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玫
-
音樂
樂說道家哲思 韻轉人生四季
采風樂坊的「東方器樂劇場」系列結合傳統音樂、舞蹈肢體及戲劇的跨界元素,也演繹東方哲思,一路從「儒家」、「佛家」,到即將推出的新製作《無極:一個英雄俠客的春夏秋冬》的「道家」。團長黃正銘表示,「無極」主宰著宇宙自然的一切事物,而「自然落在人的生活裡,就是春、夏、秋、冬。」於是根據廿四節氣創作新曲,鋪陳人生風景。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要讓NSO不只是台北人的NSO!
對外妝點NSO的形象,對內要承擔NSO的營運成敗;對上協助音樂總監,對下率領團員及行政團隊。要衝在最前面,又要在後面推,這位銜接所有重要關鍵的靈魂人物,就是執行長邱瑗。走馬上任的時期,恰巧是NSO的廿週年,而今,樂團四分之一世紀的歡慶時刻,正好是她就任滿五週年。儘管一路走來篳路藍縷,卻也終於走上軌道。面對樂團下一個「躍進」,她充滿著信心!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走過歲月,我們與NSO……
首席 吳庭毓:期待知名度和成熟度向國際的一流交響樂團邁進! 人物簡介 自一九八九年法國歸國後即任NSO首席至今,與樂團有豐富的演出經驗,也獲邀至各項活動演出。音樂會後聽過最犀利的觀眾評論是:我只能說吳庭毓,你行! NSO廿五週年,從最初聯合實驗管絃樂團到現在的國家交響樂團,對一個職業樂團來講,廿五年並不算短。一直抱持著熱忱投入和努力,心裡對樂團總是很多的期許。這麼多年來,歷任音樂總監可以策畫整個樂團的方向,有階段性,對音樂也有不同的想法,但我們仍應有自主性與自己的風格!一直以來,NSO遇到再困難的曲目,排練的時間再緊湊也能保持水準發揮,實力飽滿和經驗豐富的累積,大家有目共睹。不管在國內或國外的巡演,和眾多國際知名指揮家及獨奏獨唱家合作演出也都受到國際樂評及媒體的讚賞與肯定! 也期許行政統籌樂團的人需要良好組織力及統整執行力,否則樂團在很多內外因素和情況下是不容易好好發揮的;此外制度也更須有努力改進的空間,若問題能加為解決調整,除進步外,必定也能獲得更多構想、創意,以及新視野。對於未來,我期待樂團的更多拓展,使知名度和成熟度能向國際的一流交響樂團邁進,除保持其同一水平之外,也擁有屬於自己的獨特性與聲音。 廿五週年,仍是滿滿的期許和熱情。也許用文字是無法足以表達當中自己內心的情感,那麼,就讓音樂來吧。 李宜錦:廿五歲,正是個充滿希望、實現夢想的年紀! 人物簡介 曾創下國家交響樂團創團以來最年輕首席的紀錄。她的反應靈敏、思緒清晰,甜美的外型更是深獲樂迷喜愛。 身為NSO大家庭的一分子,感受大
-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世界軌跡樂團團長
吳馬丁 轉換不斷的人生 照見有意思的風景
來自比利時的音樂家吳馬丁,因為在今年的金曲獎「傳統暨藝術音樂類」中大放異彩而備受矚目。從小到大學的樂器頻頻轉換,生活中也變動不迭,因緣際會來到亞洲、落腳台灣,還在台灣組團創作起以民族音樂為基礎的作品,吳馬丁並不認為這些過程辛苦,反而覺得笑著說自己這麼地「轉來轉去的很有意思。」
-
音樂新訊 台北國際合唱音樂節
精采人聲饗宴 台灣首演《太陽神阿波羅傳奇》
一年一度大型的合唱盛會台北國際合唱音樂節又將轟轟烈烈登場!除了音樂營、指揮營及大師班之外,更邀請了匈牙利Cantemus混聲合唱團、德樂斯登愛樂兒童合唱團、愛丁堡聖瑪莉大教堂合唱團、法國人聲合唱團OMMM及斯洛維尼亞合唱團共襄盛舉。而光是看由台北愛樂合唱團及青年管絃樂團所演出的開、閉幕節目,就能夠感受到濃厚的人聲震撼! 開幕的《太陽神阿波羅傳奇》是台灣首演,歌詞主要是根據尤里皮底斯的希臘神話故事所寫,由管絃樂團、混聲合唱團、女高音及男中音獨唱的演出外,還配上一位敘事者。雖然是部非宗教性的創作,但許多歌詞都參考了聖經,相當受歡迎。而閉幕的《非洲聖哉經》是英國作曲家范曉(David Fanshawe)在尼羅河、地中海等地錄製埃及、蘇丹、烏干達及肯亞的音樂之後,將這些片段與合唱交錯、並置,因此作品兼具非洲音樂那種不假修飾的原味歌聲,也有合唱團劇力萬鈞和多變的節奏。融合古典、搖滾、爵士、流行等多重樂風,三百人的龐大節慶陣容,將為整個合唱音樂節畫下熱鬧非凡的句點。
-
焦點專題 Focus 專訪NSO音樂總監談2010/11新樂季
呂紹嘉:樂團廿五週年,正是創造自己聲音的時刻
二○一一年,蘊含了許多意義,不僅是建國一百年,也是國家交響樂團(NSO)創團廿五週年。而對現任音樂總監呂紹嘉來說,距一九九一年第一次指揮這個樂團,至今也有廿年的時間了。在眾望所歸下接掌此職,也在眾所矚目下走過精采的第一個樂季,接下來的重要時刻,呂紹嘉究竟是如何精心策劃全新的樂季,讓歷任音樂總監齊聚一堂、名家共襄盛舉;排出膾炙人口的古典節目、加上一點新鮮的聲音?藉這個機會,且聽他自己細說分明!
