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力晶集團鼎力贊助 原民學生與藝術結緣
在力晶集團的鼎力贊助下,八百多名來自偏遠地區的清寒生、原住民生,首次踏進兩廳院,享受豐富的導聆與藝術饗宴。力晶文化基金會副執行長詹曼君表示:「我們希望以兩廳院圓夢計畫作為基礎,結合台北市其他藝文活動或景點,拓展成兩天一夜的圓夢trip!」
在力晶集團的鼎力贊助下,八百多名來自偏遠地區的清寒生、原住民生,首次踏進兩廳院,享受豐富的導聆與藝術饗宴。力晶文化基金會副執行長詹曼君表示:「我們希望以兩廳院圓夢計畫作為基礎,結合台北市其他藝文活動或景點,拓展成兩天一夜的圓夢trip!」
去年十二月中旬的午後,國家戲劇院大廳蒞臨多位嘉賓,有來自台灣表演藝術界的重量級人士,以及來自法國在台協會的朋友們。在香檳、鮮花與喜悅的氛圍中,要舉杯慶賀的,不僅是「蘭花圓舞曲」的揭幕,還有兩廳院的董事長陳郁秀獲頒法國文化藝術軍官勳章的殊榮。
一位領導者不僅應為一個組織帶入士氣,也必須帶入秩序。一位管理者不僅應統整組織中所有人力、物力及財力等資源,也必須妥當分配並善用這些資源。一位決策者不僅要公正,也要有智慧的獲得所有完整的資訊去作最正確決策,以便為組織牟取最佳的福利以及永續經營的最大可能。我在兩廳院一年多以來,一直將這些認知銘記於心,並努力付諸於行動。至於努力的成果有待各界公評,但在此藉由《PAR表演藝術》雜誌的版面一隅,將過去這一年多來兩廳院所做的各項努力與突破,與關心兩廳院的朋友們分享,並期盼大家能繼續給予兩廳院鞭策與鼓勵。 二○○九年兩廳院的重頭大戲,應屬第一屆台灣國際藝術節(Taiwan International Festival,TIF)。歐美及鄰近日港等地的藝術節行之有年,在國際間早已享有一定知名度與聲譽,面對才剛起步的兩廳院台灣國際藝術節,我們認為必須要能發展出獨有的特色才能建立起屬於兩廳院的品牌,因此在陳郁秀董事長的發想之下,選定以「未來之眼」為主題,策展理念強調「跨界」、「跨國」及「跨文化」,展現「原創」的精神,不僅自製旗艦節目(《歐蘭朵》),也邀請世界各國最優秀的節目來台首演(在十五檔節目裡,有二檔世界首演及七檔亞洲首演)。節目特色強調結合藝術與科技,讓表演藝術成為我們窺探未來大趨勢的靈魂之窗。 對於兩廳院製作及主辦的表演藝術節目,我們相信必定是最優質的,非常企盼能推廣讓更多人知道,並前來欣賞。因此在過去一年面對大環境的不景氣,直接衝擊藝文表演票房,我們體認到,不能再因循過去的行銷方法,被動等待觀眾購票欣賞演出,必須採取更靈活、主動出擊的行銷策略。過去這一年來,針對重點節目以及票房不理想的節目,要求節目宣傳同仁擬定推票的戰鬥計畫,更每週親自與行銷及節目宣傳同仁開會,視情況不斷調整行銷、宣傳策略,發想創意、突破性的推票計畫。另方面,我們注意到網路世界對於行銷的巨大影響力,特別運用目前最受歡迎的社交網絡及網聚部落設置網路行銷平台,藉此增加節目曝光率及售票率,並帶動藝文討論之風氣。在一片經濟蕭條聲中,二○○九台灣國際藝術節最終開出高達九成的亮麗票房,以及逾十萬人次參與的紀錄。而全年各項主辦節目平均亦有八成以上票房,證明這些策略的確奏效。 透過旗艦節目建立屬於兩廳院的品牌之後,我們開始思考下一步如何將此一品牌推向國際,兩廳院不能僅自滿於
