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玫
-
音樂新訊
馬友友與凱薩琳.史托特 紀念友誼共奏「生命之歌」
今年,享譽國際的大提琴家馬友友就將近入耳順之年了。六十歲,讓他思考著未來會是如何?還有回顧一路走過的足跡。經過一番醞釀,甫於今年九月發行的專輯《生命之歌》Songs From The Arc Of Life,便是他向所有愛好他的樂迷所宣布的答案。本張專輯可說是馬友友與英國鋼琴家凱瑟琳.史托特(Kathryn Stott)合作屆滿卅年的友誼記錄。兩人從馬友友廿多歲時相識,一路分享音樂的想法,因此在這重要的時刻,他與老搭檔攜手合作,收錄他們經常演出、卻從未正式錄音發行過並較為罕見的曲目在其中。 樂曲包括了西貝流士的《這是一場夢嗎?》、蓋得《嫉妒探戈》、德布西《美麗的夜》及舒伯特《聖母頌》等等。他說:「凱瑟琳和我多年來談論了不少,我們想錄製一張真正喜愛的音樂、傳遞生命背景的片段、童年、少年時期、青年期、中壯年,直到年老;隨著不同人生階段,這些音樂聽起來會有什麼不同?」如今,在專輯之外,樂迷也將有幸得以在十月聆聽兩人在台北、台中、台南三地的二重奏巡迴,聆聽專輯裡的精選樂曲,與他們共度一段時光,一起想像這些樂曲,在他們或自己的生命中,有過什麼樣的啟發?
-
藝次元曼波 HEART to HEART
賽場上南征北討 台灣囝訂下未來之約
相機鏡頭前,兩個大男孩靦腆地笑著。對於站在眾人面前這種事,他們早就習慣,但沒有了音樂相隨,他們就像武士卸下了一身的武器,回到最真實的自己。「手不知道要往哪兒擺?」看著他們尷尬,我們嚷著要播放幾天前大賽實況錄音。只是,這麼做到底會是幫助還是折磨?我們終究沒有試。 不過可以確定的是,在七月初的那幾個晚上,對國內愛樂者來說,是煎熬的!那是少有的國內樂迷集體熬夜、守在電腦前聆聽曾宇謙拉完最後一輪、公布獎項的時刻。當獲知他得到本屆柴科夫斯基音樂大賽最高榮譽時,眾人即使隔天帶著黑眼圈,心裡仍是甜滋滋。而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莊東杰,在短短三年內獲獎不斷,今年上半年更一舉拿下三個大獎。依大賽的允諾,他極有可能會成為台灣第一位與維也納愛樂合作的指揮。 一個才剛獲得大獎飛回來;一個明天就要往外飛。兩人的交錯即使短暫,卻已有了約定。看著他們的笑容,不免喟嘆他們一路征戰的顛簸。從今以後,兩人都即將展開生命的新頁,無論啟航飛到哪裡,他們確信,出發點就是台灣。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歌之版圖》 藝術家們與土地的對話
來自澳洲的黑臂章樂團由澳洲原住民歌手與白人音樂家共同組成,這次訪台帶來的演出《歌之版圖》,創作核心來自於與土地的連結,集結澳洲各族裔歌手,以十一種原住民語言吟唱,將既有和新創的音樂混搭,投影與演出同時進行,時而清唱、時而加入樂器演奏,別具特色。此次演出並邀請台灣金曲獎最佳原住民歌手桑布伊擔任客席,同台激盪與融合。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國家交響樂團
「浪漫」的芬芳 蓄勢待發!
