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玫
-
特別企畫 Feature 焦點十:跨界
怎麼跨都可以 就是讓你大開眼界!
不管是跨東西,跨樂種,還是跨表演領域,新樂季中的節目就是讓你看到樂團跨界的無界限。做的最頻繁、最勇於挑戰的北市國,除了推出新鮮組合,還要讓上一季才跳過舞的演奏家這回要上台演戲。而NSO也不遑多讓,演奏家還得上場當奧林匹克運動員呢!
-
即將上場 Preview 歡度二十歲生日
台灣絃樂團 邀大師皮凱森以樂同慶
為了慶祝台灣絃樂團二十歲,不僅團長鄭斯鈞將親自上台,曾任台灣絃樂團的首席及團員的小提琴家東吳大學音樂系主任彭廣林、台南藝術大學小提琴教授林暉鈞、小提琴家何信宜、客席指揮家林天吉等紛紛受邀回娘家、輪番上陣演出。而重頭戲就在下半場皮凱森的獨挑大樑,將演出十九世紀法國小提琴的經典曲目。
-
藝妙人物事
許哲誠 忘掉黑暗 用音樂熱情地擁抱生命
雖然天生看不見,視障鋼琴家許哲誠卻以音樂天賦開了生命的美好大門,他不但彈得一手好琴,還跟恩師范德騰一起上台演出,彈唱俱佳地在《彈琴說愛》中「說相聲」。對生命充滿熱情的他,如果可以選擇,還是寧願選擇「看不見」,因為他樂於擁抱這個世界,樂於相信人性的善良。
-
藝@CD
時間的心情故事
「音樂是時間的藝術」,音樂也適合書寫時間的心情故事。《寧靜之丘》與《流轉時光》這兩張專輯,以「時間」作為概念出發,讓人聆聽時特別能感受到時間的流轉與風景的變化,也鋪陳了創作者的回憶與感懷。
-
藝聞觀點 News Review 補助對岸藝術家六萬三 國內藝術家「不幸福」?!
許博允:補助不宜全靠文建會,整體經費不足才會「不幸福」
去年底,陸委會旗下中華發展基金首次開辦「補助辦理大陸青年藝術家作家來台駐點計畫」,提供給台灣學術機構與藝文單位,邀請四十五歲以下的大陸藝術家(作家)三至五人組團來台交流,在台停留二至四個月。在這計畫中,「每人每月以補助新台幣六萬三為上限」引發藝術界反彈。而在七月七日的座談會中,雖然有陸委會官員出面澄清,補助是給台灣在地的邀訪單位,但現場出席藝術家仍火藥味十足,主要還是藝術家除了覺得這樣的補助計畫「不對等」,也覺得陸委會搶了文建會的工作,認為國家整體藝術補助方案應是文建會的責任,因為藝術家對陸委會的反彈,「原因是政府對民間藝文團體補助,沒有讓藝術家覺得『幸福』,就是文建會做得不好。」 其實文化藝術的補助與活動計畫經費,目前的確分散在各個部會中,像外交部、新聞局、教育部、客委會、原民會等皆有類似項目,但都以各種不同計畫方式與規則進行,也造成資源無法集中統籌分配,藝術家必須自行搞懂各部會之「遊戲規則」以取得創作經費,耗費心力甚鉅。整體藝術環境的艱困,就是藝術家「不幸福」的原因。我們的政府,要怎樣讓藝術家「幸福」呢?
