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ocus
話題

話題追蹤 Follow-ups

校園戲劇兩岸情 盡在交流中

北藝大《收信快樂》在首屆「中國校園戲劇節」

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系應首屆「中國校園戲劇節」之邀,於五月下旬赴上海演出該系製作之《收信快樂》。雖然因四川震災取消了當地大學戲劇校系的競賽活動,而無法看到中國校園戲劇的現況,但仍參與了觀摩交流與演出座談,與上海戲劇學院師生互動熱烈。領隊的北藝大戲劇系主任洪祖玲,特以此文記述此行的交流狀況與感想。

文字|洪祖玲
第188期 / 2008年08月號
話題追蹤 Follow-ups 一人公司的市場藍海(二)

卓煜琦 堅持挑選「非主流」的美好聲音

「有沒有一家唱片行,賣的都是我們喜歡的東西?」最初的初衷,只是這樣單純的想法,曾在主流唱片公司擔任企劃的卓煜琦,選擇走出來,以「風和日麗」為名,為自己闖出一片天。不管是在咖啡館放ipod讓人試聽,或是帶著歌手到書店自彈自唱,堅持品質的他,也選擇以「非主流」的手法,讓音樂更容易親近愛樂者。

文字|李秋玫
第187期 / 2008年07月號
話題追蹤 Follow-ups

暴力世界中的今日劇場

「國際劇評人協會」2008年會側記

成立於一九六六年的「國際劇評人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Theatre Critics),每二年舉辦一次全球會員國代表出席參加的特別年會,今年四月在保加利亞所討論的主題,就聚焦於「今日暴力世界中的劇場與人文主義」。台灣分會理事長李立亨代表出席,就近觀察了這個主題的討論,也看到了保加利亞戲劇的精采演出。

文字|李立亨
第187期 / 2008年07月號
兩廳院櫥窗 Hot at NTCH 專訪兩廳院新任藝術總監

劉瓊淑:兩廳院還可以做更多的社會教育及技術傳承!

從教育界轉戰表演藝術界的兩廳院新任藝術總監劉瓊淑,面對新的工作,她從容回應:「這不是什麼挑戰,這是我的興趣所在!」秉持著期許自己成為一顆大樹、讓鳥兒們棲息的理念,她希望能在現有的基礎上,兩廳院可以做更多的社會教育與技術傳承。

文字|李秋玫
第186期 / 2008年06月號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尤金諾.芭芭的穿越之旅

側記芭芭與江之翠劇場的大師工作坊

四月下旬,本刊與江之翠劇場合辦了由歐丁劇場導演尤金諾.芭芭帶領的戲劇大師班;接續去年十二月的第一次工作坊,芭芭與江之翠的南管演員這次持續發展新的表演形式,在傳統與現代中尋覓相容之道。這次的大師班,除了演員之外,並有數位本地劇場工作者從旁觀察。本刊特邀歡喜扮戲團藝術總監彭雅玲為這次的工作坊為文側記。

文字|彭雅玲
第186期 / 2008年06月號
話題追蹤 Follow-ups 一人公司的市場藍海(一)

王聖懷 以精選樂音餵養挑剔的耳朵

低迷的音樂市場裡,以品質創造價值的一人公司「前衛花園」,獨立傲然地擁有許多的擁戴粉絲;花園裡散發的魔力,是創辦人王聖懷以自己再挑剔不過的臨界線,為一首首鮮為人知的樂曲代言,讓非主流旋律硬是搶下了耳尖人們的首選寶座,於誠品書店表現的成績也緊追在五大品牌後。

文字|林千琪
第186期 / 2008年06月號
話題追蹤 Follow-ups

給下一輪兒童戲劇的備忘錄

台韓兒童戲劇交流座談

台灣兒童戲劇悠悠走過了二十個寒暑。從最早誕生的「魔奇」開始開枝散葉,百花齊放的兒童劇團歷經成長過程,以然身處成熟階段,台灣的兒童戲劇界是否到了展開新革命,注入新活水,為下一輪雙十年華創造新高點的時刻?! 本刊特別在此暑假的前夕,首度邀集本地的幾位資深的兒童劇團工作者,與韓國知名兒童劇《愛上白雪公主的小矮人》導演朴勝杰齊聚ㄧ堂,以交流座談的方式,分享兩國的經驗與討論未來兒童戲劇發展的可能性。

文字|洪琬卿、莊珮瑤
第186期 / 2008年06月號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台灣文化的未來,揚帆在何時?

雲門一把火,催生文建會四十四億「揚帆計畫」

雲門舞集排練場的火災,引發了社會對表演藝術發展環境困窘的關注,也促使文建會提出一份令表演藝術界人士振奮的「揚帆計畫」預計以四年四十四億的經費,提升表演藝術發展的環境。但在此新舊政權交替的尷尬時刻,這個令人期待的計畫是否能在新政府手上順利「揚帆」?仍待觀察。

文字|于國華
第185期 / 2008年05月號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如何讓黑膠唱片重返市場?

