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玫
-
2024 K-Musical Roadshow in Taipei將登場 台韓音樂劇交流熱鬧展開
台灣的音樂劇產業近年來快速成長,從原創劇目為主,延伸到改編、共製、展演或實驗性質的音樂劇等,各種模式令人目不暇給。而版權劇的引進隨著市場的擴大,也成為台灣表演藝術界重要的領域之一,愈來愈多製作方和劇團尋求國外合作,特別是與鄰近且發展成熟的韓國進行版權引進或共同開發,近期數場受歡迎的演出,不僅逐步推動國際化發展,也為台灣音樂劇產業注入了新的活力。
-
小澤征爾音樂節精采演出 9月1日大師冥誕於台灣轉播
為感念「日本音樂之父」齋藤秀雄,1984年由國際知名指揮小澤征爾與秋山和慶兩名指揮家發起,號召齋藤秀雄門下的音樂家們,組成齋藤紀念管絃樂團(Saito Kinen Orichestra,SKO)。多年來由於小澤征爾的帶領加上成員的凝聚力,使得樂團獨樹一幟,曾被古典音樂權威雜誌《留聲機》(Grommophone)評選為世界20大頂尖樂團之一,為唯一入選的亞洲樂團。1992年小澤征爾決定將樂團擴大經營,成為音樂節形式,並且以長野縣松本市為根據地,成為日本重要的音樂節之一。2015年在小澤征爾80歲大壽之際,音樂節更名為「小澤征爾松本音樂節」(Seiji Ozawa Matsumoto Festival,OMF)。
-
2024苗北藝術節 大師雕塑、音樂名家交織的藝術饗宴
結合實體展覽、國內3大樂團、海內外知名表演團體等規劃,2024年第5屆苗北藝術節,以「人間有情,苗北有藝」為主題,推出「大師風華」、「經典交響」、「國際首席名家」、「品牌劇作」4大主題、7大場次精采節目,將從今年10月5日起跑,不但吸引在地民眾,也吸引外地遊客來訪,逐步塑造出鮮明的品牌形象。
-
國家青年交響樂團 首度海外巡演
由國家交響樂團(NSO)主導在2023年成軍的「國家青年交響樂團」(NSYO),在成立的首屆演出已獲得好評,今年暑假,NSYO將由NSO音樂總監準.馬寇爾親自率領,在台灣進行巡迴演出後跨出國門,到新加坡及泰國展開演出,分別呈現室內樂與經典管絃樂作品。
-
NSO「樂無界教育計畫」 將音樂新生代推向國際
由台積電文教基金會(TSMC)、國家交響樂團(NSO)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TNUA)三方聯手,以「教育」深耕,並藉由大師「傳承」的理念,在NSO前後任音樂總監準.馬寇爾(Jun Mrkl)與呂紹嘉合作下,藉「作曲家卓越」、「指揮家卓越」兩主軸推動「樂無界教育計畫」,自2020年起實施迄今已達4年。
-
首創兒童古典音樂節 讓藝術從小紮根
由台灣音樂媒體MUZIK舉辦、台灣第一個專為孩童設計的「MUZIKids 2024兒童古典音樂節」將在今年8月暑假期間,於臺灣戲曲中心開辦。集合國內優秀的指揮、演奏家、古典音樂團隊等等高達16場音樂會外,更有講座、互動、露天市集及快閃表演等,讓零歲至國中的孩童與父母們,都能在輕鬆歡快的場域中,打下愛樂的深厚基礎。
-
特別企畫 Feature
林怡君:AI是完成音樂上華麗夢想的「好助手」!