-
焦點專題 Focus
傳統清音 踏出勾欄的美麗探險
南管音樂家王心心,雖然一身傳統氣息,但在創作的路途上,卻是開放不拘的。從與現代舞合作的《昭君出塞》、《琵琶行》,到近期將上演的兩檔演出:與歌劇導演漢柏斯合作的《羽》及與指揮家簡文彬、導演魏瑛娟合作的《時空情人音樂會》,跨界的實驗讓王心心一次次嘗試超乎以往的南管演出形式。而她最在意的,仍是在這些跨界的實驗中,找到讓鍾愛的南管音樂,與時代俱進的路途。
-
特別企畫 Feature
清新可人女孩風 甜得讓你上癮
爵士樂女伶中除了有渾厚與狂野的歌嗓,也有「甜」入人心的柔情美聲。前輩的典範就是去年以八十高齡逝世的布洛森.迪兒莉,迷人的後輩則有去年前後訪台的史黛西.肯特與珍.夢海。雖說都是「甜姐兒」,卻也有濃甜與清甜之分,各擅勝場,就是讓你聽到上癮。讓我們聽聽聲音也走甜美風的歌手史茵茵怎麼說。
-
特別企畫 Feature
夏日瘋爵士 濃濃古巴味
今年的「兩廳院夏日爵士派對」一樣邀來多位大師級人物演出,包括薩克斯風手帕奎多.德里維拉、鋼琴手邱裘.瓦爾德斯,還有新生代傑出的薩克斯風手約書亞.瑞德曼與壓軸的爵士女伶、鋼琴手艾蓮.艾莉亞。前兩位大師都出身古巴,都將古巴音樂與爵士風格巧妙融合,展現獨特的音樂風情,也讓這次的派對顯得「很古巴」!
-
即將上場 Preview
柯綠娃、馮國棟展美聲 小山莉絵吟詠低音管
分別於九月與十月到訪的三位「廿一世紀之星」,將讓觀眾看到不凡的「歌藝」。美麗的女高音柯綠娃與俊帥的男中音馮國棟,師出同門的兩人將聯袂演出精采的歌劇選粹與二重唱。出身音樂世家的低音管演奏家小山莉絵,則將以低音管帶來精采的「歌唱」,展現這個樂器多變的溫暖美聲。
-
藝次元曼波 HEART to HEART
同窗慈父的藝術與愛
一位是台灣知名度最高的作曲家,一位是台灣半導體業的開路先鋒。馬水龍與邱再興,這兩位孩提時代的同窗好友,在各自領域中開疆闢土,也在藝術的道路上相遇。一位出資、一位出力,兩位泰斗,誓言要將這個社會,注入一份美的氣息。 學音樂的馬水龍兩個兒子都念理工,而讀理工的邱再興一雙兒女卻走上藝術之路。兩位父親,都在人生的路途上給過對方的兒子鼓勵與建議。時逢父親節,以及兩人共創的「春秋樂集」重新啟動之際,本刊特邀兩人對談,聊聊他們對親情、成長、以及兩位泰斗為台灣共織的理想。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職業生涯太競爭? 女高音也瘋狂!
兩廳院培育未來聲樂好手的搖籃──歌劇工作坊,將在七月下旬呈現兩齣少見的精采歌劇:《太多女高音》與《音樂至上》。兩齣一今一古的歌劇,異曲同工地拿歌劇職業的酸甜苦辣當主題,諧趣熱鬧地演出女高音與其他歌劇工作者的生涯特色。想知道優美Diva台下的辛酸?來看戲就明白。
-
即將上場 Preview 美麗意外造就的絕妙組合
柏林愛樂十二把大提琴 訪台挑戰戶外演出
睽違四年再度訪台的「柏林愛樂十二把大提琴」,這次將從巴赫的《賦格的藝術》揭開序幕,並且演奏探戈大師皮亞佐拉來自宗教靈感的《天使之歌》,下半場更帶來法國香頌及電影《南非大逃亡》的配樂。台北之外,還特地在高雄衛武營首度展開戶外演出。
-
即將上場 Preview 來自韓國的燦亮小提琴家
申賢守 就是為了小提琴而存在
作為第一位獲得法國隆.提博國際音樂大賽小提琴首獎的韓國音樂家,申賢守可說是最讓韓國人驕傲的「韓國之光」,因為她是完全沒有喝洋墨水、道道地地在韓國本土栽培出來的音樂家。她是如此地熱愛小提琴與音樂,甚至這樣說過:「我的生命跟小提琴是分不開的,我是為了小提琴而存在。」
-
即將上場 Preview 代表台灣的長笛王子
胡志瑋 精選曲目要你耳目一新
身為「二十一世紀之星」系列演出中的唯一「台灣代表」,帥氣的「長笛王子」胡志瑋將以精選曲目展現他的「魔笛」實力。除了將為武滿徹的《聲音》又吹又唱又吼,還以浦羅柯菲夫的晚年管樂曲《D大調奏鳴曲》自我挑戰,其他更有多首胡志瑋最喜歡的樂曲,來與台灣「鄉親」共享!