-
音樂 東京佼成管樂團、美國海岸防衛隊樂隊
「管」不住的樂音 響亮尬場!
世界管樂協會(WASBE)年會今年首度在台灣嘉義舉辦,邀來多個樂團參與,其中頗富盛名的東京佼成管樂團與美國海岸防衛隊樂隊,也將特地到台北,同天尬場飆樂音!
-
先修班 The Beginners' Class
關於低音管的天才十問
為什麼低音管又長又直的好像甘蔗啊? 低音管看起來這麼重,小朋友能夠學嗎? 學低音管會不會很難呢? 低音管又稱巴松管,造型特別的它在樂團中分外引人注目。七月份,徐家駒低音管室內樂團將舉辦「百人巴松慶百年」音樂會,上百人拿著長長的低音管站在台上演奏,聲勢想必相當驚人!趁此機會,我們也來請教台灣的「低音管教父」徐家駒老師,請他帶著我們,進入這個有趣樂器的世界!
-
音樂新訊
國台交出手 展演五首潘皇龍的管絃壓箱寶
第七屆「國家文藝獎」得主,作品多次在海內外包括極富盛名的「柏林愛樂廳」演出,作曲家潘皇龍是台灣作曲界一位不可多得的重量級人物。一直以來,潘皇龍的作品就常被以「前衛」來看待,然而在致力推廣現代音樂的同時,他卻結合本土與國際、傳統與創新,用自己的創作走出屬於自己的道路。儘管以現代的作曲技巧譜曲,卻蘊含了豐富的中國哲學思維,因此他的作品聽來不僅具有邏輯性,更在中、西樂器的運用中產生豐富的「音響意境」。 潘皇龍的作品多元,產量也相當多,從管絃樂曲、室內樂、獨奏曲、聲樂曲等,總計約一百五十餘部。在今年慶祝建國百年的節目中,國立台灣交響樂團「聽見台灣的聲音」系列特別從他卅餘年來的管絃作品中,精選五首樂曲演出。其中有早在卅七年前即已譜寫完成的《楓橋夜泊》,也有一九九○年代創作的《大提琴協奏曲》及《禮運大同管絃樂曲III─原典篇》。《五行生剋IIIA》在今年重新修訂,將以新的編制首演,而最特別的是,《輪迴》創作於雖然是卅年前就在德國創作、去年錄製CD,但這次卻是首度搬上舞台。五首作曲家的壓箱寶,將潘皇龍的管絃樂經典,娓娓道來。
-
音樂 以整體原住民精神重新剪裁編織
《逐鹿傳說》 傳達原民敬天愛物之心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委託台東大學製作的原住民歌劇《逐鹿傳說》,以「鹿」的傳說來連結原住民、生態、藝術與台東這片好山好水,是一齣融合詩歌、音樂、舞蹈來彰顯原住民對大自然的崇敬與族人純真、善良本質的製作。
-
焦點專題 Focus 平台之四:文建會儲備音樂人才庫
挖掘培育演奏人才 搭建國際發光之路
由前文建會主委陳郁秀開啟的「儲備音樂人才庫協助藝術人才進軍國際藝壇」計畫,以每屆兩年為培訓時間,設定目標甄選國內優秀音樂家,藉著補助參加國際大師班、音樂營及舞台演出的磨練,協助參與國際性音樂比賽,進而在世界樂壇嶄露頭角。臺灣師範大學學務長、曾任二○○一年人才庫總召集人的林淑真多年觀察下來,指出人才庫的功能應該是國際大賽的前置作業,協助年輕音樂家提早參與觀察,並建構國際人脈。
-
大師.經典 Maestro and Master piece
獻給「巨人」馬勒 演出「無所不包的世界」
紀念馬勒最好的方式就是演出他的交響曲,這個月,就有兩場馬勒交響曲的音樂會:以《第三號交響曲》作為樂季壓軸的NSO,以及以《第一號交響曲》慶祝創團十周年的普羅藝術家樂團,也分別以「龐大」和「巨人」的概念,獻給這個屬於團隊的光榮時刻!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繽紛印度 樂在傳統中的旺盛活力
對台灣人來說,印度是個「又近又遠」的國家,它是對台灣影響深遠的佛教的源頭,但因境內民族眾多也呈現了非常多元特別的文化景觀。相較於其他亞洲國家,在藝術上傳統的部分仍是最大主流,對表演的欣賞,則是聽到喜歡的音樂常會載歌載舞、搖頭晃腦,喜歡的段落會隨時鼓掌,但不喜歡時,則毫不留情地直接走人。