無論世界各地,利用AI來輔助音樂會,早已不是新鮮事。然而放眼亞洲乃至全球,唯一專門由真人演出人工智慧作品及與AI共同協演的,就是「清華AI樂團」了。從2019年成立以來,他們已經多次與國際頂尖音樂人工智慧實驗室合作演出。其中包括與「虛擬樂手」同台表演、在舞台上展現出「自動跟譜」系統、由學生選擇「雅婷」所產生的片段旋律一起作曲發表等等。最特別的,是德國在發表AI貝多芬的第十號交響曲不久後,就將它引進台灣演出。有趣的是,這個樂團完全不是音樂系學生組成,而是來自清華大學資工、電機、外文、中文及科管院學士班的音樂高手。即使是學校樂團也不容小覷,而它的幕後推手,就是長笛家斜槓清華AI樂團總監的林怡君。 「人工智慧的浪潮,從1956年開始,到現在已經是第4波崛起了!」她笑著說,如果以演奏者的身分來說,配鋼琴伴奏以小時計價,花一小段時間就練完了;但若跟工程師一起工作,就必須花很多時間協助訓練和測試不過話說回來,「如果做好了,我要讓AI重複伴奏一百次都可以!」
-
特別企畫 Feature
我聽的歌是AI寫的?從流行音樂到歌劇,人工智慧的音樂產製現場
人工智能在音樂領域已發展多時,應用上也非常廣泛。在聆聽上,AI可以根據用戶的喜好推薦個性化的播放列表,如Spotify與Apple Music等串流平台。在教育上,有使用AI技術來教授樂器演奏例如Yousician的應用程式。心理相關的Moodnotes 和Headspace中包含了使用AI生成的音樂來幫助放鬆與冥想。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AI不但能夠做音樂改編、混音、分析外,Open AI也有各式各樣生成特定風格的音樂以供使用。 現場1:歌手形象再現,滿足視覺需求 音樂的欣賞,整合了個體在聽覺、視覺、動作、認知和感性等運作。因此,除了聽覺之外,視覺也引起相當多的關注。2017年,在歌迷的期待下,利用全息投影(front-projected holographic display)技術再現已故歌手鄧麗君的倩影。與傳統平面影像不同,在音樂會中她能夠呈現立體感,並且與現場歌迷互動。隨後這項技術不但應用到了展覽、演講等,也在科幻電影、舞台表演中呈現。無獨有偶地,今年「台灣國際藝術節TIFA」節目中,日本音樂家坂本龍一也將在逝世一周年後於《鏡:KAGAMI》獨奏會中「登台」。節目由音樂家本人與Tin Drum合作開發,以展覽與混合實境(MR)技術,重現,觀眾將透過穿戴裝置Magic Leap II,近距離感受大師的處見與情感。即使人像是虛擬而成,卻似乎凝結在任何歲月時空中。 2023年數位發展部與文化部合作,由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數位轉型研究院偕同國家兩廳院、拉縴人男生合唱團共同製作《向生命乾杯》5G沉浸版,則是讓指揮預先穿上裝置,在科技的協助下,透過數位轉譯與AI聲紋,即時解析出人聲的節奏、音頻、音量以及指揮的動作,讓觀眾在聲音的體驗外,同時在巨型螢幕上「看」見音樂的各種姿態。
-
劇場ㄟ冷知識
國家兩廳院劇場硬體秘辛
關於表演藝術場館硬體設備的故事,北中南都有。但是作為場館龍頭的國家兩廳院,在傳統宮殿的外型下,內在空間設計卻有不少匠心獨具的巧思。即使落成於30多年前,在當時為往後使用上的考量,卻是既周延又實際。走過富麗堂皇的殿堂,也逛過美輪美奐的駐店,但你可留意過隱藏在這兩棟建築物的秘密?跟著我們的腳步走,一起探訪這些不為人知的角落吧!
-
職人的圖鑑
國家場館工務部機電組:24小時待命,捍衛機電運行的幕後戰將
來到兩廳院看表演,從看見外觀的燈火通明,進到內部搭電梯入場,看完劇場中的千變萬化,直到散場踏上歸途。一路的心情不管是輕鬆愉悅或是感動難忘,都是值得珍藏的美好回憶。但你可知道,有一群人在你下班的時候上班、放鬆的時刻備戰,盯著電腦上的數字維護機電,確保節目完美流暢地進行?