長期致力於台法文化交流工作的兩廳院董事長陳郁秀,繼一九九六年獲得法國政府頒贈「國家典範騎士勳章」後,再度獲得法國國家級肯定,於十一月十日於法國參議院所在地盧森堡宮,獲頒法國總統致贈的「法國國家榮譽軍團騎士勳章」,以表彰她多年來促進台法邦誼的文化成就。緊接著陳郁秀董事長又將在十二月十日獲頒法國文化部的文化藝術軍官勳章,授勳儀式將在國家戲劇院一樓大廳舉行。陳董事長成為罕見獲得法國三項國家榮譽的人士。
二○○九年十一月十日在位於法國巴黎市盧森堡宮的國會大廳,法國前文化部長、也是現任國會副議長塔斯卡女士代表法國總統頒授法國國家榮譽軍團騎士勳章(Chevalier de la Lgion d'honneur)給台灣表演藝術中心兩廳院的董事長陳郁秀女士,這是法國政府贈予國內外人士的最高榮譽之一。 本刊特邀法國在台協會學術合作暨文化處處長周子牧,撰文介紹「法國國家榮譽軍團騎士勳章」的淵源和意義。
國際劇評人協會的這十一條職業準則,雖然沒有更多執行細節,只能作為劇評家在寫作時,提醒自己的良心條款。但這些內容背後呈現了三個傾向,反映出當代劇場與劇評的時代條件。
與羅伯.威爾森共度暑假 台灣「河床劇團」成員,今年夏天應邀到劇場大師羅伯.威爾森位於紐約長島的水磨坊藝術中心駐村五星期,與來自各國的藝術家們藝術交流、激盪創意。現已返美的河床劇團美籍導演郭文泰,以本文呈現他們在這個充滿藝術靈感的「威爾森星球」所度過的時光,以及種種過程中的領悟。
走進國家戲劇院地下樓,從表演藝術圖書館推門進去,「特殊視聽資料典藏室」裡迎面而來的是溫馨的空間、舒適的沙發椅及滿室的藝術馨香。典雅的氣氛不僅讓人心情平靜,更不知不覺地放輕了腳步。這裡是全台唯一一間擁有超過兩萬張以上黑膠唱片的典藏館,CD更預估高達五萬張,而且最重要的是如此豐富又珍貴的寶物,將在十月底隨著兩廳院的週年慶,免費開放給民眾使用!
舞蹈大師碧娜.鮑許與模斯.康寧漢接連辭世,也引發現代舞大師作品與舞團的存續問題討論。鑑於葛蘭姆舞團之前長達十年的舞作版權爭議,高齡九十的康寧漢早在生前就做好了安排,為舞團與舞作安排好了未來。但驟然辭世的鮑許,雖然舞團未來三年演出計畫已定,但其舞作的特殊性,使其重演的可能性更顯困難。
鮑許與康寧漢兩位舞蹈巨擘的辭世其實是現代舞的警鐘,英國蘭伯特舞團藝術總監包德溫就指出,現在是現代舞編舞家開始重視歷史使命的時刻,舞蹈跟繪畫一樣,新的作品在跟舊的作品不斷地激盪下才能發展地更好,如果經典的現代舞作無法持續演出跟保存,新作的未來也讓人憂心。
近年亞洲國家音樂教育興起室內樂熱潮,韓國中小學推動週末室內樂營,室內樂音樂會在日本則呈倍速成長。「林肯中心室內樂協會」現任藝術總監吳菡,應兩廳院之邀返台推動為期三年的室內樂工作坊,以培養優秀室內樂演出人才及推動室內樂多元化發展。
應沙丁龐客劇團之邀,於九月份來台開設「戲劇小丑工作坊」的法國知名小丑演員季.拉馮斯(Guy Lafrance),本身就是一個多元的戲劇工作者,除了是小丑與手風琴師,也是戲劇演員、劇本作家、戲劇老師,但他說他一生最大的熱情就是「小丑」,他所創造出的小丑角色Gustave Reblochon,是個平凡不過小人物,總是為生活所苦,正也透露出他對小丑表演的體悟:「小丑之所以惹人發笑,是因為他的笑點來自於生活,來自於人性。」透過本次專訪,讀者可以更瞭解小丑藝術的奧妙!