-
幕後群像 國光劇團京胡琴師與音樂指導
李超 為老京劇打造新靈魂
若說角兒是京劇的核心,可沒了音樂,角兒也就沒有了靈魂。而這個靈魂的打造者,就是編腔了。近幾年來,國光劇團的多齣新編劇如《金鎖記》、《三個人兒兩盞燈》、《狐仙故事》等,除了劇本精采,與劇情相依搭襯的新編唱腔也令人印象深刻,而這些創新京劇音樂的背後推手,就是該團的音樂指導李超。
-
音樂新訊
現代音協首演作品聯展 十一位作曲家上陣
中華民國「現代音樂協會」創立於一九八九年,廿多年來一直以促進國際音樂文化交流為宗旨。協會並以「國際現代音樂協會台灣總會」(ISCM-Taiwan Section)之名加入「國際現代音樂協會」成為會員國。後者這個國際最大、歷史最有久的音樂組織創立得更早,是一九二二年由魏本、亨德密特、巴爾托克、高大宜、奧乃格、米堯等作曲家,在奧地利薩爾茲堡所成立為倡導當代音樂演出之國際性組織。 現代音樂協會成立以來,已舉辦過為數眾多之專業活動,包含了系列演講、座談會、學術會議、音樂會、參與國際性展演活動與邀訪國際音樂人士來台等,並多次承辦作曲比賽。目前已出版十餘張會員個人作品CD專輯。而此次的「2011現代音協首演作品聯展」是成立至今首次大舉辦會員作曲家委託創作及世界或台灣首演作品之發表活動。兩場音樂會將發表十一位從七十歲至二十五歲資深、中壯及年輕世代之會員作品,包括沈錦堂、謝隆廣、林進祐、連憲升、潘家琳、李政蔚,及甫自國外學成歸國的林京美、謝蕙馨,與尚在國內就學的李軒慧、陳一涵、林盈婷等獨奏或室內樂重奏樂曲。由協會所附屬的「現代音協室內樂團」假十方樂集音樂劇場演出。
-
音樂
「情定北市國」 宣告年底看好戲
在「情定北市國」這場音樂會中,除了有年底讓團員上台演戲的「國樂情人夢」系列預告篇外,還有京劇名伶魏海敏、大提琴名家安西.卡圖恩、二胡演奏家宋飛的精采演出,曲目支支都談情。
-
焦點專題 Focus 國內團隊
台灣三團精采上陣 國際好手齊聚一堂
每三年舉辦一次的「台北打擊樂節」今年邁入第七屆,並更名為「台灣國際打擊樂節」於全國擴大舉辦,邀請國內打擊樂團共襄盛舉。開幕音樂會仍由朱宗慶打擊樂團上場,將演出多首國際名家曲目。兩個應邀演出的國內團隊是「十方樂集」及「1002打擊樂團」,也將分別與國際樂壇的打擊樂家合作,展現台灣打擊樂的豐富實力。
-
焦點專題 Focus 亞洲團隊
日韓展現文化特色 以色列型男默契出擊
這次參與TIPC的亞洲團隊,有來自韓國的首爾打擊樂團、日本的岡田知之打擊樂團,以及以色列的皮卡度擊樂二重奏(PercaDu)。三組團體都是該國知名度最高、最具權威性的打擊樂團,也都曾受邀參加TIPC演出。
-
焦點專題 Focus 歐洲團隊
法國老牌創意不斷 荷蘭名團多元前衛
世界最老牌的史特拉斯堡打擊樂團將再度光臨,這回他們更要大玩材質,在舞台上展現精湛技巧與創新思維;荷蘭的阿姆斯特丹打擊樂團則以多元文化為特色,融會歐、非、亞、美,既有民族色彩,又有現代淬煉出的前衛風格。
-
焦點專題 Focus 美洲與大洋洲團隊
自然的最好! 野性熱情的擊樂饗宴
阿札鼓諾非洲鼓樂舞團融合了非洲迦納的音樂與拉丁美洲、加勒比海、墨西哥等地的鼓樂,結合了舞蹈、詠唱及各種視覺藝術,將舞台妝點成一個原始又具民族色彩的表演。自然元素打擊樂團是以打擊樂為主加上劇場演出的團隊,強調的是「動的打擊樂」,配上紐西蘭原住民毛利人的舞蹈節奏,在強烈的視覺效果與聽覺刺激下,將帶給台下一場動感十足的擊樂舞台「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