-
特別企畫 Feature 年度現象05
疫後景氣回春?!國際交響樂團來台巡演暴增
喜愛古典交響音樂會的理由因人而異,一般來說,由多種樂器和音樂家組成豐富的聲響,常能讓觀眾感受到強烈的情感與能量;樂音中的優雅姿態、深度,歡愉與悲傷也能夠跟台下產生共鳴。總體而言,交響樂團的複雜性、感染力及文化歷史透過音樂的表現,都是吸引樂迷們沉浸其中的動機。2023年,在鄰近的中國尚未開放的情況下,國際職業大樂團巡演來台的密度大幅提高,如此的現象,究竟帶給台灣民眾什麼樣的影響? 從過完農曆年後的3月起,暌違33年,來自德國巴伐利亞邦的班貝格交響樂團(Bamberg Symphony)來台巡演搶下頭香。指揮雅各.胡薩(Jakub Hrůa)搭配高人氣的台裔小提琴家陳銳,當他宣布拿手曲目、也是榮獲曼紐因國際小提琴大賽首獎時演奏的孟德爾頌《小提琴協奏曲》在這一輪演出後決定暫時「封曲」時,造成一股催票的熱潮。到了6月,來自荷蘭的鹿特丹愛樂管絃樂團也翩然到來。首席指揮哈夫.沙尼(Lahav Shani)不但激起樂迷的好奇心,旅美小提琴家黃俊文與2021年蕭邦鋼琴大賽首獎得主劉曉禹也是亮點之一。6月底7月初,紐約愛樂音樂總監:梵志登(Jaap van Zweden)親自領軍,來台開出膾炙人口的貝多芬《命運》、德弗札克《新世界》、柴科夫斯基《悲愴》等,更有當紅小提琴家希拉蕊.韓(Hilary Hahn),怎不教樂迷心動。
-
特別企畫 Feature 我想挑戰這一曲!讓新世代指揮家怦然心動的夢幻曲目
林沂蓁的願望首選 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
想要指揮的作品很多,歌劇、馬勒、威爾第、華格納等等都是,而且曲目也必須看跟哪一個樂團合作而定。但如果要我選一首交響曲的話,我想選貝多芬第九號。小時候想不透為什麼要在新年的時候演出貝九,但在2010/11的樂季聽見庫特.馬舒(Kurt Masur)在輪椅上被推上台指揮蘇黎世管絃樂團時,儘管他想給樂團的手勢並不清楚,但卻演奏出非常感人的音樂。讓我理解那種在歌詞中所說質樸的「快樂」,才是最高的境界。尤其現在在世界上有那麼多跟和平相反的事件頻繁發生,在這個時刻,我夢想演出這個偉大的作品,傳遞我理想中不被時間磨滅的訊息。
-
拉縴人「向生命乾杯」 5G加AI 讓你「看」到歌聲
在數位發展部、文化部跨部會合作下推動的文化科技5G創新垂直應用場域建構及營運計畫,經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5G指導,推動通訊技術賦能文化團體數位轉型,由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數位轉型研究院偕同國家兩廳院、拉縴人男聲合唱團共製合作的「向生命乾杯」5G沉浸版音樂會,將在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打造之亞洲最大展演型專網場域國家兩廳院國家音樂廳,於12月17日演出,以創新商模推動5G專網韌性營運,達成5G科技結合音樂文化的共製商演。
-
2024國際大師鋼琴藝術節 疫後回歸移師高雄
由鋼琴家嚴俊傑擔任藝術總監的「國際大師鋼琴藝術節」(IMPF)從2017開始,明年年(2024)將舉辦第5屆。由於堅持「實體的交流才有溫度,才符合我們對藝術的追求。」歷經3年蟄伏,2023年底終於宣告藝術節即將回歸!以往都在台北舉辦,今年特別移師高雄,讓藝術節在風景優美的南台灣進行,嚴俊傑表示:「全程都在高雄的中山大學、衛武營,在不同的場地舉辦各種活動。」
-
