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oice
生活

劇場之外,我的玩意兒
專題

劇場之外,我的玩意兒

電影導演侯孝賢曾說,不要從電影裡學電影,要從生活裡學電影。多年前說的這話,在Youtube視頻短片作為知識和娛樂主流管道的今天,大概愈來愈難被理解。可是,再如何VR直播NETFLIX,視覺終究會疲倦,屆時,一個母親從市場菜攤拾起一把蔬菜嗅聞土香,一位蒐藏者從揚塵書堆裡淘出一串檀香木手珠,醉心氣味的愛香人燃起一把迷幻沉香屑那些稜角立體的生活切片隱藏的事物,終於提醒我們:「讓人在專業走得長遠的,正是建立在這些瑣碎的、生活中的心理準備與身體積累。」(註) 這一切瑣碎和積累,我們叫它「玩意兒」。 註:引自2015年窮劇場與澳門足跡合製《大世界娛樂場II》場刊內鄭尹真訪談答覆。 企畫|鄒欣寧

文字|鄒欣寧
第312期 / 2018年12月號
專題 牯嶺街小劇場館長

姚立群 他們會發現,我是一座時光掩埋場

深坑山上的家,是姚立群的藏寶室,從高中迄今買下的書,黑膠唱片、卡帶、光碟堆砌出的音樂收藏,還有旅遊時帶回的異國樂器、木石刻章與串珠戀物的他,樂於花大把時間購買感興趣的物,所戀也是鎖鏈,戀物項目太雜很難樣樣精通,有需要的時候才能講究,但該把握的時候他絕不錯過,姚立群笑說自家就是垃圾掩埋場,但不知他腦海幻想中被掩埋的是書、被書蓋住的其他物品還是書裡的知識。

文字|陶維均
第312期 / 2018年12月號
專題 劇場演員

王世緯 卸不掉的那個角色 滋養了自己的一切

知道懷孕那天,王世緯不停地哭,深知一切再也回不去了,但「母親」這個角色,她也就此無悔接下,進而體會到生命中最強大的美好,「我真心覺得這是我這輩子做過最成功的事情,我可以為孩子付出一切。」無論講什麼都會繞回女兒,生活中最滋養就是一家三口的日昇日落,自嘲除了演戲不擅其他的王世緯,身為演員就把戲演好,不管是犧牲,還是享受,她甘願昂首挺胸,花一輩子演好它。

文字|陶維均
第312期 / 2018年12月號
專題 窮劇場聯合藝術總監

鄭尹真 香浪裡來 茶碗裡去

唱南管的鄭尹真古典味濃,也毫不違和地有著古典的品味愛好。品香,她賞香也賞煙,香煙裊裊,似有若無,如舞者脊骨左搖右盪,不時從旁竄出枝節繚繞,專注凝視,簡直讓人神遊物外。品茶,她有良師帶路,然壺或茶的入門知識無論積聚多寡,她更以為身體最值得信任,「要相信自己生物的本能,如果在外面茶席喝到身體不適應的茶,就算跟你說這茶幾萬都沒有關係,就是跟你不合。」

文字|鄒欣寧
第312期 / 2018年12月號
藝@書

亡靈,生靈,性靈 大野一雄與舞踏的三位一體

《大野一雄:魂之糧×練習時的言語》譯者序

日本舞踏家大野一雄與土方巽並列為日本舞踏(Butoh)的創始人,對現代和後現代舞蹈有著巨大的影響。由國家兩廳院出版的《大野一雄:魂之糧練習時的言語》一書,集結了兩本著作:第一部《魂之糧》是大野慶人對父親大野一雄及其舞蹈的解說,以多張照片呈現了他的舞蹈和哲學;第二部《練習時的言語》是一九七七至九六年間大野一雄在排練場對學生發表的談話,以格言形式整理而成。本刊特地轉載此書之譯者序,讓讀者藉此認識大野一雄與大野慶人的舞踏藝術淵源與脈絡。

文字|謝明志
第312期 / 2018年12月號
藝@展覽

空總的轉身 「再基地」續延實驗精神

原本的空軍總部,今年八月轉身成「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在這個新的文化場域,藝術家王俊傑策展的「再基地:當實驗成為態度」以宣示的姿態,讓參展者將自身創作連結空總的歷史脈絡,提問藝術及思想作為建構當代文明與身分的本質之外,作品也如穿針引線的角色,引領觀者居間漫遊行走,領略建築的特殊氛圍。

