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ocus
話題

打扮亮眼的小丑音樂家不定點地在大廳裡邊走邊演,不但與小朋友們同樂,也替等待演出的觀眾們暖場。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國家音樂廳 第一次為小寶貝敞開大門

幼兒音樂會 讓寶寶與音樂一起齊步走

兩廳院在五月底舉辦了開館以來第一次的幼兒音樂會「寶寶齊步走」,將觀眾年齡下拉到零歲,邀請音契管絃樂團製作演出。現場有為幼兒與父母增加的貼心服務如保管娃娃車、提供哺乳與更換尿片的舒適空間。而設計活潑的暖場與正式演出,都讓大小觀眾驚喜連連。

文字|李秋玫
第199期 / 2009年07月號
兩廳院櫥窗 Hot at NTCH

兩廳院Live計畫啟動,獲建中師生熱烈回響

為推廣藝術教育,兩廳院推出的「兩廳院Live計畫」在四月底由董事場陳郁秀女士宣佈正式開跑。活動的方式針對特定的節目與各校高中合作,在演出前安排音樂專家、學者到校配合導聆講座,讓學生理解節目內容,並提供一百元低價票券,優惠給一百位參與導聆的同學,鼓勵他們主動前往兩廳院欣賞表演。 首先合作的學校是與兩廳院有地緣關係的建國中學,第一場演出也以NSO的「印刻英雄」作為對象。原訂演講的場地由於報名踴躍,無法容納百餘學生,因此臨時另闢團體視聽室來提供更多聽眾,算是意外插曲。主講者是音樂學專家余濟倫,在幽默風趣的講解中,將貝多芬、浦羅柯菲夫兩位大師的背景及音樂介紹得深刻完整,相當受學生歡迎。除六十位現場購買音樂會門票的學生外,建中蔡炳坤校長更身體力行,招待並帶領班際合唱比賽第一名的班級和體育班學生一同前往欣賞。 感動於精采的演出,蔡校長更以〈 我以歡喜的心情帶領建中的學生們進入了國家音樂廳〉為題,致函兩廳院表示肯定與謝意。「一個小小的巧思而能引發如此廣泛迴響,更進一步讓我對我們的社會與學校教育充滿信心。」蔡校長的來信述說著無數學子的期待,相信未來校園的藝術教育必能更加實踐、更為生活化。(李秋玫) 美加藝術行政高層來訪,與兩廳院團隊親切交流 二○○九年春季,由文建會紐文中心邀訪包括多倫多新力表演藝術中心節目總監馬克.漢蒙(Mark A. Hammond)、加拿大蒙特婁藝術之地(複合式文化中心)節目總監米歇.佳奈(Michel Gagnon)、加拿大蒙特婁Danse Danse LOMA製作之行政暨藝術協同總監皮耶.馬瑞斯(Pierre Des Marais)、美國紐約市立中心秋季舞蹈藝術節製作人艾倫.丹尼斯(Ellen Dennis)、美國羅德島FirstWorks非營利文化組織行政暨藝術總監凱薩琳.普雷徹(Kathleen Pletcher)共五位外賓,於五月中旬蒞臨兩廳院參觀、拜訪,並於當晚欣賞表演。 董事長陳郁秀偕同總監劉瓊淑女士親自於董事會表示歡迎,在短暫的會談當中,董事長特別向外賓表示主辦第一次「二○○九台灣國際藝術節」甫於三月圓滿完成。以「未來之眼」為題,由國際知名劇場導演羅伯.威爾森打頭陣,

文字|李秋玫
第198期 / 2009年06月號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台北藝術中心 內外翻轉的空間驚艷