陳建育:愛它,才能創造它的價值

在現代人手一台MP3、CD都快被淘汰的今日,為什麼LKK的黑膠唱片,還能捲土重來,在唱片市場東山再起?引領這股風潮的金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執行長陳建育,有一套自己的銷售哲學:認識自己、認識客戶、認識喜愛自己的商品,才能順利銷售。而他正是看到中產階級重視生活品質的特性,讓獨具質感的黑膠唱片,在市場上找到自己的定位。

文字|李秋玫
第185期 / 2008年05月號
兩廳院櫥窗 Hot at NTCH 踏入兩廳院 與藝術零距離

NSO《皮爾金》彩排 北縣學童千人圓夢

四月三日午後,來自積穗國小等校的近千位學生和老師們,第一次踏進兩廳院大門。在台北縣文化基金會和兩廳院共同安排下,小朋友們親身參與「藝術零距離」活動,透過專業人員導覽及國家交響樂團的《皮爾金昆蟲的異想世界》彩排演出,讓偏遠學校的孩子們體驗表演藝術殿堂之美與精緻節目。

文字|周倩漪
第185期 / 2008年05月號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在「地下舞廳」 高築藝術大夢!

舞團的排練場問題

雲門八里排練場火燒成灰,外界驚訝國際大團排練場竟是鐵皮屋,更驚訝的是工廠鐵皮屋竟是國內舞團的五星級豪華場地。那麼其他舞團呢?他們在哪裡棲身?我們所看到的精美製作和舞者功夫是從何處產生的?本文將以成立二十四年的光環舞集和今年滿十五年的組合語言舞團為例,看看台灣舞團遇到的排練場現況和種種問題。

文字|周倩漪
第184期 / 2008年04月號
話題追蹤 Follow-ups

MANCC 舞蹈人的天堂

美國佛羅里達州立大學Maggie Allesee國家編舞中心

雲門的鐵皮屋慘遭祝融光臨,終於能在各方協助下,落腳淡水重新出發;但舞蹈人如何才能擁有無憂創作的天堂呢?旅美舞者王如萍以親身經驗,為本刊讀者介紹了Maggie Allesee國家編舞中心(MANCC)這個「舞蹈人的天堂」由美國佛羅里達州立大學舞蹈系創立,邀請美國國內與國際藝術家進駐校園、專門為創作提供資源,讓創意能無慮地發芽且不求回饋。他山之石不能忽略,台灣是否也能有一個自己的MANCC呢?

文字|王如萍
第184期 / 2008年04月號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好音樂 來自創造而非追隨

以台灣獨立樂團發展為例

唱片市場日趨萎靡,除了唱片公司所稱的受到網路數位下載的衝擊、導致實體銷售的下滑之外,同質性太高、欠缺獨特性的專輯氾濫,也是導致樂迷離去的主因。所以,尋找創意新力量,仍是開闢藍海的不二法門。本文即以台灣獨立樂團的發展為例,看到他們如何在商業體系之外,透過live pub或「春天的吶喊」等另類表演場域,誠實揮灑自己的創意,打造他們與樂迷共享的音樂天堂。

文字|郭庭翰
第184期 / 2008年04月號
話題追蹤 Follow-ups

舞蹈之美,如何穿過時間洪流?

台灣舞團的史料保存

編按 二月十一日清晨,雲門八里排練場因電線走火引燃大火,鐵皮屋下多齣經典舞作的珍貴資料毀於一旦,令人扼腕痛惜。然而,一把火也再度提醒了我們許多早已存在的問題:政府長期對文化發展的輕視與邊緣化、台灣表演團隊永續發展資源的缺乏、演出資料的保存典藏等等。本刊從這一期開始,將針對上述問題深入探討,陸續呈現,期待讓大家更了解台灣表演藝術發展的困境。

文字|周倩漪
第183期 / 2008年03月號
話題追蹤 Follow-ups 陽光劇團巴黎現場 獨家專訪音樂總監

被二千八百件樂器圍繞的快樂音樂人—勒梅特

陽光劇團在台北最後一場《浮生若夢》演出後,所有觀眾不只以熱烈不斷的掌聲讓演員們謝幕多次,更在音樂總監尚-賈克.勒梅特終於出現時,報以更加倍的歡呼。這位讓觀眾一邊看戲,一邊還時時抬頭往側面高台上探看他演奏的「白鬍子聖誕老公公」,現場演奏配樂的功力神乎其技,與劇情亦步亦趨的音聲,讓人潸然淚下。本刊獨家取得在巴黎專訪勒梅特的機會,一探他在陽光劇團的音樂工作室,看他在二千八百件樂器的圍繞下,如何玩出動人的樂音。