文字|吳垠慧
第312期 / 2018年12月號
專題

一卡貨櫃 播散擊樂夢想

「如今,打擊樂已成為廣受喜愛的熱門樂種,而打擊樂團的行跡更已遍及全球卅三個國家,並登上維也納音樂廳、倫敦巴比肯中心、紐約林肯中心等藝術殿堂的舞台,獲得極高讚譽。」當譽揚典禮新聞稿中發出這段文字時,相信擊樂團隊必定感觸良深。因為在一九八六年朱宗慶打擊樂團成立時,「打擊樂」仍處邊陲,但是經過卅多年的推廣,帶動了國內藝文風氣,更讓台灣成為世界打擊樂重鎮。而朱宗慶本人自二○○九年獲得國際打擊藝術協會(Percussive Arts Society,PAS)頒授「終身教育成就獎」後,又在二○一六年獲選PAS名人堂,此獎不僅是擊樂最高榮譽,也是華人世界首位受獎者。為此,台北市譽揚藝文組織在去年將此榮譽授予朱團,並在今年十月頒授譽揚獎座。記者會上同步亮相樂團為譽揚案打造戶外的移動式音樂互動裝置作品Beats of Hearts!,打開這扇玻璃門,朱團的故事,就從這一卡樂器箱說起

文字|李秋玫
第311期 / 2018年11月號
藝@展覽

馬格利特的鏡相世界

超現實派畫家馬格利特擅長將日常物件拼組出超現實、富含深厚寓意的畫面,而他傳世的生活影像,則提供另一道探究其創作的思考渠道。現正在臺北市立美術館展出的「揭相:馬格利特影像展」,陳列一九一四年至一九六七年間拍攝的一百卅張照片和七段影片,當中的馬格利特,彷如演員似地展現多變的個人形象,但精心設計的構圖,也如其畫作一樣是對生命的詩意探詢。

文字|吳垠慧
第311期 / 2018年11月號
藝@電影

今年金馬國際影展 超級「奇幻」

每年一度的電影盛事即將登場,這回金馬國際觀摩影展的內容很特別,導演專題的兩位導演阿根廷導演加斯帕.諾埃與日本導演塚本晉也,都是風格特異的電影創作者,加上拍片過程曲折萬端,被視為「受到詛咒」的英國奇幻導演泰瑞.吉蘭作品《誰殺了唐吉訶德》,雖不是「金馬奇幻影展」,也夠讓影迷感受奇幻了。

文字|田國平
第311期 / 2018年11月號
藝@CD

新一代「鋼琴一哥」 首度訪台搶先聽

近期備受矚目的俄國鋼琴家特里福諾夫,二○一○年獲蕭邦鋼琴大賽第三名,二○一一年摘下魯賓斯坦鋼琴大賽及柴科夫斯基大賽金牌,從此備受世界樂壇矚目,可說是最新出爐的「鋼琴一哥」!十一月他將隨指揮大師帕帕諾及聖西西里亞管絃樂團首度訪台演出,在「一哥」到訪前,讓我們先聽他的精采錄音專輯,了解一哥如何可以成為一哥!

文字|歐頭
第311期 / 2018年11月號
專題 滋養我的那些玩意兒

滋養我的那些玩意兒

說藝術無用,說藝術玩物喪志,從根本上來說,或許並未說錯。經世濟民的「有用」,藝術未必想做;凌駕眾人、翱翔天際的鴻鵠之志,也不一定吻合藝術創作者內在的真正需索。做藝術,搞創作,到底圖的是什麼?如果不是為了討生活,而是過生活呢? 這次我們不再直面藝術、扣問創作,繞過它們,我們闖進劇場藝術創作者的生活現場,不拘命題,任他們分享生活中一切能夠滋養自己的事物。當然,對某些人來說,創作本身即是滋養,然而離開藝術創作的中心,構成它的邊陲長得如何?邊界在哪?或許我們該說,這次探究的不是創作者也不是工作者,而是一個人,如何被他瑣碎的癖好和興趣,支撐著、澆灌著,讓他有力氣往藝術的深處走去