專訪OMA合夥人暨德國建築設計師奧雷.舍人

位於士林捷運站旁的台北藝術中心預定地,已然敲定由來自荷蘭的大都會建築設計事務所贏得設計競圖。向來以突破性概念及實驗性格濃厚而知名的建築師雷姆.庫哈斯(Rem Koolhaas)及奧雷.舍人(Ole Scheeren),將為台北打造出一座連結「普羅文化」與「精緻文化」的嶄新表演殿堂。 負責此次台北藝術中心設計案,同時也是大都會建築設計事務所(Office for Metropolitan Architecture,以下簡稱為OMA)亞洲區主要負責人的德國建築師奧雷.舍人,自十四年前開始為大都會事務所工作後,不久便躍居為該公司主要合夥人。二○○四年他來到亞洲,協助OMA在亞洲設立設計據點,繼備受矚目的北京中央電視台大樓,台北藝術中心成為他近期最重要的大型設計案之一。趁著北美館「台北藝術中心國際競圖作品建築模型展」開幕與OMA來台北向議會簡報設計概念的機會,透過台北藝術中心主管單位台北市文化局的安排,本刊邀請到奧雷.舍人進行面對面專訪,請他特別暢談了他與亞洲的淵源,及此次台北藝術中心獨具巧思的空間翻轉設計。

文字|李俊明
第198期 / 2009年06月號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從「人」出發 給你最豐富的劇場

二○○九「葛羅托斯基年」 省思大師的劇場實踐

葛羅托斯基過世後十年,也是劇場實驗室創立五十週年紀念。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宣布:二○○九年為「葛羅托斯基年」。 葛羅托斯基年?葛羅托斯基何德何能,可以獲此殊榮? 更重要的是,已經「離開劇場」的他,對劇場人還有影響力嗎?

文字|李立亨
第198期 / 2009年06月號
話題追蹤 Follow-ups

藝企攜手 打造南台灣音樂學園

奇美與南藝大的非凡「琴」緣

位處烏山頭水庫旁的台南藝術大學,月前得到台南奇美基金會出借整批該會收藏的名琴,供該校音樂系學生練習與演出。讓學生得以使用名琴,在學習的過程中意義非凡,奇美基金會創辦人許文龍表示,他收藏名琴不是為己,而是希望社會大眾來分享。他也期待,未來養成的音樂人,可以在學術界自由創作,在演奏時演出最適合觀眾欣賞的音樂。

文字|李秋玫
第197期 / 2009年05月號
數位全閱覽廣告圖片
話題追蹤 Follow-ups

灌溉舞蹈未來的繽紛花園

寫在雲門舞集2團十週年前夕

成立於一九九九年的雲門舞集2,今年也屆滿十週年了。這個充滿年輕活力的舞團,從一開始就是為了培養國內年輕編舞家與舞者、為了把舞蹈推廣到台灣各地而成立的,雖然歷經了青年編舞家伍國柱、創團藝術總監羅曼菲陸續病逝的沉暗歲月,但雲2仍舊卯足力氣繼續為舞蹈而走。今年的「春鬥」依然由藝術總監林懷民領軍,帶著新生代編舞家鄭宗龍與黃翊推出新作創意,在這方花園中持續綻放不歇。

