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北辰2012年《記憶物件No. 37》,高山樟木、油畫顏料。(毓繡美術館 提供)
藝@展覽

雕刻物件 召喚過往靈光

擅長透過精細且繁複的雕工與上色,展現物件經擁有者長時間使用後痕跡的木雕藝術家楊北辰,在毓繡美術館推出的個展「沉靜蒼茫:從記憶走向歷史」中,即展出一九九七年開始創作的「記憶物件」系列,至近期完成的新作「歷史系列」等共十五件寫實木雕作品。無論是名人提包還是古籍,楊北辰從對物件細節的要求,雕鑿出物件蒼茫而迷人的微光。

擅長透過精細且繁複的雕工與上色,展現物件經擁有者長時間使用後痕跡的木雕藝術家楊北辰,在毓繡美術館推出的個展「沉靜蒼茫:從記憶走向歷史」中,即展出一九九七年開始創作的「記憶物件」系列,至近期完成的新作「歷史系列」等共十五件寫實木雕作品。無論是名人提包還是古籍,楊北辰從對物件細節的要求,雕鑿出物件蒼茫而迷人的微光。

沉靜蒼茫:從記憶走向歷史—楊北辰個展

即日起~5/19 南投 毓繡美術館

INFO  049-2572999

因為喜歡木頭的香氣、享受木雕緩慢的節奏,楊北辰不知不覺從事木雕創作廿多年,這段緩行的歲月裡,楊北辰謹守當代寫實雕刻的分際,透過精細且繁複的雕工與上色,展現物件經擁有者長時間使用後行就的痕跡,讓這些工業生產的規格化物件,在歷經不同的現實條件之後產生各異的風貌紋理,透過藝術家的手,將它們特有的姿態呈現在觀者面前。

重現物件的時光留痕

二○一九年初,毓繡美術館推出楊北辰個展「沉靜蒼茫:從記憶走向歷史」,由中國藝評家張未策展,展出一九九七年開始創作的「記憶物件」系列,至近期完成的新作「歷史系列」等共十五件寫實木雕作品。

「記憶物件」的題材多取自生活周遭之物,包括自己、以及他被觸動的公眾人物隨身物品,像是前衛生署長楊志良的公事包、催生西螺大橋的台灣政治家李應鏜的波士頓提包。「歷史系列」的靈感來自在古籍市場拍得的百年古書,古書散發特有的氛圍與氣味,激起他想為它們雕刻的慾望。

經歷過復興美工嚴苛的訓練,楊北辰擅於手工精準的描製,而後進入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系,大三的木雕課他以自己的一只短靴作為復刻的對象物,這次嘗試開啟了仿真生活物件的木雕之路,如自己和妻子的皮衣、皮鞋、皮包等。

楊北辰自承偏好皮革製品,主要在於皮革會順應使用者的習慣、身體而改變,在這些因人「形變」的紋理當中,包裹著人與皮革交織的觸感、氣味與記憶,這是皮革迷人之處。

楊北辰的木雕都是由一塊木頭逐一雕鑿、削減而成的一體成型之作,去除無法使用的樹皮和樹心,能被雕刻所用的木頭量體相當有限,在無法任意浪費資源的情況下,楊北辰需有更好的計畫和技術,方能掌握手上的材料創造出栩栩如生、彷如真品的物件,展現為人忽視、忽略的絕妙細節。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世界舞台 盡在你手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