 102 篇
  • 文建會主委陳郁秀多次公開表示,雖因經費有限,但仍支持小劇場的創作。
    現象視察

    「父子騎驢」走唱荒腔

    過去十年來,表演藝術團體逐年學會以藝術行政的專業程序申請補助,然而官方在補助制度的思維卻趕不上表演團體自我成長的速度。文建會轄下的各項補助辦法定位混淆,沒有周詳的審查機制、也沒有公信力高的考核評鑑;撇開藝術價値的見仁見智,忽略數據所呈現的藝術生態,也就經常使得資源的分配掛一漏萬,皆不討好。

    文字|盧健英
    第100期 / 2001年04月號
  • 藉著戲劇的方法,石岡媽媽們走出驚恐,對外界說:「我們會站起來。」
    九二一文化震撼系列報導

    走出聚光燈,走進人群

    一年之後的九二一,裂痕仍大,災區民衆需要的能陪他們走一段的團體,而不是只走一夜的團體,需要的是整合性的資源,而不是單打獨鬥的散兵,需要的是相互支援而不是賑濟與同情,需要的是能夠走下舞台、走下聚光燈的團體。

    文字|盧健英
    第94期 / 2000年10月號
  • 二十四小時藝術運動齊集了表演團體,爭取藝術特區的設置。
    九四回顧

    藝術政治年

    今年的藝術很政治。表演團體從跟不上政治節拍,第一支「骨迷宮」之舞被痛踩一脚,直到年底的「二十四小時台北藝術運動」舞者升空、組成藝術聯盟等事件,看出藝術家在新的政治環境中試圖重新調整自己的角色。

    文字|盧健英
    第26期 / 1994年12月號
  • 被稱爲「日本現代舞之父」的石井漠經常帶著團員巡演大陸及台灣,吸引了不少上等家庭的子女前往日本向他學習。 圖爲石井漠與團員在北京天壇巡演
    縱墨觀史

    舞過半世紀,讓身體述說歷史 回顧台灣舞蹈五十年

    九〇年代的台灣舞蹈界在世界舞台上已佔有一席之地。然而,這條路是踩著什麼樣的舞步走出來的?從四〇年代開始,十年一節奏,我們回溯這裡落下的每一個脚印,與汗跡。

    文字|盧健英
    第33期 / 1995年07月號
  • 尼金斯基的《春之祭》(傑佛瑞芭蕾舞團)
    特別企畫 Feature

    現代芭蕾的誕生 俄國芭蕾舞團(Ballet de Russes)的幾個編舞家

    在藝術的領域上,最爲人所敬仰的,就是那些敢於向形式挑戰的人吧。二十世紀初,受到現代思潮的衝擊,芭蕾舞者步出了公主和王子的城堡,在現代音樂家的樂聲中,開創出一片遼闊的新天地。他們質疑、反省,挽救了舞蹈藝術的衰亡,在舞蹈的荒原上開墾出一片片的春天。

    文字|盧健英
    第12期 / 1993年10月號
  • 優人神鼓繞境爲戲劇節拉開序幕。
    台北

    調戲一夏

    戲劇可不可以「卡拉0K」?好戲可不可以也大家演?六月二日在大安森林公園開幕的第一屆「調戲一夏──大家一起來扮戲」戲劇節,顚倒了傳統戲劇製作觀念,歡迎觀衆從觀衆席走上舞台,你也可以是最佳女(男)主角!

    文字|盧健英
    第32期 / 1995年06月號
  • 雪梨舞團一九九○年的《莎士比亞舞蹈》之一。
    特別企畫 Feature

    肢體!機械!節奏!

    現代舞蹈總是企圖描繪出當代人類的處境;二十世紀末人和機器相互操縱、包圍的景像,在Synergy with Synergy中有了最深刻華麗的詮釋。

    文字|盧健英
    第15期 / 1994年01月號
  • 基金會專職行政人員不斷的硏究開發如何將「音樂」這個產品推廣給更多的觀衆。
    特別企畫 Feature

    打出一片天 擊樂第一品牌「朱宗慶」

    在音樂界,朱宗慶不只是位音樂家,「朱宗慶」還是個品牌。十年來,這個品牌把打擊樂從交響樂團裡向來敬陪末座的綠葉角色打出了一片彩色的天空,逆勢操作成爲最受歡迎的樂器,「朱宗慶打擊樂團」是最受歡迎的樂團,連「朱宗慶打擊樂敎學系統」都成爲坊間獨門的、熱門的幼兒音樂敎學中心。