文字|林亞婷
第195期 / 2009年03月號
兩廳院櫥窗 Hot at NTCH

有創意的心靈好禮

有人常說,父母能給兒女一生最好的禮物,其實並非物質或金錢,而是教育。因為金錢或有用盡的一天,但教育的影響卻能讓孩子終生受用無窮。同樣,我們送給別人的禮物,除了可能是一束鮮花或一盒巧克力,有沒有什麼禮物,是超越物質金錢,能夠幫助人們豐富精神生活、提升內在?讓這份禮物在收禮者的生活當中或心靈內處持續發酵、回響? 在不景氣的年代,人們對未來惶惶不安,生活中無形累聚諸多壓力,而藝術的創作與欣賞正是面對壓力時,最好的情緒出口與正面能量的轉換。藝術就如同心靈的加油站,欣賞一場好的表演藝術,不僅能陶冶心性,有時更有助於撫慰心靈、提昇好心情。 這也是兩廳院發行「藝術e禮券」的出發點之一,期望透過藝術禮券,提供國人不一樣的送禮選項,那就是把欣賞表演藝術的機會當作禮物來送給人,一份不一樣的精神好禮。而收禮者可以使用禮券去自由選擇想要欣賞的表演節目,無論是戲劇、舞蹈、音樂或演唱會;可以是高藝術性,也可以是通俗大眾的節目。相信當人們透過使用「藝術e禮券」而走進表演殿堂,聆賞一場文化及心靈上的饗宴,送禮者的美好心意也已經深刻傳達至收禮者了。 「藝術e禮券」同時也是台灣第一張專為表演藝術消費設計的禮券。當今台灣表演藝術消費市場仍不如歐美日等國成熟,欣賞人口仍偏少數,除非是極具商業賣點或是擁有藝人明星、國際大師號召力的表演節目,否則在票房推廣上向來非常辛苦。尤其面對目前全球性經濟衰退,國內消費景氣嚴重緊縮,首先遭到衝擊便是休閒娛樂的消費市場,對表演藝術市場更是雪上加霜。要如何在這種不利的大環境下,把觀眾帶進劇院欣賞表演,對國內所有表演藝術團體而言是一項嚴峻的考驗與挑戰。 或許「藝術e禮券」的發行,並非解決上述問題的萬靈丹,但兩廳院希望藉此多方推動藝文消費,不僅一方面增加欣賞表演藝術的人口,尤其是許多可能從來不看表演的族群,透過使用藝術禮券,吸引他們進入表演廳,擴大藝文消費市場。另方面,由於藝術禮券的使用規則是,只要透過兩廳院售票系統銷售票券的節目,無論是在兩廳院或是在全台各地表演館場演出之節目,皆可使用藝術禮券來購票,所以也等於直接挹注國內各藝術表演團體的票房。因為唯有更多人欣賞表演藝術,才能累積足夠的資源,以支持更多元的表演藝術發展。 期待「藝術e禮券」能獲得國人的回響與支持,讓欣賞表演藝術成為更多人日常生活

文字|劉瓊淑
第193期 / 2009年01月號
兩廳院櫥窗 Hot at NTCH

慶生又圓夢,令人驚喜的萬聖節!

萬聖節這天,也是兩廳院廿一週年的生日,五百六十七位來自台北縣六所偏遠學校的學童師生,在台北縣文化基金會安排下,參加兩廳院圓夢計畫,來到國家音樂廳觀賞「NSO萬聖派對魔幻傳奇」彩排。小朋友與董事長陳郁秀、藝術總監劉瓊淑、兩廳院董監事、藝術界代表等,在歡樂氣氛中一起為兩廳院祝賀生日快樂!

文字|周倩漪
第192期 / 2008年12月號
話題追蹤 Follow-ups

有心選拔新星,更要積極行銷

如何為傳統器樂新秀搭起現代表演舞台的階梯?

筆者要探討的重點是,年輕音樂家的演奏技巧與舞台創意進步了,表演藝術市場環境也在不斷變遷;走過二十年的兩廳院「樂壇新秀」立意雖佳,然其整體企劃思維有無與時俱進?如果活動目的純粹是為優秀的年輕音樂家提供舞台,他們現在真正需要的是什麼樣的舞台?主辦單位的立場是被動的贊助者抑或積極的行銷者?而當前國內外類似活動主辦者的做法又為何?

文字|樊慰慈
第189期 / 2008年09月號
話題追蹤 Follow-ups

不管老中青,我們在這裡喜悅尬舞!

