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道夫.巴夏,可說是上個世紀最偉大的俄國音樂家之一,曾親炙俄國大師音樂家如穆辛、蕭斯塔可維奇,還曾跟浦羅柯菲夫討論管絃樂,指揮足跡遍及歐美,更與台灣的國家交響樂團結下不解之緣。這部全集,是由巴夏夫人親自整理出來的大師錄音,藉著這厚實的音樂記錄,也讓我們深刻感受到他們夫妻間的摯愛,與音樂同在……
我失去了我的另一半,他是我的靈魂、我的明燈。
他的死去,將這世上最甜蜜的婚姻撕裂成半。
他是我的所有,唯有透過他,我才存在。
——艾蓮娜.巴夏(Elena Barshai)
翻開專輯手冊背面,讀完照片上巴夏(Rudolf Barshai)遺孀留下的這段墓誌銘,可以想像這位指揮大師的辭世,對老奶奶來說是多麼一件錐心刺骨的傷痛。一張張薄薄的CD上面,是一幅幅他的黑白照片——指揮、拉琴、思考,以及和樂手討論……林林總總一一呈現。由上往前翻,裡面的人兒像是乘著時光倒流,從白髮回溯至年輕時的英俊挺拔。自二○一○年爺爺離開後至今出版,這套巴夏奶奶整理出來作為結婚五十周年的紀念品,捧在手上所感覺到的,是一份細緻卻重甸甸的思念。
一代大師錄音 NSO壓軸
魯道夫.巴夏,可說是上個世紀最偉大的俄國音樂家之一。生於一九二四年,就讀莫斯科音樂學院學習小提琴、中提琴之餘,就跟隨俄國指揮教父穆辛學習指揮。「曾隨蕭斯塔可維奇學習作曲,跟浦羅柯菲夫討論管絃樂」這樣的資歷有多少人可以擁有?離開俄國後,他曾任許多樂團音樂總監或首席客座指揮,包括溫哥華交響樂團、法國國家交響樂團及英國柏恩茅斯交響樂團等。指揮事業之外,他還是玻羅定絃樂四重奏及柴科夫斯基絃樂四重奏的創團團員
大部頭的CD有從早期的韋瓦第、巴赫、海頓,到莫札特、貝多芬的作品,其中也不乏俄國、捷克、匈牙利、英國及巴夏自己改編馬勒第十首交響曲的錄音。獨奏家更包含了俄國大提琴家羅斯托波維奇(Mstislav Rostropovich)、歐伊斯特拉赫(David Oistrakh)、吉利爾斯(Emil Grigoryevich Gilels)及蕭斯塔可維奇罕見的演奏。內容收錄了從一九五一年到二○一二年大量少有、並且從未發表過的錄音,當然巴夏本人所拉奏的曲目也囊括在內。樂曲大多由他所帶過的莫斯科室內樂團 (Moscow Chamber Orchestra)及其他如東京都交響樂團、西德廣播交響樂團(WDR),和柏恩茅斯交響樂團擔任演奏,但最特別的,是最後一張收進了曾與國家交響樂團合作的音樂會曲目,作為整套作品的壓軸。
與巴夏在音樂中相會
巴夏長年投入改編樂曲的工作,他的功力讓精於管絃樂法的蕭斯塔可維奇大力讚賞,更認為就算是自己來改,也未必能夠改得比巴夏好。幸運的是,生前他曾多次來台演出並指導NSO團員與菁英首席,除了拿手的蕭斯塔可維奇室內交響曲(改編自第八號絃樂四重奏)外,玻羅定室內交響曲(改編自第二號絃樂四重奏)和柴科夫斯基絃樂交響曲(改編自第一號絃樂四重奏)共三首音樂會曲目,全在這張專輯裡重現。
若說相本是回憶的一種方式,那麼翻看這套專輯,絕對也有同樣的感受。然而比留戀影像更珍貴的,是每張「照片」的封套內,都有著巴夏畢生的心血,值得讓人閉起眼睛聆聽回味。廿張CD疊起來的厚度,是大師用音符建立起的高塔,而這高塔卻像他的日記,寫著與台下觀眾的、演奏家的,還有與奶奶曾經共度的那一段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