    文字|盧健英
    第47期 / 1996年10月號
  • 麵包傀儡劇場的導演彼得.舒曼正低頭構思著演出的腳本。
    人物檔案

    彼德.舒曼在台灣 來自佛蒙特州農場的劇場導演

    他的隨身行李包括使用經年的一只硬殼紙提箱,一把小提琴,平凡的布袋包袱,一身農夫的素樸裝扮。

    文字|盧健英
    第18期 / 1994年04月號
  • 《流浪者之歌》中,舞者盤踞蜿蜒的稻河。
    舞蹈

    林氏風格、舞台生命的承續 評雲門舞集一九九四秋季公演

    在林懷民的新作《流浪者之歌》裡,緩慢,是整支舞的質地,但在一個多小時的長度裡,編舞者如何在持續的緩慢裡,除了塑造身體風景之外,更深入地萃取出緩慢所能積澱出的生命質地,而不使緩慢成爲一種沈重的閱讀方式,是編舞者的一大考驗。

    文字|盧健英
    第26期 / 1994年12月號
  • 瑪莎.葛蘭姆的舞作〈悲慟〉
    現代舞講座

    赤腳與不赤腳 現代舞蹈概說

    十九世紀末,伊莎朶娜.鄧肯主張脫掉芭蕾舞鞋,赤脚而舞。她的理論讓許多跳舞的人重新思考什麼是舞蹈,也刺激他們開始各種瘋狂的舞蹈實驗,形成今天現代舞百花爭奇的面貌。

    文字|盧健英
    第16期 / 1994年02月號
  • 台北越界在實驗的精神裡展現了精緻的質感。
    舞蹈

    活力多了一點點、創意少了一點點 對《失樂園》的一番描繪

    越界舞團的《失樂園》表達了前中年浪漫期對現世的不安與反省,也呈現了這個成員背景以中產階級知識份子爲主的團體,對末世的浪漫想像。

    文字|盧健英
    第25期 / 1994年11月號
  • 作品風格詭怪的田啓元,出身師大美術系。
    新秀登場

    愛「搔癢」的前衛編導 田啓元

    因爲對體制的現實,主流階級虛僞本質的敏感,田啓元時而潑辣掀開體制的底袴,時而不傷大雅地搔搔「經典」、「規則」的癢處;而隨著劇場經驗的累積,近年來田啓元的作品逐漸少掉初生之犢的莽動,而多了一分聰敏與世故。

    文字|盧健英
    第20期 / 1994年06月號
  • 沈偉的《床》展現他豐厚的潛力。
    舞蹈

    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自己的世代

    包括李靜君的《女男.男女》、卓庭竹的《偶缺》、布拉瑞揚的《肉身彌撒》、大陸編舞家沈偉的《床》、香港編舞家余仁華的《線索》,每一位編舞家都還不到三十歲;除了排灣族出身的布拉瑞揚以原住民題材發揮之外,他們的舞蹈中沒有太多「中國」的身影、民族的身段,談的是這個世界村裡無分地域性的話題。

    文字|盧健英
    第48期 / 1996年11月號
  • 《醮》是林麗珍的舞?還是林麗珍的宗敎?(圖爲舞劇一開始道士除煞之畫面。)
    舞蹈

    提供許多思考課題的《醮》 林麗珍舞劇觀後感

    《醮》,是林麗珍的舞?還是林麗珍的宗敎?從舞蹈的角度來看,我們要問:林麗珍有沒有從民俗宗敎的體驗中找到新的舞蹈身體?

    文字|盧健英
    第33期 / 1995年07月號
  • 林璟如在她堆滿布料什物的工作室裡。
    台前幕後

    林璟如的針線情

    十幾年來,雲門舞集的節目單上,林璟如的服裝設計始終是使作品生色的環節之一,像《紅樓夢》的羅繡斗蓬、《涅槃》裡鑲金流蘇的方塊大布,《輓歌》裡羅曼菲天旋地轉飛揚起的大圓裙,而當代傳奇劇場的《慾望城國》、《王子復仇記》、太古踏舞團的《生之曼陀羅》,也都是她肆無忌憚的創意將舞台上的角色活化了起來。