特別企畫 Feature Q│Q&A
許艷玲X何鴻棋X嚴孝銘:永續與時尚的藝術化
近年來,隨著氣候變遷引發的洪水、乾旱、森林大火等氣候災難威脅世界各地人民的生計與生命安全,社會上頻繁發生的人權、性平、貧富差距、資源不均等議題,讓人們對永續生活的追求更加渴望。大家開始反思人類如何在追求產業經濟成長下,與自然永續共存,如何在追求現代城市發展下,能構築一個多元、平等、包容的社會,讓每個獨特的個體、多元的背景,都能感受到自己的價值,活出自己的樣子。 在全球的永續浪潮下,藝文與時尚產業眾多品牌紛紛加入環境倡議、關注人權發展,轉型成為兼顧環境永續與社會共融的商業模式。2022 年時尚品牌YENLINE 與極光打擊樂團攜手合作的「LA LA BAN 與祖靈的對話」從宜蘭、花東的山林與海洋展開,將大地所孕育出的噶瑪蘭族人文與技藝,透過時尚與擊樂的轉譯,融合而成了一場觸動生命的展演,感動在場觀眾,以及線上同步觀賞演出的花蓮新社噶瑪蘭族人。 由此本刊特邀YENLINE創辦人許艷玲、極光打擊樂團團長何鴻棋、「LA LA BAN 與祖靈的對話」時尚秀導演嚴孝銘從前述演出的合作緣起與心得,分享以香蕉絲為創作主題的時尚永續力、由跨障別人士組成的極光打擊樂團如何發揮表演藝術的社會影響力,表演藝術與時尚產業如何透過跨界合作,不僅成為彼此生命中的一道光,更一起協力發揮最大的社會、環境影響力。
-
台日國慶交流 「翡翠騎士」以樂會友
繼去年國慶時期東京橘高校管樂隊所帶來的「橘色惡魔」旋風,今年10月國慶籌備委員會、文化總會與台北愛樂文教基金會共同邀請有「翡翠騎士」(Emerald Knights)美譽的東京農業大學第二高等學校吹奏部來台。10月9日上午在圓山飯店,由台北愛樂室內合唱團、台北愛樂少年樂團與東京農業大學第二高等學校吹奏樂部進行交流演出。
-
NSO開季音樂會 尤森兄弟檔帶來雙重饗宴
NSO國家交響樂團2023╱24樂季即將揭開序幕,在開季音樂會中,邀請來自荷蘭的鋼琴家兄弟檔盧卡斯.尤森(Lucas Jussen)與亞瑟.尤森(Arthur Jussen)前來。這是繼2019年兩兄弟到訪衛武營之後再度來台,他們這回會先在衛武營演出「春之祭」雙鋼琴音樂會,接著就參與NSO的開季演出「幻夢如海.雙鋼琴之夜」。
-
「知己知彼」系列音樂會 打擊樂新秀閃亮登場
充滿熱情的朱宗慶打擊樂團,歷經30多年來憑的不僅是熱情以及追求卓越的初心,更令人感動的,是展現團隊合作及相互鼓勵的態度。在這樣不算短的歲月中能夠保有新意,靠的是不斷地自我修正及注入新血,讓台灣成為孕育重要擊樂家的重地。近年來,朱團除了幾場重量級音樂會外,也數次挑選年輕又優秀的團員,將它們介紹給大眾。
-
職人的圖鑑
前台督導:以柔克剛的「仙女」,守護每一場觀眾
對觀眾而言,到兩廳院欣賞演出的記憶,可能是表演的內容、演員、舞台,或是水晶燈、綠牆、沙發然而,能讓每場表演順利進行、粉絲們也安全無虞的背後,你可能不知道有大約30位點工(註)、志工在場館的各個據點照顧著大家。而他們網絡的中心,就是我們暱稱為「仙女」的前台督導們。
-
音樂劇《Titanic鐵達尼號》 倫敦卡司原味演出首航台灣
歷史上,人們並不一定有意打造經典傳世或留名,有時打造的不過一個夢想。然而,美好夢想往往在一不留神失了手,成為一個傳奇悲劇。1912年4月10日,號稱「永不可能沉沒」的鐵達尼號,從英國南安普敦啟航,準備航向美國紐約。在各個艙等的人們,不論是懷抱著何種想像,都是以雀躍的心情嚮往彼岸。直到4天後的晚間11點40分,鐵達尼號撞上冰山,一切期待就這樣沉入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