-
特別企畫 Feature
關於現代音樂的天才十問
典音樂和現代音樂要怎麼分辨呢? 現代音樂為什麼都很「難聽」啊? 演奏現代音樂,就是要用現代的樂器嗎? 比起古典音樂的旋律動人,現代音樂似乎給人更多複雜的感受可能嘈雜、沈悶、刺耳、令人不安,但是這些來自我們同時代作曲家的創作,其實可能更貼近我們的真實感受,不只是美,也有酸甜苦辣。趁此機會,讓我們來更瞭解「現代音樂」的奧妙吧!
-
特別企畫 Feature 專訪法國里昂國立音樂創作中心主任
吉魯東 為創作與群眾搭起橋梁
詹姆斯.吉魯東(James Giroudon)自一九八二年與皮耶-亞蘭.傑夫荷努(Pierre-Alain Jaffrennou)創立法國里昂國立音樂創作中心(GRAME)。擔任中心主任至今三十餘年,持續地以鼓勵創意、促進創作、保障發行、促進科技和音樂研究發展與搭起創作和群眾之間的橋梁為使命。他不僅是作曲家,也是音樂節及音樂裝置藝術等活動的策展人。 吉魯東與所領導的團隊近年來與台灣的接觸頻繁,近期更帶來「形、音、異:法國里昂國立音樂創作中心聲音裝置展」在台北市立美術館展出。本刊藉由此次越洋專訪,讓這位音樂創作中心的主持人與我們分享音樂創作中心概況、北美館展覽的宗旨,與多年來對現代音樂與創作所抱持的觀點。
-
特別企畫 Feature 美國現代音樂家
羅伯.艾須里 呢喃話語織就迷幻樂章
羅伯.艾須里是美國重要的當代作曲家,創作類型廣泛,不僅包括記譜法、電子原音作曲,也是少見大量作品與劇場有密切關係的人物。他不但以將一般的口語運用在音樂創作中,寫出帶有迷幻恍惚氛圍的樂章,更親自上台演出自己的作品。八月份,他的歌劇《塵埃》將被改編為中文演出的《Watching Dust微聲計畫》上演。
-
藝聞觀點 News Review 人為因素造成,教育學生也該說服家長
數學老師上藝能課,藝能教育未來堪慮
根據教育部九年一貫課程與教學中央輔導群,最近針對各縣市進行的調查,發現不少音樂、美術等藝能課及生活領域課程,不只是被借課,甚至就因為被「配課」而消失了。顯然雖然教改多年,但五育失衡的狀況仍然存在,甚至有些學校藝能科老師退休或出缺,學校補的卻是國、英、數等主科教師,藝能科老師完全從學校「消失」。 長期的失衡,一方面造成台灣學生的文化與生活素養不足,另一方面,辛苦栽培出來的藝能科老師,也失去了培育下一代的機會。台灣要作為「文化大國」,要培育的是有文化的國民?還是只會讀書的機器人?
-
即將上場 Preview 在「音樂之父」頭上動土?!
絃樂與爵士聯手 用力「搖擺巴赫」
「NSO 3+1」及「魏廣晧爵士四重奏」再度聯手,這回「好大的膽子」,將目標瞄準「音樂之父」巴赫,將巴赫知名的音樂小品改成爵士樂加上絃樂四重奏,把工整的巴赫變成自由又即興的搖擺巴赫!
-
即將上場 Preview
「生活裡的交響樂」 異想不到的新體驗
十方樂集這幾年來舉辦的「音樂異觀點系列」,目的就是為台灣介紹一些較少聽聞的音樂演出,為這個領域創造新的形式,有點實驗性、有點跳tone的意涵。這次推出的「生活裡的交響樂」,重點放在電子用品與環境噪音的新實驗,作曲家洪崇焜、林桂如、克里斯.柯比力等,把生活中的聲響交織入樂,將給觀眾不同凡響的聲響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