    文字|盧健英
    第16期 / 1994年02月號
  • 高雄市實驗國樂團。
    藝壇動態

    藝壇動態

    〔台灣〕 高雄市實驗國樂團赴東歐巡演 高雄市實驗國樂團經白俄羅斯文化部長Mr. Vladimir Rylatkp力邀,並得到中華民國文化推展協會的全力協助及外交部指定前往莫斯科參加「臺灣節」音樂系列的演出(台北市立交響樂團亦在邀請之列)。該團已擬定東歐巡演計劃,將於九月十七日出發,行程包含了白俄羅斯(明斯克)、莫斯科以及東歐的波蘭(華沙)、拉脫維亞(里加)、捷克(布拉格)和奧地利(維也納)等國家,並訂於十月八日返國。 (演出單位) 〔美國〕 「賈寇伯的枕頭」舞蹈節 美國東北岸每年最重要的現代舞蹈節「賈寇伯的枕頭」舞蹈節(The Jocob's Pillow Dance Festival),已於八月份結束演出。 位於麻塞諸塞州的伯克郡(Berk-shires)是美國現代舞先驅泰德.雄(Ted Shawn)於三○年代之後的落脚處。在七○年代以前,這個舞蹈節都是由泰德.雄擔任藝術總監,而節目的主要演出場地也是一個以他爲名的劇院。該舞蹈節以現代舞爲主要發展宗旨,也是許多前衛舞蹈家新作發表的重鎭。 今年參加的舞蹈團包括摩斯.康寧漢舞團、比爾.T.瓊斯、阿尼.禪舞團、馬克.模里斯舞團、保羅.泰勒舞團、德頓當代舞團及高絲.斐根舞團。 除了上述重要舞團在泰德.雄劇院演出之外,伯克郡裡的小劇場也是繽紛熱鬧,包括來自紐約的莎拉.斯凱各、史蒂芬.寇普洛維茲、日裔美籍的Eiko Koma夫婦及來自加拿大、巴黎及西班牙的現代舞者。 「賈寇伯的枕頭」舞蹈節除了演出之外,最重要的意義在於參加作品的發表、給予編舞家經費做年度的創作。  (盧健英) 林肯中心年度「戶外表演」 林肯中心一年一度的「戶外表演」(Out-of-Doors)已於八月二日展開,擔任首演節目的是日前赴英參加「愛丁堡藝術節」的比爾.T.瓊斯舞團。 在長達三個禮拜的節目當中

    文字|盧健英、李立亨、蕭勇、周凡夫、張誌瑋
    第11期 / 1993年09月號
  • Viviana Durante與Bruce Sansom演出馬克米蘭的《瑪儂》
    里程碑

    舞蹈革命家

    由於作品暴烈晦暗,不受英國觀衆歡迎,馬氏在六〇年代及八〇年代兩度遠赴德、美發展,九〇年代才重獲國人重視,沒想到便遽然離世。不管討不討人喜歡,他已爲古典芭蕾開闢出另一條更接近人性更接近眞實、更悸動人心的路。

    文字|盧健英
    第3期 / 1993年01月號
  • 溫哥華卑詩弦樂團
    回想與回響 Echo

    藝壇動態 Bulletin

    [台灣] 《無盡胎藏》再度法國行 作曲家陳揚曾說過:林秀偉的作品有人無法看完就想衝出去,有人則是看完了無法站起來。去年五月「太古踏舞團」的力作《無盡胎藏》登上了法國波蒂耶劇院(thtre de la Poitier)的舞台,演出一結束,巴士底劇院(thtre de la Bas-tille)的藝術總監克莉絲汀即刻邀請林秀偉於今年再度率團訪法。 在《無盡胎藏》中,林秀偉企圖運用水、火、地、風、空五大宇宙本質來幫助舞者找到內在的「力」,進而達到「識」的境界,在過程中遂步反應生命的更迭、綿延。 此次赴法演出,大抵延續原作風貌。主要舞者有林秀偉、蕭賀文等六人,音樂部份由曾獲金馬獎的史擷詠負責。 (楊純靑) 優劇場赴菲巡演 「優劇場」去年十一月巡迴全省演出《漠.水鏡記》後,將文姬歸漢的故事現代化爲一名台灣老婦返鄕探親前的掙扎,以《母親的水鏡記》爲題,在台南試演。今年元月廿六至二月十日,又應亞洲民衆文化協會(ACPC)之邀赴菲,分別在馬尼拉的文化中心(CCP)、市郊一所大學的校園、及Batangas地區一座漁村的廣場演出三場,內容爲《老虎進士》、《巡山頭》,及將古今兩版溶合爲一的《水鏡記》,合爲一整晚的演出。演員有三分之一爲當地演員,唸白以中、菲語(Jagalog)穿揷進行。 在菲律賓文化中心作室內演出時,與一名長期在倫敦工作的日本燈光設計師合作,呈現了神奇的視覺效果。優劇場已邀請他於今年十月來台,爲新版《水鏡記》設計燈光。 (閻鴻亞) 〔香港〕 九三年香港的音樂活動 一九九三年在音樂界是拉赫曼尼諾夫五十周年,古諾、柴可夫斯基一百周年,蒙台威爾第三百五十周年的逝世紀念年,是華格納、威爾第一百八十周年,布拉姆斯、包羅定一百六十周年,葛利格一百五十周年,布列頓八十周年的誕生

