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龔(林韶安 攝)
音樂

一份遲交的作業 是出走也是回歸

阿龔譜出生命「第一章」

前「蘇打綠」主力團員阿龔,大家熟悉的是他在演唱會舞台上拉中提琴的身影,但出身古典音樂科班的他,在蘇打綠休團的3年中,並未停歇音樂創作的腳步,發揮累積多年的編曲功力,在今年推出了原創專輯《第一章 KUNG's vol.1》,將自己的定位從「演奏者」轉為「作曲者」,與其他音樂家共同為作品織造更豐富的色彩。

前「蘇打綠」主力團員阿龔,大家熟悉的是他在演唱會舞台上拉中提琴的身影,但出身古典音樂科班的他,在蘇打綠休團的3年中,並未停歇音樂創作的腳步,發揮累積多年的編曲功力,在今年推出了原創專輯《第一章 KUNG's vol.1》,將自己的定位從「演奏者」轉為「作曲者」,與其他音樂家共同為作品織造更豐富的色彩。

音樂會現場,阿龔(龔鈺祺)時而彈奏鋼琴,時而拉起中提琴。在旋律間,他讀著自己所寫的文字,與前來聆聽的樂迷們分享心情筆記。平常的阿龔總是開朗、溫暖,但面對自己,他也會煩躁、也有火氣,難得哪一天情緒沒有被衝擊,就會記錄在個人頁面,或者用筆書寫下來。現場的音樂伴著口白,點點滴滴,都是他的一頁日常。

2017年1月1日,蘇打綠舉辦了休團前的最後一場演出,在國家音樂廳與國家交響樂團合作。當天,兩廳院藝文廣場搭建大型舞台轉播廳內實況,吸引了兩萬多名粉絲湧入。聯繫兩個樂團的橋梁,就是擁有古典音樂訓練的阿龔。相對於當時的盛況,在休團3年期間,他持續以小型的個人演奏會維持著溫度。今年這場為40歲的生日音樂會取名「手不夠用」,靈感來自動畫《航海王》的角色。美魔女羅賓能夠瞬間長出多隻手,讓他聯想到李斯特有8隻手、拉赫瑪尼諾夫有章魚手的諷刺畫。但向外延伸,「不夠用」卻像廣泛的公式,代入時間、代入腦子,一樣適用。

不當演奏家,卻像演奏家一樣練習

明明一路念音樂、生日跟貝多芬被推定的生辰同一天,如此「殊榮」對阿龔來說卻非好事,因為他從小被老師認為「彈貝多芬不像貝多芬」!他透露:「有人問過我『真的小時候就不想當演奏家了嗎?』我很老實回答:『對!我好像沒有想要成為頂尖演奏家的預感。』」在班上成績不是頂尖,也非車尾,這感覺就像被包圍在一個舒適的平衡中,就像他在蘇打綠團隊裡演奏的中提琴那樣,時而獨奏、時而融合伴奏,卻也不蓋過主唱的風采。

但就算不當古典音樂演奏家,他仍舊保持每天練琴的習慣。擺好節拍器,坐在鋼琴前面將24個大小調音階琶音練過一遍,再加快一格速度重新來過,如此反覆可以耗掉一整天的時間。即使練完團回到家已經10點,也堅持練到11點才休息。別人認為苦悶,但對阿龔來說卻是享受。這段屬於自我的時間,可以不接電話、不回訊息、全然放鬆沉浸在黑白琴鍵的世界上。練久了,他也悟出了一番道理:「演奏家也是每天練琴,如果我跟演奏家做的事情一樣,那麼某種程度上,我不也是演奏家?」

那麼,他最喜愛的音樂家是誰?答案不意外地是蕭斯塔可維奇。一位有厚實古典背景的人物,卻也優遊於爵士、流行、電影配樂等領域。縱使曲風通俗近人,手法也有高明之處。最重要的,是各種風格完美融合這一點,深深吸引著阿龔。聊著蕭氏的鋼琴曲目,又提及論文在老師的指導下寫了科普蘭(Aaron Copland),思索著他同樣多元的創作,阿龔笑著說:「研究了之後,我也成了他的粉絲。老師根本很了解我!」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