文字|鄒欣寧
第310期 / 2018年10月號
專題 偶戲編導演

薛美華 不斷不捨不離的拾物哲學

被譽為「偶戲天后」的資深操偶師薛美華,一直以來與偶、與物件的關係緊密,也是她創作的最佳夥伴與靈感來源。平素就喜歡撿拾舊物的她,總能在有過使用痕跡的二手物中找到樂趣,在滿是拾來「寶物」與自己歷史物件的工作室中,不斷不捨不離的她,透過整理它們來整理自己,也透過「物」與訪客互動

文字|鄒欣寧
第310期 / 2018年10月號
專題 滋養我的那些玩意兒 服裝設計師

李育昇 「窮」字逼出來的阿舍

喜歡買花、逛宮廟、手做DIY服裝設計師李育昇的癖好很生活,但也不能說與創作無關。他喜歡神靈世界的系統井然,但宮廟也會成為他的惡夢場景,或者靈感來源。而「動手做」則是窮逼出來的,小時候窮只好自己做玩具,長大後在劇場工作,劇場窮只好想辦法用有限資源材料來發揮創意,但創意不只為工作,夜來餘暇,李育昇還自造手工皮件,純為自用,更是自爽!

文字|鄒欣寧
第310期 / 2018年10月號
專題 滋養我的那些玩意兒 音樂創作者

柯智豪 歡迎光臨 宅的世界

參與許多表演藝術音樂設計的柯智豪,是個不折不扣的標準宅男,熟悉次文化匯聚的台北地下街,對電玩遊戲、女僕和執事咖啡館如數家珍,花大量時間逛網,還賣力追劇然後同時寫曲創作。對各種事物的好奇程度遠超過「獵奇」的柯智豪,會在奇觀帶來的感官衝擊之後繼續追問:然後呢?為什麼?還有哪些可能?

文字|鄒欣寧
第310期 / 2018年10月號
藝@展覽

菜園裡的蟲文藝術家

首次受邀來台舉辦「蟲文展」的朱贏椿,將與蟲子的各種邂逅,出版成書、也打造出獨門的「蟲文藝術」,他自己開田種菜,幾年來吸引眾多昆蟲駐留,牠們在田地裡產卵、孵化、成長,完成生命的輪迴,偶爾受邀客串當「藝術家」,朱贏椿以「開半畝田,種五年菜,邀百種蟲,集千形文,成一本書」說明《蟲子書》系列的創作歷程。

文字|吳垠慧
第310期 / 2018年10月號
藝@CD

與巴赫再度同行 分享跨時空的慰藉

錄製過上百張專輯的大提琴家馬友友,今年推出的全新專輯,卻是他第三度錄製的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對於從四歲起就浸潤其中的巴赫音樂世界,馬友友有著隨年齡、視野而轉變的理解與詮釋。第三度的錄製,已過耳順之年的他選擇了重返初衷,無論是音色或表現似乎是更優遊自在、更豐富卻更是純粹地表達了自我的人生觀。

文字|李秋玫
第310期 / 2018年10月號
藝@書

法律之中 看見精采的音樂人生

不說你不知道,原來「音樂之父」巴赫曾經打架鬧事,歌劇大師華格納曾經被當叛亂放火犯通緝由南韓法律學者趙炳宣主持的廣播節目單元集結的《音樂家被告中!》一書,從四十四篇活生生的案例裡,看到大音樂家如何在官司纏身之餘將世俗折磨轉化為藝術,即使跨越了數百年,我們仍能透過那些「被告」的慘烈經驗,學得到他們對人生的讚頌與嘆息。

文字|李秋玫
第310期 / 2018年10月號
專題

啤酒配前衛《春之祭》 類比咖的腦波交鋒

劇場人黃鼎云 ╳ 搖滾團「拍謝少年」

這回的劇場約會,邀請到近年備受期待的劇場編導黃鼎云,以及白天上班族、晚上搖滾魂,近期以專輯《兄弟沒夢不應該》強勢回歸的搖滾三人組「拍謝少年」,觀賞的節目由黃鼎云點名出招,選的是連圈內人都認定高門檻的《春之祭》! 演出後眾人黃湯下肚,拋開客套、直搗黃龍,竟「飲/引」出驚人言論編舞家薩維耶・勒華(Xavier Le Roy)在拍謝少年心中原來直逼濁水溪公社?劇場在黃鼎云腦子裡,其實就是一場性愉虐?以《春之祭》的爭議性為開端,雙方逐漸展露彼此天馬行空、毫不拍謝的腦內世界

文字|鄒欣寧、陳昱君
第309期 / 2018年09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