兩廳院的屋瓦工程歷經二十一個月,終於全面更新;而同時位於音樂廳外生活廣場上、由建築師呂理煌主導設計的公共藝術「三重奏」也已竣工。兩廳院以更新穎美好的面貌,邀全民輕鬆共享文化的樂趣。
似乎突然之間,歐美所有具規模的表演藝術機構,都開始了、或正在籌劃網上欣賞的服務。像歐洲藝術電視台Arte、柏林愛樂的數位音樂廳、一票難求的拜魯特音樂節、美國紐約的大都會歌劇院,都讓樂迷可以不出家門,在家中欣賞精采演出。科技的進步可能改變了觀眾的欣賞習慣,但是否會影響進音樂廳或劇場看表演的意願?仍未可知。
由世界上最重要的舞蹈研究學會之一「舞蹈史學者學會」(Society of Dance History Scholar)舉辦的「地誌:場所、身體與科技」(Topographies:Sites, Bodies, Technologies)研討會,於六月十九日至二十二日在美國的史丹佛大學舉行。這次研討會希望學者、評論者、作家、編舞家和舞者能透過不同舞蹈領域間的互動,發展多元可能性,而為了擴大舞蹈研究的範疇,主辦單位也企圖利用演出、示範和專題討論等不同方式,重新定義觀賞者在舞蹈中所扮演的角色。
由兩廳院董事長陳郁秀發想,讓曾到訪兩廳院的藝術大師簽名留跡的陶盤,將在六月底的「Salute!向大師致敬-藝術大師簽名陶盤展」結束後,贈予委由鶯歌陶瓷博物館接手保管、典藏,未來將不定期在兩廳院和大家見面。
兩廳院去年暑假開辦了第一次的爵士音樂營,由小號演奏家魏廣晧擔任教學總監,集結國內爵士樂界的「大腕」擔綱講師,豐富多元的課程與老師們傾囊相授的熱誠,讓參與的學員們大呼收穫滿滿!透過師生課裡課外的密切互動,也讓學員們開拓了音樂演奏與思考的視野,認為參加音樂營非常值得。
於六月七日頒獎的美國東尼獎,今年的大獎得主都是舶來品,如獲得最佳音樂劇等十項獎的《舞動奇蹟》,最佳話劇得主是由法文劇本改編的God of Carnage。但頒獎典禮的設計卻更引人非議:為了提升收視率,硬是把早已下檔、卻有電影知名度的戲湊進典禮中演出。雖然東尼獎獎勵的範圍只是在紐約曼哈坦中城四十二街到五十四街和第六大道到第八大道之間的約四十間戲院上演的戲,但基於「更長遠的利益」,當然要愈多人看見愈好!
兩廳院在五月底舉辦了開館以來第一次的幼兒音樂會「寶寶齊步走」,將觀眾年齡下拉到零歲,邀請音契管絃樂團製作演出。現場有為幼兒與父母增加的貼心服務如保管娃娃車、提供哺乳與更換尿片的舒適空間。而設計活潑的暖場與正式演出,都讓大小觀眾驚喜連連。
為推廣藝術教育,兩廳院推出的「兩廳院Live計畫」在四月底由董事場陳郁秀女士宣佈正式開跑。活動的方式針對特定的節目與各校高中合作,在演出前安排音樂專家、學者到校配合導聆講座,讓學生理解節目內容,並提供一百元低價票券,優惠給一百位參與導聆的同學,鼓勵他們主動前往兩廳院欣賞表演。 首先合作的學校是與兩廳院有地緣關係的建國中學,第一場演出也以NSO的「印刻英雄」作為對象。原訂演講的場地由於報名踴躍,無法容納百餘學生,因此臨時另闢團體視聽室來提供更多聽眾,算是意外插曲。主講者是音樂學專家余濟倫,在幽默風趣的講解中,將貝多芬、浦羅柯菲夫兩位大師的背景及音樂介紹得深刻完整,相當受學生歡迎。除六十位現場購買音樂會門票的學生外,建中蔡炳坤校長更身體力行,招待並帶領班際合唱比賽第一名的班級和體育班學生一同前往欣賞。 感動於精采的演出,蔡校長更以〈 我以歡喜的心情帶領建中的學生們進入了國家音樂廳〉為題,致函兩廳院表示肯定與謝意。「一個小小的巧思而能引發如此廣泛迴響,更進一步讓我對我們的社會與學校教育充滿信心。」