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國家大劇院音樂廳內部有2019個座位,樂池在觀眾席中,中間為正在排練的臺灣國家國樂團。(李秋玫 攝)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亮出國樂「台灣印象」 交流中展現自我特色

看臺灣國家國樂團於北京國家大劇院演出

臺灣國家國樂團(NCO)今年十月中旬至中國巡演,參與「中國民族音樂巡禮百場系列音樂會」,首度於北京國家大劇院音樂廳演出。音樂會以「印象台灣」為主題,在指揮蘇文慶的帶領下,一首首的樂曲以各種不同的姿態打動了觀眾的心。

臺灣國家國樂團(NCO)今年十月中旬至中國巡演,參與「中國民族音樂巡禮百場系列音樂會」,首度於北京國家大劇院音樂廳演出。音樂會以「印象台灣」為主題,在指揮蘇文慶的帶領下,一首首的樂曲以各種不同的姿態打動了觀眾的心。

一九九○年代以前,台灣國樂的發展一直以保存傳統為主。相較於中國大陸,想要掌握各地樂種風格不容易、加上國樂作曲家及作品缺乏,導致發展趨於保守。因此在開放大陸觀光之後,大批國樂演奏家不惜遠赴對岸取經。但大陸熱潮的結果,不僅導致台灣國樂幾乎成為中國所謂「民樂」的旁支,也逐漸失去了自我本質和自信。然而在多年的努力下,可喜的是台灣國樂靠著許多傑出的創意逐漸恢復了元氣。而今年十月中旬,臺灣國家國樂團(NCO)至中國的巡演就是一個例子。首度於北京國家大劇院音樂廳的售票演出所受到的熱烈歡迎和喝采,不只是成功地在當地打響了「台灣」的品牌,更是走出自我特點的最佳見證!

臺灣國家國樂團此行所參與的是「中國民族音樂巡禮百場系列音樂會」的演出。這項計畫源於國家大劇院的落成,節目規劃除了西洋音樂、歌劇等表演之外,預計分三年的時間演出一百場傳統音樂會。內容以大型樂團編制為主,聚集兩岸知名國樂團至劇院演出,而臺灣國家國樂團的獲邀代表了對樂團的肯定,具有相當的指標性意義。

「印象台灣」為主題  打動觀眾的心

一行八十餘人的大編制樂團,算是團方近年來至中國最具規模的巡迴公演。除了北京國家大劇院外,也在山東劇院、青島人民大會堂各安排了一場演出。首場的音樂會以「印象台灣」為主題,在指揮蘇文慶的帶領下,一首首的樂曲以各種不同的姿態打動了觀眾的心。

兩首協奏曲是音樂會的亮點,上半場由擊樂演奏家王建華以《龍騰虎躍》打頭陣。目前任教中央音樂學院的王建華不但出版CD及DVD專輯、創作擊樂作品,更編寫了許多教材造福擊樂優秀人才,熟悉國樂的樂迷們對他應該不陌生。在音樂會中,他率領著樂團打擊樂家們組成鼓群,在開場的嗩吶聲後擊出鏗鏘有力的聲響,讓觀眾一開始便被浩大的聲勢所吸引,特別是獨奏家快速準確的技巧及音色變化的細膩和豐富令人印象深刻。下半場的《天地星空》是首柳琴協奏曲,由受聘於中央音樂學院、中國音樂學院、中國戲曲學院等地的演奏家張鑫華所擔任,樂曲由三個段落組成,有仿效蒙古長調技巧、星星閃爍的舞蹈,最後在優美抒情的旋律下還能聽到柳琴模擬流星的聲音,是首非常動人的樂曲。

樂曲精選台灣風  《台灣四季》安可不斷

如何讓國家大劇院的觀眾「聽」到台灣呢?一個是家喻戶曉的台灣民謠,另外一個就是那永遠的甜姐兒——鄧麗君。作曲家劉文金所創作的《春風幻想曲》,就是根據台灣民謠《望春風》主題所創作的一首樂曲,在樂曲進行中處處可以聽見熟悉的旋律而有各式各樣的轉換和想像。而中場休息後第一首《藍色的思念》是作者關迺忠將鄧麗君的代表作串連,以「憂鬱」(Blue)作為編曲的基調取得了共鳴,博得了相當多的掌聲。

《風獅爺傳奇》顧名思義就是對於金門風情的描繪。樂曲從呼嘯的風沙開始傳遞情感,接著描寫駐守家園的風獅爺對抗大自然,最後風獅爺的形象轉化成遊子對故鄉的思念及嚮往,整曲旋律性強,相當有畫面感。而最後一首《台灣四季》為整場音樂會掀起高潮。這首由臺灣國家國樂團委託關迺忠的創作,以台灣在地音樂為素材分成四季,共創作共十二個樂章。不但有各族群的民歌素材,曲中還用耳熟的韋瓦第《四季》和貝多芬的《月光》作為伴奏。這套讓樂團獲得第今年金曲獎「最佳民族音樂專輯」的作品一演完,觀眾立刻起立鼓掌叫好,安可叫好聲不斷,受喜愛的程度可見一斑。

根據風土民情安排曲目  打造創意

「第一次發現大陸觀眾這麼配合!」這是一位台灣愛樂者的驚呼,顯示出這場演出多麼吸引群眾。的確,光是來自「台灣」的樂團,就讓許多觀眾好奇前來,而其中當然也有不少重量級的專業人士,如安徽歌舞劇院院長宇洪杰、中央廣播民族樂團團長艾立群及中央歌劇院院長劉錫津;此外,作曲家劉文金也親臨現場聆聽自己的作品,連故宮院長鄭欣淼都到場鼓勵。

能在彼岸演奏國樂受到肯定,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策略運用得宜。為了三場演出,樂團事先依據三個城市的風土民情安排三套曲目、邀請當地演奏家、指揮合作,更進一步地做到了文化交流的目的。「節目要精采,不一定要靠龐大的資源打造,而是要有特色、有創意。」就像團長王蘭生所說:「傳統國樂的發展,隨著時代的進步可以有不一樣表演的型態。」走過那麼多年,國樂已經踏出了自己的路,即使一樣演奏著傳統的樂器,臺灣國家國樂團也已經有了自己引以為傲的詮釋角度。

廣告圖片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