    文字|楊純靑、閻鴻亞、周凡夫、蕭勇、張誌偉、盧健英
    第5期 / 1993年03月號
  • 上海交響樂團於二月一日成立董事會。
    藝壇動態

    藝壇動態

    〔大陸〕 廣西舉辦國際民歌節 一項名爲廣西國際民歌節的活動,於三月十五日在廣西揭幕。有新加坡、俄羅斯、越南、寮國等十多個國家參加。但主要演出仍是廣西民族,因此主辦機構除刊印了一册介紹中外優秀民歌的《中外民歌三十首》外,還編印收集百多首廣西民歌的《歌海情潮》和民歌集《民俗禮儀歌》。 (周凡夫) 沈湘在北京舉辦聲樂培訓班 著名聲樂家沈湘最近在北京以個人名義開辦了一個聲樂大師班,旨在培養高層次的聲樂藝術人才。該班的對象是三十五歲以下有發展前途的靑年歌唱家,每期兩個月,沈先生親自授課,已于二月十五日正式開學。 七十二歲的沈湘現任中央音樂學院敎授,在長期的藝術敎育生涯中,曾培養了郭淑珍、李晉瑋、楊比德、孟貴彬、金鐵林、梁寧、迪里拜爾、殷秀梅、鄧桂萍、程志、范競馬、劉躍、關牧村等幾代優秀歌唱家,桃李滿天下。近年他應邀訪問俄國、美國、英國、義大利、芬蘭等國從事講學活動,在國際樂壇也頗有聲望。 沈湘具有自己獨特的聲樂訓練思想,即所謂「頭、身、心三位一體投入法」,他對歌唱的要求是發自心底的感情流露,形成整個身體的共鳴。其系統的理論和特殊的技法,被國內外公認是具權威性的。 (蕭勇) 「上交」成立董事會 中國最老的「上海交響樂團」,多年前已進行體制改革,大刀闊斧做過不少手術,但成效仍不甚理想,樂手仍大量流失;樂團最近到香港訪問,水平更令人失望。今年二月一日,樂團成立董事會,則是一次革命性變化,有可能爲上海交響樂團帶來新的轉機。 董事會的成立,是作爲樂團的領導機構及後援組織,而且明確地表示,是要將「樂團隸屬於政府文化部門」單一的行政模式,逐步過渡到由各方力量(包括吸引海內外團體,個人以投資方式加入董事會)組成的社會化、企業化聯合管理形式,也就是說要將「上交」從一個官辦樂團,轉變爲一個民間團體。政府終於願意放手,樂團才有希望。 根據「上交」董事會章程顯示,董事會職責在於審議及監督樂團的發展方向、年度計劃、財政

    文字|周凡夫、蕭勇、盧健英、張誌瑋、吉訶德
    第6期 / 1993年04月號
上一頁123456下一頁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特別企畫 Feature

    在藝術的產地,8位在地居民街訪(下)

  • 特別企畫 Feature

    穀稻秋聲富里山谷草地音樂節:在綠地中自在歌唱

  • 戲曲

    曾永義遺作《虎符風雲》 寄無價情義於創作

  • 特別企畫 Feature

    用20年光陰培植新竹國樂搖籃

    劉江濱與從小扎根的「新竹青年國樂團」、「竹塹國樂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