蔡校長的來信述說著無數學子的期待,相信未來校園的藝術教育必能更加實踐、更為生活化。(李秋玫) 美加藝術行政高層來訪,與兩廳院團隊親切交流 二○○九年春季,由文建會紐文中心邀訪包括多倫多新力表演藝術中心節目總監馬克.漢蒙(Mark A. Hammond)、加拿大蒙特婁藝術之地(複合式文化中心)節目總監米歇.佳奈(Michel Gagnon)、加拿大蒙特婁Danse Danse LOMA製作之行政暨藝術協同總監皮耶.馬瑞斯(Pierre Des Marais)、美國紐約市立中心秋季舞蹈藝術節製作人艾倫.丹尼斯(Ellen Dennis)、美國羅德島FirstWorks非營利文化組織行政暨藝術總監凱薩琳.普雷徹(Kathleen Pletcher)共五位外賓,於五月中旬蒞臨兩廳院參觀、拜訪,並於當晚欣賞表演。 董事長陳郁秀偕同總監劉瓊淑女士親自於董事會表示歡迎,在短暫的會談當中,董事長特別向外賓表示主辦第一次「二○○九台灣國際藝術節」甫於三月圓滿完成。以「未來之眼」為題,由國際知名劇場導演羅伯.威爾森打頭陣,
位於士林捷運站旁的台北藝術中心預定地,已然敲定由來自荷蘭的大都會建築設計事務所贏得設計競圖。向來以突破性概念及實驗性格濃厚而知名的建築師雷姆.庫哈斯(Rem Koolhaas)及奧雷.舍人(Ole Scheeren),將為台北打造出一座連結「普羅文化」與「精緻文化」的嶄新表演殿堂。 負責此次台北藝術中心設計案,同時也是大都會建築設計事務所(Office for Metropolitan Architecture,以下簡稱為OMA)亞洲區主要負責人的德國建築師奧雷.舍人,自十四年前開始為大都會事務所工作後,不久便躍居為該公司主要合夥人。二○○四年他來到亞洲,協助OMA在亞洲設立設計據點,繼備受矚目的北京中央電視台大樓,台北藝術中心成為他近期最重要的大型設計案之一。趁著北美館「台北藝術中心國際競圖作品建築模型展」開幕與OMA來台北向議會簡報設計概念的機會,透過台北藝術中心主管單位台北市文化局的安排,本刊邀請到奧雷.舍人進行面對面專訪,請他特別暢談了他與亞洲的淵源,及此次台北藝術中心獨具巧思的空間翻轉設計。
葛羅托斯基過世後十年,也是劇場實驗室創立五十週年紀念。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宣布:二○○九年為「葛羅托斯基年」。 葛羅托斯基年?葛羅托斯基何德何能,可以獲此殊榮? 更重要的是,已經「離開劇場」的他,對劇場人還有影響力嗎?
「歐洲劇場獎」大獎的得主,大多是各國的資深創作大師。 劇場新人獎,則挖掘開創新趨勢及新形式的中壯輩藝術家。 頒獎典禮與藝術節跟研討會,將要花掉主辦單位不少經費。 盛大又全面的活動,更成為主辦城市文化活力的展示機會。
位處烏山頭水庫旁的台南藝術大學,月前得到台南奇美基金會出借整批該會收藏的名琴,供該校音樂系學生練習與演出。讓學生得以使用名琴,在學習的過程中意義非凡,奇美基金會創辦人許文龍表示,他收藏名琴不是為己,而是希望社會大眾來分享。他也期待,未來養成的音樂人,可以在學術界自由創作,在演奏時演出最適合觀眾欣賞的音樂。
台北市立交響樂團在台灣三大樂團中恰巧居中,並不是歷史最優久,也不是最年輕的樂團,但卻有它的時代意義。身為首都級的交響樂團,在資源充裕的公務機關體制下,不管是大型製作演出、國外節目的邀演、樂教推廣等,都曾寫下不朽的成績。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