國家交響樂團新樂季的主題是「探訪『浪漫』的源頭」,緣於音樂總監呂紹嘉認為樂團在過往幾年的磨練下來,已有相當的成績,此時更可「再往前一點」,探索「浪漫派」的風華,呂紹嘉認為可以「讓樂團更成熟、更多樣化並且更精緻」。此外,這次更邀到兩位駐團藝術家韓國鋼琴家白建宇與中國作曲家黃若,呂紹嘉期待樂團能透過與兩位藝術家的近身接觸,更了解他們的思索與內涵
-
即將上場 Preview 城市角落音樂會與歌劇《睡美人》
讓樂音飄出殿堂 枕在你身旁
國家音樂廳自六月起休館維修,但兩廳院就不製作音樂節目了嗎?那可不!不但做,而且外出「趴趴走」,讓精采樂音來到你的生活中。七月初是兩廳院歌劇工作坊二○一三年的口碑製作《睡美人》,除了台北,還將在新竹、嘉義、台南劇場演出;另有兩場城市角落音樂會,分別由樂興之時管弦樂團、Punch打擊樂團及Voco Novo爵諾人聲樂團擔綱,將在台北中山區與信義區上場。
-
即將上場 Preview 2015台北國際合唱音樂節
放下武裝 攜手合唱
今年邁入第十五屆的「台北國際合唱音樂節」,邀來美國、德國、印尼、匈牙利、拉脫維亞等國際團隊,並將經典音樂會移師國父紀念館演出。音樂節以錢南章《十二生肖》作為開幕,為了羊年應景,錢南章更在戲劇編排上加入「喜羊羊」一角增添趣味。閉幕則演出卡爾.詹金斯的《武裝之人和平彌撒》,此曲以樂音提示戰爭的悲劇,進而喚醒人們卸除武裝、追求和平。
-
紀念大師 In Memoriam 邱君強與謝宛臻
接下棒子 為馬水龍延續「春秋」之業
那天早上的沉重訊息,就是他們發的。遵照馬水龍的遺願,待一切塵埃落定再對外透露。於是,這期間的悲痛無法對外人道,內心的煎熬著實難忍。
-
藝號人物 People 臺北市立國樂團新任團長
鄭立彬 為人生的每個階段全力以赴
從小提琴到指揮,從西樂到國樂,指揮家鄭立彬的人生中有好些不同階段的角色轉換,面對每次的轉換,他都一貫正面以對、戮力以赴。而最新的一個身分,就是五月一日才接任的「臺北市立國樂團團長」!轉入行政工作對講究感性藝術家通常是一大挑戰,鄭立彬笑說:「指揮的訓練也是要求精準的,我可以很理性、也可以感性。」
-
焦點專題(二) Focus
難敵歲月磨損 一切都為「回歸原有品質」
落成迄今將近卅年,國家音樂廳與演奏廳的原本條件雖好,也無可避免地在歲月與灰塵的侵擾下,出現了各式各樣的大小毛病:舞台地板破裂損壞、管風琴音管積塵嚴重、觀眾席座椅表布破裂泡棉老化、隔音門卡榫鬆脫產生噪音這次的閉館維修,就是要一次解決這些問題,讓這兩間音樂殿堂「回歸原有品質」!
-
焦點專題(二) Focus
以有限的資源 做最大的利用
「休館維修」寫起來只是簡單的四個字,但事前的規劃工程卻是長達數年!必須考量休館的時間對國內表演藝術界的衝擊、有限的經費如何用在最需要的項目上兩廳院藝術總監李惠美指出,維修訂定的方向依序有三:安全性、功能性、競爭性,在此中確定了修繕的內容,但常被提及的音響效果,因為風險太高、茲事體大,這次並未入列。九月時,音樂廳將由NSO的開季音樂會打開大門,屆時歡迎樂迷來「驗收」!
-
音樂新訊
打造動人新曲 詮釋天后絕代風華
廣藝愛樂自成軍以來遵循「創意」、「年輕」、「新視界」三個訴求,在各地舉行多場音樂會、精心設計主題、委託作曲家創作,並且積極參與音樂劇、科技表演藝術等跨領域表演。今年樂團推出的「台灣靚樂計畫Ⅴ」更將以「風華絕代」為題,以四位華語樂壇天后鄧麗君、蘇芮、江蕙、張惠妹作為創作核心,發表四大新創交響協奏曲。 首先,是由近年來創作力豐富的作曲家李哲藝,以鄧麗君的璀璨及丰采為主創作,並邀請中國小提琴家呂思清以琴音詮釋她令人難忘的嗓音。而跨足作曲、指揮、二胡演奏的才子王乙聿,也將創作並親自詮釋江蕙帶給大家那般深刻的土地芬芳。接著,擅長電影配樂製作的作曲家彭彥凱,則以蘇芮的〈酒矸倘賣無〉、〈花若離枝〉編寫創作,交由新生代大提琴家歐陽娜娜詮釋。最後,作曲家王倩停與蘇打綠鍵盤手龔鈺祺(阿龔)攜手,遊走古典與流行音樂之間,讓張惠妹的魅力、活力和爆發力展露台上。四位作曲家、獨奏家的串連,在台上各自展現時代精神,也為一個世代的四位天后致上敬意。
-
音樂新訊
吉博.瓦格與林昭亮 攜手演出蕭斯塔可維奇精采樂章