側記「CI-36接觸即興卅六周年慶」

今年是「接觸即興」舞蹈正式定名的卅六週年,一場歡慶的活動CI-36六月在美國賓州茱尼亞塔學院展開,為期一周。來自世界各地的接觸即興舞者齊聚一堂,參與豐富的討論會、課程、表演、教學觀摩研討、演講等等,當然還有接觸即興最重要的Jam自由即興的聚會,大家一起跳舞尬舞。將「接觸即興」舞蹈概念帶入台灣迄今十五年的編舞家古名伸,以此專文與本刊讀者分享CI-36現場的熱鬧繽紛。

文字|古名伸
第189期 / 2008年09月號
PAR訂閱方案廣告圖片
話題追蹤 Follow-ups

校園戲劇兩岸情 盡在交流中

北藝大《收信快樂》在首屆「中國校園戲劇節」

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系應首屆「中國校園戲劇節」之邀,於五月下旬赴上海演出該系製作之《收信快樂》。雖然因四川震災取消了當地大學戲劇校系的競賽活動,而無法看到中國校園戲劇的現況,但仍參與了觀摩交流與演出座談,與上海戲劇學院師生互動熱烈。領隊的北藝大戲劇系主任洪祖玲,特以此文記述此行的交流狀況與感想。

文字|洪祖玲
第188期 / 2008年08月號
話題追蹤 Follow-ups 一人公司的市場藍海(二)

卓煜琦 堅持挑選「非主流」的美好聲音

「有沒有一家唱片行,賣的都是我們喜歡的東西?」最初的初衷,只是這樣單純的想法,曾在主流唱片公司擔任企劃的卓煜琦,選擇走出來,以「風和日麗」為名,為自己闖出一片天。不管是在咖啡館放ipod讓人試聽,或是帶著歌手到書店自彈自唱,堅持品質的他,也選擇以「非主流」的手法,讓音樂更容易親近愛樂者。

文字|李秋玫
第187期 / 2008年07月號
話題追蹤 Follow-ups

暴力世界中的今日劇場

「國際劇評人協會」2008年會側記

成立於一九六六年的「國際劇評人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Theatre Critics),每二年舉辦一次全球會員國代表出席參加的特別年會,今年四月在保加利亞所討論的主題,就聚焦於「今日暴力世界中的劇場與人文主義」。台灣分會理事長李立亨代表出席,就近觀察了這個主題的討論,也看到了保加利亞戲劇的精采演出。

文字|李立亨
第187期 / 2008年07月號
兩廳院櫥窗 Hot at NTCH 專訪兩廳院新任藝術總監

劉瓊淑:兩廳院還可以做更多的社會教育及技術傳承!

從教育界轉戰表演藝術界的兩廳院新任藝術總監劉瓊淑,面對新的工作,她從容回應:「這不是什麼挑戰,這是我的興趣所在!」秉持著期許自己成為一顆大樹、讓鳥兒們棲息的理念,她希望能在現有的基礎上,兩廳院可以做更多的社會教育與技術傳承。

文字|李秋玫
第186期 / 2008年06月號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尤金諾.芭芭的穿越之旅

側記芭芭與江之翠劇場的大師工作坊

四月下旬,本刊與江之翠劇場合辦了由歐丁劇場導演尤金諾.芭芭帶領的戲劇大師班;接續去年十二月的第一次工作坊,芭芭與江之翠的南管演員這次持續發展新的表演形式,在傳統與現代中尋覓相容之道。這次的大師班,除了演員之外,並有數位本地劇場工作者從旁觀察。本刊特邀歡喜扮戲團藝術總監彭雅玲為這次的工作坊為文側記。

文字|彭雅玲
第186期 / 2008年06月號
話題追蹤 Follow-ups 一人公司的市場藍海(一)

王聖懷 以精選樂音餵養挑剔的耳朵

低迷的音樂市場裡,以品質創造價值的一人公司「前衛花園」,獨立傲然地擁有許多的擁戴粉絲;花園裡散發的魔力,是創辦人王聖懷以自己再挑剔不過的臨界線,為一首首鮮為人知的樂曲代言,讓非主流旋律硬是搶下了耳尖人們的首選寶座,於誠品書店表現的成績也緊追在五大品牌後。