文字|羅苑韶
第182期 / 2008年02月號
兩廳院櫥窗 Hot at NTCH

NSO自創音樂品牌 首推交響曲雙CD

未來將以「發現系列」與「台灣音樂家系列」計畫錄音出版

二○○八年開春時節,創團至今二十一年的NSO終於誕生了「第一個孩子」,而且「一次就生了雙胞胎!」 在二○○六/○七樂季裡,NSO寫下了多項新紀錄,包括在台灣首演華格納聯篇歌劇《尼貝龍指環》Der Ring des Nibelungen與理查.史特勞斯歌劇《玫瑰騎士》Der Rosekavalier。在星馬地區以及日本的兩次巡演,則是十年來的首度出訪。演出不僅引起國內外報導,更在德、法、日文歌劇雜誌中可見樂評與回響,尤其是獲得歌劇古典音樂權威雜誌《管絃樂團》Das Orchester二○○七年四月號封面故事特別報導,再次證明各界對NSO這個樂團的肯定,同時也突顯了留下美好樂音的必要性。 終於有了自己的聲音,NSO在這張雙CD裡,以「發現NSO」為品牌,收錄了由前音樂總監簡文彬指揮的二首經典曲目,從一百多首現場專業錄音中挑出演奏及錄音品質精良的作品,最終選定的馬勒第四號以及蕭斯塔可維奇第八號交響曲,是經過簡文彬不斷聆聽與評估後作的選擇。而難以捨棄的遺珠,包括蕭斯塔可維奇第十五號交響曲、佩托拉克《創世紀》片段樂章及拉威爾的《波麗露》,則以簡版CD隨一月號PAR表演藝術雜誌發行。未來的CD出版計畫將在品牌下以兩個系列呈現,在「發現」系列以包括簡文彬、呂紹嘉、林克昌、魯道夫.巴夏、根特.赫比希等指揮家錄製的演出作為專輯,而「台灣音樂家系列」則計劃以江文也、許常惠、史惟亮、郭芝苑、盧炎等人的作品錄音。

文字|李秋玫
第182期 / 2008年02月號
兩廳院櫥窗 Hot at NTCH

搭築圓夢之梯 親近藝術零距離

兩廳院「藝術零距離」圓夢計畫 邀請企業贊助弱勢看表演

由兩廳院董事長陳郁秀發起的「藝術零距離」專案計畫,將號召社會和企業團體,共同圓一個人人皆能接觸精緻藝術的夢。這個計畫針對從未來過兩廳院、想一窺藝術殿堂門奧的民眾,及資源不足的弱勢族群,藉由各界贊助,讓他們進入兩廳院,觀賞精心策劃的演出節目。

文字|周倩漪
第181期 / 2008年01月號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對鏡看花 創造自己的美麗

尤金諾.芭芭與江之翠劇場工作坊記錄

去年的十二月初,劇場大師、丹麥歐丁劇場藝術總監尤金諾.芭芭與資深女演員茱莉亞.瓦雷,應江之翠南管劇場之邀,為該團進行了為期五天的工作坊訓練。芭芭充滿創意的思考與訓練方法,讓習於南管傳統肢體的成員展現出另一種美麗丰姿。歡喜扮戲團藝術總監彭雅玲從旁觀察,特為本刊寫下芭芭與南管演員的工作過程。

文字|彭雅玲
第181期 / 2008年01月號
話題追蹤 Follow-ups

愛丁堡藝穗節 讓世界看見你的舞台

專訪前執行長保羅.古晉(Paul Gudgin)

愛丁堡藝穗節前執行長保羅.古晉於去年十一月初應邀訪台,在北、高兩地舉辦了三場以「愛丁堡藝穗節的經驗與挑戰」為主題的講座與工作坊,趁此良機,本刊特邀資深策展人、明天事務所劇團藝術總監李立亨,專訪保羅.古晉,與台灣的表演藝術工作者分享了他執掌藝穗節七年的經驗。

文字|李立亨
第181期 / 2008年01月號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如果我是植物,碧娜就是適合我的天氣!

專訪烏帕塔舞團資深舞者多彌尼克.梅希

碧娜.鮑許烏帕塔舞蹈劇場的資深舞者多彌尼克.梅希(Dominique Mercy),從第一次訪台演出《康乃馨》時就令人極為印象深刻,與碧娜合作超過三十年的他,這次更主持舞蹈工作坊,帶領本地舞者體驗碧娜式的舞蹈。本刊趁此機會,訪問這位優雅的舞者,一談他與碧娜工作的種種。

文字|張懿文
第179期 / 2007年11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