台灣旅美小提琴家林昭亮,以他卓越的技巧及音樂的感染力著稱。他所灌錄的唱片曾經獲得留聲機唱片獎「最佳協奏曲錄音」、「英國企鵝評鑑三星帶花」獎、美國Stereo Review雜誌年度最佳專輯等肯定。而在二○○○年時,更獲Musical America雜誌評選為年度器樂演奏家。在獨奏生涯之外,他無論在管絃樂、獨奏、室內樂或教學都有相當的成就。長年來,他對於自己出身的台灣極為重視,不但將亞洲巡迴列入他固定的演出行程,近年也回國與國內樂團合作擔任音樂營藝術總監暨客席指揮、駐團等,更是嘉惠無數新血。 此次他受TSO所邀,將與首席指揮吉博.瓦格與合作,演出蕭斯塔可維奇《a小調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這首作曲家題獻給當時小提琴家歐伊斯特拉赫(David Oistrakh)的樂曲有極度的炫技、抒情、淒厲的琴聲,絕非浪得虛名。此外,樂團也將演奏拉赫瑪尼諾夫的合唱交響曲《鐘》,以「出生」、「婚姻」、「恐懼」和「死亡」四個樂章,描述人類從出生到死亡的過程。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東西古樂的碰撞 跨越時空的交會
讓東方與西方的「古樂」在舞台上碰撞,會迸出怎樣的璀璨火花?由采風樂坊與科隆中世紀人聲古樂團合作演出的音樂會「太陽與月亮的美麗邂逅」,不但將各自展演東西古樂,更以當代作品作為媒介和平台來對話,邀請台灣作曲家董昭民及德國作曲家Oxana Omelchuk各創新曲,並邀國寶級歌仔戲演員廖瓊枝參與演出,打造東西人聲的奇妙交會。
-
藝號人物 People
台灣長笛教母樊曼儂 讓世界長笛一家親
每三年一次的「國際長笛藝術節」已從四月底展開,每一屆都讓國內外的長笛名家、年輕好手齊聚一堂,如同國際長笛界的大型聚會,一起交流、學習這一切的幕後推手不是別人,就是有「台灣長笛教母」美譽的國際新象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樊曼儂。桃李滿天下的她,多年來用心為台灣觀眾帶來許多打開視野的藝術演出,在長笛的推廣教育上更是著力甚深,透過「國際長笛藝術節」的舉辦,她讓國際長笛界如同一個大家庭,團結一致,讓更多人了解長笛之美
-
焦點專題 Focus
响仁和鼓藝工坊 用「態度」打造這塊招牌的高度
迄今已有九十年歷史的「响仁和鼓藝工坊」,精緻做工吸引了國內外宗教界與表演藝術界的青睞,訂單來自美國、日本、印度、馬來西亞甚至歐洲各國,其中的靈魂人物就是第二代師傅王錫坤。從小看著父親製鼓但未學習,長大後卻是父親過世、遭到他人輕蔑後才決心投入,王錫坤說:「再難的技巧,三年、四年、五年努力一定學得會。可是『態度的建立』卻是最難的!」正是這「頂真」的態度,打造了「响仁和」的高度。
-
焦點專題 Focus
樂手與樂器的相遇 訴說動人傳承
資深戲劇工作者汪其楣今年再度受朱宗慶打擊樂團之邀,編導年度音樂會,這一次她思索如何將這塊土地的人文特色,透過擊樂來溫暖人心。於是從與樂團關係密切的製樂工藝家入手,讓演奏家在舞台上表演並述說這些隱身幕後的重要人物,他們如何一代代傳承精采手藝,也與樂團成員的傳承相呼應
-
藝號人物 People 指揮家
江靖波 修正,讓人生沒有遺憾
歷經去年一場重大車禍,從鬼門關走了一遭、幸運復原的指揮家江靖波,說到這段過程,他說:「我將這件事情看成是『上天要在我生命當中、在這時間點發生的事』。」他因此體悟到原本的生命並沒有發揮到最大效能,但車禍之後,他很清楚應該要更聚焦在這上面,不管是在自己的專業,或者是人生。
-
即將上場 Preview 利恰卡爾古樂團
聆賞巴赫經典 走入美妙古樂世界
利恰卡爾古樂團是歐洲最重要的早期音樂合奏團之一,此次訪台將演出多首巴赫經典曲目。其中清唱劇《太陽神與潘神》讓人看到巴赫如何用音符來詮釋角色、情境或特定個性,而另一首《聖母頌歌》更是該團得獎之作,一人一聲部的編制更容易清楚地聽到巴赫為每一器樂聲部所譜寫的音樂。
-
焦點專題 Focus
老幹新枝齊聚 誰是你心中的首席指揮?
從話題一開始,熱門人選就紛紛出爐。從老大師到年輕指揮都有人押寶,一時之間,台面上活躍的一線指揮全都成了懷疑的對象。然而,兩方的媒合就像婚姻,在互許未來前,彼此總得先有段曖昧時期;而有了良好的化學反應,往來次數自然頻繁。因此,本刊網羅近期與柏林愛樂合作愉快的指揮,製成一覽表;一方面藉機讓讀者了解十位候選人的背景與最新動態,讓您的預測多一分參考資料。 這次,我們邀請了九位觀察團成員,請他們一人投三票給自己心目中的人選,投票內容也一併在此呈現。
-
焦點專題 Focus
從WHO’s next看WHAT’s next
這次台灣音樂達人們的票選結果出爐,由尼爾森斯和提勒曼以七票之多並列第一,而上次參賽的楊頌斯位居第三,由此看出中堅世代頗受青睞。而其他不是年齡太大,就是已有好位置以待,削減了出線可能。但如果柏林愛樂想要世代更替,讓年輕指揮出線,也有不少年輕黑馬蓄勢待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