文字|林千琪
第186期 / 2008年06月號
表藝年鑑廣告圖片
話題追蹤 Follow-ups

給下一輪兒童戲劇的備忘錄

台韓兒童戲劇交流座談

台灣兒童戲劇悠悠走過了二十個寒暑。從最早誕生的「魔奇」開始開枝散葉,百花齊放的兒童劇團歷經成長過程,以然身處成熟階段,台灣的兒童戲劇界是否到了展開新革命,注入新活水,為下一輪雙十年華創造新高點的時刻?! 本刊特別在此暑假的前夕,首度邀集本地的幾位資深的兒童劇團工作者,與韓國知名兒童劇《愛上白雪公主的小矮人》導演朴勝杰齊聚ㄧ堂,以交流座談的方式,分享兩國的經驗與討論未來兒童戲劇發展的可能性。

文字|洪琬卿、莊珮瑤
第186期 / 2008年06月號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台灣文化的未來,揚帆在何時?

雲門一把火,催生文建會四十四億「揚帆計畫」

雲門舞集排練場的火災,引發了社會對表演藝術發展環境困窘的關注,也促使文建會提出一份令表演藝術界人士振奮的「揚帆計畫」預計以四年四十四億的經費,提升表演藝術發展的環境。但在此新舊政權交替的尷尬時刻,這個令人期待的計畫是否能在新政府手上順利「揚帆」?仍待觀察。

文字|于國華
第185期 / 2008年05月號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如何讓黑膠唱片重返市場?

陳建育:愛它,才能創造它的價值

在現代人手一台MP3、CD都快被淘汰的今日,為什麼LKK的黑膠唱片,還能捲土重來,在唱片市場東山再起?引領這股風潮的金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執行長陳建育,有一套自己的銷售哲學:認識自己、認識客戶、認識喜愛自己的商品,才能順利銷售。而他正是看到中產階級重視生活品質的特性,讓獨具質感的黑膠唱片,在市場上找到自己的定位。

文字|李秋玫
第185期 / 2008年05月號
兩廳院櫥窗 Hot at NTCH 踏入兩廳院 與藝術零距離

NSO《皮爾金》彩排 北縣學童千人圓夢

四月三日午後,來自積穗國小等校的近千位學生和老師們,第一次踏進兩廳院大門。在台北縣文化基金會和兩廳院共同安排下,小朋友們親身參與「藝術零距離」活動,透過專業人員導覽及國家交響樂團的《皮爾金昆蟲的異想世界》彩排演出,讓偏遠學校的孩子們體驗表演藝術殿堂之美與精緻節目。

文字|周倩漪
第185期 / 2008年05月號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在「地下舞廳」 高築藝術大夢!

舞團的排練場問題

雲門八里排練場火燒成灰,外界驚訝國際大團排練場竟是鐵皮屋,更驚訝的是工廠鐵皮屋竟是國內舞團的五星級豪華場地。那麼其他舞團呢?他們在哪裡棲身?我們所看到的精美製作和舞者功夫是從何處產生的?本文將以成立二十四年的光環舞集和今年滿十五年的組合語言舞團為例,看看台灣舞團遇到的排練場現況和種種問題。

文字|周倩漪
第184期 / 2008年04月號
話題追蹤 Follow-ups

MANCC 舞蹈人的天堂

美國佛羅里達州立大學Maggie Allesee國家編舞中心

雲門的鐵皮屋慘遭祝融光臨,終於能在各方協助下,落腳淡水重新出發;但舞蹈人如何才能擁有無憂創作的天堂呢?旅美舞者王如萍以親身經驗,為本刊讀者介紹了Maggie Allesee國家編舞中心(MANCC)這個「舞蹈人的天堂」由美國佛羅里達州立大學舞蹈系創立,邀請美國國內與國際藝術家進駐校園、專門為創作提供資源,讓創意能無慮地發芽且不求回饋。他山之石不能忽略,台灣是否也能有一個自己的MANCC呢?

文字|王如萍
第184期 / 2008年04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